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天命元年·八月初七
许昌皇宫内,烛火通明。
宇文泰手中那封降书仿佛有千斤重,上面的每一个字都让他心跳加速。
\"四州之地...四州之地啊!\"宇文泰喃喃自语,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若有这四州,大周便将控扼中原,再非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但很快,他冷静下来,多年的政治经验让他本能地产生疑虑。
侯景此人,狡猾如狐,残忍如狼。上月还兵犯我境,今朝就要献地归降?这其中必有蹊跷。
\"去请杨侃和卢辩过来议事。\"宇文泰对侍从道,目光仍停留在信上,\"要快。记住,走西侧小门,莫要让人瞧见。\"
不多时,两位心腹大臣匆匆赶来。杨侃沉稳持重,须发已白但目光如炬;卢辩则年富力强,机敏多谋,眼中总闪着洞察一切的光芒。
\"深夜召见,必有要事。\"杨侃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如古井无波。
宇文泰将信递给二人:\"二位爱卿请看。侯景欲献四州之地,求朕助他反齐。你们以为如何?\"
杨侃先阅信,眉头越皱越紧;卢辩接过后细读,眼中精光闪动。
\"陛下,此事恐有诈。\"杨侃率先开口,声音沉重,\"侯景狡诈如狐,上月还欲夺我州郡,今朝就要献降。转变之快,令人难以置信。老臣以为,此很可能是周瑜打黄盖的诈降计。\"
卢辩点头附和:\"杨公所言极是。侯景与高澄不和是真,但未必真要反齐。此人最善投机,或许是想借机引我军入瓮,一石二鸟。\"
宇文泰沉吟片刻:\"二位爱卿所言,朕岂能不知?但四州之地实在诱人。若真能得此四州,我大周国力将大增,届时北上灭齐,南下伐梁,皆非难事。\"
他看向卢辩:\"卢爱卿,你素来多谋,以为该如何应对?\"
卢辩敏锐地察觉出宇文泰的心思——陛下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他略一思索,计上心来。
\"陛下可先回信侯景,表示周国刚经历大战,粮草不足,难以立即出兵支援。\"卢辩娓娓道来,\"请侯景先起兵反齐,以示诚意。同时承诺会传令宇文导和权景宣在后方接应。如此可进可退,方为万全之策。\"
杨侃立即反对:\"此计太过冒险!若侯景真反,而我军不援,岂不失信于人?若侯景诈降,我军接应岂不是自投罗网?陛下,老臣以为当直接拒绝为上。\"
卢辩微笑:\"杨公多虑了。所谓'接应',可进可退。若侯景真反,我军可视情况决定是否援助;若侯景诈降,我军按兵不动即可。如此既不给侯景实质帮助,也不错过可能的机会。\"
宇文泰闻言大笑:\"好!好一个可进可退!卢爱卿果然深谙兵法虚实之道。\"他当即亲自动笔给侯景回信,字斟句酌,既给侯景希望,又不做具体承诺。
写完后,他特意让卢辩过目。\"陛下英明。\"卢辩看完信后赞道,\"此信含糊其辞,既不同意也不拒绝,正好试探侯景真假。\"
宇文泰满意地点头,命心腹快马送信。待二人退下后,他独自站在地图前,目光落在四州之地上。
烛火跳动,映照着他深邃的双眼,那里藏着常人难以揣度的帝王心术。
十多天后,北徐州,下邳城。
侯景收到宇文泰的回信,眼中闪过一丝冷笑。他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理所当然——换了自己,也不会轻易相信一个刚刚还在交战的敌人。
\"宇文泰这是要我先动手,看他反应再决定是否支援。\"侯景对心腹将领任约道,\"果然是个老狐狸。\"
任约担忧地问:\"将军真要先行起事?若周军不来支援,我军独对高欢大军,恐怕...\"
侯景摆手打断他:\"本将军岂会不知风险?但如今形势,已不容后退。\"他的双眼中闪过狠厉之色,\"高澄辱我太甚,高欢偏袒其子,此仇必报!\"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点在光州位置:\"既然宇文泰要诚意,我就给他诚意!传令下去,全军备战,先取光州,杀段韶祭旗!\"
