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悟空嘿嘿一笑,他这番闹腾本就是要引玉帝注意——那几个老官总拦着他,不使些手段还真见不到玉帝。
风神没好气地说:“大圣,陛下召见。
以后可别再偷东西,免得损了你齐天大圣的威名。”
悟空讪笑着带上八戒一同前往瑶池。
见到云床上的玉帝,悟空咧嘴笑道:“老官儿,见你一面可真不容易。”
玉帝佯怒道:“休要胡说!谁敢拦你?在披香殿如此胡闹,难道还想再被压五百年?”
悟空赶紧陪笑:“陛下息怒,方才只是玩笑。”
玉帝冷哼:“好个玩笑!说吧,费尽心机见朕所为何事?”
“俺老孙是替凤仙郡百姓求情来了,”
悟空正色道,“那郡守已知错,还请陛下开恩降雨。”
玉帝沉下脸:“你既知缘由,还敢求情?真当朕不会治你?”
悟空却坚定地说:“陛下明鉴,郡守有错就罚他,何必连累百姓?这些不都是您的子民吗?”
玉帝闻言微微一愣,暗自感慨竟被这猴儿点破心事。
他虽非刻意偏私,但对西牛贺州百姓,确实不如对东胜神洲那般上心。
想到此处,玉帝不禁自问:究竟从何时起,竟对西方人族心存隔阂?他们同样尊我为圣父,又何须区别对待?
沉思片刻,玉帝取出昊轩镜察看凤仙郡境况。
见郡守真心忏悔,沉吟良久,终对身旁仙官道:“速传旨意,命东海龙王敖广率风雨雷电四部正神即刻前往凤仙郡布雨。”
“遵旨!”
仙官领命而去。
待仙官离去,玉帝又取出一只玉瓶:“此中有三光神水三滴,交予敖广融入雨中,可解百姓疾苦,延年益寿,有缘者或得仙缘。”
悟空领会其意,接过玉瓶直返郡守府。
凤仙郡守急切相问:“仙师,不知玉帝陛下可愿施雨?若陛下仍未息怒,下官甘愿领罪。”
悟空笑道:“陛下已命龙王率四部正神前来布雨,更赐神水解众生疾苦。”
郡守大喜,急令全城备器迎雨。
消息传开,百姓奔走相告,皆持器皿翘首以盼。
顷刻间,晴空转暗,电闪雷鸣。
这般景象反令万民欢欣——三年大旱终见转机。
悟空腾空将玉瓶交予敖广。
老龙王见是三光神水,虽惊却从容,依言将其混入雨具。
霎时大雨倾盆,满城欢腾。
久旱逢甘霖,老者喜极而泣,孩童雨中嬉戏。
这场透雨不仅解了三年之渴,更因三光神水而生奇效:沉疴尽愈,体健身轻;有根基者顿悟仙道,从此超脱凡尘。
虽说三光神水仅助人叩开仙门,却已是莫大机缘。
寻常修士不过数百寿数,而今最次亦成地仙,享千年春秋。
这般造化,足令他们有望窥得更上乘境界。
瑶池仙境中,玉帝凝视昊轩镜内凤仙郡万民欢庆之景,心绪微动。
他转头对太白金星道:“太白,传朕旨意,自今日起,天庭众仙不得歧视西方人族,灵气与星辰之力须一视同仁,同时定期开放星辰潮汐。”
太白金星躬身领命,退出瑶池。
王母见状,含笑轻语:“师兄,这番转变倒令人意外。”
玉帝淡然一笑:“确实多亏那猴儿点醒,道破西方人族亦为人族,何必厚此薄彼。
若非如此,朕仍陷迷思。
如今心结已解,心境开阔,连修为也见松动。”
“如此说来,师兄即将突破?”
