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曹操凝视着杯中晃动的酒液,眉间沟壑渐深。陈渡的分析像钝刀般剖开了帝国肌体深处的顽疾——这个依靠豪强维系又受制于豪强的统治体系。作为豫州豪强领袖出身的统治者,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种权力结构的致命缺陷,也比任何人都更渴望将统治根系扎进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土壤。
【
青州境内,陈渡依托稷下学院培养的官吏团队,借助天时地利与民心,将集体农庄经营得井井有条。曹操在此推行政令如臂使指,上下政令通达无阻,彻底铲除了私兵、隐户等积弊。庄内百姓同心协力,使曹操的统治根基坚若磐石。
然天下自耕农多眷恋故土,纵使农庄许以厚利,仍不愿弃祖屋迁居木舍,舍熟田换陌地。对此,曹操不得不借力豪族:其一,青州幅员辽阔而官吏有限,仅能管辖集中居住的农庄;其二,朝廷三互法限定官员异地任职,新任者若无豪强协助,政令难出衙门;其三,教化百姓需通文墨者,而乡野识字者十不存一。
农庄内,官吏可组织宣讲、印发农事册页以启民智。然散居乡民教化成本高昂,县级官员唯有借豪强为媒介,方能联通皇权与乡野。这些地头蛇自有手段,使乡民认曹操之权柄,服官府之政令。
此刻曹操却双眉紧锁:太阿入主徐州不过十日,竟抛出这般难题?原以为陈渡仅要解决徐州税赋,未料其剑指青徐两州户籍、田税、教化等皇权下乡之根本。
曹操凝视着陈渡,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陈卿心中似有良策,不妨直言。先前在青州推行的有偿徭役与摊役入亩,不也是通过逐步试点才得以落实?虽有阻碍,终究功成,如今成效斐然。
他手指轻叩案几,继续道:更兼此番琅琊炮助阵,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袁术,声望正达鼎盛。
此刻无论青徐两州的豪强世族,皆为我军威势所震慑。若欲推行新政,正是事半功倍之机。
陈渡微微颔首:明公所言极是。此战展现的军威,实乃推行户籍新政的要旨。必须让两州豪强既生畏惧,又深知明公推行新政的坚定决心。
他略作停顿,目光变得深邃:治乱世,当施重典。
曹操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商君变法之时,陈渡徐徐道来,秦国君权已能直达黎庶,靠的正是严密的户籍之制。
见曹操点头认可,他又道:自秦亡后,汉室崇尚无为而治,仰赖豪强自治乡里,户籍管理日渐松弛。
至光武中兴,勋贵豪强势力膨胀,形成世家大族,户籍管理更是难以为继,几成虚设。
更兼光武废除郡兵之制,郡县官员失去武力依仗,面对家兵众多的豪强,想要核验真实户籍,已是痴人说梦。
陈渡端起温酒浅酌,继续阐述:而今明公手握雄师,连战连捷,声望如日中天。正是效法商君治乱世用重典,重整户籍的良机。
他放下酒杯,声音沉稳:可立十家牌法。
令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立保正。
每户需备户籍牌,详载:保正、甲长姓名;家中丁口数目;祖辈、父母、妻妾、子孙、兄弟等亲属姓名年岁;所属乡亭里保等管辖信息。
此外,所有成年男丁皆需颁给居住凭证,由乡里保甲分级管理。
户长完成本辖区成年人口登记后,需当事人按压双手食指指印,随后呈交专职官吏审核用印,再行发还。
曹操目光灼灼地凝视着陈渡。
太阿设计的这套十户联保、分级管理的户籍体系确实缜密。
若能切实推行,对于清理隐户、遏制私蓄武装、缉拿奸盗等积弊,当有显着成效。
思忖半晌,曹操忽而问道:甲保二字当作何解?
陈渡离席取来预先备妥的联保文书,呈于曹操案前。
待曹操接过,复从袖中取出署名【陈渡陈太阿】的身份凭证置于案上。
曹操先是详阅联保文书所列条款,继而比对陈渡的身份文书,渐渐领悟其中深意。
陈渡阐述道:
其原理近似商君为秦邦创设的农战体制。
甲者,视庶民为披甲之士。
藏兵于民,对辖内民众实施军事训练,使其具备抵御匪患的基本能力。
此法源自王安石推行的保甲制度。
既为防范民变,亦为缩减军费开支,组建乡勇补强宋室羸弱的边防,抵御外侮。
然陈渡用意不止于效仿古人推行农战。
其真正意图是通过护乡法衍生的十户联保制度,构建更为严密的社会管控体系。
王阳明平定叛乱时曾运用此策,令百姓互相监察,若有一户通敌,其余九户皆需承担失察之责。
这种结合保甲与联保的牌甲制,直至近代仍在沿用,堪称封建王朝人口管制的集大成者。
陈渡接着解说:
保,正应了方才所言乱世当施峻法
十户连保,互为牵制。
连坐之制表面惩处,实则诱导民众主动举发。
凡遇盗情,若一家包庇,邻里九户及各级管事知情不报,皆从严论处。
此策旨在缉捕盗匪、逃犯及奸宄之徒。
现今徐州初安,流民遍野,盗匪丛生,颁行保甲法既可收服民心,又能稳定秩序。
曹操反复验看手中联保文书,神色凝重地颔首称是。
陈渡提及的十户联保连坐制已完整呈现在这块十户牌上。
他接着解释道:这十户牌的功能不仅限于查处盗匪奸细,更能有效限制地方豪族肆意豢养隐户、私奴和私人武装。因为这些隐匿人口往往散居各处,只需在其住所悬挂十户牌,便能让这些暗藏势力无所遁形。
曹操默契地颔首,眸中突然闪过灵光:此法甚妙!连坐制不仅能瓦解豪族对抗官府的联盟,更能促使其内部互相制衡。毕竟大家族中并非人人受益,对那些非既得利益者而言,若族长私匿人口、蓄养私兵,全族都将受株连——即便不知情也难逃罪责。唯有主动揭发才能免罪,使其畏国法而不惧强权,遵律令而不盲从宗族
亲亲相隐的礼法相悖,但正如太玄所言,乱世当行严法。如今豪族坐大,世道纷乱,这套主张亲属包庇的礼法难辞其咎。曹操目光如炬,显出超越宗族局限的格局。尽管身为既得利益者,他仍决心破除陈规——毕竟开创至今,他早就不止一次打破传统了。
要让豪族主动分家固然不现实,但通过这般隐晦手段瓦解其内部团结,确是高明之策。
若家族一心向善而不作恶,又何须担忧内部举报?
