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清晨,天色刚亮,四合院里还一片宁静。
小妹李玉梅还在里屋炕上睡得香甜,小脸红扑扑的。
母亲肖二丫知道大儿子今天要去钓鱼,没忍心叫醒小女儿,让她多睡会儿。
李震岳已经带着弟弟李震川在院门外空地上练了一会儿踢腿和空击。
晨光熹微中,两个半大孩子的身影显得格外有活力。
练完回家,早饭已经摆上桌——依旧是简单的玉米糊糊,能硌牙的粗粮窝窝头,还有一小碟黑乎乎的咸菜疙瘩。
李震川因为想着去钓鱼,兴奋得坐不住,狼吞虎咽。
“震川,慢着点吃,别噎着,时间还早,不着急。”
肖二丫看着小儿子,忍不住叮嘱。
“知道了,妈。”李震川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地应着。
肖二丫又转向大儿子,脸上带着一丝担忧.
“震岳,到了地方,你一定得看紧震川,千万别让他离水太近,听见没?那湖边可不是闹着玩的。”
“妈,您就放心吧,我知道了,会注意的。”李震岳沉稳地点点头。
吃完饭,兄弟俩便兴冲冲地准备出发。
李震川抢着拎起了那个装着挖来的蚯蚓的鱼饵包,宝贝似的抱在怀里。
李震岳则一手提着那个有些掉漆的铁皮水桶,一手扛着那副精心制作、在晨光下泛着独特光泽的八卦轮鱼竿,两人意气风发地就要向北海公园“杀”去。
刚走出院门,就有点不赶巧,正好碰上前院的闫埠贵闫老师,也提着他的竹竿和铁皮桶出门,看样子也是去钓鱼。
“闫老师早。”李震岳还是礼貌地打了声招呼。
“啊,你们早。”闫埠贵扶了扶眼镜,看到他们这装备,愣了一下,“你们……这也是去钓鱼?”
“是啊,闫老师,我们去北海公园试试手气。”
闫埠贵的目光立刻被李震岳肩上那副造型别致的鱼竿吸引住了,尤其是那个木制的八卦轮。
他凑近了些,仔细打量着:“哎呦,震岳,你这鱼竿……很奇特啊!哪儿买的?百货大楼有新货了?”
“不是买的,闫老师,”李震岳拍了拍鱼竿,带着点自豪说,“是我跟我爸自己琢磨着做的。费了不少劲,做了好长时间,也花了不少钱找材料。”
闫埠贵一听是自制的,还花了钱,脸上立刻露出那种“不会过日子”的表情,摇着头说:“哎呀,你说你们……钓鱼嘛,一根竹竿就行了,还要花那么多钱自己做?这不划算,不划算啊!”
李震岳懒得跟他多解释,笑了笑说:“闫老师,那我们先走了,得早点去占个好地方。”说完,拉着弟弟,加快脚步,先跑了起来,把还在原地咂嘴感慨“不会过日子”的闫埠贵甩在了身后。
虽然南方还有些地区在打仗,但北京城的治安还是相当可以的。
五月份的北海公园,湖水碧绿,垂柳依依,晨练的老人和早已来到湖边、占据了自认为有利位置的“钓鱼佬”们,让这片皇家园林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
李震岳的目光扫过湖面,开始寻找他的“战场”。
李震岳沿着湖岸走了一段,特意挑了一个地势比较平坦、人又相对少些的地方。
选这里,一是清静,不容易受人干扰;二是为了弟弟的安全,免得他在陡峭或者湿滑的地方出意外。
他放下水桶,开始熟练地组装鱼竿。
他将两节竹竿用黄铜套筒拧紧,检查了一下导线环,然后将鱼线穿过所有环孔,在末端绑了一个他自制的三钩钓组,挂了三个带倒刺的鱼钩。
他采用了类似“串钩”的思路,两个钩子上挂了鲜活的蚯蚓,另一个钩子则挂了昨晚特意煮好、散发着淡淡甜香的玉米粒,用来试探不同鱼种的喜好。
他调整了子线的长度,让三个钩子大致分布在离水底十五厘米、五十厘米和一米左右的不同水层,以期覆盖更多的可能鱼群。