任约大惊:\"将军三思!段韶是高欢侄儿,骁勇善战,光州虽小却城防坚固,恐难轻取。更何况,杀段韶必将激怒高欢,届时...\"
\"正合我意!\"侯景冷笑,\"段韶确实是一员猛将,但正因为他是高欢亲信,杀他才能表明我的决心。只要拿下光州,宇文泰必信我诚意。\"
他眼中闪过疯狂的光芒:\"更何况,段韶只有一万人马,我军近七万之众,岂有不胜之理?我不仅要取光州,还要亲手斩下段韶的首级!\"
任约见侯景决心已定,不再劝阻:\"末将这就去准备。\"他躬身退出,心中却充满不安。跟随侯景多年,他深知主公性格多变,这次的决定似乎带着一种绝望的疯狂。
侯景望着任约离去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知道这是在赌博,但人生有时不得不赌。他摸了摸瘸腿上的伤疤——那是多年前与高欢并肩作战时留下的。
如今,昔日的战友已成死敌。
与此同时,光州城内,刺史府。
段韶已经收到高欢的密信,正在积极整军备战。虽然只有一万人马,但他丝毫不惧。
\"侯景若敢来犯,必叫他有来无回!\"段韶在军帐中对众将道,声音洪亮有力。年仅二十七岁的他已是北齐名将,眉宇间自有不怒自威的气势。
副将担忧道:\"将军,侯景虽然在下邳损失了八千人,仍有近七万大军,我军只有一万,是否向朝廷请求援军?\"
段韶大笑:\"兵贵精不贵多。侯景军虽众,但多是乌合之众。我军虽少,却是百战之师。更何况,\"他指着地图,\"光州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坚守待援不成问题。\"
他环视众将,正色道:\"侯景此人,暴虐无道,若让其得势,必是天下苍生之祸。我等身为大齐将士,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众将受其感染,齐声道:\"愿随将军死战!\"
段韶满意地点头,随即布置防务:\"多派探马,密切关注侯景军动向。加固城防,储备滚木礌石。从今日起,全军进入战备状态!\"
待众将退下后,段韶独自登上城楼,望向北方。夕阳西下,天地间一片苍茫。他想起了叔父高欢的信中嘱托:\"韶儿,光州乃咽喉要地,万不可失。侯景若反,必先取此城。\"
\"叔父放心,\"他轻声自语,\"只要有韶在,绝不会让侯景踏过光州半步。\"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恶战,但身为段氏子孙,他绝不能辱没门风。对抗侯景这种恶徒,自己必胜!
下邳城内,权景宣接到宇文泰的旨意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支援侯景?\"权景宣反复阅读诏书,脸色越来越难看,\"陛下这是要我等与虎谋皮?\"
副将王轨同样面色凝重:\"将军,侯景上月还在攻打我等,如今却要支援他?将士们恐怕难以接受啊。\"
权景宣长叹一声,心中充满失望。他原本对宇文泰充满敬仰,认为他是明君雄主,没想到竟会做出如此决定。
\"陛下这是被四州之地蒙蔽了双眼。\"权景宣痛心道,\"侯景这等反复小人,今日能叛齐,明日就能叛周。与他合作,无异于饮鸩止渴。\"
王轨低声道:\"那将军准备如何应对?\"
权景宣沉思良久,终于开口:\"陛下旨意不可违抗,但具体如何'接应',尚有操作空间。\"他走到窗前,望着操练的士兵,\"传令下去,全军整备,但无我亲自命令,不得擅自出击。\"
他心中充满矛盾:一方面忠于宇文泰,另一方面又深知侯景不可信。这种两难境地让他倍感煎熬。
\"但愿陛下只是一时糊涂,否则...我大周危矣。\"权景宣轻声叹息,目光望向远方,那里战云正在聚集。
而此时,宇文泰正在许昌皇宫中,对着地图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侯景若胜,朕得四州;侯景若败,朕除一患。无论如何,朕都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