陈渡接着阐述:制度需兼顾恩威,维持平衡。牌甲制亦是如此。连坐仅是威慑手段,多数安分守己的百姓,在牌甲制保护下可免受盗贼侵扰。保内民户需相互了解,保长直接对接县级官员,既承担治安职责,训练壮丁保卫乡里,又负责传递政令、教化民众、推广农技、组织生产。政令从县到保,经甲长、牌长层层传递,杜绝混乱推诿。县令以考成法考核保长,优奖劣惩。日后赋税、徭役皆以保为单位推进。如此,牌甲制可逐步取代地方豪强,成为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工具。
陈渡说完,小酌米酒。曹操凝视十家牌居住证,沉思许久。这套制度虽有连坐株连、冲击宗法制等弊端,但在乱世当用重典。削弱宗族势力正合他意。一旦推行,青徐之地的行政体系将彻底贯通,地方豪强势力必遭削弱,政权将高度集中。
曹操拍案叫绝,震洒了杯中酒,太阿真乃鬼才!向来皇权不下乡,如今我的权威定要深入乡野!
扬州·吴郡·州牧府
孙坚召集张昭、张纮、黄盖、程普、孙策、周瑜、秦松、吕范等文武重臣共商大计。
孙坚的班底多为两淮旧部及早年征讨黄巾时收编的将士,江东本土势力未见踪影。
如今的孙坚较之两年前与曹操在雒阳 ** 言欢的模样已判若两人,周身肃杀之气,眉目间尽是暴戾。
这一切源于他就任扬州牧两年来遭遇的重重阻碍:
其一,讨伐董卓期间擅自诛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两位名士,此举被世家大族视为大逆不道,扬州豪族皆视其为乱臣贼子;
其二,三互法明确规定本籍人士不得在当地担任州牧要职,吴郡出身的孙坚执掌扬州实属僭越法度。即便后来孙权称帝时,也因该法约束终未得任扬州牧,足见汉室法统余威犹存。
面对本土势力的激烈反抗,孙坚选择以血腥手段 ** ——凡违逆者皆遭灭门屠戮。如此酷烈手段令素重礼法的江东士族深感震惊,吴中四姓中的顾、朱、张三氏为保全宗族,勉强以宾客之礼相附。首望陆氏因名士陆康坐镇尚持观望态度,而许贡、严白虎等吴郡豪强则集结数十家世族发动叛乱,趁孙坚南征会稽之际袭杀其弟孙静,夺取吴城。
江东豪强暗通会稽世家,意图合围剿灭孙坚。孙坚闻讯震怒,当即调转兵锋回师北上,同时命令驻守广陵的孙贲、吴景南下攻占吴城。许贡侥幸逃脱,投奔许昭和严白虎寻求庇护。
随后,许贡联合许昭、严白虎、祖郎、焦已等人组建联军,聚集四万兵力。这支队伍与会稽豪强及山越部族结盟,总兵力接近十万,公然对抗孙坚。此时恰逢袁术应徐州世家之邀,从陶谦手中夺取徐州。
当曹操与袁术在徐州对峙期间,孙坚正全力 ** 这场大规模叛乱。直到十日前,孙坚采纳周瑜妙计,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诱敌入彀,最终在潜山以火攻全歼严白虎、许贡等叛军主力。其子孙策亲率千名精锐突入敌阵,阵斩严白虎兄弟,致使叛军全线崩溃。此战彻底剿灭了许贡、祖郎等叛乱首领,迫使百万山越南迁避让。
战后孙坚收编降卒四万余人,彻底平定江东叛乱。自此江东再无人敢公开对抗,孙坚实际掌控扬州全境。不过为安抚当地世家,他主动放弃扬州牧称号,仅以破虏将军自称。
然而区区将军名号岂能满足其雄心?既然无法名正言顺统治扬州,孙坚决定挥师北上谋取徐州。他计划趁曹袁交战时抢占下邳,却在班师途中接到吴景急报:曹操已通过获取徐州户籍田册,仅用三日便击溃袁术,全取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