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像揉碎的金箔,轻轻洒在云栖村的每一寸土地上。老槐树的叶子被晒得透亮,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斑,落在“玩家”们的肩头——受邀的几位嘉宾手里捏着张浅灰色的线索纸,纸上是陆砚辞用铅笔写的一行字:“寻槐叶脉络,见山村心魂”,字迹带着点随意的弧度,像田埂上弯着的稻穗。
“这‘槐叶脉络’是啥呀?”刚进村口,嘉宾林晓就举着线索纸,对着老槐树的叶子比对,指尖碰了碰叶片上的纹路,“难不成要我们数叶脉?”旁边的嘉宾陈默笑着摇头,指了指不远处晒谷场上的身影:“你看张婶在晒玉米,说不定线索在她那儿——昨天直播里,张婶不就编了带槐叶的竹篮嘛。”
几人往晒谷场走,远远就听见张婶的笑声。她正蹲在玉米堆旁,把摊开的玉米穗里的碎叶挑出来,竹篮放在旁边,里面装着刚煮好的绿豆汤。看见嘉宾们过来,她立刻直起腰,手里还捏着半穗玉米:“你们是来寻‘老槐树的秘密’吧?正好俺这玉米晒不过来,你们要是帮俺把这堆玉米摊开,俺就跟你们说个事儿。”
没人犹豫,嘉宾们立刻挽起袖子上手。林晓学着张婶的样子,把玉米穗摆成薄薄一层,阳光晒在玉米上,暖得能透过指尖传到心里;陈默则帮着搬竹筐,竹筐边缘磨得光滑,是用了好些年的旧物件;还有位嘉宾干脆坐在地上,帮张婶挑碎叶,偶尔捡起颗饱满的玉米粒,偷偷塞给旁边看热闹的孩子,惹得孩子咯咯笑。
“慢点儿晒,别把玉米粒蹭掉了,今年的收成可金贵着呢。”张婶递过一碗绿豆汤,瓷碗边缘有个小小的豁口,却透着家常的暖,“俺年轻的时候,村里闹旱灾,玉米收得少,全家人都省着吃,还是老槐树底下的井水救了急——那井的水,甜得很。”
等玉米全摊开,张婶擦了擦汗,从竹篮里拿出个巴掌大的竹编杯垫,递到林晓手里:“给,这是俺昨天编的,你看看上面的纹路。”杯垫上编着片槐树叶,叶脉的纹路比真叶子更清晰,仔细一看,每道叶脉的末端都有个小小的凹点,连起来像“井”字。“这是老槐树下那口井的位置,”张婶指着杯垫,“俺娘说,那井是老辈人挖的,跟老槐树一样,守了咱村几十年。”
拿到第一个线索,嘉宾们眼里都亮了。刚要往老槐树方向走,就看见李大爷扛着锄头从稻田里出来,老远就喊:“你们要找老槐树的秘密,咋不去稻田里看看?俺那稻草人,昨天还跟俺说‘有客人来’呢。”
几人跟着李大爷往稻田走,稻穗没过脚踝,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响,阳光透过稻穗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就是那个稻草人,”李大爷指着不远处的一个身影——稻草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草帽歪歪斜斜地戴在头上,最特别的是,草帽檐下系着条红丝带,在绿色的稻田里格外显眼。
陈默走过去,轻轻扶了扶草帽,发现红丝带的末端系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张泛黄的纸条。“这丝带是俺老婆子生前织的,”李大爷站在田埂上,语气里带着点怀念,“十年前山洪来的时候,俺们就是用这样的红丝带,把村民们的手连在一起,拉着老槐树的根,才没让洪水冲了村子。”纸条上画着老槐树的根系,根须蔓延的方向,正好对着晒谷场的那口井。
“那图书馆的线索,是不是得问孩子们?”林晓想起昨天直播里,孩子们说要帮着引导线索,便提议往村小走。刚到村小门口,就听见一阵笑声——几个孩子正蹲在操场上玩弹珠,看见嘉宾们来,立刻围了上来,最小的妞妞仰着小脸问:“你们是来猜谜语的吗?猜对了,俺就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嘉宾们立刻配合,陈默蹲下来,跟孩子们玩起了猜谜游戏:“‘有叶不开花,开花不见叶,结的果子能吃,还能榨油’,是什么呀?”孩子们齐声喊:“花生!”林晓趁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水果糖,分给孩子们:“那你们的秘密是什么呀?”