准备就绪,他侧身,手臂发力,甩出了充满期待的第一杆!那精心打磨绑缚的石头坠带着鱼钩和饵料,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飞出去二十多米远,“扑通”一声落入水中。
八卦轮出线顺滑,几乎没有阻力,这顺滑度让李震岳相当满意。
石头坠迅速沉底。他等了三四秒钟,让钓组完全稳定下来,然后才开始慢慢地、轻柔地收紧鱼线,直到感觉到坠子微微触底,鱼线绷直,保持着敏感的待命状态。
“哥,你看,就属我们家的鱼竿最特别,最好看!”李震川在一旁,与周围人那些简陋的竹竿对比着,骄傲地说道。
“嗯。震川,你先安静地看着哥怎么操作,用心记。钓鱼是门学问,以后哥慢慢教你。”李震岳一边专注地盯着远处的水面(虽然看不到鱼线),一边低声对弟弟说。
“哥!快看那边!那个大叔上鱼了!好小一条!我们要不要也挪到那边去?”李震川指着不远处一个刚提起一尾小鲫鱼的人,急切地建议。
“不着急,”李震岳摇摇头,语气沉稳,“钓鱼最忌心浮气躁,频繁换地方。咱们这儿水深合适,安静,说不定藏着大家伙呢。”
他耐心地等待了大约五分钟,感觉没有明显的咬口信号,便不慌不忙地收回鱼线,检查了一下鱼饵。
蚯蚓还在,玉米粒也完好。他换了一个方向,再次将钓组抛投出去,落点比刚才又远了五六米。
再次缓缓收紧鱼线,屏息凝神,将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握着鱼竿的左手和鱼线传来的细微触感上。
不一会儿,通过紧绷的鱼线,他清晰地感觉到从水底传来了一阵轻微但密集的“哒、哒”抖动!
有口!是鱼在试探饵料!
李震岳心中一凛,但没有立刻动作,而是耐心等待着。紧接着,一股明显下拉的力道传来——鱼咬实了!
他手腕猛地向上一抖,果断扬杆刺鱼!感觉到钩子牢牢挂住后,他立刻开始匀速转动八卦轮的握把收线。水下的鱼开始发力挣扎,力道透过鱼线传到竿梢,整根竹竿立刻弯成了一个充满力量感的小弧度c型!
“震川!中鱼了!”李震岳低喝一声,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啊?什么中鱼了?”李震川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
“看着!别吵!”李震岳全神贯注,通过手感判断着鱼的大小和挣扎力度,稳稳地控着鱼竿,利用竿身的弹性化解着水下的冲击。
因为地势平坦,岸边水浅,他不需要抄网。几下较量之后,一条银光闪闪、尾巴拼命摆动的大鱼就被他缓缓地拖到了岸边。
李震川眼疾手快,冲上前一把将鱼捞了起来!
是条脊背发青、腹部银白、鳞片完整,足有快一斤半重的大鲫鱼!(在普遍钓小鱼的时代,这绝对是巨物了)
“鱼!好大的鱼!哥!我们钓到大鱼了!”李震川高兴得手舞足蹈,抱着鱼又蹦又跳,小脸兴奋得通红。
李震岳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在铁皮水桶里放了点湖水,从弟弟手里接过那条还在奋力挣扎的大鲫鱼,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鱼儿入水,溅起一片水花。
这边钓上“巨物”的动静,立刻吸引了周围不少钓鱼人的目光。
那些原本专注于自己浮漂的人们,纷纷投来惊讶、羡慕、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的眼神。他们看着李震岳手中那副奇特的鱼竿,又看看水桶里那条罕见的大鲫鱼,交头接耳,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