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渡始终未曾干预曹操的决断,只是客观陈述每个选项的利弊得失。此刻的曹操,想必已在心中为自己构筑好行动的理由了吧?毕竟凡人总要为自己的选择,编织一套能说服自己的漂亮说辞。
至于董卓,他断不可能为钱财舍弃嫡系精兵。在这乱世,西凉铁骑才是他最大的依仗。为保存实力,他定会率领主力部队携粮草强渡瀍河——毕竟他无法预判曹军何时决堤,更摸不清函谷关虚实。
其实函谷关城头根本空无一人。以不足一万六的兵力对抗十万西凉军(含役夫),曹军早已捉襟见肘。这点人马已是连环计得以实施的最低兵力需求。
但函谷关后方呢?陈渡嘴角微扬:百骑劫营的传奇,正待二位缔造。子龙、恶来,我可是给你们预留了青史留名的机会。能否把握,就看你们了。
......
崎岖的邙山道上,蔡邕步履蹒跚却神采飞扬。拒绝貂蝉搀扶时,这位老臣眼中闪烁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一个时辰前,他还以为自己要魂断长安了。
行至半途,忽有伏兵杀出,惊得他魂飞魄散。
他原以为这支伏兵会将他当作董卓同党就地诛杀,不料竟是曹操的兵马。
曹操犹如神兵天降!
围着他的士兵说,曹操特意下令不得伤害朝臣百姓。
更令人意外的是,曹操似乎早知他在董卓军中,还特意交代:
若遇一酒糟鼻、鼻孔朝天的老者,务必礼遇相待,护送回邙山者赏百金。
蔡邕闻讯啼笑皆非。
这等奇特相貌,反倒救了他一命。
身后数十位公卿——杨彪、卢植、刘艾、马日?、郑泰等人皆狼狈不堪,多有轻伤。
原先护送他们的西凉兵,未及交战便四散奔逃。
蔡邕先得董卓遣十余死士护卫,后被曹军围住,护送上了邙山。
相较之下,卢植等人还算幸运。
蔡邕亲眼目睹不少公卿命丧马蹄之下,惨状令人不忍卒睹。
翻过山岗,蔡邕突然驻足瞠目。
身后队伍随之停滞。
为何停下?杨彪语气不善。
自蔡邕得董卓重用,杨彪便对他心存芥蒂。
原以为蔡邕虚与委蛇,实则 ** 除董。
然而袁氏灭门后,宴会上众卿共议除董,唯蔡邕拂袖而去。
自此,杨彪视其为董卓鹰犬。
杨彪冷哼一声,推开众人登上山顶。
正欲讥讽,却在看清景象的瞬间僵立当场,与蔡邕一般目瞪口呆。
其余人见状纷纷涌上山头,随即同样惊得哑口无言。
眼前景象令所有人难以置信。
这是一片 ** 。
无边无际的浩瀚水域。
犹如**奔腾。
而截断这浩荡水势的,是一座高达五六丈的巨型堤坝!
记忆中那仅两百步宽、最深不过一丈的瀍河,
在此处却因大坝拦截,
沿着北邙山势暴涨成五六百步宽的汹涌水面!
至于这人工筑就的**究竟有多深多长,
众人全然无法揣度!
水攻之计?杨彪难掩惊骇,若决堤放水,以这滔天洪流之势,董贼末日岂非就在今日?!
蔡邕同样震惊不已:孟德贤弟竟能谋划此等奇策,真乃天纵奇才!
大儒郑泰面露忧色:虽是妙计,然随军数万百姓...
洪流无情,恐伤及无辜性命。
只怕有违天和。
卢植闻言冷笑:诸位只见眼前洪水,以为曹孟德仅凭水势取胜。
却不见他如何暗渡黄河,又如何瞒天过海筑起此坝。
更不见此刻西凉军与曹军正同时向大坝疾驰。
这已从暗计转为明谋!
董卓唯有断尾求生!
蔡邕不解:子干此言何意?
众人皆望向这位曾统兵征战的老将。
卢植沉声道:此刻董卓已知水攻之计。
他亲赴大坝非为决堤,
实为牵制曹军主力,再断臂脱身!
众人闻言皆骇然。
蔡邕心跳如鼓:孟德贤弟此计环环相扣,
当真鬼神莫测!
太尉马日?颔首叹服:竟能悄无声息筑成此坝...
