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回老君观,外观还是比较热闹的,这会上山求医求道的人也不少,云海一直坐在签台处,签台前还有人排着队。
内观倒是清幽宁静,林暖穿过外观,径直寻到了正在静室休养生息的归恒道长。不只是江南日子舒适了还是怎么滴,归恒道长更惬意了,连摇椅都被他整出来了,据说向荣被他拉着整整做了五天!
做出来后,图纸自然归了向荣,向荣又做了好些,放在林氏货行卖,做出来几把就卖出去几把。
听闻林暖的来意,尤其是那句“欲往象屿县一行,诚邀道长同往,一应车马盘缠自有安排”,归恒道长那原本仙风道骨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毫不掩饰的、几乎可以说是灿烂的笑容!
“善哉!善哉!林小友到底是自己人啊!”归恒道长拂尘一摆,声音洪亮,哪里还有半分方才的沉静,“小友相邀,乃是缘法!贫道近来正感道心需游历四方以证天地,况且象屿滨海,观海听涛亦是体悟自然大道之良机!此等机缘,贫道岂能错过?自然乐于前往!”
他心里的小算盘拨得噼啪响: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公费出行”!一路食宿车马皆不用自己掏半个铜板,还能游山玩水,见识海边风光,这等美差,简直是祖师爷显灵送来的福气,不去才是傻子!
至于老君观忙不忙,归恒道长麻利地收起拂尘,动作快得惊人,仿佛生怕林暖反悔。
“夫人放心!观中俗务,自有我那不成器的大弟子云海打理!这小子也该历练历练了!” 那架势,恨不得立刻就跟林暖下山启程。
也不等林暖拦一拦,归恒道长便出了静室,前往外观告诉云海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年轻的云海看着师父那掩饰不住的雀跃和脚下生风的步伐,再看看自己手中还未解的签子,签台前眼神硕硕看着他的妇人和在他一旁有些茫然看着他的六师弟云天,只能苦着脸,认命地叹了口气:“是,师父……您老放心去‘体悟大道’吧……” 心里默默嘀咕:师父这哪是去体悟大道,分明是去四处溜达了!算了算了,老小孩宠着点呗!
林暖匆匆追出来,看着归恒道长这前后判若两人的急切模样,以及云海那一脸“又被师父坑了”的无奈,忍俊不禁。
有了这位经验丰富、且武功道法皆不俗的道长同行,她对象屿之行,更多了几分安心和期待。
归恒道长已经背好他的小包袱,站在山门处,笑眯眯地催促:“林小友,咱们何时启程?贫道已准备妥当!” 那劲头,比林暖这个发起人还要积极几分。
林暖闻言,唇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抽,带出一丝无奈的笑意。“道长,”她声音清朗,“我今日上山,并非催促,只是来告知您一声,还需再等几日。家中尚有亲友未散尽,实在不便立刻动身。”
归恒道长正捋着拂尘上雪白的麈尾,闻言猛地一拍自己的额头,“唉呦!瞧我这老糊涂的脑子!”
他懊恼地低呼一声,脸上顿时显出几分赧然,那柄拂尘也仿佛没了筋骨,软软地垂落下来。“行,行!是该再等几日!是老道我太心急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施施然转过身,那宽大的道袍随着动作轻轻飘荡,真有几分仙气。
“正好,正好!老道我也该好好准备准备……”目光扫过侍立一旁小儿道士,他顺手便抓住了六弟子云天的胳膊,“走,云天,随为师进来!趁这空档,为师得好好考校考校你的道法根基,省得你师父不在跟前就偷懒!”
云天懵懵地往内观走去,只能匆匆向大师兄投去一个茫然的眼神,便被归恒道长不由分说拉地“飘”进了内观深处,那扇厚重的木门随即“吱呀”一声合拢,将师徒二人的身影隔绝。
外观只剩下云海道长。
他望着师父消失的方向,无奈地摇摇头,随即转向林暖,清俊的脸上满是歉意,深深作了一揖:“林夫人,实在对不住。家师他……心性向来如此,直来直去,有时难免思虑不周,让您见笑了。”
“无妨,”林暖摆摆手,神色平和,并无半分不悦,“归恒道长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她目光温和地看向云海,“云海道长不必介怀,您且忙您的正事。我等先行下山了。”
“林夫人慢走,山路湿滑,请务必小心。”云海再次躬身,态度恭敬。
林暖微微颔首,不再多言,带着冯雨,转身便沿着来时的石阶,步履从容地向下行去。
她今日一身素雅的青碧色衣裙,在这绿意葱茏的山间并不显眼,但那份沉静从容的气度却难以忽视。
沿途,道观里凡认识她的村民,都纷纷恭敬地行礼招呼:“林夫人安好。”“林夫人万福。”那一声声问候里,透着真诚的敬意。
也有几个面生的村民,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夫人,低声向同伴打听着:“这位气度不凡的夫人是哪位贵眷?”知道是林氏的林东家现在的县令夫人,纷纷驻足,心间感叹这便是那林夫人啊,真是气度不凡。
林暖对身后的议论与目光恍若未闻,她步履未停,径直下了山。
山脚下,青瓦白墙的“越北学堂”静静伫立,朗朗的读书声如同清泉般流淌出来,沁人心脾。
学堂内光线明亮,窗明几净。几十个穿着朴素但整洁的孩子,正襟危坐,小脸紧绷着,眼神却亮晶晶地追随着前方先生手中在墨板上挥舞的白笔。
那专注的神情,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汇聚成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
林暖站在门口,并未惊扰任何人,只是静静地望着。
一种由衷的、纯粹的暖意从心底缓缓升起,悄然攀上她的嘴角,化为一抹极淡却无比真实的微笑。
“真好!”她在心底无声地喟叹。
也许做不到圣贤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般宏大无私的境界。
但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便是她能做、一直在做也将一直努力做下去的事情。
看着这些原本可能在山野间懵懂度日的孩子,此刻能在窗明几净的学堂里,识着字,眼中有了光,心中有了盼头……这便是实实在在的“好”,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好”。
她的目光越过孩子们小小的肩头,望向学堂后面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山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连绵起伏,青翠的竹竿在风中轻轻摇曳,却始终坚韧挺直。
“任尔东西南北风……”她默念着这句诗,心中一片澄澈明净。
世事变幻如风,人情冷暖无常,但人这一世,总该留下点什么,不为浮名虚利,只为这沙沙竹声里,多添几缕朗朗书声;只为这茫茫红尘中,多点亮几盏希望的心灯。
这便是她留下的痕迹,是她对抗那“东西南北风”的,属于自己的、沉甸甸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