王母面露欣喜。
玉帝微微颔首:“此次闭关若能功成,便可踏入混元大罗金仙中期。
期间天庭事务,有劳师妹了。”
王母笑道:“师兄尽管安心闭关,一切交予我便是。”
玉帝点头,化作金光离开瑶池,返回太微玉清宫闭关。
王母执掌天庭事务,虽先前未曾统御,但凭借本尊瑶池阙的记忆,加之几位大帝辅佐,维持天庭运转并非难事。
与此同时,混沌深处,昊轩正汲取诸世天道残余本源。
这些世界虽已湮灭,残存本源却不容小觑。
尤以两个与洪荒相当的陨落世界为甚,其本源之雄厚,几乎媲美昔日黑暗魔神之力。
然昊轩并未就地炼化突破。
他深知时机未至,贸然闭关恐生变故。
待汲取完毕,他施展瞬移返回大千世界,另寻安稳之地再作打算。
殿内,昊轩向云逸交代:“为师即将闭关,你可自行在外闯荡。
待为师出关,便带你去洪荒之地,那里更宜你修行磨砺。”
云逸面露喜色,恭敬应下:“弟子遵命!”
昊轩闭关后,西行途中的唐三藏一行人已进入天竺国境,灵山遥遥在望。
途经玉华县时,师徒暂作休整,与玉华王的三位王子结缘,收其为徒,传授武艺。
在悟空、八戒、沙僧的指点下,三位王子迅速脱胎换骨,已接近仙道。
察觉到自身变化后,三位王子欣喜不已,当即命人采购万斤精铁,在王府院中起炉锻造,并恳请孙悟空三人出示兵器作为样本。
悟空等人应允,亮出金箍棒、九齿钉耙和降妖铲。
这三件皆是神兵:金箍棒曾为定海神针,助悟空威震四方;九齿钉耙出自太上老君之手;降妖铲则是稀有的中品先天灵宝。
宝物现世,仙光四射,如临仙境,引来四方修士注目。
众修士虽知异宝出世,却不敢轻举妄动——此地乃是七狮盘踞之处。
七狮背后更有老祖翁坐镇,这位大罗金仙巅峰的存在,在准圣不出的年代堪称无敌。
众人只得强压贪念,装作视若无睹。
离玉华县最近的黄狮王按捺不住,腾云驾雾而来,趁悟空三人不备盗走兵器。
悟空察觉后大怒,召来土地质问:“那黄狮王有何本事,敢偷俺老孙和师弟的兵器?”
土地叹息答道:“大圣明鉴,黄狮王虽只是太乙金仙,却有六位兄弟相助,更有老祖翁撑腰,切莫小看。”
悟空不耐烦地挥手,问明洞府所在,便与八戒一路杀去,沿途扫灭众多狮精。
洞中黄狮王闻讯大怒,持兵与悟空交手。
然而太乙金仙终究不敌大罗金仙,数十回合便败下阵来。
悟空仍不解气,一把火烧毁洞府,扬长而去,却不知黄狮王已前去求援。
黄狮王带着六位兄弟跪在九灵元圣面前哭诉:“求祖翁为我们做主!孙悟空蛮横无理,伤我性命,屠我族人,毁我洞府,此仇不共戴天!”
六兄弟齐声附和。
不料九灵元圣冷声道:“你们做的勾当,以为我不知?若不是你偷盗在先,何来此祸!”
黄狮王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此时另一位狮王愤然出声:“老祖明鉴,三弟虽有错,可孙行者也欺人太甚。
他伤我三弟已算讨回公道,却还要毁我家园、灭我族人,这分明是踩在我们头上逞威!”
九灵元圣沉吟片刻,眼中掠过一丝寒光:“此话有理。
那泼猴确实做得太过,老夫便陪你们走一趟,也好让他知道天高地厚。”
七头狮王闻言大喜,随即簇拥着老祖驾云直冲玉华县。
此时,得胜归来的孙悟空还在洋洋得意地吹嘘自己如何打得黄狮精狼狈逃窜,却不知大祸临头。
骤然间天地变色,七道妖云挟带骇人威压笼罩全城,百姓惊惶四散。
孙悟空抬头看见黄狮精,破口大骂:“败军之将还敢搬救兵?是不是皮又痒了!”
