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宫家宴厅内,华灯璀璨,暖香弥漫。这场岁末家宴的规模比以往更为隆重,因燕王凯旋而充满了喜庆。
主位之上,自然是燕王刘隽。其左侧是当今天子、少年皇帝刘协。刘协虽身着龙袍,但面容尚带稚气,对身旁的皇叔刘隽流露出明显的依赖与信任。刘隽右侧则是王妃杜茵。侧妃蔡琰、世子刘政、小公主刘璃依次在侧。
宾客席上,人物显赫:老将黄忠与虎贲中郎将典韦同桌,虽性格迥异却皆是刘隽最信赖的护卫之臣。谋主沮授安然就坐,气度沉凝。此外,还有一位英气勃勃的女眷——吕绮玲(吕布之女,被刘隽收留)。
宴席气氛热烈,佳肴美馔络绎不绝。酒过三巡,刘隽缓缓举起手中金樽,全场随之安静下来。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沉稳开口:
“今日佳节,亲朋齐聚,孤心甚慰。”他首先看向身旁的刘协,举杯示意,“陛下在此,乃万民之福,汉室之幸。愿陛下龙体安康,福慧日增。这第一盏,敬陛下,愿四海升平,皇图永固。”
少年天子刘协连忙双手捧起酒杯,真诚说道:“朕多谢皇叔!全赖皇叔匡扶社稷,朕方能安坐于此。”
刘隽微笑颔首,饮下第一盏。随即,他目光转向在座的重臣与家人:
“这第二盏,敬忠臣良将,敬贤内助。”他的话语包容而深邃。
“云长、翼德、子龙、文远、奉先(指其部将)、元皓、文若、公达等众卿,”他逐一念出那些镇守四方、未能归来的大将谋臣的名字,语气充满感念,“彼等戍边守土,劳苦功高!田国让、阎柔、郭伯济镇守草原,功在千秋!”
他看向席间:“恶来、汉升,随孤出生入死,忠勇无双!公与,坐镇中枢,夙夜在公,乃孤之萧何!”
他又看向女眷:“王妃杜氏,贤良淑德,统御六宫,功不可没。蔡妃琰儿,才德兼备,悉心辅佐。绮玲,亦有乃父豪迈之风。”
最后,他目光温和地补充:“亦敬奉先之后。往事已矣,然英魂犹在。你能明是非,知大义,安居于此,亦是告慰先人。”
众人无不感动,纷纷举杯回应:“愿为殿下(皇叔)效死!愿陛下万年!愿燕国永昌!”
庄重的敬酒环节过后,宴席气氛转向轻松愉悦。丝竹声起,变得悠扬欢快。
这时,小世子刘政展现了其活泼聪颖的一面。他拉起身边还有些拘谨的陆逊,小大人似的说道:“伯言兄,父王常说,在家要知礼,在宴要尽欢。来,我带你认识一下各位叔伯阿姨!”
说着,他便领着陆逊,先是跑到黄忠和典韦桌前。刘政笑嘻嘻地对黄忠说:“黄爷爷,您射箭最厉害了!下次去打猎,一定要带上政儿和伯言兄哦!”又对典韦说:“典叔叔,您力气真大!能不能再教政儿怎么站稳啊?”他还记得典韦教他扎马步的事。
黄忠被逗得哈哈大笑,满脸慈爱:“好,好!下次一定带两位小公子去!”典韦虽不苟言笑,却也微微点头,粗声道:“世子想学,末将随时可教。”
接着,刘政又拉着陆逊来到沮授面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沮授叔父,您教的《孙子兵法》政儿还在读呢,就是有些地方不太懂,年后可否再请教您和伯言兄一起?”他巧妙地将陆逊也纳入其中。
沮授抚须微笑,眼中满是赞赏:“自然可以。世子与伯言皆聪慧,一同进学,互相切磋,必能共同精进。”
然后是两个小家伙跑到了吕绮玲席前。刘政眨着大眼睛:“绮玲姐姐,你骑的小红马真漂亮,跑得又快!等开春了,教我和伯言兄骑马好不好?”吕绮玲性格爽朗,笑着应承:“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整个过程中,年仅三岁多的小刘璃,看着哥哥带着新来的小哥哥到处跑,觉得有趣极了。她挣扎着从乳母怀里滑下来,摇摇晃晃地迈着小短腿,咯咯笑着跟在两个哥哥后面,像个小尾巴。她一会儿抱住刘政的腿,一会儿又想去拉陆逊的衣角,奶声奶气地喊着:“兄兄!等等璃儿!”
