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有云: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
裴秀显然早就做足了准备,此番问对,上来便引经据典。
事实上,自前汉时起,梁州与益州的界限一直很模糊,有时益州的一部分还会被划分到雍州。
直到蜀汉政权割据巴蜀,这才基本统一了称呼,只叫益州。
不过之前的事都不再重要,如今蜀地新附,一些不合理的行政划分是时候改变了。
裴秀的建议是,将益州北部七个郡单独划分出来成立梁州,其中重点是汉中、巴东二郡。
这与战前魏国内部讨论的大致划分策略相同,目的是拔掉益州东、北的两颗门牙。
自古以来行政区域的划分大多会遵循自然结构。
正如裴秀方才所引用的《尚书禹贡》中的内容可以见得,大州的划分需要考虑山川、河流、人文等多方面因素。
所以裴秀划分的梁州本质上是虽然将益州一分为二,却也勉强保持着一个整体。
但在夏侯献看来,裴秀的划分还是有些保守,拔得不够彻底。
梁州的重点自然汉中,划分之后,这块区域是从益州剥离出来不假,但它本身却还保留着有山形之险。
远得不提,就说若干年前的张鲁,就凭借一座阳平关割据汉中近三十年。
而梁、益一体更是顽疾,历史上在蜀地割据的势力数不胜数,包括刚刚灭亡的蜀汉。
夏侯献沉思一阵,却是颔首道:“我欲将汉中、魏兴二郡皆划入雍州,季彦以为如何?”
裴秀闻言一怔,他对地图很敏感,此时不用看图便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轮廓,想了想拱手回道:
“陛下,如此划分未免有些支离破碎?毕竟汉中等地在秦岭之南,与关中风俗相差甚远。”
这话倒是让夏侯献想起一件往事。
前世他曾有一个来自外地的同学,初相识时满口的四川方言,介绍时他说自己的汉中人,夏侯献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
直到某年过年,那同学说他要买票回陕西老家,夏侯献这才一愣。
啊?汉中是陕西的?
回来拿来地图才发现,原来真是这么划分的。
为此他还特意去了解过这么划分的缘由。
历史上首次将汉中跟长安一带划成一个区域,是从元朝开始,毕竟蒙古人在这地方吃了太多瘪,之后明、清继续巩固,最后时至今日仍是这么划分,这自然有它的道理。
“朕要得就是支离破碎。”夏侯献看着裴秀,抚须道:“前有张鲁、刘焉后有刘备,此事不得不防,有必要打破陈规。”
裴秀暗自思索了一下,觉得倒也不错。
几年前陛下就将雍州分为雍、秦二州,即便现在将汉中一带划给雍州,也不会使其变成庞然大物。
反倒是两地划为一州,可加强两地的联系,会让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域封闭的问题,减轻割据的风险。
“依陛下之见,雍州该治何处?”裴秀问。
“仍治长安,不过以后如何驻军,我会与群臣再作计议。”
裴秀点了点头,忽然眼珠一转,看向天子:“既如此,想必陛下对益州北部其他郡县亦有划分之策?”
“正是。”夏侯献道:“可将武都、阴平二郡划入秦州,巴东郡单独划给荆州,至于益州.....剩下的郡,除了南中七郡中的四郡,归益州如故。”
“南中七郡中的四郡?”裴秀疑惑抬头。
“噢,季彦还不知道吧。”夏侯献将案上的信拿起,“霍弋已率七郡太守联名上表,表示归顺。”
说完,他转头看向司马昭,拿起信抖了抖,随意道:“子上,正好帮我念念。”
司马昭恭敬地上前,从奉明兄手上接过,随后清了清嗓子,读道:
“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
听完,夏侯献问司马昭:“子上觉得,这霍弋如何?”
司马昭心中腹诽。
这不就是待价而沽吗?
司马昭不知成都各中情况,故而以他的视角来看,这霍弋手握大军却在南中止步不前,坐山观虎斗,是个聪明人啊。
若朝廷有意对南中动刀兵,他便率部抵抗,死后还留个忠烈之名。
若朝廷有意安抚,他便顺应大势,举郡归附。
两头都不吃亏!
或许是他司马子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眼下这个局面,让他不得不猜疑。
在他看来,霍弋此举就是以退为进,人家看似顺服,可要是不委以重任,难保日后会如何。
脑海中飞快思索,司马昭终于开口:“枝江霍氏两代忠良,今霍弋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功莫大焉,陛下宜宠待之。”
“善。”夏侯献听完,抚须一笑。
所谓“外事不决,问二昭,内事不决,问子上”。
不得不承认,司马昭的政治头脑在这个时代还是属于拔尖的那种。
紧接着,夏侯献又玩味地看了一眼司马子上,心底升起一个念头:
子上啊,你最好死在我的前头。
不多时,他收起杂念,看向两位近臣:“继续方才的话题吧。”
“是。”司马昭和裴秀点头回应。
夏侯献道:“我意,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分出益州,新设一州,治味县。”
味县?
裴秀很快反应过来。
据说当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便将其升格为建宁郡治所,同时也是庲降都督驻地。
陛下此举是想改变南中军政由益州代管的模式,有意向边境投入资源了。
“季彦,关于新州之名,《尚书》中有什么好的典故?”
“此地数百年来皆属梁(益)州,不曾得名。”裴秀摇头回道,而转念一想,陛下这般问了,肯定是有所期许,于是想了想,又道:
“陛下平定益州,定是对西南边陲有所期许,然蛮夷不服教化,短时间内使其彻底归附几无可能,唯有尽力安抚,期寄边疆安宁。”
话到此处,裴秀顿了顿,道:“不如....就叫宁州。”
“善。”
夏侯献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他怀疑宁州这名字说不定就是裴秀推荐给司马炎的。
他很快下达任命:“既如此,便拜霍弋为安南将军,宁州刺史。”
就在这时,钟会回到了堂内。
“陛下,刘禅等人于辰时一刻已过夷陵,最快未时可抵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