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城市渐入寂静,互联网却彻底沸腾成了全民参与的“扒皮”现场。陆砚辞那条带着九张铁证的微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真相的闸门——无数热心网友、行业从业者甚至专业技术人员,自发加入“溯源”队伍,将林浩团队编织的谎言一层层撕开,露出内里卑劣的底色。
最先被“锤死”的是那几张所谓的“抄袭对比图”。有网友用专业修图软件还原了图片的原始比例,发现林浩团队发布的对比图刻意裁剪了《焚天武帝》手稿的关键部分:原本手稿中“五行相生修炼体系”的注释被完全裁掉,只留下孤立的“筑基”“金丹”等等级名称;而《苍穹战神》的剧截图则被放大了等级标注,还刻意模糊了旁边“系统提示:升级成功”的台词。更有细心的书迷找出2019年陆砚辞在文学论坛分享的《焚天武帝》设定片段,当时就详细阐述了“五行筑基需对应灵气属性”的逻辑,比《苍穹战神》的等级设定早了整整一年,截图对比一目了然,“刻意碰瓷”的痕迹再也无法掩盖。
紧接着,那段被用来“暗示抄袭”的15秒录音,被几位音频领域的专家盯上。某音乐学院的声学教授发布长文分析,附带专业软件的频谱图:“录音存在明显的三段式拼接痕迹,0-5秒的背景音是咖啡馆环境音,5-10秒的背景音突然变成室内录音棚音效,10-15秒又切回咖啡馆,且说话人声音的频段有明显断层,显然是后期剪辑合成的;更关键的是,被模糊处理的‘参考’一词,原始音频中应为‘参考古籍’,被恶意删减成‘参考’,刻意扭曲原意。” 教授还附上了频谱对比图,每一处拼接点都用红圈标注,专业度足以让任何质疑者闭嘴。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一则匿名爆料。深夜两点,某娱乐行业垂直论坛出现一篇帖子,附带几张高清聊天记录截图——对话双方是林浩工作室的执行经纪人与某玄幻小说网站的编辑,时间线在2021年3月,也就是林浩团队求角《焚天武帝》被拒后不久。经纪人的消息直白又露骨:“能不能帮忙找下《焚天武帝》的完整设定?我们这边《苍穹战神》的剧本有点单薄,想‘参考’一下五行体系,事后必有重谢。” 编辑的回复则明确拒绝:“这是人家的原创设定,版权登记过的,我不能违规。” 虽然“参考”最终没能成行,但聊天记录清晰暴露了林浩团队早有“借用”《焚天武帝》设定的意图,所谓“被抄袭”,不过是“求而不得反咬一口”的闹剧。
证据越积越多,舆论彻底一边倒。之前还零星挣扎的水军早已销声匿迹,林浩的微博评论区被“滚出娱乐圈”“道歉”的留言淹没,连他之前靠粉丝刷出来的“数据顶流”标签,也被网友扒出“买水军刷榜”的旧料,口碑一夜间彻底崩盘。
凌晨三点十七分,在全网的声讨声中,林浩工作室的官微终于更新,发布了一则不到两百字的道歉声明。声明通篇透着敷衍与避重就轻:“因我方工作人员严重失误,在未经严格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关于@陆砚辞 先生的不实信息,对陆先生的名誉及相关方造成损害,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即日起,艺人林浩将暂停一切演艺活动,闭门反思,后续将以实际行动弥补过错。” 全文只字不提“蓄意策划”“恶意剪辑”,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工作人员失误”,甚至连林浩本人都没有出面,只用“闭门反思”含糊带过。
这样的“道歉”,自然无法平息众怒。网友们在评论区炸开了锅:“工作人员背锅?当我们是傻子吗?”“暂停活动避风头?必须公开道歉,还陆砚辞清白!”“这种态度,一辈子别出来了!” 话题#林浩 退圈# 瞬间冲上热搜第一位,后面缀着的“爆”字格外刺眼,阅读量在两小时内突破10亿,讨论量超300万,成了当天最热门的话题。
连锁反应来得比预想中更快更猛烈。最先行动的是品牌方——从上午九点开始,林浩代言的十几个品牌,从快消品到奢侈品,陆续发布解约声明:“鉴于林浩先生近期引发的负面舆情,严重违反品牌价值观,我方决定终止与林浩先生的所有合作关系,后续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某运动品牌甚至连夜撤下了线下门店的林浩海报,换上了中性宣传图;某美妆品牌则直接下架了所有林浩代言的产品链接,客服回应“永不合作”。
《苍穹战神》制作方也在中午发布公告,态度坚决:“因艺人林浩个人原因,严重影响项目声誉及拍摄进度,我方决定更换男主角,原拍摄计划搁置,重启时间另行通知。” 有业内人士透露,该项目前期已投入近亿资金,此次搁置损失惨重,制作方甚至考虑追究林浩团队的违约责任,要求赔偿损失。
这场闹剧,也给整个文娱圈敲响了警钟。某资深娱乐记者在《文娱周报》发表评论文章,标题犀利:《陆砚辞的“证据反击战”:给流量碰瓷上了一堂教科书级的课》。文中写道:“陆砚辞此次的应对,没有撕逼,没有卖惨,只用铁证说话,既扞卫了自己的创作尊严,也撕开了‘流量为王’的虚伪面纱。如今的文娱圈,早已不是靠炒作、碰瓷就能颠倒黑白的江湖——在这里,最终是‘证据为王,作品为王’。任何企图靠恶意营销打压对手的行为,终将被真相反噬,付出应有的代价。”
多家影视公司也趁机表态,宣布将完善内部机制:某头部影视公司表示“将建立专门的反抄袭审查部门,所有项目立项前需核查版权信息,避免卷入侵权纠纷”;某网剧制作公司则推出“风险评估机制”,“艺人合作前需全面调查其过往舆情,拒绝与有恶意炒作、道德污点的艺人合作”。
夕阳西下时,#林浩工作室 道歉 敷衍# 话题仍挂在热搜前十,而陆砚辞的微讯评论区早已恢复平静,满是“支持原创”“期待《焚天武帝》”的留言。这场由流量碰瓷引发的舆论风暴,最终以“证据碾压”告终,也让整个行业看清:在真相与实力面前,任何投机取巧的恶意,终究只是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