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局面,辛评不信曹操会无计可施。
曹操笑问:若言无计,先生必不信。
若言有计,先生又有何高见?
人言曹公多疑善变,果不虚传。辛评道,
若无计则罢。若有计……曹公已存吞并河北之心,邺城将无宁日,袁公恐非敌手。
曹操笑而不语,静待下文。
辛评续道:
若欲放大公子归去与三公子相争,曹公当为其培植羽翼。
郭图已死,汪昭等人难返冀州。大公子还有何人可依?
曹操眯眼道:恐怕唯先生耳。
先生不愿辅佐于我,实乃憾事。
辛评愧然垂首:
忠臣不事二主,辜负曹公厚爱。
为报曹公不杀之恩,辛评愿助大公子争位,恳请应允。
曹操冷笑凝视。
既知我意,岂能再让先生涉险?
“曹某虽无大能,却绝不会寒了将士们的忠心,更不会让投奔鄄城的贤士谋臣置身险地!”
“先生且先随我前往鄄城,至于你的家眷,我自会向袁本初讨回。”
无论辛评此刻作何感想。
曹操直接下令将辛评押下,并吩咐左右严加看守。
待众人退下后,戏志才上前道:“方才真怕主公会应允辛评,放他随袁谭回去!”
曹操冷笑道:“我又不糊涂,岂会受他蒙骗?”
“好不容易擒获袁本初的一名谋士,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何况他已识破我的意图,更不可能放他回去。”
“最关键的是,我放袁谭回去,只为暂时麻痹袁绍,缓和双方矛盾,让他继续与公孙瓒缠斗,而非坐等他们兄弟相争趁虚而入!”
历史上,他确实借此分化了袁氏三兄弟。
但如今,曹操有十足把握正面击败袁绍,根本不必浪费时间与这些小辈周旋。
所以辛评的说辞,对他毫无价值。
若人才不能为己所用,也绝不可资敌。
辛评想走?痴心妄想。
……
视线转向太史慈部!
他独自率军从高唐一路攻至平原城下!
守将岑璧紧闭城门,一面死守,一面分别向邺城和袁谭处求援。
太史慈见挑衅无果,便分兵攻打周边县城,意图孤立平原,切断其与冀州的联系。
数日后深夜!
曹军大营外突然杀声震天,火把如潮水般亮起。
岑璧闻讯冲上城楼喝问:“曹营为何大乱?”
士兵们纷纷摇头。
正疑惑间,城下忽有一支军队接近。
“岑将军!我是汪昭!”
岑璧听出故友声音,急忙制止守军放箭。
待对方靠近火把照明,果然见到汪昭焦急的面容。
“汪兄怎会在此?”
汪昭急道:“不是你向大公子求援吗?大公子亲率精锐回援,正在突袭曹营!特命我来通知你速速出兵合围太史慈!”
汪昭高声喝道:全军听令,随我前去接应大公子!
岑璧望见汪昭率领人马匆匆调转方向。
当即下令:全军出城支援大公子,合击曹军太史慈部!
听闻袁谭已率部返回,曹营必然大乱,正是立功良机。
岑璧怎甘心错失战机。
他全然不知汪昭已暗中投敌,更不知袁谭已被生擒。
也未察觉汪昭等人实为诈城,竟布下如此精妙的陷阱。
于是率领城中主力直奔曹营而去。
待岑璧率部抵达,却不见袁谭踪影,连冀州兵马都销声匿迹。
只见太史慈正与汪昭等人假意交战。
汪昭逆贼!岑璧惊觉中计,急令撤军。
太史慈纵马大喝:休想脱身!
单枪匹马直取岑璧,杀入冀州军阵。
潜伏四野的曹军伏兵同时杀出。
嚓嚓......
岑璧仓皇突围,身后亲卫接连被太史慈挑 ** 下。
纳命来!
岑璧突感背后杀气逼近,急忙俯身挥刀格挡。
太史慈冷笑间长枪突刺,仅一合便将岑璧刺于马下。
主将已诛,降者不杀!
太史慈提着头颅厉声大喝。
冀州士卒见状胆裂,纷纷弃械请降。
少数残兵突破重围逃向平原城。
临近城门时,忽见城头旗帜骤变,箭如雨下。
朱灵在此!平原已归鄄城所有,速速归降!
前有坚城易主,后有追兵逼近。
这些残兵败将走投无路,最终全部缴械投降。
......
河间郡。
急报!曹军主力自济北出击,已攻入济南与平原!
岑璧将军急遣信使赴邺城求援,请主公速断!
邺城转来的战报呈至袁绍案前。
袁绍与众谋士闻讯色变,半晌无言。
待回过神来厉声喝问:
此言当真?
曹操竟敢进犯青州?
袁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审配、逢纪等人同样震惊不已。
曹操不是西征凉州叛军去了?怎会突然现身东线?
袁绍夺过军报细看。
顿时面色铁青怒不可遏:
奸诈曹贼!竟将我等欺瞒至此!
请看
曹贼狡诈至极,青州危矣,平原恐不保...
袁绍轻声低语,将手中军报掷于地上。
形势危急,曹贼公然与我为敌,我军主力...
审配接过军报细阅,转交逢纪。
二人读罢,默然相视。
谁曾想,曹操的真正目标竟是青州。
许子远这厮,简直愚不可及!
