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孙悟空心领神会,咧嘴笑道:“好说!这看家本领怎能丢掉,待俺去那洞府走一趟!”
瑶池仙境中,玉帝看着昊轩镜中的景象,对太上老君道:“老君这坐骑确实了得。
纵使李天王等人未尽全力,此牛凭借那金刚镯,也足以横行三界。”
老君捋须笑道:“陛下过奖。
此番让青牛下界,一是为了磨砺那猴头,二是了结八卦炉前的因果。
待时机成熟,老道自会收回,不留痕迹。”
玉帝点头,与老君一同观看镜中景象。
此时孙悟空已盗回金箍棒,正兴高采烈地向众仙炫耀,却被李天王责备:“你只顾自己的兵器,难道不知我们的法宝还在妖洞?”
孙悟空只得再次潜入,这次虽费了些周折,终于将众仙法宝全部取回。
李天王等人脸色稍缓,在孙悟空劝说下勉强再攻妖洞,却个个紧握法宝,只以近身缠斗。
哪吒与孙悟空合力逼战青牛精,使其无暇使用金刚镯。
那青牛精失去法宝倚仗,渐渐露出败象,突然喷出漫天妖雾遮蔽视线,趁机脱身重执金刚镯,寒光直指众仙手中兵器……
天庭众将的法宝接连被收走,先是修为稍弱的天兵天将抵挡不住,手中兵器不翼而飞。
随后雷公电母、水火两位星君的法宝也相继丢失。
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和哪吒的兵刃同样未能幸免。
托塔天王李靖的玲珑宝塔虽未被白环套取,但见众人法宝尽失,他也明智地收起了宝塔。
天兵天将再度败退,连齐天大圣也不禁灰心。
李靖见状建议道:“大圣何不去西天求助?或许如来佛祖有办法。”
悟空听罢即刻驾云直奔灵山。
如来早知其来意,未等开口便道:“你所求之事我已知晓。
此事还需你往天庭细查。”
悟空何等机敏,当即明白——那妖魔的根源仍在天庭。
四大天师虽称查遍诸天,却有几处禁地不敢探查:王母的瑶池仙境、四御五老的洞府,以及太上老君的兜率宫。
大圣先排除了瑶池——那里只有銮驾并无坐骑。
拜访四御大帝与五方五老时,众仙皆称座下未有走失神兽。
最后来到兜率宫,悟空吵着要查青牛。
老君见隐瞒不住,带他查看时果然发现青牛失踪。
醒来的童子战战兢兢禀告:“误服了宫中拾得的丹药,昏睡至今。”
老君顿足:“此乃七日反火丹,一粒酣眠七日。
如此算来,那孽畜下界已七年,连金刚琢也盗去了!”
悟空惊怒交加:“可是当年砸俺老孙头的那个圈子?”
见老君点头,他拽着对方就要找玉帝评理。
老君忙劝:“大圣莫耽搁,还是先救令师要紧。”
孙悟空听罢不再多言,带着太上老君直奔独角大王的老巢。
到得洞前,孙猴子高声叫阵。
那独角大王怒气冲冲杀出洞口:“泼猴!连败数阵还敢来送死?”
悟空咧嘴一笑:“乖儿子,今日可轮不到俺老孙动手。”
话音未落,云端现出太上老君身影。
只见老君轻摇芭蕉扇,金刚琢飞回袖中,第二扇就让那妖王显出青牛本相。
四下小妖顿时四散而逃。
“有劳大圣。”
老君捋须笑道,“这孽障老道带回去管教,你快去救师父吧。”
转眼仙踪已渺。
悟空虽心有不甘,终究不敢造次,救出唐僧师徒便继续西行。
西行路上忽起 。
悟空棒杀强盗,惹得唐僧絮叨不休,最终将徒弟逐出师门。
八戒沙僧心知大师兄无错,却碍于取经使命,只得沉默不语。
唐僧事后虽生悔意,终究拉不下脸来挽回。
众人行不过二里,忽见去而复返的悟空跪在马前:“师父开恩!弟子知错了,往后定遵教诲......”
谁知唐僧铁了心肠,竟念起紧箍咒。
金箍勒入血肉,疼得猴王翻滚求饶,最后含恨驾云直往南海寻观音菩萨做主。
暗处六耳猕猴窥得良机。
待八戒被支去打水,沙僧又去寻人,这妖精变作悟空模样现身,捧着水碗冷笑:“师父离了弟子,怕是寸步难行吧?”
唐僧见来者先喜后怒:“孽徒休要假惺惺!”
假悟空阴森森道:“可知没有老孙,你连灵山脚砖都摸不着?”
话音未落,劈手夺过通关文牒。
玄奘沉下脸来,冷声道:“纵然天命难违,也是贫僧的命数,与你何干?你休在此胡言乱语,速速离去,否则休怪贫僧念咒。”
见玄奘油盐不进,六耳猕猴顿时变了脸色,怒骂道:“好个不知好歹的和尚!俺老孙护你西行多年,纵无功劳也有苦劳,你竟如此狠心!既然你不仁,休怪俺不义!”
话音未落,六耳猕猴抡起仿制的金箍棒,一棒将他打晕,随后夺了行李包裹和通关文牒扬长而去。
另一边,八戒取水时发现一处村落,便变幻模样化得斋饭,正欲返回,却撞见寻来的悟净。
二人结伴而归,本想给师父一个惊喜。
不料回到原地,只见玄奘孤身倒地昏迷不醒,四周行李、通关文牒及盘缠尽数消失。
二人脸色骤变,唤醒师父后得知缘由,心中惊疑不定——悟空竟对师父下手,实在匪夷所思。
八戒尤为不信。
虽平日总在玄奘跟前说悟空的不是,心底却极信赖这位大师兄。
在他看来,悟空对玄奘素来恭敬,断不会做出这等悖逆之事。
可玄奘言之凿凿,又令他心生嘀咕:莫非悟空当真凶性大发?
