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大营,中军帐内的气氛比昨日斗将失败后更加凝重。
周瑜眉头紧锁,站在巨大的淮南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合肥的位置。他试图从关羽的布防中寻找一丝破绽,任何可以利用的缝隙。
“伯符,关羽此人,确乃世之虎将,不仅勇武超群,这统兵治军之能,更是滴水不漏。”周瑜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挫败感,“我观其营寨,背靠肥水,左右皆有高地呼应,寨栅坚固,壕沟深挖,鹿角拒马层层密布,巡逻哨戒极其严密,毫无懈怠。其军令森严,士卒用命,想要偷袭,难如登天。”
孙策此刻已从斗将失利的郁闷中稍稍恢复,闻言也是面色凝重:“强攻呢?我江东儿郎亦非怯战之辈!”
周瑜缓缓摇头:“强攻…代价太大。关羽兵力虽略少于我军,但据险而守,以逸待劳。我军仰攻其坚寨,即便能胜,也必是惨胜,伤亡必极其惨重。届时,莫说夺取合肥,能否安然退回江东都是未知之数。此乃下下之策。”
他踱步片刻,又道:“我原想诱其出战,或断其粮道。然关羽深谙兵法定律,任我军如何辱骂挑战,只是坚守不出,绝不浪战。其粮草由徐州、豫州源源不断自后方运来,路线稳固,护卫森严,程普将军方才前往清剿那股神秘水军,一时难以兼顾…”
周瑜的智计百出,此刻却仿佛撞上了一堵毫无缝隙的铜墙铁壁。关羽就像一块毫无感情的磐石,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用最扎实、最沉稳、也是最让人无可奈何的方式,牢牢地钉在合肥城外。
“分兵扰其侧翼?或绕击其后?”孙策提出另一种想法。
“更难。”周瑜苦笑,“合肥周边水网纵横,利于防守而非机动。我军若分兵,兵力本就已不占绝对优势,再分则弱,极易被关羽集中兵力逐一击破。绕击其后…关羽岂能没有防备?其斥候游骑四出,我军大队人马动向根本无从隐藏。”
帐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勇猛如孙策,多智如周瑜,面对关羽这种无懈可击的防守名将,竟也生出一种“老虎咬龟,无从下口”的无力感。
“难道…就这般与他耗下去?”孙策有些不甘心地握紧了拳。耗下去,对于远离根据地的江东军来说,同样不利。
周瑜目光闪烁,再次看向地图,手指从合肥缓缓移开,似乎在寻找其他可能:“正面难以撼动关羽,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
“公瑾有何妙计?”孙策精神一振。
周瑜沉吟道:“关羽之所以能如此安稳,皆因合肥城尚在袁术旧部手中,虽未降他,但也未降我,使其无后顾之忧。若能设法促使合肥守军倒向我方,或哪怕只是制造混乱…又或者,能否设法联络北方的曹操、刘表,哪怕只是做出姿态,令刘隽有所顾忌,从而牵制关羽?”
他顿了顿,语气并不确定:“只是这些…皆需时间,且变数极大。合肥守军态度暧昧,曹操刘表远水难救近火…唉,皆是缓不济急之策。”
面对关羽这座大山,周瑜平生第一次感到计谋的苍白。在绝对的实力和严谨的统帅面前,许多奇谋妙计都失去了施展的空间。
“报——!”就在这时,一名斥候急匆匆闯入帐内,“启禀主公、都督!北方急报!燕王刘隽亲率大军,已离开彭城,正朝淮南方向开来!旌旗蔽日,兵力不下十万之众!”
“什么?刘隽亲至?!”孙策和周瑜同时失声,脸色骤变。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彻底打破了眼前的僵局,也让他们面临的局势瞬间变得无比严峻。
关羽尚且如此难以对付,如今燕王刘隽亲率主力大军南下…这合肥之战,还怎么打?
合肥城,刺史府(原袁术伪宫)。
昔日袁术称帝时的短暂繁华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一座人心惶惶的孤城和一群不知所措的文臣武将。以大将纪灵、谋士杨弘、阎象为首的袁术旧部,此刻正聚集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与彷徨。
城外,是燕王大将关羽和江东小霸王孙策的两支虎狼之师对峙,剑拔弩张,都将合肥视为必争之地。城内,粮草日渐消耗,守军士气低落,谁也不知道该投向哪一边,或者说,投向哪一边才能保住性命和富贵。
“纪将军,杨长史,阎主簿,如今形势逼人,总得拿出个章程啊!”一名偏将忍不住开口道,“关羽兵临城下,孙策陈兵江东,我们夹在中间,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再不做决断,无论哪一方胜了,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纪灵眉头紧锁,他本是袁术麾下第一大将,勇武有余,但决断并非其长。他叹了口气:“投关羽?燕王势大,但关羽傲慢,未必看得上我等败军之将。投孙策?孙策虽勇,然其根基尚浅,且年少气盛,恐难容人…”
杨弘捻着胡须,忧心忡忡:“更重要的是,无论投靠哪一方,都意味着立刻要与另一方开战。以我合肥现有兵力,无论面对关羽还是孙策,都无异于以卵击石啊!”
阎象面色灰败,喃喃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若是陛下…” 他话未说完,便自知失言,赶紧闭嘴。袁术称帝败亡,是他们所有人都不愿再提的伤疤。
就在厅内一片愁云惨雾,争论不休却毫无结果之时,一名哨探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因为极度激动而变得尖利:
“报——!将军!各位大人!天大的消息!燕王!燕王刘隽亲率大军南下!主力已过淮水,旌旗漫山遍野,看不到尽头,正朝合肥方向开来!据说…据说有十万之众!”
“什么?!”
“燕王亲至?!”
“十万大军?!”
这个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响在死气沉沉的大厅里!所有人都惊得站了起来,脸上充满了震惊、恐惧,以及…一丝绝处逢生的希望!
纪灵猛地一拍大腿,眼中放光:“燕王主力来了!太好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杨弘的反应最快,他立刻对阎象道:“阎主簿,快!快拟写降表!用最谦卑的语气,向燕王殿下表明我合肥军民归顺之意!就说我等久慕燕王威德,只因身处险地,不敢轻易举动,如今王师既至,我等愿献城以降,恭迎王师!”
阎象也瞬间醒悟,连声道:“对对对!我这就去写!这就去写!” 笔墨现成,他几乎是颤抖着开始书写。
杨弘又转向纪灵,语速极快:“纪将军,立刻整顿军马,约束士卒,收起所有江东和…和伪帝的旗帜,全部换上…暂时没有燕王旗帜,就先打白旗!对,打白旗!表示我等愿降!同时加强四门守备,严防孙策狗急跳墙,趁机攻城!”
“好!我这就去办!”纪灵此刻也有了主心骨,雷厉风行地转身出去安排。
之前还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的众人,此刻仿佛找到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动作变得异常迅速和统一。刘隽主力南下的消息,像一道强光,瞬间驱散了他们心中所有的迷雾和侥幸。
投靠孙策?在燕王刘隽亲率的十万大军面前,孙策那点人马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负隅顽抗?更是死路一条!唯有立刻投向最强的燕王,才是他们唯一的生路,甚至可能因为“献城”之功,还能保住些许地位和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