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七点,城市刚从昨夜的舆论喧嚣中苏醒,早餐铺的蒸汽混着晨雾飘在街头,地铁早高峰的人流开始涌动,可互联网世界却被一则突如其来的官方公告,再次推向更猛烈的风暴中心——文旅部官方网站的“政务公告”栏,在七点整准时更新了一条标题醒目的内容:《关于开展文娱行业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公告》。
公告页面用庄重的宋体字排版,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章盖在文末,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开头便直接点明整治背景,字里行间剑指此次陆砚辞被恶意碰瓷事件:“近期,文娱行业出现多起恶意营销、流量造假、网络水军蓄意诽谤等乱象,严重扰乱行业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为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保障文娱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决定自即日起,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文娱行业乱象专项调查行动。”
公告详细列出了专项整治的四大重点领域,每一条都精准戳中行业沉疴:一是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影视剧播放量刷榜、音乐作品销量注水、艺人粉丝量及互动数据买量等,明确要求各大数据平台、播放平台配合提供异常数据记录;二是整治恶意营销与网络水军,重点排查“收钱带节奏”“蓄意抹黑竞争对手”“编造传播不实信息”等行为,对涉案的营销号、经纪团队、网络平台依法追责;三是核查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求艺人工作室、经纪公司限期自查自纠;四是规范艺人从业行为,严禁艺人及团队利用流量优势“碰瓷”、打压同行,对存在严重道德污点或违法违规行为的艺人,依法限制其从业资格。
公告结尾的措辞更是强硬:“此次专项行动将联合网信、税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对排查出的违法违规主体,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绝不姑息。旨在通过专项整治,肃清行业乱象,维护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文娱行业生态环境,为优质文化内容创作保驾护航。”
这条公告刚发布半小时,便被各大媒体、政务账号集体转发,迅速登上所有社交平台的热搜榜首。#监管 严查流量造假# 话题的阅读量在一小时内突破十亿,讨论量超五百万,网友的留言像潮水般涌来,满是压抑已久的期待:“终于等到监管出手!这些年看流量造假、水军控评看得够够的了!”“支持严查!让那些靠刷数据、碰瓷博眼球的团队彻底凉透!”“早就该管了!好好的文娱圈被资本和流量搅得乌烟瘴气,现在终于能还优质内容一个公平环境了!”
行业内部的反应更是剧烈。有不愿具名的编剧在社交平台发文:“昨天还在担心‘碰瓷事件’会让更多人效仿,今天就看到监管公告,终于松了口气。以后不用再担心好好写剧本,却被流量团队用歪门邪道打压了。” 某小成本网剧的制片人也感慨:“之前找演员,资方非要指定流量艺人,明明演技不行,却因为‘数据好看’被硬塞进来。现在监管严查流量造假,我们终于能踏踏实实选适合角色的演员了。”
调查范围很快便精准锁定——林浩团队所属的“星耀传媒”首当其冲,监管部门已正式约谈公司负责人,要求其提交近三年来的艺人数据运营记录、水军操控合同、营销号合作清单等材料;长期与林浩团队合作进行数据造假的某第三方数据公司,被要求停业整顿,配合核查“刷榜工具”“批量注册水军账号”的具体操作流程;此次事件中发布不实信息、带节奏的二十余个核心营销号,已被平台依法封禁,账号主体信息被移交监管部门进一步追责;甚至连之前为林浩提供“刷榜服务”的某音乐播放平台,也接到监管通知,要求限期提交林浩过往歌曲的异常销量数据、后台操作记录。
某大型上市数据平台的合规部总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更多细节:“我们已接到文旅部及网信办的联合通知,要求配合提供近三年来所有艺人、作品的异常数据记录,包括但不限于Ip地址高度重合的刷榜行为、短时间内突增的批量互动数据、夜间凌晨时段的异常评论峰值等。目前公司内部已成立专项小组,调取后台数据日志,对异常数据进行标记、分类,预计本周内完成初步排查并提交给监管部门。这次监管的要求非常细致,连‘水军账号的注册时间、登录设备、发言规律’等细节都要求核查,可见整治的决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专项行动并非“一阵风”。据文旅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专项整治结束后,将建立“文娱行业长效监管机制”:一是要求各大平台建立“异常数据预警系统”,对超出正常范围的播放量、互动量自动预警,及时上报监管部门;二是设立“文娱行业违法违规举报平台”,鼓励网友、行业从业者举报数据造假、恶意营销等行为,对有效举报者给予奖励;三是定期发布“行业合规指南”,明确艺人及团队、经纪公司、平台的权责边界,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这场由“陆砚辞被碰瓷”事件引发的监管风暴,彻底撕开了文娱行业“流量为王”的虚伪面纱,拉开了针对行业沉疴的“大清算”序幕。当午后的阳光透过写字楼的玻璃,照在“星耀传媒”紧闭的大门上时,路过的行业人士都清楚——文娱圈的“流量时代”正在落幕,一个以“证据为王、作品为王、合规为王”的新时代,正在监管的护航下,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