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渡给曹操支招,让他亲自接见降兵代表。有些人当场哭成泪人,细数当年在西凉军里受的窝囊气。对于这些大头兵来说,忠诚再简单不过——银钱到位,吃饱喝足,他们就肯卖命。要是再给些脸面,给点盼头,那效死力还不是水到渠成?
这帮粗人憨直却不糊涂,谁真把他们当人看,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举手之劳的小恩小惠,效果却出奇地好,说是立竿见影都不为过。可偏偏古往今来,能做到的除了背嵬军、戚家军,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
光是按时足额发军饷这一条,就能让军队脱胎换骨。可就是这道门槛,难倒了多少名将?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上头层层克扣。曹操就没这烦恼,如今他既是当家做主的,又刚打了几场漂亮仗,缴获堆积如山。没这些真金白银撑着,再好的政策也是空中楼阁。
说到底最难的,是让曹操和曹家夏侯家那群人心甘情愿掏腰包。陈渡仗着在曹操心里无可替代的分量,靠着算无遗策的谋划和接二连三的胜仗积累的威信,才把这套玩转了。
曹操作出决断,全盘采纳陈渡计策。
这一决策带来的冲击远超预期,战果之巨令曹操本人都为之震撼。
北邙山巅,万余曹军将士严阵以待。他们扼守制高点,目光如炬地锁定下方五百步外——
数万衣衫褴褛的苦役被西凉军鞭笞驱赶,正步履蹒跚地向曹军阵地推进。
……
同一时刻,瀍水西畔。
西凉军选择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扎营休整,营地与河道保持安全距离。
董卓正与李儒并肩而立,凝望邙山方向。忽然,派出的探马发疯般冲向中军大帐。
主公速退!
斥候声嘶力竭的呐喊穿透暮色。待他奔至近前,破碎的警示终于拼凑完整:
曹军掘堤!
瀍水要决堤了!
董卓方寸大乱之际,李儒已面色惨白。他猛然拽住主公衣袖往西疾走,连声催促:此地大凶!
二人跌跌撞撞逃离时,邙山崖壁传来地动山摇的轰鸣。
曹 ** 兵挖开最后一道土障,蓄势已久的激流瞬间撕裂堤坝。百丈缺口处,怒涛化作银甲天神纵马冲阵,裹挟着摧毁万物的威能奔涌而下。
(瀍水西岸的西凉大营,两万铁骑按董卓军令全副武装待命。
突如其来的闷雷声令全军骚动。
地龙翻身?
河神发怒了!
部分机警者已扑向战马仓皇逃窜,多数士卒仍茫然四顾——他们确信营地高出河床七八丈,定是万无一失。
轰鸣声转眼迫近,似千军万马踏碎山河。
很快, ** 便揭晓了。董卓与全体西凉将士都明白了缘由。
水!是洪水!
惊恐的喊叫声在军中此起彼伏。多数士兵疯狂推挤着同伴,拼命向西逃窜。为加快速度,他们边跑边卸下铠甲丢弃。但仍有许多人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呆若木鸡,双腿如同灌了铅一般无法移动,活像梦魇缠身。
更有部分士兵直接瘫倒在地,面如土色。
瀍河方向,一条黄色巨龙正咆哮着冲下山来。但这并非最可怕的场景——数百步外的山坡上,另一条更为恐怖的黄色洪流正滚滚而下。沿途树木被连根拔起,随着汹涌的水流急速冲向山脚。
水流声在山谷外反而减弱了。不多时,洪水已抵达邙山脚下。数丈高的巨浪顷刻间吞没了半数未及逃离的西凉军,将他们裹挟着冲向南方雒水。那些未及脱去铁甲的士兵,直接沉入了水底。
邙山瀍河堤岸旁,三股洪流正从不同方向倾泻而下。除了原本的河道,曹操还命人向东南、西南各开凿了两里多长的分流渠道。数万劳工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不禁后怕不已——若动作稍慢,他们也将葬身洪水。
约有千余名劳工因未能及时越过渠道,被滔天巨浪卷走。目睹此景,郑泰不解地询问身旁的卢植:曹孟德为何不等所有百姓撤过渠道再决堤?这样就能避免这些无辜者遇难了。
凝望着排山倒海的洪水,卢植胸膛剧烈起伏。听到这番言论,他怒斥道:荒谬!若非开挖此渠,你知道这几万人的结局会如何?他们被西凉军驱为前锋,最终只会惨死于两军厮杀之中!你不感激他开挖渠道救下的数万性命,反倒责怪他未能保全所有人?
郑泰被卢植训斥得面红耳赤,刚要争辩。
站在他旁边的杨彪点头附和:子干所言极是,公业不懂兵法,自然看不透其中玄机。
百姓被赶到前面当挡箭牌,后面的西凉军在低处,根本发现不了曹孟德暗中挖好的沟壕。
要是再拖延,等西凉军察觉异常,四散逃出洪水范围就晚了。
到那时,曹孟德的兵马还能像现在这样轻松歼灭西凉军吗?
