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8日清晨,星城的空气里带着雨后泥土的气息。省政府一楼大厅的问题墙前,人群比往日更多,媒体记者早早架好设备,准备捕捉最新进展。
昨夜新增的两张红卡一张来自岳州临港,写着“设备进场延时”,另一张来自衡山口岸,写着“签收清单不全”。群众代表和企业代表蜂拥而至,纷纷要求亲眼见证复盘并在公示栏签字。
大厅里新增了一块电子屏,上面滚动显示“群众签字采纳率”,数字实时跳动,成为今日最吸睛的亮点。李一凡踏进大厅时,停下脚步凝视这块屏幕,淡声说道:“数据比承诺更有说服力。”
上午十点,岳州临港的复盘率先进行。园区主任解释延时原因是因吊装设备突遇暴雨,临时停工。群众代表立即提出质疑:“是否有备用场地?预案有没有明确的雨天流程?”陈晓峰示意调出预案,结果发现其中只有模糊条款,没有细化措施。
李一凡当即下令:“今晚补齐雨天预案,群众代表明天签字确认。制度不能模糊,细节不到位就是推诿。”群众代表在签名栏写下意见:“要求明示雨天操作方案。”这一幕被记者全程拍摄,随即登上门户首页。评论区里有人留言:“群众签字比新闻稿更硬。”
衡山口岸的复盘紧接着展开。报关行递交的签收清单缺少一项运输证明,窗口人员演示退回流程。群众代表要求增加“缺项影响说明”,并提议把整改时限公开显示在屏幕上。陈晓峰拍板采纳,当场把系统升级为“缺项+影响+时限”三栏并列,责任人签字确认,群众代表在旁边加上“监督人签”。
屏幕实时滚动的“倒计时”吸引了众人目光,不少企业代表掏出手机拍照,感叹道:“潇湘的流程是真敢放在阳光下。”
下午两点,省政府召开专题会,总结群众签字扩围的实施效果。陈晓峰汇报称,过去两日群众签字共计一百五十七次,其中采纳意见比例达到六成。部分干部对此颇有微词,认为群众的意见外行,容易增加执行成本。财政厅一名副厅长当场发言:“如果群众意见被全部写进制度,干部可能无所适从。”
会议室气氛一度紧张。李一凡不怒自威,目光凌厉:“制度不是为了干部舒服,而是为了群众安心。谁嫌麻烦,可以把位子让出来。”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会后,干部间的分化愈发明显。一些年轻干部私下议论:“省长的思路让我们轻装上阵,只要按流程走就不怕出事。”而部分资深干部却心怀不满:“动不动让群众签字,等于时时有人盯着,我们还怎么开展工作?”
陈晓峰察觉到这种分化,心中暗暗叹息:改革不是一刀切的掌声,总有人会被淘汰。但他明白,李一凡要的就是这种压力,把真正敢担当的人留下来。
与此同时,媒体的关注度迅速升温。潇湘日报在头版刊登长文《群众签字:权力的另一重留痕》,肯定了省政府的探索;而江淮媒体则发文质疑:“群众签字能否真正提升效率?”两地媒体的报道形成鲜明对照,在网络上掀起热烈争论。
网友在评论区激烈交锋,一方说:“潇湘敢让群众动笔,说明制度透明。”另一方则质疑:“外行指挥内行,真能行吗?”舆论的交锋让潇湘示范区成为全国焦点。
傍晚,门户首页新增一栏《群众建议采纳情况》。三张图片并列:岳州的雨天预案补齐,群众代表签字“认可”;衡山口岸的缺项清单倒计时正在走动,群众签字“监督”;星城高新区的夜检抽查名单已公布,群众签字“预约”。
三张图片在网上迅速传播,评论区出现一句广为转发的话:“权力的稳靠,不在口头,而在群众的字迹。”
夜幕降临,李一凡在办公室看着当日报表。陈晓峰走进来,递上一份干部舆情汇总,里面写着部分部门的担忧和抵触。李一凡合上文件,语气沉稳:“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怕群众签字的干部,本质上是怕暴露问题。真正敢担当的,反而会觉得轻松。”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九月省委要评估权责一体化改革,示范区就是先手棋,不能有半点退缩。”
深夜,大厅里的灯依旧亮着。问题墙旁边的群众签字区上,多了几十个名字,字迹或工整或潦草,但每一笔都清晰可辨。群众代表离开时有人感叹:“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参与治理,不是站在场外看热闹。”值守干部站在一旁沉默,却不由得挺直了身子。李一凡在楼上透过窗户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想:信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