袁绍突然想起误导众人的许攸。
若非此人,众人怎会轻信曹操将西进。
青州防务也不至如此松懈。
更不会抽调重兵北上对付公孙瓒。
主公,当务之急是阻止曹操在青州扩张,而非追究许攸。逢纪进言道:
齐、济、乐安三郡或难保全,但平原必须死守。绝不可让曹军跨过黄河!
袁绍踌躇道:可还有兵马能驰援平原?
审配答:可从河间、渤海调两万兵,邺城再拨三万。若曹军不退,便在平原决战。必要时...可弃青州。
为争取时间对付公孙瓒,只能暂弃青州。
袁绍咬牙道:就依此策。五万大军驰援,量曹操不敢妄动。
至于公孙瓒...只好接受长安使者调停了!
大将彦良即率三千铁骑、一万七千步卒星夜南下。
邺城方面,田丰、沮授早已整军待发,只等袁绍军令便开赴平原。
......
公孙瓒收到一封鄄城来函。
信使称是曹操所寄,却无署名。
曹阿瞒竟给我写信?
展开信笺,公孙瓒勃然大怒。
好个曹操!竟自封青州牧!
正值与袁绍争夺青州之际,曹操竟横插一脚。
怒不可遏的公孙瓒继续往下看去...
“伯圭贤弟,青州属吾管辖之地,汝与袁本初争斗不休,导致百姓遭难,吾甚为痛心。今已调遣十万大军进驻青州,收复北海、东莱二郡,济南国与平原之袁本初部众,吾亦将击退。至于汝麾下田楷及其部属,吾实无意加害,愿遣返北归……若贤弟顾念幽州将士,不妨代传书信,劝其北返,如此可免两军厮杀……鄄城粮草丰足,闻幽州缺粮,愿以粮易马,与贤弟握手言和,共护汉室疆土……”
竟要我写信令田楷退兵!
公孙瓒怒不可遏。
曹操此番要求着实过分。
但见其愿以粮相换,眼中又闪过精光。
粮食正是他最紧缺之物。
若粮草充足,何惧袁绍之敌。
刘虞为限制自己,仅供给少量粮草,余皆需自筹。
此亦为公孙瓒与刘虞交恶之因。
公孙瓒常因此怨恨刘虞。
“虽说是以马换粮,但只要曹操肯开此口,于我右北平有利无害!”权衡再三,公孙瓒决定妥协。
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何况如今与袁绍相抗尚处劣势。
若再得罪曹操,无异于将盟友推向敌方,更不利于南下大计。
且曹操先礼后兵,遣人送来未署名信函,足见其诚意。
至少曹操不想与己为敌,还算敬重自己。
“来人,命严纲部将赵云率所部即刻南下,携吾手谕令田楷撤离临淄,全军返回右北平!”
手谕很快递至正操练的赵云手中。
赵云接令听完传令兵交代,满脸困惑。
派我去青州传令?
公孙瓒为何选中自己?
虽有疑问,但传令兵不作解释便离去。
将手谕揣入怀中,赵云目光闪动,眼前浮现一道朦胧身影。
“集合骑兵,随我护送将军手谕!”随即率百骑出营,直奔青州。
百骑疾行,不敢延误,经渤海郡时专挑僻静小路。
不日抵达青州平原郡。
方知曹操已攻占平原多日。
本人正驻守城中。
“来者可是幽州使者!”
忽有三骑拦路,截住赵云等人。
修改后的文本如下:
赵云等人先是一愣,发现四周并无伏兵,这才开口问道:你们是......
幽州使者莫要紧张,曹公早料到公孙将军会下令让田楷将军撤兵,特意派我等前来迎接,为诸位引路。拦路的三人如此回答。
赵云恍然大悟,原来曹操早已预见今日之事。
当即拱手道:我等确实前往临淄,既然曹公已有安排,烦请带路!
好,请随我来!
一行人沿官道向乐安国方向行进。
抵达黄河渡口时,早有船只准备停当。
对岸另有接应人员,我等需返回平原复命,就此别过!引路者拱手告辞时,赵云突然喊道:
且慢!有重要军情需转告曹公!
三人勒马停驻。
赵云继续道:袁绍正调北方兵马南下,主将名为彦良,此刻距平原仅一日路程,望此情报对曹公有所助益!
多谢相告!三人疾驰而去,赶往平原城。
赵云一行顺利渡河,在接应下继续南行,渡过济水后进入齐国,最终抵达临淄。
我乃赵云,奉公孙将军之命前来送信,请田楷将军开城!
城下,赵云出示公孙瓒的令牌。
田楷验明真伪后,立即下令开城迎接。
交接文书后,赵云静立一旁。
田楷阅信后神色骤变,长叹道:果然被吕虔说中,主公不愿为青州与曹操开战,多树强敌!
传令全军,即刻北上乐安县,乘船返回右北平!
下达军令后,田楷将信末页递给赵云,意味深长地说:
看看吧,这是主公对你的安排。
赵云接过信笺。
阅毕内容,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主公留你在青州乃是重用,以战马换取粮草事关重大,寻常将领可没这般机遇。田楷轻拍赵云肩膀,眼中难掩羡慕。
这份美差竟落在籍籍无名的百人将身上,着实出人意料。
若非此次送信,田楷甚至不知军中有赵云这号人物。
与田楷的艳羡不同,赵云心中如遭雷击。
这不是他想要的归宿。
身为武将,自当征战沙场,马革裹尸,方显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