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钦贝法王眼角也是剧烈跳动了一下,心中骇浪滔天,但他城府极深,迅速压下惊容,双手合十,高宣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周掌门神功盖世,今日得见,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佩服,佩服!”他依旧巧妙避开“龙象”与“转世”的具体称谓,只赞“神功”。
周芷若收回手掌,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语气依旧平淡:“法王谬赞了。峨眉武学虽源自中土,却也海纳百川。本座所得,不过是昔年金轮法王隔世相传的一点微末伎俩,幸得未曾辱没先师威名。”
她顺势坐实了“传承”关系,语气谦逊,内容却霸气十足,“今日冒昧来访,正想向法王请教吐蕃佛法精义。”
仁钦贝目光闪烁,心念急转,已知在武力上绝难压制对方,便转而欲从教义上寻找破绽。他沉吟片刻,道:“尊者(他此刻终于改口,却仍不用‘转世’二字)功参造化,老衲叹服。然,老衲心中有疑惑,积年已久,还望尊者不吝赐教。”
“法王请讲。”
“据我派典籍记载,”仁钦贝缓缓道,目光紧盯着周芷若,“昔年我密宗确有一位高僧,天资卓绝,苦修一甲子,终将龙象般若功练至第九层巅峰。然,当其欲更进一步,冲击那至高无上的第十层时,心魔骤起,体内戾气反噬,根本无法自制,最终……狂舞七日七夜,经脉尽断而亡。可见此功越至高层,凶险愈盛,几非人力所能驾驭。却不知……尊者乃是以何种无上妙法,化解那第十层功境必然带来的滔天戾气与心魔?”
周芷若心中暗道:“此乃我大师哥凭借黄药师遗留秘传打造的九宫莲华阵法与《九阴》、《九阳》之调和,集数十人之力方分散化解,此中关窍自然不能与你细说。”她早已与宋青书推演过可能遇到的诘难,此刻从容不迫,淡然一笑,声音清越如梵音:
“佛法无边,非止一途。法王可知,戾气非来自功,而来自心。心魔非源于力,而源于执。”
她顿了顿,继续道:“龙象般若,力之极致,然力乃中性,用之正则护法,用之邪则造业。那位高僧,或许便是执着于‘力’之本身,急于求成,贪嗔痴念一起,心镜蒙尘,故而被力量反噬,非功之过,实乃心之失。”
“本座于中土峨眉,不仅修武,亦修禅心。峨眉佛法源自中原大乘,讲求明心见性,慈悲渡世。以慈悲心驾驭刚猛力,以智慧剑斩烦恼丝。心中无戾,功自祥和;意中无魔,境自清明。所谓戾气反噬,于我而言,不过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何足道哉?”
此番话语,蕴含佛理,直指本心,既回答了问题,又巧妙地抬高了中原佛法的地位。
次仁丹增听得似懂非懂,他一生痴武,于佛法义理钻研不深,忍不住皱眉插嘴道:“中原佛法?哼,当年吐蕃佛法辩论,中原僧人不是曾败于我吐蕃高僧之手么?”(此处指历史上吐蕃僧诤,摩诃衍 vs 莲花戒。)
宋青书却心中暗道:“待到平定吐蕃,还必须得让姚广孝广招天下佛教高僧,非得将此佛法重新辩论一番不可。”他自是知道,未来这块土地上人民之苦难。若是不能重新修正,让这如同身毒一般佛法深入人心,那才是白穿越一回。
周芷若却微微一笑,眸光流转,看向次仁丹增,反问道:“明王此言差矣。金轮法王当年龙象功成,威震天下,却也曾败于中土一位英雄之手(指杨过)。那么请问明王,是那位中土英雄的武功胜过龙象般若功,还是龙象般若功胜过中土武功呢?”
“这……”次仁丹增一时语塞。
周芷若悠然道:“法无高下,缘有深浅;功无优劣,见有迟疾。执着于胜负之相,便已落了下乘。金轮法王晚年深明此理,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留下十层功境之秘,以待有缘。本座今日来此,非为争胜,实为印证。愿与法王、明王共参佛法武学之妙,以求共同精进,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她一番话语,连消带打,既展现了深湛佛学修养,又抛出了“共参妙法”的诱人提议,将难题反而抛回给了仁钦贝与次仁丹增。
仁钦贝法王面色变幻不定,周芷若的表现远超他的预期,武力深不可测,佛理辨析亦是精妙,更兼背后代表着大明强权。他心知,今日若处理不当,止贡噶举派恐有大麻烦。而次仁丹增则被周芷若的武功和话语深深吸引,他那武痴的心性,对那“十层功境之秘”产生了无法抑制的好奇与渴望。
止贡替寺前的气氛,变得愈发微妙和复杂起来。
次仁丹增一心沉浸在武学之道中,亲眼目睹周芷若展示的十层龙象伟力,心中已信了七八分。但听闻周芷若提及金轮法王败于中土高手之事,他作为密宗武学代表,心中仍存有不甘与执念,皱眉道:
“尊者明鉴。金轮大国师乃千古奇才,其龙象功境旷古烁今,我等皆深为敬仰。然其当年之败,我等后世弟子私底下皆以为……非是对方功法真正高深,实乃中了诡计,或是被其以某种取巧之法侥幸得手罢了。若论真实功力,金轮国师当世无敌!” 他语气中充满了对绝对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周芷若闻言,并不动怒,只是淡淡一笑,宛如雪莲初绽,清冷而睿智:“明王对先师推崇备至,本座心感。然,明王可知我中土曾有一则寓言?昔有一壮士,力能缚虎,徒手搏杀猛兽,威震乡里。然则在一次庆功宴上,席间忽窜出一只野猫,搅扰盛宴,抓伤宾客。此壮士怒而扑之,却因猫儿身形灵巧,窜高伏低,壮士空有降虎之力,竟被耍弄得团团转,丑态百出,终无可奈何。请问明王,此一事,是虎强,还是猫胜?”
次仁丹增闻言,不由得一怔,浓眉紧锁,陷入沉思。他一生信奉力量为尊,思维模式已然固化。按常理,虎之力远胜猫,猫见虎唯有逃窜或沦为食物。但周芷若所述情形,虎之力无处施展,猫之灵巧却尽显无疑。这显然颠覆了他“力强者胜”的简单认知。
他喃喃道:“这……虎之力强,猫……猫虽灵巧,却如何能胜虎?不过是……是侥幸逃脱罢了……” 他虽觉情形古怪,却一时难以想通其中关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