刘政无奈又宠溺地停下来等等妹妹,陆逊也放缓脚步,小心地看着这个瓷娃娃般的小妹妹,生怕她摔倒。这“三人行”的景象,充满了童真与欢乐,成为宴席上一道最温馨可爱的风景线。
家宴正进行到温馨惬意之时,殿外传来一阵爽朗而略带苍老的笑语声。众人望去,只见三位老者在家仆的引领下,联袂而至。
为首的正是大儒卢植,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腰板挺直,一身儒雅之气。其后是蔡琰的父亲、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家蔡邕,面容慈和,透着学者的温润。另一位则是王妃杜茵的父亲,世子刘政的亲外公,一位同样德高望重、在邺城极受尊敬的长者,杜公。
这三位长者方才是在处理邺城新设的“弘文馆”(类似最高学府)的年终事务,故而迟来。他们一出现,立刻给热闹的家宴增添了几分厚重的文华与长辈的慈祥。
“哈哈,看来我等老朽来得正是时候,未曾错过这团圆佳宴!”卢植声若洪钟,笑着向刘隽及天子刘协行礼,“臣等来迟,望陛下、燕王恕罪。”
刘协连忙示意平身。刘隽更是亲自起身相迎:“卢公、蔡公、杜公何罪之有?三位先生为我大汉培育英才,殚精竭虑,辛苦备至!快请入席!”
三位老者笑着还礼,正准备走向为他们预留的席位时,两个小小的身影却像欢快的小鹿般猛地扑了过来!
正是刘政和小刘璃!
“卢爷爷!蔡爷爷!外公!”刘政兴奋地大叫着,毫无世子架子,但他这次目标明确,第一个就扑向了自己的亲外公杜公,紧紧抱住老人的腰,仰起小脸,“外公!您怎么才来呀!政儿都想您了!” 那亲昵依赖的模样,与外孙见外公的自然情感流露无遗。
杜公被外孙这么一扑一喊,心瞬间就化了,笑得见牙不见眼,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幸福的沟壑,连忙弯腰搂住宝贝外孙:“哎哟,我的好政儿,外公的心肝哟!是外公不好,学院里那些老头子事情多,耽搁了,让我家政儿等急了吧?” 言语间充满了溺爱。
卢植和蔡邕也笑呵呵地看着这温馨一幕。刘政也没冷落另外两位爷爷,抱完外公后,又转身礼貌地向卢植和蔡邕问好:“卢爷爷好!蔡爷爷好!”
“好好好!”两位老者也笑着回应。
还没等三位老人“应付”完刘政,另一个更小的“不速之客”也到了。小刘璃见哥哥扑过去,也学着他的样子,咯咯笑着,摇摇晃晃地跑过来,她倒是目标明确,直冲最熟悉的亲外公杜公,张开小手臂,奶声奶气地喊着:“外公!抱!璃儿也要!”
杜公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一边搂着外孙,一边小心翼翼地将这软糯的小外孙女也抱了起来,一左一右,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哎哟哟,我的两个小宝贝哟!今天有没有乖乖听娘亲的话啊?”
小刘璃被外公抱起来,熟练地伸出小手就去摸杜公花白的胡子,咯咯笑个不停。卢植和蔡邕也围过来,逗弄着这两个开心果。
一时间,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尤其是一下子拥有两个“挂件”的杜公,被外孙、外孙女的天真烂漫所包围,欢声笑语不断,隔代的亲昵之情溢于言表,场面温馨得令人动容。
席间众人看着这老少同乐的一幕,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刘隽和杜茵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蔡琰看着自己父亲与孩子们嬉戏,也倍感温暖。就连一向严肃的沮授、典韦等人,神色也柔和了许多。
陆逊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安静地看着这一幕,清澈的眼眸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他自幼经历家变,很少感受到这般温馨热闹的家庭氛围。
细心的刘政似乎察觉到了新伙伴的安静,他从外公怀里钻出来,又跑过去拉住陆逊的手,把他往人堆里带,热情地介绍:“伯言兄,快来!这是我外公!最疼我了!这是卢爷爷,学问最大了!这是蔡爷爷,弹琴写字最好看了!”
他还特意对杜公说:“外公,这是陆逊哥哥,父王说他可聪明了,以后和我一起读书!”
刘政的热情和介绍,让陆逊心中的些许隔阂与陌生感瞬间消散了许多。他腼腆地上前,规规矩矩地向三位长者行礼:“小子陆逊,见过杜公、卢公、蔡公。”
三位长者早已听闻陆逊之事,见他知书达理,眼神清正,又是忠良之后,皆心生怜爱,尤其是杜公,笑着温和回应:“好孩子,不必多礼。以后常和政儿一起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