黄狮精怒不可遏:“偷兵器是我不对,你们既已讨回,为何还要焚我洞府、灭我满门?今日必要讨个公道!”
话音未落,七头狮王便已结成阵势杀来。
孙悟空虽已是大罗金仙,八戒、沙僧也只显露太乙金仙修为,但对方最强的不过太乙后期,很快便被杀得节节败退。
危急关头,黄狮精高喝一声:“列七星阵!”
只见七妖脚踏罡步,竟摆出了赫赫有名的北斗杀阵——此阵源自北斗七君镇天之术,纵是准圣入阵也难以全身而退。
七妖借阵法之威,竟与师徒三人斗得不分上下。
观战的九灵元圣抚须点头,正欣慰同族后辈进境不凡,忽觉时辰已至。
老者身形猛然暴涨,九颗金毛狮首破云而出,刹那间乾坤颠倒、日月无光。
孙悟空望着遮天蔽日的狮首,浑身寒毛倒竖。
未及反应,九张血盆大口已撕裂云层,如天罗地网般向三人笼罩而来。
孙行者见势不妙,立即纵起筋斗云遁走。
九灵元圣望着远去的身影略作迟疑,最终并未追赶,只是顺势擒住了猪悟能与沙悟净。
此时仓皇逃回的孙大圣已至玉华县,想起方才乌云中那股骇人威压,心知绝非自己所能抗衡,当即召来土地神询问底细。
“土地老倌,那云端之上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道行,连俺老孙都抵挡不住?”
土地慌忙作揖禀告:“大圣容禀,那位并非妖邪,实乃上界正神。
前些年驾临万灵竹节山九曲盘桓洞,原本盘踞洞中的七头狮精皆尊其为祖翁。
这位九首狮王号称九灵元圣,大圣若要降服,还须请其主东极青华大帝相助。”
闻听此言,孙行者匆匆赶往天宫。
守门的多闻天王笑问:“大圣此番莫不是又要面见玉帝?”
行者略显窘迫地笑道:“这次是来求见青华大帝的。”
经过照妖镜检验后,他径直朝东极妙严宫赶去。
此时正在参悟天道的青华大帝感应到行者到来,对侍从道:“那猴儿想必在九灵元圣处吃了亏,且引他进来。”
待行者入殿,立即嚷道:“帝君今日若不给个说法,俺老孙就在此不走了!”
大帝轻挥拂尘笑道:“泼猴休得无礼,你那点小心思本帝岂会不知?”
青华大帝故作惊讶,命人带狮奴前来。
那狮奴却昏睡不醒,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被唤醒。
狮奴一睁眼便跪地连连叩首,惶恐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青华大帝佯装不悦问道:“你为何昏睡不醒?元圣儿现在何处?”
狮奴慌忙答道:“小的实在不知,只记得那日在大殿误饮了一瓶琼浆果液,随后便不省人事。”
青华大帝摇头叹息:“你喝的不是寻常之物,乃是太白金星赠予本帝的轮回琼浆液。
此物乃太上老君所炼,饮一瓶便沉睡七日。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如此算来元圣儿下界已有七载。”
孙悟空闻言笑道:“陛下,此事您可难辞其咎,怎么说都是您疏忽所致?”
不料东极青华大帝却笑意吟吟反问:“大圣可还记得当年大闹地府之事?”
孙悟空不解道:“这与俺老孙闹地府有何干系?”
青华大帝解释道:“自然有关。
地府十方救苦天尊乃本帝善尸,当年大圣一闹,搅得地府天翻地覆。
十殿阎罗赔笑周旋,阴阳判官左右为难,牛头马面战栗不安,黑白无常数日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