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百余将士无不被袁绍的霸气所震撼。连尊贵的主公都视死如归,我等还畏惧什么?就连文官们也燃起了熊熊斗志。
列阵!袁绍高举战刀发出指令。百余精锐立即稳住阵型。放箭!刀锋挥落的瞬间,数十支弩箭挟着寒光射向敌骑。
强弩在近距离威力骇人,霎时便有数十骑应弦 ** 。两千敌军惊得勒马不前,曾经被冀州军支配的恐惧再度涌上心头。
前排骑兵不约而同地萌生退意:凭什么要我们当箭靶子为他人做嫁衣?随着前排不断后退,包围圈渐渐松散,零星的箭矢对严阵以待的冀州军构不成实质威胁。
对峙持续半晌,袁绍百余部众竟奇迹般未遭重创。
冀州援军到了!约莫又过三刻,两千骑兵中突然爆出惊呼。
只见这两千铁骑如潮水般再度向北溃散。
袁绍与帐下谋士们连同百余亲卫终于长舒一口气。
主公神威!郭图劫后逢生,拭去脸上泪痕,谄媚道:属下誓死追随主公!
誓死追随!众谋士齐声附和,心悦诚服。
方才袁绍展现的雄主气度,彻底折服了这些谋士。他们见过诸多雄才大略之辈,但能在生死关头如此镇定自若者,实属生平仅见。
这样的明主,值得他们托付终生!
袁绍微微颔首。
他终于,真正收服了这群智囊。
莫非这就是祸兮福所倚?
末将救驾来迟!麹义匆匆赶来请罪。他原本正在四里外突袭公孙瓒大营,听闻主公遇险急忙回援——若袁绍有个闪失,他们这些凉州将士在冀州安家落户之事岂不成了泡影?
将军来得正是时候。袁绍镇定地拍拍麹义肩膀,尽显霸主气度。
主公,麹义犹豫道:末将在敌营擒获一名俘虏,此人声称掌握重要军情...
黑山军已背弃盟约!麹义沉声道,他们暗中联合公孙瓒、袁术,打算三日后助袁术强渡黄河!
帐中顿时哗然。
竟有此事?!
贼子安敢!袁绍勃然大怒。
自西汉起,太行山脉便逐渐聚集了数十万来自并、冀、幽三州的逃民。这些百姓多是因官府横征暴敛难以维生,才被迫放弃平原良田,遁入崇山峻岭求生。
官府根本无心管束这些逃民,干脆将他们统统划为亡者。加之耗费巨大,数百年来从未有官府愿进太行山。
此地倒成了大汉子民眼中的世外桃源。
不知汉兴,何论魏晋,正是那些世代未踏出太行的逃民后裔的真实写照。
黄巾之乱后,数十万贼寇涌入太行占山为王。
他们打破了山中数百年的平静,迫使原住民沦为盗匪,号称黑山军,首领唤作张燕。
张燕起初仅数万部众,通过吞并拉拢,终成百万之众共推的盟主。
此人颇通权变,察觉朝廷无力征讨,便主动向灵帝请降。
灵帝龙颜大悦。
授其平难中郎将之职。
这支百万之师,每年竟可向朝廷举荐一名孝廉。
听闻公孙瓒率十万铁骑南下,袁绍惊惶中急寻盟友,立刻联络了太行山中的张燕。
此时张燕坐拥精兵四万,铁骑数千,实为不可小觑的力量。
袁绍许以二十万石粮草,与之立约:
黑山军不干涉冀州,待击败公孙瓒后,冀州岁供二十万石粮秣。
黑山军爽快应允。
尔等为何背盟!袁绍怒视着被麹义押来的张燕心腹杜长。
袁公明鉴...杜长面如死灰。
众人都说袁公必败...
许诺的粮草定然无望,不如投靠公孙瓒与袁术...
公孙瓒应允,若助袁术牵制袁公,便将常山国划归中郎将管辖...
谁曾想...袁公竟能绝处逢生!
