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日,江淮省会的会展中心灯火辉煌。大厅里布满了横幅、条幅,红底白字反复强调“稳妥、合规、可持续”。上百家企业代表被请到现场,长枪短炮的记者们在通道两侧排成一列,镜头不停闪烁。
江淮省委主要领导上台致辞,语调铿锵:“中部承接,既要速度,更要稳健。没有风险防控的速度,最终就是泡沫。”话音落下,掌声雷动,场内气氛被推向高潮。
台下的企业家们却并没有完全沉浸在鼓掌的节奏里。有些人翻着手里的资料,有些人则悄悄低头刷手机。财经媒体的推送弹窗一条接一条:“潇湘再落地七个签约项目”“潇湘开放日条例草案已出炉”。企业代表们心里都清楚,潇湘的动作更快,而且是真正落到了地上。会场的华丽灯光,反而衬得那份冷冰冰的数据更扎眼。
与此同时,星城省政府的小会议室里,气氛截然不同。李一凡没有安排大规模会议,只召集了几位核心干将。协同台的大屏幕投影着实时数据:岳州临港的第二批配套厂已经完成预审,衡山口岸的设备放行时长继续压缩到二十四分钟,星城高新区的窗口又有四家企业完成签约。
张廷山笑着汇报:“省长,今天是江淮大会第一天,我们这里的数据一项项落地。企业代表一边在会场鼓掌,一边在群里盯着潇湘的曲线。”
李一凡点点头,神情冷峻:“掌声是空气,数字才是土地。江淮大会声势大,我们用数据反击,不需要多一句话。”
下午两点,江淮大会进入“风险提示”环节。大屏幕上出现了几份匿名报告,标题耸动:“地方财政透支隐忧”“快审批可能埋雷”。主持人刻意停顿,让这几行字在大屏上停留更久。记者们举起相机,对着大屏咔嚓连拍。现场议论声渐渐多了起来,有人低声说:“这是影射潇湘。”
然而就在同一时刻,潇湘官方账号准时推送了一条信息:三地窗口当日签约九家、交地六块、设备进场三批,附带一张问题墙的全景图。红卡、黄卡、绿卡齐齐排列,底下标注着“今日新增:5,今日销号:4”。没有任何解释和口号,只有冷冰冰的事实。
财经媒体立刻转发,用了个标题:《潇湘选择把问题贴在墙上》。网友评论区里,有人调侃:“别人忙着擦亮灯牌,潇湘忙着贴红卡。”这句话迅速刷屏,点赞过万。
江淮的会场里,一些企业代表偷偷在手机上看那条推送,心里有了比较。台上的演讲再精彩,也盖不过现实的对照。坐在后排的一位外资企业经理干脆发了一条朋友圈:“一个在讲稳,一个在跑步。选择题,越来越清晰。”
媒体的嗅觉比企业更敏锐。一位驻京的记者在报道里加了一句:“江淮大会的热烈掌声背后,是潇湘实时数据的冷静对照。”这句话被不少人解读为“影子评论”,暗暗传开。
傍晚时分,星城江边的风吹起,省政府大楼灯火通明。陈晓峰正和窗口人员一起整理当天的退回件。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小声抱怨:“省长,这么多红卡贴出来,外界会不会觉得潇湘问题多?”
李一凡听见了,走过来,语气不容置疑:“问题不是丑事,藏问题才是丑事。红卡是提醒,不是包袱。谁敢写红卡,谁才有资格翻绿卡。”年轻人愣了愣,随即挺直了身子,把那张红卡郑重贴到墙上。
夜深,江淮大会的晚宴还在继续,觥筹交错、灯火辉煌。而在星城,协同台的数据还在不停跳动:退回原因码细化率百分之百,开放日条例进入听证环节,销号周期中位数再缩短半天。李一凡站在大屏幕前,眼神冷静而坚定。
“别人要声势,我们要实效。明天再签一批,让世界看到,潇湘不是在开会,而是在建设。”
他的话不大,却把屋里所有人的心都敲得一震。
江风呼啸,夜色沉沉。潇湘的快车道,已经越跑越快,而江淮的大会,再热闹的声光,也只能成为对比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