妞妞拉着林晓的手,往图书馆方向跑:“图书馆里有本书,里面写着老槐树的故事,王老师说,只有‘心诚的客人’才能找到。”图书馆里满是旧书的香气,王老师正坐在窗边整理书籍,看见他们来,笑着指了指最里面的书架:“那本书叫《云栖村植物志》,是民国时期的老书,你们找找看,里面藏着‘守护’的答案。”
几人围着书架翻找,指尖划过一本本旧书的封面,终于在最底层找到了那本《云栖村植物志》。书皮已经开裂,翻开时发出“哗啦”的轻响,翻到第48页,一张叠得整齐的纸掉了出来——是当年村民们抗洪时的记录,上面写着:“民国二十三年,山洪至,村民携工具,以老槐树为桩,编竹篾为栏,连红丝带为引,共护家园,无一人伤亡。”旁边还画着老槐树的样子,树下挤满了手拉手的村民。
“原来线索都是连起来的!”林晓把杯垫、纸条和记录放在一起,眼里满是激动,“杯垫的‘井’字,是老辈人挖的井,给村民供水;红丝带是抗洪时用的,连起大家的手;这本书里的记录,就是老槐树守护山村的真相!”
整个解谜过程,没有谁抢着找线索,反而常常互相提醒——陈默发现稻草人的红丝带时,会喊林晓过来一起看;林晓找到《云栖村植物志》时,会把书递给其他人,一起读里面的记录。路过的村民也会主动搭话,张婶送完玉米,又端来一碟炒花生;王大爷路过图书馆,还跟他们讲起小时候在老槐树下听故事的事;甚至连磨坊的刘叔,都特意送来刚磨好的豆浆,说“解谜题费脑子,喝点豆浆补补”。
夕阳渐渐西斜,嘉宾们坐在老槐树下,把找到的线索串在一起,慢慢拼凑出云栖村的故事:老槐树不是神话里的“守护神”,真正守护山村的,是世代村民的相依相存——旱灾时,大家一起守着老槐树下的井;山洪时,大家手拉手,以老槐树为桩挡住洪水;平时里,张婶帮邻居编竹篮,李大爷帮年轻人种庄稼,孩子们一起在田埂上玩耍……所谓“老槐树的秘密”,不过是村民们刻在骨子里的互助与温暖。
“原来这就是‘守护的答案’,”陈默看着老槐树下的村民们——张婶正帮妞妞编辫子,李大爷在给孩子们讲抗洪的故事,王老师在整理刚收的玉米,眼里泛起暖意,“不是什么复杂的谜题,是大家一起过日子,互相帮衬着,把日子过好。”
此时,直播弹幕早已被感动的评论填满:【哭了!这哪里是解谜,这是看了个温暖的山村故事啊!】【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大家一起找线索,村民还送吃的,也太治愈了!】【原来“守护”就是互相帮衬,云栖村的人也太好了吧!】【求这样的综艺多来点儿,不想看撕逼了,只想看这样的烟火气!】
夕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嘉宾们帮着村民收拾晒谷场的玉米,孩子们在旁边唱着今天刚学的歌,歌声混着稻穗的“沙沙”声,飘在云栖村的上空。陆砚辞站在不远处,看着眼前的画面,嘴角带着浅淡的笑——他要的从来不是一场“烧脑游戏”,而是让更多人看见,最动人的故事,从来都藏在人间烟火里,藏在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