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但晚辈当时不会空间符文绘制方法,曾尝试将想象中的那些符文的立体形式,画出其在符纸上的投影,但始终流于形式,徒有其表,故而无法获得成功。”姜启详细解释道。
王婵闻言,眸中闪过一抹深思,问道:
“你最初用来观摩的那些低阶符箓中,有古符吗?”
“没有,我当时才刚刚修炼不久,哪里能买得起古符”姜启肯定地答道。
王婵点了点头,似是早已料到,随即又说道:
“那些低阶符箓还在吗?给我看看。”
“全是一些黄白颜色的低阶符箓,大多数都被我胡乱用掉了,不过,也可能留有几张,我找找看。”
姜启答道,语气有些不确定。
他随后便在指环中“翻找”,居然给他找出一张来,姜启连忙递给了王婵。
王婵接在手中,打量一番后说道:
“这张低阶符箓,虽非出自远古符师之手,却依稀可见远古巫符的影子,透露出些许从巫术向道法过渡的意味。其制作工艺虽粗糙不堪,但隐隐间,仍能捕捉到古法制符的痕迹。能告诉妾身,你是如何得到这种符箓的吗?”
她的这番话,显然是经过仔细剖析得出的见解。
闻言,姜启一愕,脸色微微一红,说道:
“是两伙修士对战,我从一位可能是低阶符修的身上得到的,那位符修是连山城城主府的修士。”
姜启解释道,神态略有些不自然,他没有说出自己是从人家尸身上摘取的乾坤袋里得到的。
“连山城?好像是在猨翼山脉不远,小友原来就是出身那里的人呀!”
王婵疑惑道,随即又露出恍然的神态,大有深意地望向姜启。
见姜启点头承认,王婵继续问道:
“连山城是一座符修城池吗?”
“嗯,算是吧,晚辈自从开始修仙之后,就很少去那里了,那是一座以凡人为主的城池,城主虽然是修士,但修为不高,城池规模也不大,我看也就类似益州的一座大镇。”姜启解释道。
“想不到舞州一座小小的城池,居然还有使用古法制符的符师,真是天下之大,不可小觑任何修仙势力呀!这样看起来,连山城也是有渊源的存在,只不过是世事无常,沧海变桑田,符道中落而已。”
望着手中制符技艺粗糙,却隐隐带有古符手法制作痕迹的黄色符箓,王婵不由感慨道。
继续审视那张黄符良久,王婵又疑惑地问道:
“小友,你当初修为应该不高,是如何看出这上面有投影的意味?不瞒你说,时至今日,妾身也是经过你的提醒,才隐隐感觉这像是一些符号图像的投影,却并不明显!”
闻言,姜启想了一下,说道:
“晚辈儿也是琢磨了好久才看出来的,当时晚辈也曾经接触过一些巫符,那上面符文轮廓清晰,线条简洁,符文的纹理和颜色均匀。可这种符箓却不同,符文看上去有些模糊,有一种朦胧的立体感,那些图形、符号似是要跃纸而出,给人些许灵动的感觉。故此,晚辈推断这其实就是符师绘制出的立体符文在符纸上的投影。”
闻言,王婵一愕,随即哂然一笑,言道:
“嘿嘿,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你当时也是真敢想!一个手法粗糙的初阶符师,不可能掌握凌空画符的高超技艺,他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简单模仿罢了,却无意间成了诱发你灵感的契机。”
闻言,姜启露出眼中露出一丝疑惑,问道:
“前辈,难道这上面的符文图像不是立体符文投影?”
王婵微微摇头,解释道:
“当然不是,这上面的符文,只是一位初阶符师对那些高阶符箓的模仿罢了,上面略带一些古法‘回溯’的影子而已。”
“‘回溯’?什么是回溯?”姜启不解,他居然是第一次听说过这个字眼儿。
“‘回溯’嘛……其实就是根据文字逆推回图形原貌的过程,是衡量符师造诣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张符箓,在制作时,回溯效果越好,品阶就越高,意蕴表达就越准确,最终体现的威能也就越大。”
王婵轻声细语,为姜启细细剖析着这其中的奥秘。
闻言,姜启露出茫然的目光,仍然不解。
见他如此神态,王婵又说道:
“小友,你应该知道,人族所用的文字皆源自象形,文字的核心功能是用来表意的,也就是说,看到一种事物,就能通过文字象形地把这件事物表达出来。”
说到此处,见姜启眸中闪烁着领悟之光,想必他已有所感悟。于是,王婵继续说道:
“反之亦然,若是写出这种极具形象的文字,就应该在脑海中立刻出现这些文字所代表事物的原貌景象,对不对?”
“确是如此。”姜启肯定道。
见状,王婵颔首说道:
“这便是古法‘回溯’之术最初的模样,准确来讲,应该叫‘回溯’或者说根据象形文字‘逆推原貌’更为贴切些。”
她轻轻嘬了一口茶杯中的香茗,继续言道:
“小友想必知晓,世间之人千差万别,若要让众人描摹这屋内景致,定是千人千面,各抒己见。同理,若仅凭一段文字去勾勒那文字背后的画面,亦是千人心中千般景,各不相同。而这道理,在符箓之道上亦是如此。各人的‘回溯’之力有所差异,所绘制的符箓自是千差万别,宛如云泥之别,大相径庭”
“故而,那些技艺超群的符师,为了追求符箓威能的极致升华,常常会巧妙地融入一些神只所熟稔的招式、情境,乃至其亲昵的称呼等符文元素,以此来加深与神只间的默契与联系,使得沟通更为顺畅无阻。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之为“回溯”,寓意着对符箓之力的一次精心雕琢与重塑。”
听闻王婵之言,姜启心中豁然开朗,仿佛拨云见日,终于领悟到了符师制符的深层奥义。
那些关于符道的点滴知识,或许在旁人眼中平凡无奇,不值一提;又或许它们是符道中的不传之秘,唯有嫡系传人方能知晓,秘藏于心,不轻泄于世。
总而言之,姜启在过往翻阅的无数符箓典籍之中,从未有幸得见这些珍贵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