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待取经队伍飞至半途,他屈指掀起狂风,经卷纷纷坠入河中。
“这可如何是好!”
唐玄奘看着湿透的经书手足无措。
孙悟空忙道:“师父快晒经要紧!”
可当经卷摊开时,众人顿时呆若木鸡——每册都是白纸空文!
孙悟空怒发冲冠:“定是那两个刁奴作祟!找如来讲理去!”
连好脾气的玄奘也面色阴沉,带着众人折返大雄宝殿。
刚踏进殿门,孙悟空便高声质问:“佛祖!您给的无字经书算什么道理?那两个狗眼看人低的家伙,分明是存心羞辱我们!”
如来淡然一笑:“诸位莫急,此事缘由我早已知悉。
那无字真经本是我佛门无上至宝,并非空无一物,只是你们尚未能领悟其中真意。
因东土众生修行尚浅,我便让阿难与迦叶另将那些有字的真经传与你们。”
见悟空似要开口,如来又继续道:“不必怪他们赠予无字经书。
真经岂能轻易传下?昔日比丘圣僧下山,在舍卫国为赵长者家诵经超度,仅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
我还觉得他们收得太少,怕后代子孙无钱可用。
你们应当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玄奘闻言恍然,知晓了索取供奉之意。
无奈之下,只得将唐王所赐的紫金钵盂奉上。
阿难接过钵盂,顿时面露笑意:“早该如此,随我来取真经吧。”
师徒虽心中不平,却也只得随阿难、迦叶重回藏经阁。
这次他们格外小心,每部经书都细细翻阅,确认有字才收下。
却不知归途尚有最后一难。
如来问身旁的观音尊者:“玄奘师徒经历了多少劫难了?”
观音掐指一算:“禀佛祖,共八十难,尚缺一难方能圆满。”
如来点头道:“那便再添一难。”
众菩萨皆称善。
只见观音挥袖掀起狂风,将师徒四人打落云头,使他们无法驾云,只得寻船渡河。
正在为难之时,当年驮他们渡河的老玄龟现身。
师徒欣喜登龟,不料行至河中,老龟忽然问道:“圣僧可曾为我问过寿元与成道之事?”
玄奘无言以对。
老龟顿时明白他已忘却,怒而翻身,将众人抛入河中。
虽有修为护体无碍,但经书尽数湿透。
众人只得就地晾晒,却不料几页 粘在石上,致使真经残缺。
此石后来被称为“晒经石”
,名扬天下。
这些事的发生,既是如来要补全劫数,也因天庭暗中作梗——他们要让佛经不得完整,唯有如此,佛教的兴盛才会留有缺憾。
这般因果,实乃天道有缺,万物皆存一线变数,圆满中含残缺,残缺中藏圆满,皆是天意使然。
另一边,众人在陈家庄稍作休整后,便快马加鞭赶回东土大唐面见李世民。
唯有如此,这场西行才算真正圆满落幕。
瑶池仙境,玉帝凝视昊轩镜中的景象,对身旁的太白金星道:“太白,此次便由你去将天蓬、卷帘与白龙马带回。”
“臣领旨。”
太白金星恭敬应下,随即动身前往灵山。
而佛教众人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连西方二圣仍在盘算是否强行度化天蓬一行。
先前容忍天庭,不过是因为西游需其配合,如今西游将终,大可不必再看天庭脸色。
可他们哪里知晓?佛教大兴之后,衰败亦随之而来。
只是天机未显,西游尚未彻底结束,西方二圣无法窥见,否则绝不会行此愚昧之举。
东土大唐,李世民早已得知玄奘归来,特意摆足架势亲迎,更筑高坛,准备让玄奘宣讲佛经。
玄奘也不推辞,召集各大寺院僧人前来听讲,整整一日,众人如痴如醉,佛法造诣均有所提升。
讲经完毕,玄奘将真经交予唐王。
李世民当即命人妥善处置——部分藏入皇宫,部分存放于寺院以镇气运。
事毕,李世民设宴款待玄奘一行。
席间,猪八戒再次展现惊人食量,一桌接一桌的美馔尽数吞下,惊得一旁侍奉的太监直打饱嗝。
悟空等人只能苦笑,好好一场御宴,硬是被这呆子搅得没了体统。
好在李世民不计较,吩咐宫人不断送菜上桌。
猪八戒来者不拒,将宴席风卷残云,满朝文武看得目瞪口呆,从未见过这般贪吃之人。
也许是自觉吃得太多,猪八戒憨笑两声,吃饱喝足后便先告退,回房酣睡。
玄奘等人拿他没办法,略用些饭菜后也各自离席休息。
一夜无事。
次日清晨,众人便辞别大唐,重回灵山——封禅大典即将举行。
但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都不愿接受册封。
他们在天庭前途光明,何必贪图佛教的虚名?岂非本末倒置?因此早已决定,绝不受佛门之封。
到了大雄宝殿,佛教众强早已齐聚。
天穹之上,功德金云层层汇聚,将整片天空染成金色,引得无数大能乃至诸圣注目。
连玉帝也不由感叹——如此轩瀚功德,确实前所未见。
西游量劫的功德远超当年西方二圣证道之时,这并不奇怪。
作为天地大劫,降下的功德自然非同一般。
但佛教最多只能分到一半,其余都被玄门与天庭各方分走。
佛门众人虽心有不满,也只能接受。
毕竟玄门与天庭在西游途中屡屡设阻,却也出力不少,这份功德推脱不得。
大雄宝殿内,如来望着跪伏在地的师徒四人及白龙马,目光落在玄奘身上:“你前世乃我座下金蝉子,因在盂兰盆会上轻慢佛法,屡教不改,故贬你真灵转世东土。
历经十世磨难,今日终得正果,特封你为旃檀功德佛。”
话音刚落,九天玄黄功德云剧烈翻腾,约莫五成功德化作璀璨光轮,没入玄奘体内。
随着功德入体,一股磅礴气息席卷四方——这位取经人竟一步跨入准圣境界,跻身洪荒顶尖大能之列。
如来又转向猴王:“孙悟空,你曾因大闹天宫被压于五行山下,幸劫难圆满,皈依佛门。
念你降妖除魔有功,今封你为斗战胜佛。”
又一道功德金光灌注而下,悟空只觉得体内某种桎梏轰然破碎。
天地交感间,他惊觉此刻随手就能击溃从前的自己,这正是踏入大神通者境界的征兆。
轮到猪八戒等人时,如来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西方二圣早有法旨,命他强行度化这几位。
觉察佛祖神色有异,八戒等人顿时警觉。
果然弥勒佛突然现身,笑呵呵地说道:“奉教主法旨,加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悟净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
“老猪多谢教主美意。”
八戒扛着钉耙挑眉,“不过俺在天庭当散仙惯了,还是回天河逍遥自在。”
沙僧与白龙马也点头附和。
一旁金蝉子正想开口,却见观音等人微微摇头——二圣意志,岂容违背?