不如留属下一命,回去劝说中郎将倒戈...
袁绍怔然,环视帐中谋士。
众人交相递着眼色,暗自思量。
且先收押。袁绍示意麹义带人退下。
待杜长远去,袁绍方问:诸位以为如何?
许攸捻须沉吟:若黑山贼真能临阵倒戈,诱袁术渡河...
话虽未尽,其中深意已明。
沮授沉吟道:黑山贼当真会如杜长所说再次叛变?公孙瓒竟这般急功近利,直接将整郡之地许给张燕。如此重利当前,张燕恐怕不会轻易归顺。
他继续分析:今日虽胜,公孙瓒只折损数千骑兵和万余步兵。其麾下仍有二千余骑和三万精锐,元气未伤。依我看,他必会重整旗鼓再来。到那时,张燕定会待价而沽——除非我们也能割让郡县,可能吗?
断无可能!袁绍毫不犹豫。冀州乃霸业根基,岂能像公孙瓒那般短视?
沮授献计:既如此,不妨设伏诱黑山贼来袭?
袁绍若有所思:先生意思是假意议和,使张燕放松戒备?
正是。沮授捋须称是,田丰也点头附议。
袁绍轻抚剑柄,迟疑道:那公孙瓒该如何应对?此时乘胜追击,或可诱其龙凑守军出击,为曹操渡河创造战机。
荀谌适时提醒:主公可记得陈太阿密信?信中说取胜后立即南下,即可将袁术困在黄河北岸。
袁绍眼中精光乍现。比起公孙瓒,他更想除掉袁术——若非这个祸患,他何至于被公孙瓒压制?只要袁术殒命,袁氏百年积累的人脉资源都将由其独享,届时天下谁人能敌?
沮授忽然发问:诸位可曾想过,陈太阿为何确信我军挑战时公孙瓒必会出击?又何以断定急速南下就能截住袁术?
帐中众人面面相觑。陈渡的料事如神,确实令人叹服——先前布下明显诱敌之阵,公孙瓒竟果真自投罗网?
幽州军士气崩塌的那一刻,伏盾强弩如同天网般完美封杀了公孙瓒引以为傲的铁骑攻势。
谋士们不约而同想起讨董之役——那场以百骑撕开万军的奇袭。董卓的首级之所以会被典韦斩落,仅因李儒派出的巡哨举着火把回营,无意间暴露了中军方位。
这般精准预判敌心的能力,令堂上众人脊背发凉。
倘若...沮授的嗓音突然发颤,陈太阿早已知晓黑山军会与公孙瓒、袁术合谋?
田丰猛然拍案:若非生擒杜长,我们至今还被蒙在鼓里!等到袁术渡河时,黑山军从背后杀出...未尽之言让所有人血色尽褪。
袁绍的指尖陷入掌心。三万河防军若遭前后夹击,注定全军覆没。届时困守广宗的两万残兵,焉能扭转乾坤?
迟半日...荀谌恍惚盯着案上密信。这封没有论证、不带解释的手书,只冰冷地给出两个选项:即刻出兵,或是等死。
火漆封印上二字如刀如戟。
曹操与袁绍一损俱损,形势所迫,陈渡这才全力以赴,为二人筹谋破敌之策。
沉吟良久,袁绍吐出一口浊气,郑重道:
孟德真乃吾之肱股。
既然贤弟与陈先生都建议我 ** 速南下阻击袁术,想必他们会不惜代价强渡黄河,替我们牵制公孙瓒的残部。
诸君意下如何?
审配当即抱拳:末将愿领千余老兵镇守广宗,主公可尽起精兵南下!
千余老兵?
帐中众人面面相觑,未料审配竟如此胆大。须知公孙瓒极可能趁曹军未渡之际卷土重来。
袁绍轻抚审配肩甲,赞许道:正南忠勇可嘉,便依此计。遂令杜长传话张燕:若黑山军保持中立,盟约依旧有效。
看着杜长远去的烟尘,袁绍嘴角微扬——他料定贪心的张燕必定毁约,正好将计就计,在河北全歼袁术!
