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认定袁绍布阵荒诞至极,理由很简单:轻骑兵最忌冲锋时遭遇密集箭雨。兵法讲究正兵对峙,奇兵制胜。骑兵通常在两军步兵胶着时,如尖刀般插入敌阵破绽,令弓手猝不及防。
可袁绍竟将弓手配置在一千八百步兵后方,相距三百步之遥,完全超出射程范围!这些弓手对前锋方阵形同虚设。
主公,袁绍莫非疯了?严纲策马禀报。他亲自探查过敌阵,既无拒马也无陷坑,活像派来送死的弃卒。
公孙瓒嗤之以鼻:堂堂四世三公,竟妄想逐鹿天下!早知他用兵如此拙劣,当初就不该推举他为盟主!难怪讨董无功,这等庸才领军岂能成事!
儿郎们,随我上阵!公孙瓒高举马槊稳步前进,身后响起震天喊杀声。
关靖突然阻拦:主公且慢!袁本初这般诡谲布阵着实蹊跷。不若先以骑射试探,确认无虞再冲锋不迟。公孙瓒略作沉吟:也罢,就依士起。
无非多费片刻功夫,少些威慑罢了。儿郎们,骑 ** 击!公孙瓒换持马弓,战马心有灵犀地疾驰而出。六千铁骑掀起遮天尘暴,大地为之震颤。两百步处,公孙瓒眼中凶光毕露!
百步之距!
八十步逼近!
五十步迫近!
三十步生死一线!
狂徒,今日便让白马义从化作你永恒的梦魇!公孙瓒雷鸣般的怒吼震彻战场,胯下战马在双腿猛夹下骤然加速,雕翎箭离弦破空!
电光火石间,一名袁军士卒应声栽倒。
白龙驹接到主人信号,灵性地向左划出优美弧线——这正是草原骑兵最致命的回旋骑射战术,始终与敌阵保持致命距离。
袁军弓手远在三百步外布阵,公孙瓒的轻骑根本无需顾忌箭雨威胁!
六千铁骑分作两道洪流:左翼三千白马义从银甲如雪,右翼三千幽州突骑玄甲似墨。
转眼间,两支精锐便如主帅般分别向左右翼包抄,即将对敌军侧翼展开死亡抛射!
完成致命打击后,他们将分别从两翼撤出战场,在幽州军阵前重新集结,准备下一轮死亡冲锋!
纳命来!公孙瓒在疾驰中 ** 五箭,箭无虚发,右侧敌阵接连倒下五具尸骸。
放箭!严纲的号令炸响!
他率领的千余先锋已进入最佳骑射位置!
震天吼声中,千余支利箭以完美抛物线升空,借助重力加速化作夺命暴雨!
左骑射右,右骑射左,箭幕覆盖每寸土地!
此乃骑 ** 髓!
公孙瓒麾下六千铁骑,将这项古老战术演绎至登峰造极!
他们是这个乱世最耀眼的将星!
是令山河变色的嗜血苍狼!
嗖——
千余箭矢攀升至五十米高空,随后带着刺耳尖啸俯冲而下,直扑那一千八百人的单薄军阵!
御!!!
惊变骤起!
军阵 ** 爆发出震 ** 吼!
八百面等人高的巨盾瞬间组成钢铁苍穹,将所有箭矢尽数弹开!
射!!!麹义再次怒吼!
上千支弩箭从盾阵缝隙中咆哮而出,瞬间洞穿冲锋中的战马胸膛!
刹那间!
鲜血化作猩红雾霭笼罩战场!
公孙瓒的千骑先锋!
土崩瓦解!!
冀州刺史严纲被七支弩箭贯穿,当场坠马气绝!
后方五千骑兵被倒毙的战友阻住去路,瞬间乱作一团!
自相践踏死者数百,伤者近千!
骑射战术彻底失效。
冲锋!!!
麹义一声令下,八百精锐弃盾持矛,如猛虎出笼般杀向敌阵!
