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真正的试炼近在眼前,届时,可莫要叫人失望。”
**天下英豪将联手伐我?!**
**真正的考验迫在眉睫?!**
**天下局势即将剧变?!**
**需早做准备?!**
众将校何须再备?无一胆怯,反被曹操之言激起热血,斗志昂扬。
徐州之战实在无趣,他们毫无用武之地,风头尽被琅琊巨炮独占。
于渴求战功的将领而言,这简直是煎熬。
若天下群雄真如曹操所言,将联手来攻,他们亦有十足把握——逐一碾碎!
“主公安心!”
“只怕他们不来!”
徐晃高声道:“我等莽夫,别无所长,唯擅征战!蒙主公抬爱,方有今日!”
“主公厚恩,唯有以命相报!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行了。”曹操一勒缰绳,调转马首。
骏马向北,他回首扫视众将,朗声道:
“何须你们赴刀山、闯火海?更不必提什么抛颅洒血。”
“我要你们斩敌之首,洒敌之血!尔等皆需全须全尾地活着,替我诛尽顽敌,拓土开疆,方为真报恩。若谁敢先死,我定不轻饶。”
话音落,身披赤狐大氅的枭雄紧握缰绳,轻夹马腹,一声低喝——
马蹄飞扬,向北疾驰。
烈焰般的背影前,众将士心潮澎湃,纷纷躬身抱拳,齐声应喝。
银甲将领策马飞奔而上。
……
晌午时分。
兰陵城外。
曹操与赵云率百余骑抵达萧家坞堡。萧氏产业庞大,坞堡恢宏,距袁术驻兵的开阳城不远,不忍舍弃家业远遁射阳、淮阴,只得先将家眷送往两地避难。
族长萧望召集附近的王氏、胡氏族人,决心固守坞堡,试探袁术军虚实。若真无法抵挡,再弃家突围也不迟。三家合兵五六千,据守或许勉强,突围却非难事。
前日袁术率四万大军黑压压涌至坞堡下,萧望顿觉压力如山。袁术往日劫掠徐州,不过两万兵马,此番竟倾巢而出,实在令他心惊。整夜辗转难眠,拂晓登上碉楼,却见袁术军阵外烟尘滚滚,数千铁骑踏尘而来——
【曹】字大旗猎猎飞扬!
萧望心头狂跳。彭城尚未攻破,曹操粮道未通,大军不敢深入徐州腹地,可他却敢派精锐骑兵孤军来援!见曹旗那一刻,萧望半点不悔献出隐户、臣服曹操。如此雄主坐镇徐州,今日所失,他日必得补偿。
正激动时,坞堡下突生异变——
一名袁术军使者竟执白旗出营,径直走向曹军将领!
袁术投降了?!
四万大军就此归顺?!
不可能!曹操仅数千骑兵孤军犯险,袁术本人尚在军中,怎会投降?!莫非袁术已逃?可袁术为何要逃?难道曹操真如所言,已速破彭城,**开阳之围?!
难道彭城已陷,开阳解围?!
这才几日?!
三日前深夜,陈登刚携六十四家豪强田册从曹操大营返回,传言曹操竖三指意指三旬。
三旬?三日?!
萧望与王也、胡陵两位族长呆立风中,脑中惊雷炸响,却又连连摇头——这念头太过荒唐。
众人深信这必是袁术设下的圈套。
他们暗自期盼曹操麾下的骑兵将领们切勿轻易上当。
所幸,曹操的部下确实未曾落入陷阱,始终在袁术军营外围游弋,仿佛在寻觅袭扰的良机。
然而蹊跷的是,直至正午时分,袁术的四万大军既未出营迎战,也未派人推动那些庞大的攻城器械进攻萧氏坞堡。
“他们来了!”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将萧望惊醒。
他方才竟不慎昏睡过去。
从四丈高的了望塔俯瞰,只见袁军营地中走出数百名手持火把的士兵。
“为何只有这点人马?他们举着火把,究竟意欲何为?”萧望满心困惑。
王也、胡陵同样百思不得其解。
但很快,袁军士兵便给出了答案——
坞堡外的攻城器械被这数百人尽数点燃。
萧望:“……”
王也:“……”
胡陵:“……”
“是他们疯了,还是我们疯了?!”
萧望的声音因震惊而颤抖。
王也亦难以置信:“莫非……这并非袁术的诡计?!”
胡陵失神呢喃:“难道袁术当真兵败溃逃了?”
“难道彭城与开阳已被攻破?!”
“曹青州竖起的三指,竟是指三日而非三旬?!”
三人不住摇头,根深蒂固的常识令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那群乱码符号(
萧望倏然眸光一闪:“除非……彭城与开阳守将直接向曹操献城投降!”
王也猛然顿悟,结舌道:“难道袁术驻守二城的将领,早被曹操暗中策反?”
萧望犹疑道:“若果真如此,便难怪曹青州敢夸下海口,声称必在袁术剿灭我们前先解决袁术。”
胡陵长舒一口气:“无论如何,他们焚毁了攻城器械,我们已转危为安。”
萧望与王也郑重点头。
同样惊疑不定的,还有曹仁与曹纯。
二人始终在袁军营寨外围巡视,警惕着敌军伏兵与陷阱。
此刻袁军突然出营焚烧器械,莫非是诱敌之计?
