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袁术多半仍会固执己见。这一路来,他与袁涣早已习以为常。
即便黑山军真遭重创,袁术恐怕仍会北上与袁绍不死不休。
二人积怨多年,讨董时尚且暗斗,未至公开反目。
偏逢公孙瓒率十万大军南下,袁术竟彻底撕破脸皮,誓与袁绍势不两立。
这压抑十余年的仇怨一朝爆发,便如溃堤洪流,再难遏制。
此刻的袁术与袁绍,皆欲即刻铲除对方,整合袁氏旧部势力,以雷霆之势夺取天下。
袁术面色阴沉,将竹简甩给袁涣后,突然躬身致歉,称方才失态望其海涵。
袁涣素来忠厚,未显愠色。他展开竹简细读,神色骤然变幻:袁绍已察觉我等与黑山军结盟,却反向其示好,要求其莫干预冀州之争。
黑山军应允了。
此言一出,桥蕤、李丰等人俱露惊疑——既如此,渡河岂非自陷险境?何故主上仍执意北上?
阎象捋须凝视袁涣:莫非黑山军明应袁绍,暗联我方?信中是否暗示我军先渡河诱敌,待两军交战,彼等再突袭袁绍?
袁涣颔首,将信件传阅众人。阎象所料竟分毫不差。
巨伯之意若何?袁术冷声发问。
阎象沉吟道:属下仍谏阻北上。不若坐观公孙瓒与袁绍鹬蚌相争,待其两败俱伤,方为我等渔利之时。
袁术拂袖不语。值此乱世初临,阎象等人尚未立下显赫战功,其建言在他耳中不过怯战之辞。此刻他脑中唯剩一个念头:诛杀袁绍。
末将请战渡河。桥蕤突道。李丰随即附议。
袁涣却断然反对:此必是袁绍诱敌之计!佯装疏忽引黑山军入彀,实则欲围歼我军。
袁术怒极反笑:孤岂不知?袁本初更知孤心知肚明!
其胆敢以此拙计挑衅,便是赌孤不敢应战!玉符砸在案上铮然作响:传令三军——即刻渡河!
众谋士相视苦笑,只得着手筹划攻防事宜。帷幕间响起窸窣低语:速遣斥候探明北岸伏兵...调纪灵率精兵殿后...
谋士的职责,便是将主君的意气用事,粉饰成算无遗策的庙堂决断。
在谋士力劝主公却未被采纳的情况下,若因此便耍性子、阳奉阴违甚至故意扰乱军心,妄想通过极端手段迫使主公屈服,这实在是太过自以为是了。真正的智者若对主公彻底失望,往往会选择悄然离去。
袁术身边的阎象、袁涣等人并未到心灰意冷的地步,他们仍坚信袁术有很大胜算,只是认为与袁绍交战会削弱对豫州和淮南的控制力,实属不智。
侦查骑兵每隔两刻钟就从龙凑渡传回军情:
曹军方面毫无动静。尽管曹操三万大军昨日便开始强渡黄河,但在公孙瓒优势兵力阻击下始终未能成功。确认曹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龙凑转战白马后,袁术终于下达渡河命令。
乌巢泽畔,徐庶注视着司兖灵台郎手中的信鸽,仍觉难以置信。他忍不住询问:既是如此便利,为何在青州时从未见祭酒使用?
负责兖州情报的陈信解释道:唯有具备归巢本能的鸽子才能胜任传信重任。要从冀州传信回兖州,须先将兖州的信鸽送往冀州。这再次展现了陈渡超越常人想象的能力——连飞鸟都能为其所用。
“此外,信鸽飞行的距离不宜过远,否则容易迷失方向。”
“三百里是最佳范围,此时信鸽丢失率不足一成。”
“我们这些密探使用的信鸽,是祭酒耗费近十年心血精心培育的品种,几乎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
徐庶不禁为之惊叹,原来其中竟有如此多的学问。
突然他意识到什么,瞪大眼睛惊讶道:“十年?”
司兖灵台郎点头确认。
“那这些信鸽传递消息的速度如何?”徐庶继续追问。
“极快,从邺城飞来的信鸽,不到一个时辰就能抵达此地。”
“一个时辰?!”徐庶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邺城与此地相距整整三百里!
这样的速度比快马还要快上四五倍!
更何况快马奔驰三百里,足以让马匹力竭而亡!
难怪黑山贼的情报能够如此迅速地传到祭酒手中——先从太行山传至兖州,再由兖州快马加鞭送往青州,全程不到一日。
等等,十年前就开始驯养信鸽?
专门用于传递情报的信鸽?
若说这不是特意培养用来建立情报网络的,徐庶是断然不会相信的。
从源源不断送往青州的司天监密报中,就能看出兖州、冀州两地情报网的缜密程度。
徐庶心中暗自震惊。
但转念一想,难道祭酒不满十岁时,就能构思出如此惊人的谋划?
难道十年前,祭酒就已预见天下将乱,故而早做准备?
虽然难以置信,可联想到陈渡的深谋远虑,似乎又不那么意外了。
信鸽系统,司天监组织,长达十年的布局......
徐庶对陈渡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
司兖灵台郎陈信,执掌兖州全境情报。
他是陈渡百余名收养的孤儿中最机敏忠心的心腹之一。
类似的心腹还有陈仁、陈义、陈礼、陈智等人......
