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第三日,按扬州习俗该是沈芷回门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沈芷就醒了,坐在镜前对着妆奁发呆。承风揉着惺忪的睡眼凑过来,见她手里捏着支银簪出神,笑着问:“在想什么?是觉得回门的衣裳不够体面?”
沈芷摇摇头,把银簪递给承风:“这是你订亲时送我的,今日想戴着回门,让爹娘看看。”承风接过簪子,小心地帮她绾在发间,指尖蹭过她的耳尖,惹得沈芷脸颊发烫。“这样最好,爹娘见了,定会知道我待你好。”
两人收拾妥当,刚走到院门口,就见姜承瑾牵着念安站在那里,脚边放着两个食盒。“回门哪能空着手,这是我做的桂花糕和酱鸭,你爹娘爱吃甜口,肯定喜欢。”姜承瑾把食盒递过去,又摸了摸念安的头,“念安跟舅舅舅娘一起去,给外公外婆问安好不好?”
念安脆生生应着,伸手抓住沈芷的衣角。一行人往沈家染坊走,路上遇见不少街坊,见了承风和沈芷,都笑着打趣:“承风小两口这是回门啊?真是般配!”承风笑着点头,沈芷则挽着他的胳膊,眉眼间满是娇羞。
到了沈家,沈父沈母早已在门口等候。沈母一把拉过沈芷,上下打量着,眼眶微红:“我的儿,这几日在婆家过得好不好?承风有没有欺负你?”沈芷连忙摇头,拉过承风的手:“娘,承风待我很好,姐姐也处处照拂我,您放心。”
承风也上前拱手:“岳父岳母放心,我定会好好待阿芷,不让她受半点委屈。”沈父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好小子,我信你。往后你们俩要互相扶持,把日子过好。”
午饭时,沈父特意拿出珍藏的好酒,拉着承风喝酒。沈母则拉着沈芷和姜承瑾说话,问起绣坊的事。沈芷说起前几日完成的“牡丹图”订单,眼里满是自豪:“娘,往后我想跟承风一起,把染坊的好染料跟绣坊的绣品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做出更特别的绣品。”
姜承瑾听了,连忙点头:“这主意好!阿芷对染料精通,承风熟悉绣坊运作,你们俩合作,定能让绣坊更上一层楼。”沈母也笑着说:“好啊,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娘高兴。”
午后回绣坊时,沈芷拉着姜承瑾的手说:“姐姐,我想跟你学绣工。虽然我会调配染料,但若是能亲自绣出图案,往后跟客户沟通也更方便。”姜承瑾笑着应下:“没问题,明日起你就跟我学,以你的聪慧,定能很快学会。”
接下来的日子,沈芷一边跟着姜承瑾学绣工,一边帮着承风打理绣坊的染料采购。她心思细腻,不仅能根据绣品的需求调配出独特的染料,还把绣坊的染料库存整理得井井有条,再也没出现过以前缺料的情况。
一日,有个客户来绣坊,想订一批绣着荷花的屏风,要求荷花的颜色要随着光线变化,显得灵动。绣工们都犯了难,寻常染料绣出来的荷花,颜色固定,哪能随光线变化。
沈芷却若有所思,回到染坊后,翻出各种染料反复试验。她试着把苏木和紫草按不同比例混合,又加入少量云母粉,染出来的丝线在阳光下看是淡粉色,在阴影里却泛着淡紫色。她拿着丝线去绣坊,让姜承瑾试着绣了朵荷花,果然如客户要求的那般灵动。
客户来取货时,见了屏风上的荷花,惊叹不已:“这荷花真是绝了!姜坊主,你们这手艺,真是名不虚传!”他当即决定,再订十套同款屏风,送给外地的客商。
姜承瑾看着沈芷,心里满是欣慰。自从沈芷嫁过来,绣坊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老客户常来,还多了不少新客户。承风也越来越开朗,以前总是闷着头做事,如今也能跟客户谈笑风生,把绣坊的业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转眼到了中秋,扬州城处处张灯结彩。姜承瑾提议,绣坊放假一天,一家人去瘦西湖赏月。承风早早备好了游船,沈芷则做了月饼和桂花酒,念安更是兴奋得蹦蹦跳跳,手里拿着小灯笼,不停地问:“舅舅舅娘,月亮什么时候出来呀?”
