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停在陆砚辞家的竹篱笆院门前,紫色的牵牛花顺着斑驳的竹枝蜿蜒缠绕,花瓣薄如蝉翼,顶端带着浅浅的粉晕,晨露凝在花瓣边缘,像撒了一把细碎的钻石,晨光一照,折射出七彩的微光。院门虚掩着,一道窄窄的缝隙里,能瞥见院内草药畦里蓬勃的绿意——薄荷舒展着锯齿状的翠绿叶片,叶尖微微上翘;艾草茎秆挺拔如剑,顶端缀着淡紫色的细小花苞;几株紫苏穿插其间,紫绿相间,更添生机。
就在王磊抬手,指腹即将触碰到微凉的竹门时,院门“吱呀”一声被从内轻轻拉开,陆砚辞站在门后,脸上挂着温润如玉的浅笑,仿佛早已算准了他们到来的时间。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浅灰色棉布褂子,领口处缝着一块同色系的补丁(针脚细密,显然是亲手缝制),袖口整齐地卷至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皮肤是长期劳作留下的健康麦色,指尖还沾着几点新鲜的泥星。他左手提着一个竹制的小浇花壶,壶身刻着简单的兰花纹路,壶嘴上挂着一滴未滴落的水珠,显然刚才正在悉心打理院子里的草药。
“王导,黄老师,还有各位嘉宾,快请进。”他侧身让出半米宽的位置,声音像山涧流淌的溪水般温和,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略带紧张的脸庞——张捷攥着吉他背带的手微微用力,苏晴裙摆下的脚尖轻轻点着地面,沈越眼神里满是雀跃,他眼底却没有丝毫慌乱,只有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从容。
院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草药清香与牵牛花的清甜,两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两旁,摆着几盆长势旺盛的吊兰,翠绿的叶片从盆沿垂落下来,像一道道绿色的瀑布,叶片上的露珠顺着纹路滚落,“嗒”地一声砸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众人跟着陆砚辞穿过小院,脚下的青石板被晨光晒得微微发烫,王磊一边走,一边状似随意地与陆砚辞寒暄,目光却悄悄打量着院内的景致:“陆先生,您这院子打理得真是雅致,这些草药看着比镇上药铺的还精神,都是您自己种的?”
“嗯,闲来无事种着玩,”陆砚辞笑着回应,将浇花壶轻轻放在墙角的石台上(石台上还放着一把小锄头,锄刃闪着银光,显然常被打磨),转身看向王磊,语气自然,“村里老人孩子偶尔有个头疼脑热,摘点草药煮水喝,也能缓解些。各位今天特意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王磊顺势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对着镜头轻轻比了个“请”的手势,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期待:“陆先生,不瞒您说,前几期节目播出后,屏幕前的观众们对您的才华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您平时写文、作曲的创作状态,后台每天都有上千条留言,想看看您的创作环境。刚好今天我们过来拜访,就想冒昧请您带我们参观一下您的书房,也让观众们近距离感受下您的创作日常,您看方便吗?”
他的话语说得滴水不漏,既给足了陆砚辞尊重,又巧妙地将“参观书房”的请求与千万观众的期待绑定,让拒绝变得难以开口。周围的嘉宾们瞬间屏住了呼吸,张捷悄悄握紧了吉他背带,指腹反复摩挲着熟悉的木纹;苏晴的目光紧紧落在陆砚辞的脸上,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紧随其后的摄像师更是悄悄调整了镜头角度,将陆砚辞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清晰地捕捉下来。
陆砚辞抬眸,目光与王磊对视了一瞬,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没有惊讶,没有犹豫,甚至没有丝毫波澜,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依旧淡然:“可以,这边请。”
说着,他转身走向院子东侧的一间小屋——那是一间木质结构的平房,屋顶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片,几片枯叶卡在瓦缝里,更添岁月感;房檐下挂着一串风干的艾草,棕绿色的草叶随风轻轻晃动;门楣上挂着一块巴掌大的木质牌匾,上面是手写的“墨香居”三个字,笔锋温润流畅,正是陆砚辞标志性的字迹,牌匾边缘被摩挲得发亮,显然挂了有些年头。
陆砚辞抬手,指腹轻轻触碰到微凉的木门板,缓缓推开书房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沉淀。紧随其后的摄像师立刻将镜头对准室内,镜头稳稳推进,从门框到墙壁,再到书桌,一点点将书房里的景象清晰地呈现在千万观众眼前。
下一秒,无论是现场屏息凝神的嘉宾,还是通过屏幕紧紧盯着画面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甚至有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因为过于震撼,手里的设备都晃了一下。