由于陈渡家族根基在兖州,此地的情报网络也最为密集。
早在五六年前,这些密探就已经渗透到兖州各郡县——有的在世家大族担任杂役,因见识不凡而晋升为底层管事;有的则在城中经营小本生意,诸如濮阳客栈、白马烧饼铺、乌巢水产品店等。
多年来那家店铺生意一直 ** 淡淡,既不红火也不到倒闭的地步,很少有人会专门留意这样普通的店铺。
正因为经营时间够长,人们早已习惯它的存在。
当时局势安稳,谁能想到这会牵涉到专业 ** 活动?那些资深密探还会培养外围人员。
外围人员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完全不涉及机密或危险事务,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参与情报工作。他们只需记录所见所闻的异常情况,然后传递给上级。
比如城里粮价莫名上涨;
比如城外生活垃圾突然变少;
比如濮阳城门口行人比往日增多;
比如陈宫府上厨余垃圾量翻倍;
比如某段河道过往船只的数量与航行时间。
上级整合这些零散信息后,会传送到各郡的情报中心进行分析:
粮价波动可能预示军队在筹备粮草;
生活垃圾减少暗示城中驻军可能已开拔;
城门人流增加往往意味着重要人物到访;
陈宫家厨余量激增显示可能在宴请贵客;
通过记录船只航行轨迹,可以推算船队行进速度,预测抵达时间。
通过这种方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能用最少的人力、最隐蔽的方式获取最多情报。
最终所有情报都汇总到各州灵台郎手中,再以秘密渠道呈报给陈渡。此前幽州突然招募十万大军的消息,还没完成 ** 陈渡就已掌握,正是靠这个网络。
后来刘虞断公孙瓒粮草,公孙瓒劫掠百姓等情报,也不仅是探子从刘虞府上听来的只言片语,而是综合各类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
如此说来,袁术竟比预期更早抵达黄河沿岸。徐庶接过灵台郎呈上的情报仔细翻阅。
正是。想必得知青州大捷后,他们便轻装急行,后向陈宫、张邈借调船只。陈信回答。
说着将袁术与陈宫、张邈会面的简报呈给徐庶,又补充了黑山军佯装与袁绍合作实则准备偷袭的情报。
袁术能与兖州势力顺利借到船只,表明至少明面上兖州支持袁术渡河对抗袁绍。这是有利局面,意味着袁术对兖州放松警惕,有利于后续突袭行动。
徐庶阅毕,微笑着将情报传递给赵云和曹纯。
赵云审视战报沉吟:文丑、沮授皆智谋之士,此番必是借黑山贼为饵,诱本初挥师南下。
徐庶轻抚竹简:然公路帐下杨弘、阎象亦非庸才,岂会不识此乃驱虎吞狼之计?渡河之举恐另有深意。
此言令子龙剑眉微蹙。须知汝南袁氏百年望族,门生故吏遍布九州,本初与公路各得半数谋士,此番对峙实乃群英会战。
曹纯挠甲不解:既识破埋伏,公路何故仍陈兵白马?只见对岸旌旗蔽日,全无退兵迹象。
此乃不死不休之局。徐庶指尖划过舆图,公路此番赌注,犹胜本初三分。
忽闻赵云佩剑铮鸣:若公路渡河遭伏,岂非......话音戛然而止。他骤然惊觉,此消彼长间或将尽毁陈渡布局。
徐庶自怀中取出一方赤锦囊袋,霞光映得三人甲胄生辉:此即祭酒授我应变之物。
快拆......曹纯方欲探手,却被赵云铁腕阻住。徐庶将锦囊贴护心铠:祭酒所期,乃我等自谋良策。
曹纯顿悟颔首。彼时残阳如血,黄河惊涛拍岸,三人身影在暮色中渐次挺拔。
徐庶神情肃穆地展开舆图,指尖微微发颤。
这位年仅二十的谋士正面临人生首次战役谋划。
两千条人命的生死系于他的一念之间——既要确保奇袭成功,又需谋划全身而退的路线。
更关键的是,必须精确掌控袁术大军渡河的节奏,既要诱其主力西进,又不能让这条大鱼彻底脱钩,这直接关系到陈渡全局战略的成败。
灵台郎,白马渡可有我们的眼线?徐庶突然发问。
战机转瞬即逝,却又不能打草惊蛇派出侦察兵。
早有安排。陈信拱手答道,渡口半数船夫皆是暗桩,白马城内更豢养着五羽信鸽。
妙极!徐庶抚掌而笑,再度折服于陈渡布下的情报天网。
六十里距离,信鸽只需两刻钟便能传讯,比快马疾驰节省三倍时间。这般迅捷的传信手段,正是实施闪电突袭的绝佳助力。
放袁术全军渡河。徐庶猛然拍案定策,待其五万大军尽数西渡,与袁绍主力交战后,我们直捣黄龙——
突袭黄河东岸白马大营,焚尽敌军粮草!
赵云与曹纯闻言色变。
他们心知肚明:白马大营囤粮必然有限。
袁术军粮秣全赖水运,而这段漕运路线堪称诡异——从浚仪到白马渡,陆路仅百里之遥,水运却要向西绕行两百余里,再折返东北航行两百多里,形成巨大的字形回旋。
既无足够辎重车辆,又缺大批运粮役夫,陆路运输损耗惊人。正因如此,袁术主力选择轻装疾行,比粮船提前三日抵达白马。
无需查阅军报,两位将领已能断定:
白马大营的存粮,不过是士卒随身携带的干粮袋。真正的粮草舰队此刻正停泊在官渡以西的圃田泽,船舱里堆满从豫州运来的稻谷。
令他们惊疑的另有缘由——
这与陈渡原先的部署截然不同:本该在袁术四万大军渡河时半渡而击,如今却要等全军过河后再作计较。
徐庶此刻作出新的决断:放任袁术五万大军全部渡河,转而焚烧白马大营中有限的粮草,对圃田泽囤积的大量粮草置之不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与陈渡原先的谋划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