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这九头狮子为难于你,正是为此讨还因果。
本帝虽有失察之过,但源头还在大圣身上。”
这番话说得孙悟空面红耳赤,饶是他脸皮再厚也挂不住,只得摆手讪讪道:“当年是俺老孙年轻气盛,还望陛下海涵。
眼下事不宜迟,咱们还是速速动身吧。”
青华大帝颔首:“既如此,本帝便随大圣走一遭。”
孙悟空喜不自胜,立刻带着青华帝君赶到九灵元圣的洞府。
有靠山撑腰,悟空气势高涨,站在洞外口不择言大骂起来,句句刺耳难听,惹得九灵元圣怒火中烧。
他虽为坐骑,却已有大罗金仙巅峰的修为,平日里连青华大帝都不会轻易驱使他,更不用说如此辱骂。
今日竟被一只猴子这般羞辱,如何能忍?
暴怒之下,九灵元圣提起兵器便冲向孙悟空。
这时半空中传来青华大帝的声音:“元圣儿休得无礼,速速现出原形,随我回宫。”
见主人亲临,九灵元圣心知戏已演完,当即就地一滚,化作九头狮子,温顺地走到青华大帝身边。
青华大帝又对孙悟空说道:“还有一事相托。
我这坐骑收的几个徒子徒孙并未作恶,望大圣饶过他们。”
“好说好说!”
孙悟空满口应下。
说罢进洞救出猪八戒与沙悟净,对那些小狮子也只略作惩戒便放走了。
随后护送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往大雷音寺而去。
眼看离西天越来越近,西游之路即将圆满。
回想这些年的艰险,就连一向玩世不恭的猪八戒也不由心生感慨。
然而考验尚未真正结束,前路仍有数重劫难等待师徒四人一一闯过。
凌霄宝殿内,玉帝收起昊轩镜,不再关注取经一行人——此后的劫难已少有玄门参与,即便有也仅是辅助之责。
那点微薄功德对天庭与玄门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真正令玉帝在意的,是蠢蠢欲动的魔族。
已有魔众暗中越过洪荒壁垒潜伏下来,伺机颠覆佛门。
对此,玉帝选择冷眼旁观。
毕竟佛门未倒之前,魔族不会直接针对天庭,至多生出些琐碎麻烦。
魔祖罗睺还不至于同时与两方开战。
自封神量劫后,玉帝便未雨绸缪,不断调遣精锐驻守域外星空。
若非天庭主力布防在外,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纵使诸神放水,也绝不容他直闯凌霄殿前。
如今魔族对佛门的渗透已颇见成效,竟引得部分僧众倒戈。
这些叛佛者眼中唯有利益,今日可为魔族内应,来日亦能为其他势力反噬。
玉帝遥望西牛贺洲时隐时现的魔气,轻嗤一声,转而望向域外战场——那里战火再起。
边境之地,天兵与魔卒的厮杀已持续千年。
尽管天庭屡战屡胜,却仍有百万天兵与众多金仙、太乙折损其中,就连大罗亦偶有陨落。
双方却默契地避免准圣参战,此等存在一旦出手,便非小打小闹,而是天地倾覆之灾。
这般动静被玉帝以天机遮掩。
除非六圣联手推演,否则难以窥破。
女娲知情却不会相助,三清更不会为西方二圣作嫁衣裳。
待西游功德圆满时,佛门虽可洞悉天机,却为时已晚。
届时佛门元气大伤,正是天庭收编良机。
若能迫使西方二圣俯首,纵有圣人之尊亦难翻天。
思及此,玉帝朝须弥天方向意味深长地一笑,径自离了凌霄殿往瑶池而去。
在大千世界之中,昊轩结束了漫长的闭关修炼,当他踏出秘境时,周身的气息已然截然不同。
突破后的他实力大涨,已然达到了混元无极大罗金仙巅峰之境,距离盘古当年追寻的无上境界仅差临门一脚。
然而这最后一步却如同天堑,即便是强如盘古也未能跨越。
昊轩心中却有着几分把握,这份自信不仅源于自身的天赋,更因为系统的存在——只要完成特定的系统任务,他便能突破那个连盘古都未能触及的境界。
不过他明白现在谈论这些还为时尚早,当务之急是先返回洪荒界。
心念微转,昊轩便将得意弟子云逸唤到跟前:“不错,这段时日竟突破至仙尊境界,可见你确实不曾懈怠。”
云逸连忙恭敬行礼:“全仗师父悉心指点。
若非遇到师父,弟子恐怕至今仍默默无闻,甚至早已命丧天魔殿中。”
昊轩淡淡一笑:“你的天赋与勤奋同样不可或缺。
若非如此,即便有为师引导,也难有这般精进。”
云逸面颊微红,随即有所察觉:“师父可是要回洪荒了?”
“正是。”
昊轩道出打算,“此次叫你来,是想问你愿不愿随为师同去?或是等此界与洪荒相接之后,再自行前往?”
云逸略作沉吟,目光坚定:“弟子愿随师父即刻启程。
洪荒人杰地灵,我正想会一会那里的天骄,证明自己不输任何人!”
“好,这才像我的徒弟。”
昊轩欣然点头,“你去稍作收拾,我们稍后便动身。”
云逸退下后,昊轩又步入天道空间,向执掌此界的天道嘱托:“我离开后,你只需依既定路线向洪荒靠近即可。
来路我已探明,并无危险。”
交代完毕,昊轩随即动身。
此时洪荒世界之中,西游之行即将落幕。
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行至灵山脚下。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道袍的老者忽然现身。
此人正是天庭派驻佛门的使者——金顶大仙,修为已至大罗金仙巅峰。
孙悟空与唐僧皆是一怔。
一路西行让唐僧成长不少,他虽未恢复前世记忆,却也知天庭与佛门向来不睦。
在这佛门圣地,怎会突现道门之人?