这间约莫十几平米的书房,不算宽敞,却被布置得满满当当。三面墙壁几乎被密密麻麻的手稿完全覆盖,只剩下朝南的一面窗户——窗户上挂着淡青色的纱帘,晨光透过纱帘的缝隙洒进来,在手稿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像给每一张纸都镀上了一层金边。手稿用银色的图钉固定在墙上,有些图钉已经生锈,层层叠叠却又井然有序,从天花板一直垂到离地面十几厘米的位置,像一面厚重的“创作墙”,每一张纸都承载着跨越十年的惊人心血:
- 左侧墙壁:最显眼的是《江湖志》全系列的人物关系终稿图。图纸是略带泛黄的白色素描纸,边缘有些毛边,显然被反复翻阅过。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细致地标注着人物关系:红色马克笔线条凌厉,代表生死敌对;蓝色钢笔线条柔和,代表生死盟友;黄色荧光笔线条纤细,代表隐秘的血缘羁绊。每一个角色名字旁,都用黑色钢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性格批注,字迹工整却不失灵动:“萧策:外冷内热,左肩有家族血纹,擅长易容,酒后会暴露脆弱”“苏晚:表面温婉,实则精通毒术,为救萧策曾自毁容貌”。图的右下角,用钢笔清晰地写着“2016年7月15日定稿”,字迹苍劲有力,正是“山民001”在小说后记里的标志性笔锋。
- 中间墙壁:被《科幻三部曲》的世界观初稿彻底占据。图纸是一张宽大的牛皮纸,质地厚实,上面画着复杂的手绘星系图——用深蓝色马克笔勾勒出星系的轮廓,银色高光笔点出恒星的位置,不同星球用不同颜色的彩铅标注:蓝色代表宜居星球,红色代表资源星球,黑色代表废弃星球,甚至连星球之间的航线都用虚线标注得一清二楚。星系图旁,附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批注,有些地方还用红笔做了修改:“阿尔法星球的重力是地球的1.2倍,居民演化出更强壮的骨骼,皮肤呈淡蓝色”“星际联盟权力结构:议会制,下设军事、科研、资源三个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每五年轮换一次”。最下方,还贴着几张泛黄的草稿纸,上面是某个科幻角色的设定草图——人形,背后长着透明的翼膜,指尖有吸盘,能在真空中短暂生存,旁边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此角色后续可单独出番外,名字暂定‘星翼’”。
- 右侧墙壁:则是文学与音乐的“跨界融合”。左半部分是《凡人寻仙录》的影视改编剧本,剧本用A4纸打印装订而成,每页边缘都贴着便签纸,上面是手写的修改意见。剧本内页不仅有详细的分镜草图(比如“第32场:青云门大殿,韩立跪地受罚,镜头从殿顶藻井缓缓下移,穿过缭绕的香雾,最终聚焦在韩立紧攥的拳头上,突出压抑感”),还在角色台词旁用小字标注着精准的心理活动:“韩立说‘弟子愿受罚’时,眼底应藏着不甘与疑惑,手指悄悄攥紧,指节泛白,声音微颤”“碧瑶递出合欢铃时,嘴角带笑,眼底却有泪光,语气故作轻松”。右半部分则是一沓沓用夹子固定的乐谱手稿,每一张都清晰地标注着“樵夫”字样——有《青溪谣》的五线谱,上面用铅笔轻轻修改过一个高音音符,旁边写着“此处换竹笛演奏,音色更清冽,贴合溪水潺潺的意境”;有《麦浪》的简谱,末尾用钢笔标注着“2018年秋,灵感来自云栖村稻田,风吹麦浪时,似有旋律在耳畔流淌”;甚至还有几首从未发布的曲子手稿,标题是《竹语》《山居》《晨露》,乐谱旁画着简单的场景示意图,曲风显然延续了“樵夫”一贯的自然清新。
更令人震撼的是,每一份手稿的右下角都用钢笔清晰地标注着创作日期——最早的一份是2015年3月15日,《江湖志》第一章初稿,而这个时间,恰好是“山民001”这个笔名在番茄中文网发布第一部作品的日子!后续的手稿日期逐年递增,从2015年到2024年,几乎没有中断,像一条清晰的“创作时间线”,将陆砚辞与“山民001”“樵夫”这两个身份牢牢绑定,容不得半点质疑。
书房中央,摆着一张老旧的酸枝木书桌,桌面边缘有些磨损,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透着温润的光泽。桌面上铺着一块浅棕色的羊毛毡,毡子上沾着几点墨渍(显然是长期使用留下的痕迹),毡子中央放着一块刻着云纹的黑色镇纸(镇纸底部刻着一个“砚”字,与陆砚辞的名字呼应),旁边整齐地摆放着几支不同型号的毛笔——狼毫笔锋饱满,羊毫笔毛柔软,显然常被使用,笔杆上还缠着防滑的棉线。书桌左侧,放着一个圆形的端砚,砚台里盛着半池松烟墨,墨汁还带着淡淡的光泽,像是今早刚研磨过,砚台旁搭着一块墨条,墨条上刻着“文房四宝”四个字。书桌右侧,摊开着一本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上面写着几行《凡人寻仙录》的最新章节草稿,字迹与墙上的手稿如出一辙,末尾还有一行未写完的句子:“韩立望着天边的晚霞,想起碧瑶的笑容,眼底泛起一层薄雾……”。桌角还放着一个小巧的竹制笔筒,笔筒上用小刀刻着“知音”二字,刻痕深邃,与程砚秋赠送的那把吉他上的字迹完全一致,显然出自同一人之手。
直播间因为短时间内涌入的观众太多,出现了短暂的卡顿——画面定格在书房墙壁的特写,进度条缓慢地转圈,原本沸腾的弹幕瞬间消失,只有屏幕上方的观看人数还在疯狂跳动,从两百万飙升至两百五十万!几秒钟后,画面终于恢复正常,弹幕如同海啸般瞬间淹没了整个屏幕,密密麻麻的评论几乎要将画面完全覆盖,红色、黄色、蓝色、金色的字体交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甚至有粉丝为了让评论更醒目,特意解锁了“金色弹幕”“置顶弹幕”等特效:
“我的天!这哪里是书房?这分明是文娱圈的龙脉吧!满墙的手稿,每一张都是干货,我眼睛都看直了!”