弥勒佛笑容忽然凝固,面上阴云渐起。
连悟空这样粗线条的人也感觉不妙,金箍棒“铮”
地杵在地上,直接站到师弟们身旁表明立场。
金蝉子迟疑片刻,终于迈步上前,与徒弟们并肩而立。
沙僧急道:“师父您这是……”
“既然叫我一声师父……”
白衣僧人温和浅笑,袖中九环锡杖已泛起清光,“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观音等人暗自叹息。
他们一再暗示,金蝉子终究还是选了这条路——这与叛教何异?
弥勒佛神情阴沉,整座大殿气氛剑拔弩张。
忽然一道璀璨仙光划破凝滞空气,身着素白道袍的太白金星手持拂尘翩然降临。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蓄势待发的弥勒佛,声音冰冷:“弥勒佛君好大的威风,难道灵山今日要与我天庭开战?若真如此,三十三重天百万天兵随时奉陪!”
刹那间,准圣后期的磅礴威压笼罩整座大雄宝殿。
如来佛祖端坐莲台,眉峰微蹙,眼中掠过惊异——这位一向韬光养晦的太白星君,竟已臻此等境界。
更令人心惊的是,太白金星拂尘轻扬,字字铿锵:“烦请尊驾转告接引、准提二位圣人,大天尊离开洪荒前曾留下八字箴言: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话音落下,晦暗天机骤然清明。
未来五百年的劫运显现时,西方二圣神色顿变——那竟是针对佛门的魔道大劫!更棘手的是,化解此劫需借天庭之力。
弥勒佛收到传音,勉强挤出笑意:“既然星君执意要人,贫僧自当成全。”
太白金星冷笑一声,抛出鎏金圣旨,九条金龙虚影盘旋,天道纶音轰鸣:
“敕封原天蓬元帅猪八戒,赐先天灵宝两件,后天灵宝十件,金花百朵,九转金丹百粒,琼浆玉液百坛,奇珍异宝百件,极品仙晶百万。
另,特准功德塑体,重铸仙躯。”
轩荡功德涌入猪八戒体内,助其瞬间突破至大罗金仙巅峰。
沙悟净与白龙马亦得封赏,分别晋升大罗巅峰与中期。
剩余功德半数散予诸天大能,太白金星借势突破准圣巅峰;另一半归于佛门,稍解灵山众人心头郁结。
诸事完毕,太白金星与如来简单辞别,便带着天蓬等人化作流光离去。
金蝉子与悟空依依惜别,历时十四载的西游大业终告圆满。
然而无人知晓,华山别院中,杨婵怀抱咿呀学语的刘沉香,明眸深处藏着难以化开的忧虑。
杨婵正为天规之事心忧。
玉帝虽为三界之主,暗处仍有诸多势力觊觎。
若她与凡人相恋之事泄露,必引天庭动荡。
当年玉帝对瑶姬网开一面已是破例,杨婵深知天庭内部保守势力对天规的坚守。
那些开天元老功勋卓着,连玉帝亦须顾及他们的态度。
三界之中,鲜少有人敢与之抗衡。
因此,杨婵日夜忧虑事情败露。
她既不愿令兄长与舅舅为难,又难舍丈夫与孩子,只得暂且隐瞒。
殊不知这段仙凡之恋已然传开。
佛教因魔族劫难将至,正竭力交好天庭,自然不会从中作梗。
但三界之中,总有对天庭不满之人借机生事,消息甚至传至天庭各处。
真君神殿内,杨戬面色凝重。
他早该料到妹妹会重蹈母亲覆辙,却因这些年的顺遂放松了警惕。
想起传闻中的刘沉香,他懊悔不已。
“必须去见玉帝。”
杨戬当即动身前往瑶池。
果然,玉帝与王母正在瑶池,女娲娘娘亦在场。
见礼之后,玉帝直接点破来意:“是为婵儿之事而来吧?”
杨戬苦涩点头。
此刻,他唯有求助这位三界至尊。
玉帝望着他叹息:“这与当年何等相似。
昔日道祖与天道共立天规,原为巩固天庭威仪,时至今日虽显陈旧,却非朕一人能废。
二郎真君当知其中利害。”
王母与女娲闻言颔首。
天规纵有不足,终究维系天庭万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