24
因普天之下,已无单独抗衡曹操之势力,遑论歼灭。
我等亦然。
欲除曹操,必待天下诸侯同心协力。
(
所谓诸侯联盟,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乌合之众。各自为战,必为曹公所破。
此等松散盟约,吾等不屑与谋。
当铸就铜墙铁壁之盟——
与曹操歃血为盟。
献广陵于曹公帐下。
令天下诸侯与曹操相争。
吾辈则取江夏,夺江陵、襄阳,收巴蜀、汉中,吞西凉、关中。
待半壁江山尽入囊中,何愁造不出琅琊巨炮?
届时再与曹操,一决雌雄。
周瑜掷地有声,道出这江东霸业之策。
◇
以广陵为饵,结好曹操。
曹取江北,
孙取江南。
二分天下,
此乃周郎宏图。
帐中文武屏息凝神,皆陷沉思。这般洞若观火、气吞山河的谋略,除却周瑜,在座无人敢想。
张昭、张纮虽为当世名士,然治国尚可,筹谋天下则非所长。纵有韬略,亦恐落得纸上谈兵之名。
黄盖、程普等将勇冠三军,却因出身寒微,难有寰宇之志。
年方十八的周瑜,与孙策同为少年英杰。
公族血脉令他见识过庙堂气象,更兼结交逆贼之后孙策升堂拜母,可见其不拘成法。
昔时说动丹阳太守周尚举郡归顺,助孙坚迅速平定江东。庐江周氏,实为孙氏崛起之砥柱。
此时孙坚尚无问鼎之力,天下诸侯多思齐桓晋文之业。
周瑜所谋,亦非从龙之功,而是千古霸业。
这位出身公卿世家的贵公子,与荀彧有着相似的抱负,都渴望同拥兵自重的豪强结盟,凭借自身才干重振家族声威,成为堪比汝南袁氏那样的天下名门。
个人的格局,往往由门第与修养所铸就。
在座诸公论家世渊源、学识修养,无人能出周公瑾之右。这位少年郎满腔热血,唯有孙伯符堪与之比肩。
二分山河之议——好大的气魄!
无论是张昭、张纮、吕范这些文臣,还是黄盖、程普、周泰等武将,都不禁对周瑜暗自钦服。孙坚凝视着这位年轻谋士,眼中交织着矛盾与振奋。
他虽怀逐鹿中原之志,却从未如周瑜这般决绝,意图倚仗长江天堑与北方分庭抗礼。令他踌躇的是,自己早有一套经略天下的方略:先据江东,再以广陵为桥头堡,北取淮南,剑指中原。
「守江必守淮」——这个未见于当世的兵家要诀,孙坚作为杰出统帅深谙其理。失去淮河庇护的江南,就像被拔去利爪的猛虎,再无北进之力。滔滔淮水汇聚中原诸河,形成汝口、颍口、濄口、谷口、泗口五大要冲,造就了淮南五处可守、中原无险可据的独特格局。
更关键的是,唯有淮南这道屏障,才能为江南赢得休养生息之机。正因如此,他在平定江东的同时仍分兵争夺广陵,不惜耗费巨资修筑京城要塞。若采纳周瑜之策,献广陵于曹操而划江分治,无异于自断臂膀。
但孙坚心知肚明:曹操势大难敌,继续据守广陵实为险棋,唯有寄望天下诸侯共讨曹氏方能解围。如今周瑜献上的全据江南、西取巴蜀凉州之策,竟让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若此计得逞,淮南便不再是生死攸关的命门!
孙坚心中豁然开朗——若与曹操结盟示好,短时间内便不必再视曹操为敌!
他需要面对的对手,瞬间从枭雄曹操降级为黄祖、刘表、刘璋等碌碌之辈!
或许在曹操剿灭袁绍、公孙瓒、张济、吕布之前,自己就能拿下整个巴蜀!
甚至可能抢先一步挟天子以令诸侯!
想到这里,孙坚眼中踌躇尽褪,猛地攥住周瑜手腕高呼:
公瑾真乃少年英豪!
前有奇谋助我平定江东,
今又献上雄踞江东,席卷荆蜀的宏图!
我得公瑾,与曹操得陈渡有何差别?
只恨未能早日与你并肩!
否则天下锋芒,怎会让他曹操陈渡独占!
周瑜的《吴中对》令孙坚恍悟:相较于曹操,自己缺的并非战术或兵力,而是陈渡那般纵观天下的战略眼光。而周瑜的出现,完美填补了这个空缺。虽然陈渡智谋冠绝当世,但周瑜的文韬武略更胜一筹——既能统兵征战,又可运筹帷幄,岂是纯文士可及?
虽然起跑稍晚,但得此不世之才相助,何愁不能后来居上?
孙坚凝视着这位美周郎,越看越是振奋,忽然击掌喝道:
就依公瑾之策!
让出广陵与曹操修好,
弃淮南而取荆州!
周瑜郑重行礼:承蒙将军信任。
诶——孙坚摆手打断:往后公私场合,唤我伯父即可。将军之称太过生分!
考虑到周氏与孙氏是平等合作,周瑜作为士族子弟确实不宜轻易称主。此刻见孙坚坚持,周瑜从善如流改口:谢伯父信任。
话锋一转又道:但既定下据江东取荆蜀之策,眼下要务就不止让地结盟了。
孙坚急不可待地催促:快详说!
周瑜言道:“袁术眼下正欲与伯父结盟 ** 大事,依我之见,不如先假意应允此事。”
孙坚一时不解其意,问道:“公瑾此言何意?”
