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这个噩耗令孙坚愤懑不已。他这才明白曹操长期对峙的深意——借袁术迫使徐州世家归顺。想到自己在扬州浴血奋战才换来表面臣服,而曹操竟如此轻易收服徐州,孙坚不禁仰天长叹命运不公。
#
吴景的紧急军报打断了众人思绪。
这则密文信号让孙坚眉头紧锁,但随后的战报内容瞬间将他的怒火转化为震惊与警惕。
战报详述了曹操新式攻城器械的恐怖威力:能投射百斤巨石至两里开外,将三四百斤巨石投出四百步之远,短短两时辰内便攻破彭城城墙。
如此可怕的战争机器,让孙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份威胁感,是对琅琊炮这种划时代武器的必然反应。此刻,他完全忘记了与曹操的结义之情。在他眼中,曹操已成为头号死敌。
曹操伪造天子血诏,挟持钦差,强夺节杖,霸占徐州,已是天下公敌。袁术提议与我军结盟共抗曹操,诸位以为如何?孙坚展开袁术送来的帛书,向帐中诸将展示。
众人交换眼神后纷纷离席,围拢到孙坚身旁。唯有周瑜 ** 沉思,不言不语。
孙策看完帛书怒不可遏:父亲!袁术与我江东有血海深仇,如今竟敢来信求盟?决不能与这等小人合作!
程普厉声附和:少主所言极是!祖茂、韩当两位将军之死,袁术难辞其咎!此仇不共戴天!若与仇人结盟,如何告慰二位将军在天之灵?
孙坚眼中寒光闪烁,微微点头。讨董之战时,正是因为袁术断绝粮草,才导致他被董卓伏击,痛失祖茂、韩当两员大将。
黄盖沉声分析:袁术在曹操手下遭遇惨败,折损十万大军,将校伤亡殆尽,如今已无可用之兵。曹操固然势大,但与这等丧家之犬合作,真能对抗曹军?所谓唇亡齿寒,不过是借我军之力保全自身罢了,岂能让他如愿?
孙坚再次颔首。袁术此战确实输得精光,若非在下邳、淮陵、东阳三县尚留万余守军防备广陵的吴景、孙贲,恐怕早已无处容身。
不过袁术并未坐以待毙。退回淮南后,他立即从九江太守刘勋处调集数千人马,重新聚集两万余兵力。但当他率军返回寿春时,却发现这座城池已不再属于他了。
陆康对袁术在徐州 ** 平民的行为极为反感,怒斥其为叛国逆贼,不仅将袁术军队拒于寿春城外,更勒令其撤回豫州。袁术恼羞成怒,率领残余的两万余人扫荡淮南地区,并联合盘踞巢湖的巨寇郑宝——此人统领万余兵力,是当地最强的割据势力。
在平行时空中,被誉为辅佐贤才的刘晔曾效力于郑宝麾下,还试图劝说鲁肃一同投奔。当时鲁肃与周瑜共事孙策,周瑜受重用而鲁肃未得机遇,遂借祖母丧事离开。若非周瑜将鲁肃家眷安置在吴县并极力劝阻,鲁肃很可能随刘晔诛杀郑宝,夺取兵权后转投曹操。
张昭分析局势:袁术虽与郑宝合兵三万侵扰淮南,与陆康对峙,但其联盟必难持久。我们宜作壁上观,待其两败俱伤时再坐收渔利。
孙坚闻言迟疑:待袁郑联军攻陷寿春后再出兵争夺?
孙策与程普对这个鹬蚌相争之计大为赞同。但孙坚仍有顾虑:袁术若败亡,我军将与曹操势力直接接壤。即便现下不便结盟,若夺取淮南与徐州相连,失去长江屏障后如何抵御拥有琅琊炮的曹军?届时耗费军力夺取淮南,岂非为曹操作嫁衣裳?
孙坚并非想保全袁术,只是认为江东新定,急需稳固内政、积蓄粮草、操练水军。面对曹军陆地优势,唯有发挥水战特长,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方是制胜之道。
张昭经提醒也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曹军的新型攻城利器。此时周瑜在席间提出新议:不若将广陵郡归还曹操。此言引得众人侧目。
把广陵城拱手让给曹操?孙坚紧锁眉头。
这座江北重镇的战略地位堪比合肥。
若此时放弃,将来恐怕要付出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的代价才能夺回。
孙坚陷入沉思。
曹操虽未明确提出索要广陵,却也不曾表示放弃,显然在等待孙氏主动献城。徐州失守之快令孙坚措手不及,他仍未决定是否该主动归还。
不还,恐难抵挡曹军攻势。
归还,又心有不甘。
他暗自期盼曹操能顾及结义之情,以及先前相助驱逐陶谦的恩义,暂不撕破脸皮。或许曹操很快会陷入内忧外患?届时若握有广陵,便可趁机 ** 。
周瑜整衣肃立:正是,应归还广陵。
孙策闻言诧异:此言差矣!广陵乃江东要冲,岂能轻易相让?曹操擅自兼任徐州牧,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主动归还岂不是承认其合法性?更会折损我军威名!
孙坚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程普、黄盖等将领也纷纷附和。
周瑜却摇头道:诸位囿于江东格局,不妨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些。
将视野放远?
众人不解对视。
在众将士看来,保留广陵才是长远之策。放弃这个北进中原的战略要地,岂非自断臂膀?