游船行到瘦西湖中央时,月亮正好升了起来,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姜承瑾拿出那幅《春回大地图》,展开在船头。如今这幅图已经快绣完了,上面不仅有江南的青瓦白墙、远山碧水,还有绣坊的热闹景象、承风与沈芷的婚典,甚至连念安追蝴蝶的身影都栩栩如生。
“姐姐,这幅图真是太美了!”沈芷看着图上的景象,忍不住赞叹。承风也点点头:“等绣完了,咱们把它挂在绣坊的大堂里,让所有人都看看咱们的好日子。”
姜承瑾笑着说:“好啊。我还想在图上绣上咱们今日赏月的场景,让这幅图里,满是咱们家的回忆。”念安凑过来,指着图上的小花说:“姨姨,还有我绣的小花,也要绣进去!”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游船缓缓前行,桂花酒的香气在船头弥漫。姜承瑾看着身边的亲人,心里满是安宁。曾经,她以为家破人亡后,自己再也不会有幸福的日子。可如今,她有懂事的弟弟,体贴的弟媳,还有活泼可爱的念安,绣坊的生意也蒸蒸日上。她知道,这就是她一直追寻的幸福——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用双手绣出属于自己的锦绣岁月。
过了几日,王元宝从京城派人送来消息,说贵妃娘娘见了“牡丹图”,十分喜欢,特意赏赐了一批上好的云锦,还让姜氏绣坊以后常给宫里供绣品。绣工们听了,都欢呼雀跃,纷纷说:“这下咱们绣坊可要出名了!”
姜承瑾召集众人,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往后,咱们要更加用心,做出更好的绣品,不仅要让宫里的人喜欢,还要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扬州的绣艺!”
沈芷也站出来说:“我会继续研究新的染料,让咱们的绣品颜色更独特,更漂亮。”承风接着说:“我会多去各地考察,寻找更好的丝线,拓展更多的客户。”
众人齐心协力,绣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没过多久,姜承瑾就租下了隔壁的院子,扩大了绣坊的规模,还招收了不少新的绣工,专门请沈芷教她们辨别染料,姜承瑾则亲自教她们绣工。
一年后,《春回大地图》终于绣完了。姜承瑾把它挂在绣坊大堂的正中央,凡是来绣坊的客户,见了这幅图,都赞不绝口。有人甚至提出,想高价买下这幅图,却被姜承瑾婉拒了:“这幅图里有我们家的回忆,多少钱都不卖。”
这日,姜承瑾正在绣坊教新绣工绣牡丹,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她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男子站在门口,正是多年未见的旧友陈清逸。
陈清逸走上前,拱手笑道:“承瑾,好久不见,没想到你的绣坊如今这般兴旺。”姜承瑾也笑着回应:“清逸兄,别来无恙?快请坐。”
两人闲聊间,陈清逸说起这些年的经历,原来他一直在外地为官,如今卸任回乡,特意来拜访姜承瑾。当他看到大堂里的《春回大地图》时,不禁感叹:“这幅图真是绣尽了人间烟火,也绣出了你如今的幸福。”
姜承瑾点点头,目光落在图上承风与沈芷相视而笑的场景,轻声说:“是啊,曾经我以为幸福离我很远,如今才明白,幸福就在身边——有亲人相伴,有事业可做,便是最好的幸福。”
陈清逸看着她眼中的笑意,也由衷地为她高兴:“真好,你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春回大地图》上,给那些绣出来的山水、人物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姜承瑾站在图前,看着忙碌的弟弟弟媳,看着嬉笑打闹的念安,看着认真学绣的新绣工们,嘴角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她知道,往后的岁月,会像这幅图一样,锦绣绵长,温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