不待多想,金顶大仙已迎上前来:“圣僧终于到了。
当年观音曾言将有高僧前来,原以为不过两三年,不想竟让老朽在此苦候十余载。
今日得见圣僧,实乃幸事。”
这番话表面恭贺,实则暗藏机锋。
身为天庭之人,金顶大仙对佛门本无好感——唯独对眼前这位唐僧却另眼相看。
昔日盂兰盆会上,他曾亲见唐玄奘的风采。
虽欣赏其才,却难认同那普度众生之念——金蝉子十世苦修,最终不还是被拦在灵山门外?
他心念未落,却见唐玄奘合掌一礼:“劳大仙久候,还请指引我等上灵山之路。”
金顶大仙捋须含笑:“诸位且歇一夜,明日再见如来不迟。
贫道正好向天庭传个消息。”
次日黎明,师徒几人行至一条奇异的河畔。
水面上泛着金光的正是八宝功德池流出的功德水。
寻常凡人触之即化佛身,实属三界罕见的珍宝。
瑶池仙境中,玉帝望着昊轩镜轻笑:“西天那两位倒是讲究排场,所剩无多的功德水也敢如此挥霍。”
王母轻哼:“还不是陛下与那位盘古真人做得太绝?只怕这两位心中早已记恨。”
“记恨又如何?”
玉帝拂袖一笑,“待魔族劫数降临,还怕他们不来相求?届时莫说敲一笔,就是要他们俯首称臣也未必不可。”
王母眼波微动:“陛下是指罗睺之劫?此劫虽应在佛门,但若魔祖亲自出手……”
“正是。”
玉帝神色转凝,“若其爪牙溃败,那老魔必会铤而走险。
届时大劫降临,整个洪荒都将遭难。”
镜中画面流转,唐玄奘师徒正望着河水发愁。
金顶大仙却含笑不语,任凭他们犹豫不前。
“这该如何渡河?”
唐僧急得额角沁汗。
孙悟空指着河心笑道:“师父怎么眼花了?那不是现成的渡桥?”
可唐僧眼中所见,却是一根细如竹筷的独木桥,惊得连退数步。
恰在此时,一叶轻舟从雾中缓缓驶出。
撑船的是一位面容愁苦的僧人,乃是接引佛祖的化身。
见到渡船,唐僧喜出望外,连忙高声呼唤。
待船靠近,却见船底竟是空的。
悟空等人却毫不迟疑,纵身跃入舟中。
奇怪的是,这无底船竟如履平地,连衣角都未沾湿。
唐僧鼓起勇气踏上船板,忽觉身子一轻——只见一具肉身跌落河中,正是他褪去的凡胎。
此刻的唐玄奘已然脱胎换骨,昔日凡胎化作金蝉真身,修为直抵大罗金仙圆满,只待功德圆满,便可晋升准圣,跻身洪荒顶尖强者之列。
取经众人皆有所获,唯独金蝉子心绪难平。
他明白这场与世尊的赌约终究败了,终究低估了洪荒大能的手段,未能参透天道玄机。
放眼洪荒,真正超脱天道束缚者,唯大天尊一人而已,纵是鸿钧道祖亦在天道桎梏之中。
他暗自叹息,随行者渡过凌云仙渡,在比丘引导下踏入金光璀璨的大雄宝殿。
殿内诸佛齐聚,明里暗里隐现诸多强者,准圣大能竟有三十位之多,大罗金仙更有数百。
其中过半原是截教门人,正是倚仗这些红尘旧部,如来方能稳坐大乘佛教至尊之位。
莲台之上,多宝如来法相庄严。
唐玄奘整肃心神,奉上通关文牒:“玄奘奉大唐天子之命,远涉千山求取真经,恳请我佛垂恩。”
如来颔首道:“尔等诚心可嘉。
阿难、迦叶,先带圣僧用些斋饭,再去藏经阁传经授典。”
二尊者领命引路,偏厅中虽备珍馐,却唯有八戒大快朵颐,其余人皆无心饮食。
匆匆用罢斋饭,众人来到藏经阁。
此处宝物堆积如山,各类奇珍异宝不逊圣人道场,唯天庭宝库可与之相比。
自巫妖劫前,昊轩上帝便广收天材地宝,积累之丰非任何教派能及。
不过此处珍藏,已足以令寻常修士叹为观止。
众人心系真经,对这些宝物只是稍作打量。
曾为卷帘大将的沙僧见惯天庭珍宝,八戒也是眼界不凡,反倒是悟空这天产石猴,看得目不转睛。
阿难、迦叶见状暗自嗤笑,转向唐玄奘道:“东土圣僧可有供奉?也好让我们尽心传经。”
唐玄奘心知二人有意刁难,前世宿怨未消。
他强压心火,深知此刻不宜节外生枝。
唐玄奘强压怒火,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贫僧一路从大唐化缘而来,实在身无长物。
待回朝后定请陛下备重礼相赠,还请二位行个方便。”
阿傩、伽叶讥讽道:“圣僧莫非想白讨经书?若都这般空手来取,我们岂不要喝西北风?”
猪八戒插嘴道:“师父何必低声下气!既然他们存心刁难,咱们直接找如来评理!”
二人不耐烦地挥手:“罢了罢了,且将这些经书拿去!”
说着将经卷胡乱塞来。
谁知这些竟是无字经书,待众人发现时早已离开灵山。
藏经阁暗处,燃灯古佛冷眼旁观众人携假经离去,嘴角泛起莫名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