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白长老送出门,春红就抱着个青瓷碗追上来,碗里盛着刚炖好的白菜豆腐汤,还飘着两颗油花花的肉丸子。“苏念姐姐!四爷!趁热喝!” 她踮着脚往胤宸手边递,眼睛却瞟着苏念手里那封刚拆封的信,“这是八爷从江南寄来的吧?他有没有提我上次托他找的江南糖糕方子?”
苏念忍着笑,把信展开:“没提糖糕,倒提了不少正经事。” 指尖划过信纸,声音软下来,“他说江南的早稻收了,比去年多收了两成,百姓们都在田埂上搭戏台子庆祝呢。”
胤宸接过汤碗,舀了一勺递到苏念嘴边,余光扫过信纸:“还说了什么?修水利的事怎么样了?”
“说了说了!” 春红抢在苏念前头,凑过去盯着信纸,虽然识不得几个字,却硬要装懂,“是不是说八爷把那条老运河疏通了?上次我听李公公说,江南的运河堵了好几年,一到雨季就淹庄稼,百姓们都愁坏了!”
苏念点点头,念出信里的话:“‘运河淤塞已清,引活水入田,今秋可种双季稻。通判原想请旨拨款修河神庙,被我劝了,省下的银子买了两百张水车,分发给沿河各村’。” 她顿了顿,忍不住笑,“还说那通判一开始不乐意,说‘瑞王殿下,不修神庙,龙王爷怪罪下来怎么办’,八爷回了句‘百姓有饭吃,比什么龙王爷都灵’。”
“这话在理!” 春红拍着大腿,汤碗都晃了晃,“我娘以前就说,肚子饿的时候,神仙都不管用!对了对了,八爷有没有说执念堂的事?上次他写信说要在江南建执念堂,教百姓识别黑雾残留,现在怎么样了?”
“建好了。” 苏念翻到信的后半段,眼神软下来,“他说执念堂就建在运河边的老戏台子旁,每天都有百姓来学清心术。有个三岁的小娃娃,学不会清心诀,就拿着小石子在地上画守念人的图腾,说‘要像苏姐姐一样打黑雾’。”
胤宸放下汤碗,指尖轻轻敲了敲信纸:“他倒真沉下心了。以前在京城,总想着争来斗去,现在倒懂得百姓要什么了。”
“可不是嘛!” 春红凑过来,把碗里的肉丸子夹给苏念,“上次八爷还托人送了江南的新茶来,说给苏念姐姐提神。我偷偷尝了一口,苦得我直皱眉,还是咱们京城的花茶好喝。不过八爷现在做的事,可比送茶实在多了!”
正说着,李德全的徒弟小禄子跑进来,手里拿着个油纸包,跑得满头大汗:“苏姑娘!四爷!江南来的差役刚到,说瑞王殿下让把这个交给您!”
春红眼疾手快,一把抢过油纸包,闻了闻:“是吃的!我就知道八爷没忘了我!” 拆开一看,里面是两包糯米糕,还热乎着,“哇!是江南的桂花糯米糕!我去年吃过一次,甜丝丝的,还带着桂花味儿!”
苏念拿起一块,递给胤宸:“你尝尝,八爷说这是他让执念堂旁的糕点铺做的,用的是今年新收的糯米和桂花。”
胤宸咬了一口,眉梢微扬:“比宫里的点心清爽些。” 他看向苏念,“信里还说什么?有没有提什么时候回来?”
“提了。” 苏念指着信尾,“他说等秋收完,把新种的双季稻种子分发给各村,就回京城。还说想看看守念人新总部,也想参加咱们的婚礼,怕赶不上奠基仪式。”
“赶得上赶得上!” 春红嘴里塞满糯米糕,含糊不清地说,“白长老说半个月后才开工,八爷秋收完回来,正好能赶上!到时候让他尝尝我炖的白菜豆腐汤,再给他吃王大爷的牛肉包子,让他知道京城的好吃的比江南多!”
苏念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就知道吃。八爷回来,是要和咱们商量怎么彻底清除黑雾残留的,不是来陪你吃的。”
“我知道!” 春红把最后一块糯米糕塞进嘴里,拍了拍手,“但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嘛!八爷在江南肯定累坏了,得好好补补。对了苏念姐姐,八爷信里有没有说江南的鱼好不好吃?我听说江南的鲈鱼可鲜了,清蒸一下就特别香!”
胤宸忍不住笑出声:“你这丫头,满脑子都是吃的。等八爷回来,让他带你去江南吃个够。”
“真的吗?” 春红眼睛一亮,又立刻垮下来,“不行不行,我得留在总部种白菜,还要给大家炖汤,走不开。” 她想了想,又眉开眼笑,“那让八爷带点新鲜的鲈鱼回来,我给大家做清蒸鲈鱼,再炖白菜豆腐汤,咱们也尝尝江南的味儿!”
苏念看着春红雀跃的样子,又低头看了看信上胤暄的字迹,笔锋比以前沉稳了许多,没有了往日的锐利,多了几分温和。她想起以前在南疆,胤暄还带着算计的眼神,如今却在江南的田埂上,和百姓一起看稻子,教孩子画图腾,心里忍不住感慨。
“他真的变了。” 苏念轻声说,“以前总想着权力,现在却把心思都放在百姓身上了。”
胤宸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经历了那么多事,他总该明白,比起皇位,百姓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等他回来,咱们一起商量,让他继续管江南的民生,他定能做得更好。”
远处传来卖糖人的吆喝声,春红已经跑去院子里,和若兰商量着要在总部的小院子里种点江南的桂花,说等明年开花,就能做桂花糯米糕了。阳光洒在信纸的字迹上,暖融融的,苏念知道,江南的好消息还会继续传来,而他们的天启,也会在这些细碎的美好里,慢慢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