黄盖、程普等将领方才领会周瑜二分天下的宏图,正自钦佩,忽闻其提议与袁术结盟,皆露困惑之色。
周瑜觉察众人疑虑,解释道:“并非真盟,权宜之计罢了。”
众人这才恍然。
周瑜续道:“袁术正全力攻打寿春陆康,兵马粮草皆吃紧,对长江沿岸舒县、居巢、皖县三地无暇顾及。伯父可借结盟之名,要他割让这三城。若能得此三地,我们不仅可与其联手抗曹,更能助他攻取寿春。”
孙坚先是一怔,随即抚掌大笑:“妙!公瑾之计,我懂了!”
程普、黄盖等人却是面面相觑,仍不明所以。
“此话怎讲?”黄盖追问。
孙策同样疑惑:“公瑾方才说取荆州、弃淮南,如今怎又向袁术索要三城?”
孙坚抬手敲了下孙策的脑袋,笑道:“呆子!公瑾这般奇才,怎就与你做了朋友?日后多学着点,光会打仗可不行!”
孙策揉着脑袋,仍不解:“父亲真明白了?”
孙坚朗笑道:“你以为袁术当真肯让出三城?”
孙策沉吟道:“他必不情愿,但为结盟抗曹、对付陆康,或许会暂让一两城。”
孙坚点头:“正是!你已中了公瑾之计!”
孙策愕然:“我何时中计?”
孙坚大笑:“这三城本非我们所图,不过是借机出兵的幌子!”
“出兵之由?!”孙策先是一惊,随即恍然,“公瑾之意,我们实为借道淮南,奇袭江夏,打黄祖一个措手不及!”
周瑜含笑颔首。
这里是
袁术这次求援,我们若毫无条件地出兵支援,必然引起他的猜疑。相反,向他索要三县作为条件,不仅能获得立足之地,更能借机向江夏黄祖进发。
如今淮南仍在袁术与郑宝掌控中,我们沿江而上,黄祖绝不会想到我们真正的目标是他。
无论是袁术还是黄祖,都会认为我们此次行动即便另有企图,也只会是针对袁术。
袁术虽会防备,但无碍大局。
只要他让出皖县或居巢,我们固守城池,正与陆康对峙的袁术根本无力南下截断我军粮道。
而黄祖毫无戒备,待他察觉我们竟绕过淮南直取江夏时,已然来不及了。
若江夏之战速战速决,我们甚至能回师协助陆康将袁术赶回豫州。
此役若顺利,我们将获得三大好处:
其一自然是江夏;
其二,叔父通过解寿春之围,可获得吴郡陆氏的支持;
其三...
陆康乃朝廷重臣,天下名士。
若袁术败退,陆康仍为庐江太守。曹操虽怀野心,但素以汉室忠臣自居,更持天子密诏统辖中原军务,绝不会为难朝廷重臣将陆康逐出庐江。
只要陆康掌控庐江,就能成为我们与曹操、袁术之间的战略缓冲。
如此,我们方能真正放开手脚,绕过淮南直取荆州。
殿内一时鸦雀无声。
周瑜先献策与曹操划江而治,随即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联合袁术、突袭江夏、结盟陆康的连环计策!
霸气!
实在霸气!
公瑾真乃旷世奇才!得公瑾相助,何愁不能成就霸业?何愁不能与曹操抗衡?!孙坚击案赞叹。
若非公瑾稍晚于陈太阿出世,那神机妙算之名岂会被陈太阿独占?!
如今公瑾横空出世,定让天下人见识到,运筹帷幄的智谋之士,绝非仅有陈太阿一人!
妙哉公瑾!
孙策大笑着走到周瑜身旁,用力拍着他的肩膀道:我孙伯符何德何能,竟能得周公瑾这等奇才为知己?!
周瑜随即露出笑容,反手就往孙策腹部捶了一拳,疼得孙策怪叫着往后直退。议事大殿里顿时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孙坚见状欣慰不已,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下邳城内,镇东将军府邸。
曹操虽接过陈登等徐州士族呈上的州牧印信,却未以徐州牧自称——毕竟一肩负两州之责于礼不合。这名号不过虚衔,他从陈登手中接过的实则是治理徐州的权柄。入主徐州后,便将州牧府改为镇东将军府,以持节镇东将军身份总揽徐州军政。
连续数日深夜,陈渡与曹操对酌详谈,将牌甲制各项细则逐条敲定。这日曹操出城处理军务,陈登应召入府时,只见陈渡独坐主殿。案几上整齐摆放着三份详实的十户联保牌、十张户籍凭证及数页章程文书。
这是?陈登端详着联保牌两侧密密麻麻的条款——右侧列明义务,左侧标注权利,中间十栏分别记录着户主姓名、丁口数目及原籍信息。当他看到附页中某户家庭成员的详尽登记时,震惊之色愈发明显。
君侯莫非欲借此法重整徐州户籍,压制豪强?陈登低声喃喃,内心早已掀起惊涛骇浪。此法若行,无异于掘断当地世族的根基!他深知眼下徐州豪强暂时蛰伏,可一旦曹军主力北上,必生变故。
曹操如今权势滔天,可他能掌控两年、三年,乃至五年八年,但能维持十年二十年吗?
绝无可能!
隐 ** 口、吞并田产这等事,永远无法根除。
然而此刻,陈渡献上的牌甲制——糅合十家牌与保甲制的全新法度,让曹操嗅到了变革风暴的气息。
若此制得以推行,曹操的权柄将直插田间地头!触及每个黎民黔首!
不仅可彻底清查徐州户籍,更能遏制世族豪强藏匿人口、豢养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