“《科幻三部曲》的后续大纲!我等了整整五年啊!‘山民001’之前说暂停更新,原来一直在偷偷写,太感动了!”
“谁看到那几张未发布的乐谱了?《竹语》《山居》!是‘樵夫’的新曲!光看标题就觉得肯定好听,我已经开始循环《青溪谣》预热了!”
“2015年3月15日!和‘山民001’ debut时间完全对上!还有‘樵夫’2018年的《麦浪》手稿!时间、字迹、风格全对得上!实锤了!”
“这不是书房,是梦想的宝库!是神的领域!陆先生也太低调了,十年创作,这么多心血,居然说‘写着玩’,这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活啊!”
“书粉+乐迷+剧粉三重狂喜!我追了十年的‘山民001’和‘樵夫’,居然是同一个人!而且还是我当年疯狂迷恋的顶流演员陆砚辞!我现在手舞足蹈,同事都以为我疯了!”
“十年前陆砚辞退圈时,我哭着说‘再也没有这么有才华的演员了’;十年后,他用‘山民001’和‘樵夫’告诉我,他的才华从来没有消失!”
现场的嘉宾们也彻底被这满墙的手稿震撼住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
- 张捷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能清晰地看到他滚动的喉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吉他弦,弦音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他一步步走到标注着“樵夫”的乐谱前,目光紧紧盯着《青溪谣》上的修改痕迹——铅笔划过的淡痕,旁边的小字批注,和他想象中“樵夫”严谨的创作状态一模一样,眼底瞬间泛起一层水汽。
- 苏晴捂着嘴,眼眶瞬间红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手背上。她一步步走到《凡人寻仙录》的影视剧本前,看着上面标注的角色心理活动,尤其是“碧瑶递出合欢铃时”的批注,眼泪掉得更凶了——这些细节,和她当年拍摄时对角色的理解完美契合,原来她一直在用“山民001”的视角演绎碧瑶,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她激动得说不出话。
- 黄垒和沈越则站在书房门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与了然。黄垒抬手揉了揉眉心,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从最初发现书法线索,到收集音乐、文学证据,所有的猜测,在这满墙的手稿面前,都有了最坚实、最无可辩驳的答案。沈越更是激动得直跺脚,对着镜头小声喊:“家人们!我就说吧!陆神!这就是陆神啊!”
王磊强忍着胸腔里翻涌的激动,刻意放缓了语速,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平静,可握着话筒的手还是微微颤抖,指腹因用力而泛白,尾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意:“陆先生,这些……墙上挂着的手稿,还有书桌上摊开的草稿,都是您亲手写的?”
陆砚辞的目光缓缓扫过满墙的心血,从《江湖志》的人物图,到《科幻三部曲》的星系图,再到《凡人寻仙录》的剧本和“樵夫”的乐谱,眼底闪过一丝淡淡的温柔,像是在凝视多年相伴的老友。他抬手,指尖轻轻拂过一张泛黄的《江湖志》手稿,动作轻柔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珍宝,然后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依旧如之前般淡然,没有丝毫炫耀,只有一种对创作纯粹的热爱与坦然:“闲来无事,随手写的,有些还没打磨好,谈不上多好,让各位见笑了。”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闲来无事”,却让屏幕前的千万观众瞬间破防——十年时间,从文学创作到音乐作曲,从初稿修改到终稿定稿,每一份手稿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心血,这样的“闲来无事”,是多少人穷尽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弹幕再次疯狂刷屏,这一次,满屏都是“陆神”“神仙创作”“十年匠心”“低调王者”的感叹,一场跨越十年的文娱圈揭秘,在满墙手稿的视觉冲击下,终于迎来了最震撼、最无可辩驳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