附
曹操以双重埋伏与火攻之计迷惑董卓,欲诱敌至瀍河西岸一网打尽。即便董卓识破水攻之法,仍 ** 得自损实力。这般神机妙算,令在场众人无不惊叹。
公卿们默然颔首。这些素来轻视阉宦之后的士大夫,此刻被曹操的周密部署所震撼,态度略有松动。
北行途中,蔡邕忆起女婿陈渡昔日的预言——
【乱世将至】
【董卓必徙都长安】
【僭位后亡于内斗】
【曹操将乘势而起】
【袁绍盘踞河北】
【终成三分之势】
当初他只当是少年狂言。那个五经不通、诗文粗浅的女婿,除却登门求亲时的诚恳外,实无甚可取。若非当年处境艰难,断不会将爱女许配。
而今董卓败而不亡,曹操锋芒初露,竟与预言一一印证。蔡邕暗自思忖:或许这不成器的女婿,真有些洞察时势的能耐。经学之道既无指望,不如借与曹操的旧谊,让他以谋士之身谋个前程。
曹操总归要给女婿一份差事,保全自己的颜面。至于这位乘龙快婿能受多大重用、创下何等功业,全凭他的本事了。
**东西走向的官道上堆满了西凉军丢弃的近千车驾,金银钱帛堆积如山,绵延数里。董卓依李儒之计,驱赶三四万役夫与刑徒在两万西凉精兵的刀锋逼迫下向邙山行进。
这批人马的任务是佯攻瀍水上游,牵制曹操主力,为董卓西渡瀍水争取时机。李儒盘算着:这六七万人不仅能拖住曹军,还可借地势避开洪峰;而那数万役夫则将消耗曹军战力,保全西凉精锐。若能撑过水患,这两万精兵或可伺机反扑。
此时官道余烬已冷,董卓率剩余部众押着千余车粮秣财货向西疾行。他心底最后一丝侥幸——希望李儒关于曹操筑坝拦河的推断只是多虑——在目睹焦黑官道后彻底消散。曹操军果然正向瀍河上游疾驰,其意图昭然若揭:严防西凉军破坏堤坝。董卓切齿愤恨,暗骂曹操千百遍。
随后一个时辰风平浪静。董卓军率先抵达瀍河,发现桥梁早被拆毁,只得涉水强渡。待到两万人马半数过河时,董卓已惶惶不安——此刻若曹军决堤,渡河部队与辎重必将全军覆没。奇怪的是,直至全军渡毕,河面依旧平稳如常。
莫非卿过虑了?曹贼根本未曾筑坝?董卓茫然发问。
李儒眉头紧锁:曹操若只为伏击便退,实属徒劳。定有后招......不如遣精干探马上山查探。
董卓颔首应允。
数十名精于攀援的西凉勇士沿瀍河西侧登上邙山,侦查山上军情。
数百轻骑向西疾驰探查函谷关伏兵动向。
此刻北邙山巅,曹操万余主力已抢在西凉军前抵达瀍河堤坝外围,列阵待敌。
连月告捷加之军制革新初见成效,曹军上下皆摩拳擦掌。
陈渡规划的军制改革已搭起框架,新立的军功制度初具规模。月来征战所获尽数犒赏三军,从 ** 到士卒皆受其惠——这在东汉末年腐朽的军制中堪称奇观。
百年征战中,无论是汉羌战役还是豪强割据,战利品向来被将领私吞。即便是以勇武闻名的西凉军,克扣粮饷、欺凌士卒亦是常态。封建军队的黑暗,直至近代依然触目惊心。
而曹操竟将私产分赏至每个无名士卒手中,领赏者无不恍如梦寐。汉军一旦足饷,便成无敌之师。
除物质奖赏外,曹操更重视精神激励。在陈渡谋划下,曹军于黄河北岸筑坛誓师。军功盛典上,曹操亲自为百名精锐士卒、六十余名基层 ** 及十二名中阶将领披红挂彩,将铜钱串成荣绶悬于其颈,令全军瞻仰。
每个士兵的颈项上都挂了沉甸甸的十万文钱,有些甚至达到二十万文,压得他们不得不低头弯腰。
这笔钱够普通士兵不吃不喝攒上整整十年。
台下将士们看得眼冒红光,发出阵阵躁动的呼喊。
陈渡事先为曹操准备了一份朴实无华的演说词,曹操作了
在表彰环节结束后,曹操又逐一拥抱台上受赏者,以此加深他们的感激之情。
随后,他在高台上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
他向士兵们许诺:只要肯卖力,金银财宝会有,田产家业会有,妻妾美眷也会有。
他还强调,跟随他曹操作战不仅能获得财富、土地和女人,更能掌握权势。
今日受封的将士们,普通士兵升为伍长,伍长升为什长,什长晋升屯长,屯长提拔为都伯,军候则升任司马。
司马虽暂不晋升,但日后校尉、都尉职位出缺时,将优先考虑他们。
全场顿时沸腾,有人激动呐喊,有人热泪盈眶。
此后每逢闲暇,曹操必亲临军营探望伤员,与他们促膝长谈。
慰问时,他会自掏腰包,将银钱直接塞进伤兵手心,还特意与他们肢体相触。
这样一来,这些士卒日后便会时常忆起曹操那布满老茧的手掌。
这些策略全都出自陈渡的建议。
最初曹操颇为抗拒,曹氏和夏侯氏的将领们也半信半疑。
他们哪个不爱钱财?
在他们眼里,底层士卒与牲畜无异。
向来高高在上的贵族,凭什么要对这些草民如此亲近?
他们认为,只需笼络到司马,最多到军候这个级别就足够了。
但陈渡说,这远远不够。
他还指出:收买高级 ** 很难,但赢得底层士兵的忠心却很容易。
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于是整支军队的士气自下而上高涨,军纪显着改善。
曹操的威望与日俱增。
那些受过曹操亲自赏赐、接见和肢体接触的基层士兵,都成了他最狂热的追随者。
在牛马不如的黑暗人生中,曹操成了他们见到的第一道曙光。
他们自发为曹操宣传:
曹公是我们再造父母!
曹公是我们唯一的太阳!
愿为曹公赴汤蹈火!
甘为曹公效死!
在这种强烈反响的推动下,曹操从被动执行陈渡的建议,转变为主动将这些措施列入日常安排。
他制定新规,要求曹氏和夏侯氏将领们照办,尽管这些贵族子弟满心不情愿。
不到一个月的光景,曹军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从汜水关收编的几千西凉降兵,被分散安排到各个营队里。
曹操下了死命令:谁也不准欺负这些降兵,必须一视同仁。起初有人阳奉阴违,曹操二话不说就搭起高台当众训话。在万众瞩目下,他直接撸了两名军司马的官职,砍了四个曲军侯、十个都伯、十个什长和十个伍长。
三十多颗血淋淋的脑袋挂在营门上晃荡。打那以后,别说动手动脚,就连骂句脏话都成了忌讳。经过半个月的 ** ,靠着曹操不惜血本的赏赐、推心置腹的鼓励再加上刀剑无眼的威慑,这些西凉汉子渐渐对曹 ** 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