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袁军已如潮水般溃退而出。
紧接着便是焚天烈火与惊天爆响,
震得他双耳嗡鸣。
以整座大营为饵?
焚尽粮草设局?
袁涣的衣衫已被冷汗浸透。
他万万没料到素来稳健的夏侯渊,
竟敢行此玉石俱焚之计!
焚粮之后,曹军何以为战?
袁涣突然惊醒,厉声喝道:
速焚我军粮秣!半粒不留!
顷刻间袁营亦腾起熊熊烈焰,
南北两处火场遥相呼应,
浓烟汇聚成遮天帷幕。
当灰头土脸的桥蕤踉跄跪倒时,
声音已带着哭腔:
军师...全是火油...
他面如死灰,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袁涣强作镇定扶起将领:
莫慌。
曹军自绝粮道,必图我营军粮。
今我已先发制人,
待其力竭自会北遁。
当务之急——
他指向远处山谷,
速整残部按原计设伏,
胜负尚未可知!
暮色中,
两军燃烧的旌旗化作漫天火星,
随风飘散。
火光映照下,桥蕤拭去泪水,立即整顿兵马展开行动。
战场另一侧,曹纯率领两千铁骑 ** 袁术逃兵,四万步兵紧随而至。军师徐庶与程昱并马前行,从容不迫。
夏侯渊策马而来,朗声笑道:桥蕤竟真中了我这粗浅计谋!
意料之中。徐庶抚掌大笑,他想诱敌深入,却不知我们备下厚礼。
夏侯渊紧握缰绳,笑声震野:这份厚礼当真妙极!
程昱布满皱纹的脸庞被火光照亮,含笑道:妙才将军速去扩大战果,莫要耽搁。
末将这就去!夏侯渊忽然压低声音,末将也怕中了军师们的妙计。
徐庶与程昱相视而笑。徐庶道:看来妙才将军谨记君侯教诲。
夏侯渊正色道:自然不敢忘。虽已大胜,他仍保持警惕。先前与桥蕤交手时故意示弱,只因有必胜把握。
夏侯渊抱拳问道:两位军师还有指示吗?没有的话我就出发了!
程昱摇头:不必了。
袁术谋士烧了他们自己的粮草,反倒帮了我们。如今我们假装粮草全毁,就算直接撤往青州,他们也很可能继续追击。
不过为保险起见,还是给袁术再留个破绽。若他心灰意冷撤军,反倒不美。
夏侯渊略作思索,忍不住笑出声来。
程昱补充道:将军切记,进入包围圈后做做样子即可,别真吃亏。
明白!夏侯渊一抖缰绳,战马嘶鸣着朝袁军败退方向追去。
阳都城南十里处的山坡上,袁术正眺望远方冲天的火光。
巨伯,怎么曹军和我军营寨都起火了?袁术疑惑地看向阎象。
阎象沉吟道:火势这么大,不像是曹军所为。依我看,应是桥将军奇袭曹营后,故意连我军粮草也一并烧毁。
这样一来,曹军粮尽必退。就算没进包围圈也无妨了。
袁术越想越得意,拍手笑道:妙!夏侯渊若不甘心撤退,定会追击佯败的桥蕤。
一箭双雕!他们不仅要中埋伏,还得狼狈逃回青州!
桥蕤和曜卿真是料事如神!袁术望着火光,笑得合不拢嘴。
半个时辰转瞬即逝。
视野尽处,袁军士卒伪装败退的身影终于浮现。
袁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顾不上等待阎象答复,便迫不及待冲下山去,打算收编败兵,设伏围剿夏侯渊部众。
夏侯渊此番独掌兵权,无疑是曹操麾下最受器重的嫡系将领。
与此同时,袁术已将曹操另一心腹大将曹仁死死围困在开阳城中。
若能在此地斩杀夏侯渊,取其首级,必将重创开阳守军士气,为攻克城池奠定胜局。
倘若攻破开阳,再斩曹仁,恐怕曹操会当场气绝!
越想越远,袁术嘴角的笑意愈发明显。
还未抵达山脚官道,两个熟悉的身影已映入眼帘——桥蕤与袁涣正匆匆向他奔来。
漂亮!干得漂亮!袁术放声大笑,全然未觉二人面如死灰,上前一把抓住两人手臂,快让那些停下,就在此处设伏!
......
......
桥蕤与袁涣相视无言。
袁术笑容突然僵住:怎么回事?
桥蕤扑通跪地,声音哽咽:主公,我们...中伏了!
袁涣泪流满面,同样跪倒:都怪属下无能!谁知夏侯渊竟舍得焚毁整座营寨的粮草诱敌!一把大火葬送了我军两万将士!
......袁术的表情彻底凝固。
两万?!尖锐的嘶吼声划破长空。
听着袁涣颤抖的汇报,阎象眼前一黑险些栽倒,满脸震惊。
废物!你们两个废物!
短短两个时辰!四万大军就折损大半?!
废物!
混账东西!
袁术暴跳如雷,将二人祖上十八代骂了个遍,突然铮的一声拔出佩剑直劈桥蕤。
桥蕤闭目垂泪,昂首待死。
这姿态更激得袁术火上浇油,剑锋毫不停顿地斩落。跪在一旁的袁涣骇然瞪大双眼。
主公不可!万万不可!