黄河畔,龙凑渡口。
曹操握着颤动的钓竿,却无心收线。
太阿,袁本初当真会主动求战?
半日来,他始终惦念着冀州战局。陈渡在密信中未作解释,仅建议袁绍主动出击。
曹孟德此刻已了然,若袁本初依徐元直、鲁子敬之伏盾阵主动出击,则胜算确如陈太阿所言可达九成。
然则袁本初若按兵不动该当如何?
袁本初不似他曹孟德,能对太阿所献之策言听计从。倘其龟缩不出,冀南必为黑山贼与袁公路所趁,如此战局将尽归袁公路掌控。
此非曹孟德所愿见。
未可知也。太阿漫应着,手中钓竿忽地一沉,今日首尾鱼获已入掌中。好大一尾。太阿轻笑着将鱼纳入陶瓮。
先生倒是好雅兴,可教我在此度日如年。曹操不由长叹。
明公勿忧,袁本初出不出战皆无妨。太阿复又抛竿入水,实则对垂钓亦是兴致索然。
此话怎讲?曹操索性搁下钓竿,定睛望向太阿。
若其今日未动,遣人渡河再递密信便是。届时将部分军情相告,再附上对公孙伯珪的揣度分析,岂不水到渠成?太阿笑道。
曹操闻言微怔,未料竟得如此直白之策。细想却也在理,纵使延迟一日,袁本初终能击溃公孙瓒。
那先生为何不在初信言明?曹操仍保持侧首之姿追问。
太阿洒然一笑:不过是要逼袁本初就范,令其主力尽出黄河以南,与袁公路、黑山贼相互消耗罢了。
曹操面色骤变。
待将这番计较反复思量十余息,忽拊掌大笑:妙哉!言罢猛然提竿,又一尾大鱼入瓮。果然好大一尾!
此刻曹操已洞若观火。太阿此乃 ** ,赌袁本初见信必出。若中此局,则后续谋划袁本初必深信不疑。届时袁军主力尽出白马渡,公孙伯珪方能保全几分元气。
【
袁绍主力必将与袁术、黑山军血战至死,最终三方俱损。
届时,在白马渡元气大伤的袁绍,只能直面北方尚存战力的公孙瓒。
冀幽之战必定旷日持久,袁绍再无东进之力。
同样折损严重的袁术,则需迎战以逸待劳的青州大军。
此计虽出自陈渡之手,但真正实施仍需诸多布局配合。
妙哉!
太阿泛舟黄河,凭一苇为竿,竟将袁绍、袁术、公孙瓒、黑山军尽数诱入彀中。
依我看,此乃太阿垂钓,贪者上钩,千载之后必成佳话!
曹操说罢,抚掌大笑。
——
暮色渐沉,陈渡与曹操收竿登岸,燃起篝火烤鱼。
此时西域胡椒尚属珍馐,唯有王侯可享。
张骞当年未带回种植之法——西域诸国借此平衡贸易,岂肯泄露秘技?
故中原胡椒价逾黄金,富户宴客时,烤全鹿佐以二三十粒已属豪举,虽暗中痛心不已。
然曹操府中从不短缺此物。
直至青州雪盐现世,盐粒在曹操心中已胜胡椒。
其味纯净鲜咸,能激出食材本真,食过后再难忍受粗盐涩苦——纵是贡品粗盐亦不免满口咸涩。
从前未尝雪盐,只道世间滋味本当如是;
而今识得真味,生理性厌恶再难克服。
因常随 ** 膳,士卒遂成雪盐首批受惠者。
自雪盐入军营,糠秕杂菜竟成士卒期盼;
饭点时分,已成整日期待。
众人同曹操一般,宁死不愿再沾粗盐。
曹操推行军中专供细盐,连战马饲料都替换成精盐,将士们的忠诚度由此显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