思量再三,八戒终难全信,遂与悟净搀扶玄奘至村庄歇息。
商议过后,决议由悟净前往花果山讨要行李文牒,若不得,便请菩萨主持公道;八戒则留守照料玄奘。
瑶池仙境中,玉帝凝视昊轩镜内的景象,莞尔道:“蛰伏多年,六耳猕猴终究按捺不住,欲借此劫冲破桎梏,为日后证道准圣铺路。”
王母轻叹:“这猴儿也是可怜。
昔年道祖一句‘法不传六耳’,断其道途,令诸天仙神皆不敢收徒,着实可悲可叹。”
玉帝摇头道:“众仙误解了道祖真意。
‘法不传六耳’本指秘法不可外泄,非禁收六耳为徒。
正因如此,这猴儿蹉跎至今方入大罗。”
王母侧首问道:“陛下,不如事后由本宫收养此猴,如何?”
玉帝朗笑:“娘娘慈悲,朕岂能阻拦?朕这便降旨如来,他自会处置。”
王母微微点头时,玉帝已书写圣旨并加盖宝印。
那圣旨化作金光飞向大雷音寺。
如来阅毕,不由苦笑——原本六耳猕猴或会死于悟空之手,或可取代悟空,如今看来皆难以实现。
玉帝的青睐让西方二圣失去了对六耳猕猴的掌控。
如来不愿受人摆布,立即传音将此事告知西方二圣。
混沌深处,西方二圣神色不悦。
他们未料到昊轩虽已离开洪荒,玉帝依然强势,竟从他们手中夺去六耳猕猴。
但他们岂敢拒绝?玉帝虽仅混元大罗初期修为,却掌握特殊手段,纵使二圣联手亦难取胜,何况圣人在洪荒无法全力出手。
权衡之后,西方二圣传音如来,命他接受玉帝安排。
大雷音寺内,如来无奈一笑,对座下众人道:“二圣有令,须将六耳猕猴交予天庭处置。”
众人虽心有不甘,却只能沉默。
天庭势大,佛门难以抗衡。
就在佛门被迫接受旨意之际,花果山再生波澜。
悟净前去讨取行李,反被六耳猕猴驱逐。
对方不仅占据花果山,还组建了一支假取经队伍,企图取代唐僧一行西行。
卷帘虽能轻易制服六耳猕猴,为隐藏实力并未全力出手。
假意缠斗片刻后,他佯装败走,转往南海珞珈山。
抵达珞珈山,卷帘见到真悟空,为继续演戏,举起月牙铲便向其劈去。
悟空闪身避开,卷帘怒斥道:“你这泼猴!打伤师父不够,还敢来迷惑菩萨?吃我一铲!”
观音喝止:“悟净住手!有事说事,不可胡来!”
卷帘愤然控诉:“这猴子怀恨师父驱逐,竟打晕师父、抢走行李,还变出假师徒!我交手不敌前来禀报,不想他竟先来欺瞒菩萨!”
观音摇头:“悟空在此四日未离,岂能回去伤你师父?”
卷帘佯装惊讶:“小人亲眼所见,绝无虚言!”
观音沉吟道:“既如此,让悟空随你同去花果山辨明真伪。”
卷帘只得与悟空同行。
观音目送二人,眉头微蹙。
此时一朵金莲飘落她掌心,她略一查看,望向天庭轻叹。
另一边,悟空驾筋斗云带卷帘瞬息抵达花果山。
落地刹那,他勃然大怒——竟有人胆大包天,冒充他自称“美猴王”
!
卷帘故作迟钝,尚未看清情形。
悟空早已怒不可遏,跃至远处掣出金箍棒,厉声喝问:“何方妖孽,敢冒充俺老孙作乱!”
假悟空默然不语,挥棒迎战。
二人从花果山斗至云霄,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卷帘有心相助,却难辨真假。
虽可隐匿身形暗 手,但二者形貌无异,他未敢贸然行动。
激战中,悟空向卷帘喊道:“沙师弟,我们难分高下。
你快去禀告师父,再请菩萨定夺。”
卷帘大将奉命驾云而去。
真假美猴王边打边走,一路打到南海落伽山。
众佛门弟子见到这番景象无不惊愕,赶忙请观音菩萨出面。
观音喝令两人停手,运起神通仔细查验,竟也分辨不出真假,只好让他们去别处辨别。
两人又打到唐僧面前。
此时的玄奘尚未恢复前世记忆,凡胎肉眼怎能识别?念起紧箍咒时,两个悟空都抱头哀嚎,唐僧也无可奈何。
化作两道电光,二人又斗至阴山。
鬼卒们慌忙逃窜,机灵鬼急忙奔往森罗殿报信。
十殿阎罗听闻消息,率领阴兵前来察看。
面对真假猴王的求判,他们同样束手无策。
有位判官进言道:“自当年大圣销毁生死簿后,猴属名录早已无从查考了。”
真悟空闻言面露惭色。
待他们要离开冥府时,阴山上忽然佛光万道。
地藏菩萨乘光而至,指着身旁异兽说道:“且让谛听为你们辨明真伪。”
谛听乃天地异兽,最擅聆听三界万象。
它很快听出端倪,却密语地藏:“佛祖有旨,需引他们前往天庭。
此刻不宜说破。”
地藏心领神会,对二人道:“若要辨明真假,须上三十三重天面见玉帝。
大天尊统御三界,定能明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