杨彪目光略偏,望向左侧山峦。
只见万余曹军借着地形俯冲而下, ** 着仅存的六七千名侥幸躲过洪水的西凉败兵。
战场呈现压倒性优势。
孟德真乃当世奇才。卢植情不自禁再次赞叹。
方才我说他百年难遇,现在看来说两百年一遇也不为过。
先是悄无声息渡过黄河天险,
接着暗中筑坝蓄水,
最后竟能未雨绸缪,在旧河道两侧都挖好引水渠。
这说明早在筑坝之时,他就料到董卓可能识破水攻之计。
不仅如此,他肯定还预见到董卓会派百姓和少量士兵来牵制。
所以才提前在河道旁开挖支渠分流。
在场大臣们闻言愕然,脸上写满震惊。
想不到孟德用兵如神至此。
蔡邕望着堤坝后方奔涌不息的洪水,忽然为女婿的前程泛起一丝隐忧。
曹操的才能远超想象,他那个能力平庸的女婿恐怕难当大任。
不过这念头转瞬即逝。
毕竟他原本就对女婿没抱多大期望。
卢植却又摇头道:孟德的谋划还不止于此。
蔡邕好奇道:子干此话怎讲?
卢植指向瀍河东岸汹涌的洪流:东岸的沟渠是为突袭山上的西凉军,
那西岸的沟渠你们可知作何用途?
他声音微微发颤,难掩内心激动。
众大臣面面相觑。
我从未见过如此深谋远虑的用兵奇才。
卢植颤声道:孟德必定料到董卓会在瀍河西岸远处观望,
等洪水退去驰援河东残部,夺回官道上遗留的粮草辎重......
杨彪脸色骤变,惊骇道:难道洪水会沿沟渠灌向山下,把董卓他们全部淹没?
卢植凝视山脚方向,缓缓颔首:正是如此。
若孟德谋划得逞,此刻董卓恐怕已命丧黄泉。
但这也仅是推测。
我们在此看不清山下情形。
董卓是否仍在官道,尚未可知。
不过孟德确实料到了这种可能。
并为此付诸行动,当真算无遗策。
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
这段兵法本是形容铁军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今日观孟德用兵,方知此话亦可形容神机妙算。
孟德用兵之道,已远超老夫。
更难得他才过而立之年。
来日成就,不可估量。
杨彪闻言震惊地望向卢植。
他自知军事造诣粗浅,今日见曹操突袭董卓,只知其厉害。
但对曹操究竟厉害到什么程度,仍缺乏准确判断。
而卢植乃当世罕见的文武全才。
连他都对曹操如此推崇,着实令人惊叹。
在场公卿听闻这番话,同样惊诧不已。
太傅马日磾感叹道:
孟德救我等脱险,又解救数万民夫。
即便此番未能诛杀董卓,也必使其元气大损。
想不到宦官之后,竟能为天下苍生不畏艰险.....
真乃乱世显忠臣。
宗正刘艾随即附和:
孟德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必成栋梁之材......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此时山脚下。
董卓与李儒浑身湿透,在齐胸深的洪水中艰难移动。
二人耗尽气力,终于爬上一处土坡。
怎会...怎会如此?董卓目光涣散,满脸绝望。
某实在想不通。
为何洪水会改道?!
那曹阿瞒,莫非真有天兵天将护佑不成?!
放眼望去,他两万西凉铁骑经这场滔天洪水,能侥幸活命的,只剩三成不到。
李儒整个人瘫软在泥浆里,冻得浑身发抖,喘气时连气息都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
主公……
渡河前,我就提醒过一句。
为曹孟德出主意的那个,或许压根不怕咱们看穿他的计谋。
他很可能早就算到咱们能识破这场水攻。
当时主公您还不信,说若真能预判到这一步,就不是凡人,该是神仙了。
李儒说到这儿,沉默了片刻。
他重重地吸了几口气,嗓音里混着惊惧与惶恐:
如今看来,他当真能料事如神,把每一步都算死了……
连咱们会在瀍河西岸驻兵等洪水退去,都算得分毫不差。
这……
这完全超出了常理。
此人之智谋,连鬼神都摸不透……
咱们必须立刻撤离,我实在不敢想他是否还藏着更可怕的后招。
主公,走吧。
快走吧……
李儒说完,整个人彻底陷进泥泞里,闭眼摆出听天由命的姿态。
董卓咬牙切齿。
可眼前 ** 早已与瀍河连成一片,河道以东更是无边无际的沼泽。
低洼处,尤其是瀍河主道,水深足有四五丈,根本不是人力能涉足的。
山洪还在不断奔涌而下,势头丝毫不见衰退。
即便洪水退去,身后这几千残兵也再无力与曹操抗衡了。
曹阿瞒!董卓狼狈爬起,恨声嘶吼,某家必会卷土重来!
还有那个给他献计的 ** !
定要把这厮挖出来,让他尝遍世间极刑!
食其肉!饮其血!剥皮做鼓!头骨当盏!
提及曹操时,董卓尚能克制。
可说到那幕后策士,他简直要把满口牙咬碎,吼声里带着癫狂。
他狠狠抹了把糊在额前的湿发,踉踉跄跄朝函谷关方向挪去。
……
黄昏将至。
洛阳城的烈焰仍在肆虐,丝毫不见熄灭的迹象。
(
急流退去,曹军锋芒毕露。一万六千虎狼之师以微乎其微的代价,在这场关键战役中赢得彻底胜利。陈渡在数十名忠勇之士的护卫下,自邙山而下,与曹操成功会师。
浑浊的积水中,二人并肩涉水而行。曹操凝视着眼前这场大胜后的景象,恍若梦中。无数残骸在辽阔的水面上漂浮——既有战马牲畜,也有各类家禽,或生或死,皆随波逐流。
浅水区聚集着数千将士与数万役夫,正竭力打捞顺流而来的牲畜。另一支队伍押解着与己方人数相当的西凉战俘,正朝雒阳方向行进。而曹仁亲率最精锐的两千亲兵,正严密护送董卓遗留在官道上的千余车物资返回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