袁绍两万主力同时推进,战场局势瞬间扭转。
麹义跨过遍地尸骸,在严纲无头尸身旁驻足。染血的长刀挑起头颅,他轻蔑地吐了口唾沫。
白马军?不过如此。
————
公孙瓒确实是六千骑兵里唯一完成战术动作的将领。
从箭雨升空到敌方弩阵齐射,不过短短几个呼吸。
他目睹严督军被乱箭射 ** 背,
看见敌将干净利落地斩下首级。
冲在最前的千骑刹那间人仰马翻,
喷溅的血雾竟让后续五千骑惊惶失措!
战马冲势未减,骑兵们相互挤压冲撞,
哀嚎与嘶鸣响彻云霄。
公孙瓒握缰的手微微发抖,
竟忘了该立即指挥撤退。
这时候谁也听不见号令——
传令兵随着严纲倒在血泊里,
战鼓还留在后方阵地。
他原以为此战必胜,
何须预备退路?
公孙瓒猛然回神,战马疾驰向中军。
后排两千骑见状彻底崩溃——
主将都在逃命,
眼前是袁军闪着寒光的矛林,
前方是乱作一团的同袍,
进退不得的骑兵们,
此刻已成待宰羔羊。
幽州骑兵们手持马刀和短弓,在失去射程与速度优势后,如何抵挡近三米长的锋利长矛?
撤退!
霎时间,近两千名尚能作战的骑兵不约而同地跟随公孙瓒冲向己方阵营。公孙瓒策马狂奔之际,耳畔突然传来雷鸣般的马蹄声。
他猛然回首,顿时瞳孔骤缩,大脑一片空白。
直到此起彼伏的惊叫、哀嚎与战马嘶鸣将他惊醒,他才惊觉自己已然冲入中军阵地。疾驰的战马在严整的军阵中犁出一道直径两丈的缺口,数名闪避不及的士卒被撞得人仰马翻。
公孙瓒就这样阴差阳错成为首个冲破自家中军的将领。
当看到两千余骑朝着军阵席卷而来时,他的思维彻底凝固。四万幽州步卒目睹此景,军心顷刻土崩瓦解——他们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竟被敌军杀得溃不成军!
虽然步兵数量仍占绝对优势,但主帅率军倒冲本阵的荒唐举动,使得幽州军未战先乱。这些缺乏实战经验的士兵们,原本仗着天下精兵出幽州的盲目自信趾高气扬,此刻目睹精锐骑兵被中原军队打得狼狈逃窜,顿时斗志全消。
逃命!
广宗战场另一端。
眼前战况与曹操密信中预料的丝毫不差,这般精准的预言让袁绍恍若梦中。一个荒诞的念头浮现在他心头:这场决胜之战,仿佛全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两军将士就像是按照他编排的剧本在演出。
明公!田丰连声呼唤,扯着袁绍的衣袖。当袁绍回过神来,狂喜之色再也抑制不住——
谁能想到,威震北疆的幽州雄师,竟在转瞬间灰飞烟灭!
---
冀州两万将士竟追着四万幽州军厮杀!
这让我袁本初提心吊胆一个月的十万幽州大军…不过如此?!
孟德贤弟与陈太阿设下的伏盾奇谋,加上恰到好处的出击时机,简直是天衣无缝!
我得孟德辅佐,孟德又有陈太阿相助。
平定乱世,安定天下,岂不是指日可待?!
袁绍完全没想起为他拼死效力的麹义,更不记得最初献策的其实是鲁肃和徐庶。他甚至忽略了麾下谋士们的贡献,也忘了袁术仍在黄河南岸虎视眈眈。
此刻他脑海中只有两个念头:
一是对曹操这个得力助手再次救他于危难的万分感激;
二是对陈渡愈发强烈的招揽之意——如此绝世奇才,怎就投靠了他那个小弟曹操?
帐中谋士们无人出声反驳。
他们虽隐约觉得主君的话有些不妥,但细想之下又觉得合情合理。所有人都认定,这等妙计绝不可能是鲁肃、徐庶这等寒门末学能想出来的。
一个陈太阿已让他们自惭形秽,若再承认被两个寒门子弟智谋碾压?