孙策望向周瑜,沉声道:眼下邗沟尚未疏浚,连接下邳与广陵的漕运受阻,曹军粮草转运迟缓,兵员调动亦不顺畅。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即便曹操决意兵戈相向,我方可依托京城与广陵互为犄角之势。此城滨江而立,足可抵御来犯之敌。
广陵郡这一年风平浪静。
吴景与孙贲把握时机,在邗沟入江处觅得一处山岩峥嵘之地,大兴土木。他们别出心裁,将整座石山凿空为城,以天然岩壁为垣,这座奇特的要塞被命名为。
《尔雅》有云:丘之巍峨者谓之京。因而邗沟入江处得名,正合后世辛弃疾词中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地。
此处战船云集,樯橹如林。
之所以新建京城,实因邗沟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在另一时空,被曹操封为伏波将军的陈登就曾在邗沟淤塞最甚的射阳段修筑匡琦城,以数千守军两次击退孙策数万大军。
筑城之费,不可胜计。
这座京城耗尽了孙坚的积蓄,更耗费了无数民力。若将广陵拱手相让,这座苦心经营的要塞必将落入曹操之手。届时,孙坚这一年的心血无异于为他人作嫁衣,更是自掘坟墓!
曹操得此要塞,便可控扼邗沟咽喉,进而疏通漕运。广陵与京城互为表里,守备森严。孙坚日后若想再图中原,恐怕难如登天。
正因如此,孙坚更不愿放弃广陵。
策儿所言极是。孙坚颔首道,京城与广陵互为犄角,确有一战之力。曹操那琅琊炮虽威力惊人,但构造繁复,运输不便,必须拆解转运。笨重部件需就地取材,投射所用巨石更非随处可得。
他目光如炬:之所以能速破彭城,全赖他暗中筹备两月有余。
孙坚一众得知琅琊炮的传闻后大惊失色,立即着手搜集情报。经过研究,很快发现了这种神兵利器的致命弱点。
最大的难题在于运输。那些支撑琅琊炮的梁柱每根重达两三百斤,靠人力畜力根本无法在陆路长途搬运。路况太差,抬着这等重物走数百里,牲畜都要累垮,士卒更要怨声载道。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走水路运输。
因此只能携带核心部件。像梁柱这种既笨重又工艺简单的构件,最佳方案是就地取材制作。换言之,曹操虽然拥有速破坚城的 ** 锏,但这个绝招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
只要不给他充足的备战时间,就算他大举进攻广陵、京城,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攻陷。两地互为犄角,相互支援。除非他一次出动十万大军,否则我们只要在其组装琅琊炮前持续袭扰,坚守一两个月完全不是问题。
到那时,根本不必我们主动联合袁术、袁绍、刘表、张济、公孙瓒等人,他们自会去找曹操的麻烦。毕竟他们不像我们江东,有长江天险可以阻挡曹操南下的铁骑。他们无险可守。
我们固守广陵、京城,替他们牵制曹军部分兵力,这样的良机对他们而言可谓千载难逢。孙坚仍不愿轻易放弃广陵。失了广陵,就等于断送了北上进取的希望。这位江东猛虎,岂能甘心困守扬州一隅?
在座众人纷纷颔首称是,认为孙坚的分析鞭辟入里。孙坚自己也深以为然。但当他看向周瑜时,却发现这位年轻谋士眼中并无赞许之色。
莫非公瑾觉得我的见解有误?
周瑜正色道:将军与少将军所言皆有道理。孙坚与孙策父子闻言不禁相视愕然。
既然公瑾也认同我们的分析,为何还主张向曹操归还广陵?又为何说我等眼界囿于江东之地?孙坚语带困惑,却非质问,而是虚心求教。
周瑜出身名门望族,祖上三代位列三公,本人更是文武双全。这一年来展现的非凡才干,更令孙坚对其刮目相看。他欣喜于爱子能与这般少年俊杰结为挚友,对周瑜可谓言听计从。若换作旁人敢提议交出广陵,还批评他目光短浅,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赶出去了。
孙坚追问道:我们拒绝将广陵让给曹操,不正是为摆脱江东困局所做的谋划吗?
若将广陵拱手相让,合肥便成为我们突破江东的唯一通道。
即便从袁术、郑宝手中夺取合肥,城下便是淝水。
曹操的琅琊炮与攻城巨石皆可经水路直抵城下,届时合肥如何抵挡?最终我们仍会 ** 回江东。
随着曹操琅琊炮的出现,这个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已失去战略价值,面对曹军时尤为明显。如今其重要性已远逊于广陵。
周瑜罕见地轻叹:将军的推演确实无懈可击。
在众人愈发困惑的目光中,他继续解释道:琅琊炮改变了战争规则,即便掌控广陵与京城,我们仍难敌曹操。
当今之世,曹军实力已臻巅峰。唯有据守长江天险,伺其失误,方有抗衡之机。
但仅凭江东根基,绝难实现划江而治的宏图。
正因诸位囿于江东视野,才需拓展格局。所谓长远目光,首当承认曹操天下无敌的事实。
我们必须采取守势,静待诸侯合纵抗曹之时机。
拓展视野非指觊觎广陵徐州,而应聚焦长江上游——江夏黄祖、荆襄刘表、巴蜀刘焉,乃至西凉马韩诸部。
唯有先统御江南,方能与曹操分庭抗礼。
自曹操以琅琊炮轻取徐州始,各路诸侯皆已警醒。
当今天下,谁不欲联合抗曹?
我们却须逆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