曹氏兄弟丝毫不敢大意——在曹操抵达前,他们绝不会贸然行动。
忽然,百骑铁蹄踏破烟尘呼啸而来。
为首者正是曹操与赵云。
(末段释放霸气与威压的抽象表述已转化为具象化场景描写,保持文本连贯性)
曹仁和曹纯两兄弟策马迎向疾驰而来的百骑。
雪后初霁,阳光清冷,四野白茫茫一片。
忽然,一抹火红的狐裘闯入他们的视野。
主公!曹仁一眼认出曹操,猛夹马腹,战马嘶鸣着飞奔向前。
久别重逢,那熟悉的身影越来越近,曹仁难掩激动,离着三十步便翻身下马,快步冲上前去。
主公!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马前,亲自搀扶曹操下马,眼眶发热:末将幸不辱命,开阳城安然无恙!
好!好!辛苦你了!曹操紧握曹仁双手,上下打量:可曾受伤?
就袁术那群酒囊饭袋?只有我伤他们的份!
时隔八月重逢,两人都难掩欣喜。曹操欣慰地拍着曹仁肩膀:
此番攻克徐州,你和开阳将士功不可没。想要什么赏赐尽管提!
曹仁朗声道:末将别无他求,只愿继续为主公冲锋陷阵!
这四个月的守城让他自信已是当世守城第一人,但他更渴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
至于弟兄们...曹仁咧嘴一笑,他们跟着主公吃穿不愁,就缺媳妇。要不是军令严明,开阳城的姑娘们早遭了殃!
准了!曹操爽快应允。
他向来厚赏有功之臣,这是曹军凝聚力的根本。对于将士们想要家室的要求,他觉得合情合理。
曹操纵然在史册中留下强夺寡妇、迫改嫁之妇离散的恶名,将她们许配与麾下将士,引得民怨鼎沸,但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贯穿建安年间二十余载的基本方略。
如今的曹操却已深谙霸王道杂之的精髓,将宽厚仁义的形象树立得极为稳固。纵然内心仍秉持乱世用重典的理念,主张以严刑峻法驱使百姓成为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却已懂得拿捏分寸,再不会如平行时空那个自己般肆意毁誉。
,曹操轻拍曹仁肩背,青州待嫁女子众多。待回师后便颁令:凡年满十五自愿与我军士卒婚配者皆有重赏。开阳城的将士们优先配给,定让你九千儿郎人人娶得贤妻!
曹仁抱拳朗笑:末将代三军将士,先行谢过明公!
曹操纵声长笑,目光扫过袁军营垒与坞堡前翻滚的浓烟,翻身上马,带着曹仁、赵云、曹纯三将直驰袁军辕门。
,曹仁在马上蹙眉,袁贼焚烧攻城器具,末将总疑心有诈。彼等既言归降,却不肯缴械出迎......
不肯全员缴械,曹操轻挽缰绳,正说明四万大军并非齐心归顺,不过是刘馥、戚寄数人决断。若不施以怀柔,如何安定人心?
曹纯插言道:明公真信他们诚心归降?
,曹操颔首,六千铁骑纵横徐州,若真要取袁公路性命,他插翅难逃。带着数万大军南遁?不过是自取 ** 。可他既舍不得这些兵马,又让刘馥等人冒险殿后——说着忽然冷笑,袁公路视将士如草芥,却妄想部下以死效忠,岂不可笑?
赵云若有所悟:所以刘馥等人杀苌奴来降......
正是!曹操扬鞭指向袁寨,一则心寒,二则求生,三则确有拨乱反正之志。
谈话间已至袁军营前。曹操勒马下鞍时,刘馥正率十余名将校出寨相迎。
“拜见曹青州。”一名身着青衫的年轻文士立于众人之前,约莫二十出头。
曹操快步上前扶起他,脸上笑意真切:“你当是沛国刘馥刘元颖吧?久闻大名。”
青衣文士挺直腰杆,微微颔首。曹操所言非虚,刘馥出身相县,祖上世代位列九卿,素有文武兼修、刚正不阿之名。此刻见他气度从容,不谄不卑,更添几分欣赏。
随后,戚寄、秦翊并一众校尉上前自报姓名。既已弃械归顺,曹操自然和颜相待。
戚寄手捧一木匣,恭敬呈上:“曹青州,此乃苌奴首级。”
秦翊亦奉上调兵虎符,不料曹操未接,竟径直朝营内走去,朗声笑道:“诸位随我入内详谈。”
袁军众人一时愣住,相顾愕然——他们尚未解除兵械,曹操却敢孤身入营?
曹仁、曹纯、赵云皆露忧色,望向营寨深处。曹仁欲言又止,心知主公意在示诚,只得对曹纯、赵云使眼色。三人踌躇间,唯有许褚沉默随行,寸步不离。
赵云忽而会意,转身对身后百骑挥手,又向戚寄抱拳道:“戚将军,弟兄们奔波半日,可否容他们入营休整?”
戚寄当即应允。曹操这一举动全然出乎众人意料,观其身旁诸将神色,显非事先安排。那白袍小将调兵护主,也是情理之中。
曹操似有所觉,回首望向赵云,目光中并无责备。
子龙,传膳时顺便请萧氏堡中几位族长来,一同用个便饭。
他这番举动,既向袁军展现了统帅气度,亦表明自己毫无惧色。赵云安排得宜,既护得周全,又不落袁军口实。此时若阻拦亲卫入寨,反倒显得露怯。
遵命!赵云领命而去。
萧家箭楼高处。
萧望几人凭栏远眺,密切关注着坞堡外的动静。
那红氅之人莫非真是曹使君?萧望惊得瞪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