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但若此计实为陈太阿所出,曹操为提携那两个寒门而故意将功劳让给他们...
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曹操先前不惜得罪弘农杨氏维护陈渡,又作《马说》招揽寒门,早已表明其重用寒门的立场。
袁绍麾下这些世代簪缨的谋士们,虽不屑于曹操此举,也不明白寒门能有多大作为,但他们清楚:曹操必将持续推行这项政策,并让更多寒门知晓。
如今将陈渡的计策假托鲁肃、徐庶之名献出...
待冀州以少胜多击溃公孙瓒的消息传遍天下时,青州必将掀起新一轮寒门投奔的热潮!
看呐!除却名震天下的陈太阿,曹操麾下又有寒门才子崭露头角!
他是当真在重用寒门!!
我们是否也该去试试?!
这些高傲的谋士们不得不承认:若有成百上千识文断字的寒门与豪族子弟投效,曹操治理青州确实会顺利许多。
青州当前的重中之重,不过是安抚百姓这等寻常事务。即便是寒门子弟或豪族后裔,稍加历练也能胜任。然而众谋士并不担忧曹操势力扩张。青州的规模终归有限,纵然坐拥盐田细盐这等财富,若缺乏世家大族治理州郡的底蕴,仅凭寒门子弟,终究难保长治久安,更遑论发展壮大。
主公,可要清扫战场?郭图进言道。
正合我意!袁绍紧握腰间佩刀,目光如炬,声若洪钟。这些时 ** 憋闷已久,如今面对溃不成军的公孙瓒部众,若还不敢上前泄愤,岂是袁本初所为?
袁绍已然忘形。他双足如踏云端,忧虑尽消,神智清明更胜从前。在百余大戟士与数十强弩护卫下,他率领田丰、沮授等谋士向界桥进发。沿途但凡遇见幽州伤兵,他皆如饿虎扑食般率先斩杀。
经半个时辰厮杀,袁绍浑身浴血,状若修罗,与生俱来的霸气展露无遗。众谋士初次得见主公这般骁勇,暗自惊叹不已。
忽然远方尘烟乍起,大地随着无数铁蹄震颤。
主公,那是……郭图面如土色。
袁绍先是一怔,继而两股战战。方才重燃的希望再度熄灭,才尝的甜头转瞬化作苦果——那是公孙瓒的骑兵。
这两千余骑并未盲目冲锋,却令冀州军阵脚自乱。幽州骑兵在溃散的友军之后四散奔逃。正所谓逃生无须快过猛虎,只需快过同伴。他们策马狂奔,将徒步的冀州军远远甩开。
但在陌生地域,溃兵渐又汇聚。当他们发现前方小股冀州部队时,复仇之火顿时燃起。
转眼间,数百名骑兵已将冀州军团团围住,包围圈逐渐收紧。袁绍身旁的田丰、沮授、审配等人面色惨白,浑身颤抖,有人已是泪流满面。这如同从云端跌入深渊的惨剧,怎会落在我们头上?这分明是十死无生之局!
主公快躲到墙后!田丰强作镇定,嗓音嘶哑地张开双臂护住袁绍,试图将他推向残垣断壁之间。袁绍却凝望着步步逼近的敌军,原本急促的呼吸竟渐渐平稳,神志愈发清明。
他果断扯下醒目的披风扔在地上,又卸去彰显身份的华贵铠甲,最后摘下缀着红缨的头盔抱在怀中。眼看整个冀州高层即将全军覆没沦为笑谈,袁绍终于爆发了。
大丈夫当战死沙场,苟且偷生岂能活命?!随着一声怒吼,袁绍抡起头盔重重砸向地面,顿时尘土飞扬。现在,再无任何标识能暴露他的身份了。
众谋士瞠目结舌,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主公!主公!谁都不曾料到,他们追随的主公竟有如此气吞山河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