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启闻言,微微垂眸,思索片刻后答道:
“回前辈话,若是从开始制作巫符算起,已经四年多了。”
王婵闻此,秀眉轻蹙,脸上掠过一抹难以置信之色,显然未曾料到姜启涉足制符领域的时间竟是如此短暂!
她迅速调整情绪,抑制住内心的讶异,随即唤来侍女,为姜启献上一盏温热香茗。
待一切安排妥当,王婵嘴角露出一抹温婉的笑意,缓声说道:
“小友请先入座,我们慢慢聊。”
见姜启落座后,王婵才说道:
“没想到小友开始制符才四年多,而且还是先从制作巫符开始,小友方便透露师从哪位大师吗?当然,若此事涉及私密,不便启齿,妾身自是不会强求。”
“回前辈话,这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关于制符之术,晚辈最早是跟随一位赶尸的‘道司’入门的,随后便自行琢磨,没有任何师承。但后来在符阵一道,晚辈有幸在云台宗逗留过一段时间,却是受到过云台宗张晟大师的亲自点拨,受益匪浅。”
姜启如实答道,态度恭谨。
王婵微微颔首,说道:
“嗯,这我看出来了,你制符的手法,的确有云台宗张师一脉的痕迹,却未得其真传,风格也截然不同,张师一脉制符讲究规范,重散聚、依笔法,笔法运用讲究至极,每一笔的起落、次序,皆需遵循既定之规,绝不会有半点随意之处!”
说到这里,王婵微微一顿,眸光闪烁间,继续缓缓道来:
“小友或许不知,张师一脉完整的制符之道,是讲究‘四要’的,即‘符、咒、印、斗’相互配合,符箓才能完整其效。所谓‘符’,乃是书符之道,一笔一划间蕴含天地至理;‘咒’,则是咒语吟唱,声声入耳,直击灵魂深处;‘印’,指的是手印结法,手势变幻间,沟通天地灵气;至于‘斗’,则是步罡踏斗之术,分五行之流转、七星之璀璨、八卦之玄妙,种种罡步,皆代表着不同凡响的威力,各有其独特之用!”
“张师一脉的符箓不仅在于施用之时需严格恪守“四要”之则,即便是在精心制符过程中,亦需步步契合“四要”的奥义。一般要经过入静变神、聚神诵咒、吹砂入盏、化笔为剑、引气入墨、左手结印……一系列极为繁琐的形式,方可制出完美符箓。”
言及此处,王婵轻轻一捻,指尖便跃出一张乌黑发亮的符箓,姜启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注目观瞧,正是自己送给元好的那些糊符之一。
王婵手持黑色糊符,重新审视一番,随后说道:
“反观小友制作的符箓,虽然笔法流畅自然、毫无涩感,但看上去却粗狂奔放、随心所欲,似是信马由缰、毫无章法可言,可一旦激发使用起来,却又威力巨大!远超张师一脉符箓之威能!”
说到此处,王婵露出赞赏的目光,她话锋一转,继续言道:
“不瞒小友,自打在猨翼山脉初得小友糊符,再到从元好之处取得小友制作的黑色糊符之后,妾身一直探究小友的糊符奥妙,却百思不得其解,小友之糊符,仔细观之,看似粗犷、随意,却又像是遵循一定之规!说是规则严谨吧,可笔触又奔放不羁,海阔天空,实在令人费解。”
言罢,她霍地抬得起头来,目光灼灼地盯着姜启,声音中带着一丝恳切与期待:
“小友能为老身吐露些许奥妙吗?妾身定会感激不尽!必有重谢!”
闻听此言,姜启心中微动,思绪纷飞。
想到自己不久以后,就要向最顶级符师冲击,准备制作九阶金色道符。
然而,若想制作出这种顶阶道符,尚有许多符道的微妙常识与精湛技艺,于他而言仍不是很清楚。
恰在此刻,遇到王婵这种出身符道世家的大宗师,对他而言,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借此,他也可以向其讨教一些制作符箓的细节问题。
其实,似姜启这等散修,无论是炼丹、制符、炼器,乃至个人修为的修炼过程,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没有师承。
故此,所得知识或源自偶然所得残篇断简、道听途说;或凭借自身悟性高,偶尔悟得一些真谛。因而也就不够系统。
如此一来,对于那些有师傅或长辈指点、修炼体系完善的宗门或世家子弟而言,再寻常不过的一些修炼步骤或操作“习惯”,但在那些散修眼里,却往往是闻所未闻。
而在炼丹、制符或炼器过程中,往往就是这些约定成俗、不值一提的操作“习惯”,却是得以最终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此言非虚,它深刻地道出了在所有与修炼有关的相关领域里,那些不为外人所察,却至关重要的微妙之处。
唯有亲历其境且经过系统训练者,方能体悟其中三昧。
对于像姜启这般没有背景的散修而言,正是缺乏那一套体系化的修炼指导,故而难以感受到那些深植于“行家里手”操作之中的“习惯”与常识。
也正因如此,那些修炼界的行家,只需匆匆一瞥,便能洞察出散修们“野路子”的出身背景。
姜启心中明了这些道理,却也深知,若想让王婵前辈对自己的制符之术加以点拨,乃至系统指导,自己也必须有所付出才行。
想到这些,姜启说道:
“前辈,晚辈闻听元兄说起,前辈乃是出身西王母一脉的符道世家,在晚辈说出粗鄙见解之前,能否了解一下前辈这一脉与张师一脉制符有何不同?也许能从中窥出一丝端倪。”
闻言,王婵点了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觉得姜启说到点子上了,她略一思忖,答道:
“张师一脉的符箓,受巫符影响极重!而巫符又是从咒语演化而来,早期的巫符就是以咒构符,是咒的符号化、图像化。故此,张师一脉实则大多以咒为符,具体表现就是将许多咒语文字经过扭曲变化、勾心斗角、虬结盘纡书写成符,简单一句话,张师一脉制符的特点就是‘咒文成符’!”
说道此处,王婵略作停顿,呷了一口茶,继续言道:
“而我先祖一脉的符箓,主张‘经文成符’,讲究‘裂字为符’,就是指将经文辞句从经书中分解出来,再由经文拼合成符。提倡‘随经句行用’,也就是把典籍中的经句文字化作符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