阎象一个箭步拽住袁术手臂,刀刃在桥蕤颈前半寸戛然而止。
袁术的利刃划过桥蕤颈侧,鲜血顿时涌出,若阎象动作稍慢半分,桥蕤性命休矣。
桥蕤忍痛睁眼,百感交集。
阎象拽着袁术后退,声音发颤:主公,桥将军已诱来夏侯渊!只待敌军入伏,定能扭转战局!
袁术怒视桥蕤良久,猛然掷剑于地,胸中郁气难消——
如何不怒?
开阳城下折损两万兵马,阳都之战又丧两万大军。此番北伐曹操,除却困住曹仁,可谓一败涂地!
士卒死伤尚在其次,大不了再征壮丁充数。但这等惨败若传扬出去,他袁术颜面何存?!
最后一次机会!今日若不斩夏侯渊头颅来见,便用你自己的脑袋谢罪!袁术厉声喝道。
桥蕤忍着颈间疼痛,重重顿首:末将誓死完成任务!
……
夏侯渊与曹纯率四万大军行至密林山谷。
途中,二人召集校尉司马,布置作战方略:遭遇伏兵时不得慌乱,亦不可冒进,诈败诱敌即可,小胜无妨,切莫大捷。
众将毫不迟疑,领命而去。
望着部属远去的背影,夏侯渊感叹:若非祭酒妙计,安敢如此用兵!
曹纯笑道:当初不明祭酒为何要士卒识字,如今方知深意。
夏侯渊颔首称是。
一日两番诈败,这般战术古所未闻。
往昔这等机密,莫说普通士卒,即便中层将校亦不得与闻——若尽人皆知,敌军稍获俘虏便悉破全局。
故此生死攸关之军机,唯核心将领与高阶谋士可参详。
诈败之计要成,需三重保障:机密不泄、各部主将堪当大任、士卒令行禁止。
此亦桥蕤败北之由。
夏侯渊麾下的士兵完全不清楚佯败的作战部署,中高层将领也都在各自指挥,整支军队的协调性极差。
而夏侯渊与曹纯统领的青州军却截然不同。
** 之间配合默契是基本要求,士兵们的纪律性、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对战术意图的领会程度都远超寻常。
这种凌驾于天下各军之上的惊人组织效率,除了连战连胜带来的士气加成外,更得益于陈渡在军中推行的强制识字令和军营文化教育。
在接连不断的胜利洗礼下,青州军士兵根本不知道失败是何滋味。那些分发到每个人手中的战术手册,更让他们深信自己的将帅最擅长谋略。
所以当看见夏侯渊的帅旗突然消失时,绝大多数士兵根本不信主将会阵亡或逃走。
他们依然斗志昂扬,依然信心十足——可就在此时,撤退的军令突然传了下来。
士兵们的第一反应出奇地一致:这肯定是将军和军师设下的诱敌之计。
果然,冲天烈焰吞没了近两万袁军。
青州军的士气再度飙升。
望着继续追击残敌的部队,夏侯渊能清晰感受到他们燃烧的战意和必胜的信念。
他不断扫视两侧逐渐收窄的山谷密林,心知这里必是袁术的伏击地点。
此时已有三万精锐踏入了包围圈。
夏侯渊可不会重蹈桥蕤的覆辙。
他开始鸣金收兵,让部队停下休整。既不前进也不后撤,伪装成尚未识破埋伏的模样。
藏身密林的袁术脸色铁青:怎么回事?夏侯渊难道看穿了我们的布置?!
阎象紧锁眉头:不太可能。若真发现埋伏,他应该会击鼓列阵迅速撤退。现在连探查两侧的斥候都没派,估计还没反应过来。
袁术神色稍霁:那就再等等,等更多敌军进来。
阎象却忧心忡忡:可夏侯渊此刻正乘胜追击,若他突然注意到此地适合设伏......
那现在出击?袁术急得直跺脚。
阎象轻叹一声,苦笑道:看来只能这样了。要是被夏侯渊察觉,咱们的伏兵就失去突袭的优势了。
更别说咱们现在兵力不足三万,若再放更多曹军进来,恐怕会自食恶果。
眼下夏侯渊已经钻进包围圈,若能把他困死在这儿,就算反败为胜了。
袁术阴沉着脸不发一言,突然抄起地上的鼓槌,重重擂响战鼓。
咚!咚!咚!
整座山谷瞬间喊杀震天!
总算来了!夏侯渊望见山上冲下的袁军,不惊反喜,立即竖起将旗,鸣金聚兵。
曹军听到鼓声先是一愣,随即个个目露凶光,杀气腾腾。
好得很。
老子还没赶尽杀绝,你们倒自己找死来了?!
士兵们迅速向将旗靠拢,转眼就结成战阵。方才追击时看似散乱,实则始终维持着建制。此刻号令一出,立即各归其位。
即便落单的士卒,也能就近归入其他战阵,丝毫不乱。这正是平日严训的成果。
袁军尚未冲下山坡,曹军已有近万人摆开阵势。虽然不够严密,却也井然有序。
铛——铛铛!
铛——铛铛!
金锣声节奏分明。
曹军闻令即知:边打边退。
已列阵的将士立即让开通道,将被冲散的袍泽护入阵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丝毫不乱。
这是经年累月的操练,数十次实战演习磨砺出的本事。无论组织配合还是临机应变,都已炉火纯青。
袁术与袁涣、阎象等人站在高处,望着山下战场,全然呆住。
他们第一次见识曹军逆境作战。
以往曹操的胜仗,他们都归功于陈渡的计谋和精良装备。
既有妙计,又装备精良,打胜仗本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