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守城士卒皆轻推慢放,唯恐惊动敌军。
城外无恙!
速速出城,不得延误!
七万豫州军如潮水般涌出城门,向南疾行。
行出十五里后,
袁术军中方点燃火把,加快行军速度。
全速前进!点燃火把,加快脚程!
速回豫州,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诸将不断呵斥士卒,催促大军疾行。
举火夜行至子夜时分,七万将士已露疲态。
正当袁术部众渐懈防备之际,两侧山林忽现火光。
震天喊杀声自黑暗深处传来,不知埋伏多少曹军。
豫州军登时大乱,仓促应战间,箭矢如雨。
速退!速离险地!
袁术与众将惊惶失措,只顾率部夺路而逃,全无反击之念。
曹军亦不穷追,仅围困落后豫州军士,以招降纳叛为主。
直至破晓前,袁术部竟连遭三次伏击。
袁术等人马不停蹄奔逃不息。
及至天明,
方得脱伏击之险。
然袁术仍不敢稍歇,
直逃至太寿城方敢喘息。
清点损失毕,
用膳小憩后,袁术面色铁青喝问:一日夜间,折损多少兵马?
诸将面面相觑,无人敢应。
袁术怒视长史杨弘:汝来说!
杨弘踌躇片刻,方颤声禀报:启禀主公,昨夜连番遇袭,七万大军...今存不足五万矣!
竟折损两万之众!
袁术痛心疾首。
未见曹军主力,便损兵二万。
此战之憋屈,当真无以复加。
报!曹军八千铁骑已至,将太寿城三面合围!
曹操的主力部队正在迅速逼近,数量至少有三万之多!
兖州的骑兵已经追上来了,足足八千骑。
这仗该怎么打?
袁术感到头痛欲裂,心如刀绞,全身无力,疲惫不堪。
他挥了挥手说:你们去商量个可行的对策吧,我先歇会儿。
说完,袁术便不再理会众人。
这......众人既愤怒又郁闷,心中充满憋屈与无奈。
摊上这样一位主公,只能说既无奈又无语。
原本大好的形势,竟落得如此田地。
依我之见,今晚我们还得继续撤退!杨弘对众人说道:
各位将军觉得如何?
桥蕤反驳道:先生,曹操这明显是‘围师必阙’之计,故意留出南面的缺口让我们逃跑,借此瓦解我军的斗志和战斗力。如果今晚再逃,恐怕又会像昨夜一样遭遇伏击。
长此以往,等我们撤回豫州时,恐怕只剩几千残兵了!
到时候,整个豫州都可以直接拱手送给曹操了!
陈纪、陈兰、雷薄、刘勋等人纷纷点头附和。
说得对,如果今晚突围,途中再遭伏击,未必还能逃得掉!
曹操有骑兵优势,他故意不追得太紧,就是想逐步蚕食我军兵力!不能再上当了!
见众人都不赞成突围计划,杨弘冷笑道:你们该不会以为豫州还在我们掌控之中吧?
先生此话怎讲?刘勋上前一步问道。
杨弘解释道:从曹操全面出兵的瞬间,我们就已经败了。不仅二十万大军溃败,豫州各郡县此刻也正遭受曹操骑兵和步兵的袭击,粮道被断,重要关卡相继失守。
我们已经丧失了对豫州的实际控制权,即便逃回汝南,又有什么意义?
而且你们不会天真地以为,只有曹操会袭击豫州吧?刘表难道不会趁机偷袭南阳郡吗?
就算刘表按兵不动,陶谦那个老匹夫,你们以为他不会落井下石吗?沛国已经彻底沦陷,很快就会被陶谦全部占领。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局势竟如此严峻。
豫州已经回不去了。
虽然名义上尚未完全失守,但实际上已无力回天。
这便是大势所趋。
曹操不战而胜,基本已经锁定胜局!
照这么说......我们注定要死在归途上了?
主公和我们都会......
众将领脸色惨白,眼神变得空洞无神。
倒也不至于如此绝望!杨弘分析道:
曹操并不想置主公于死地,若他真有杀心,就不会屡次放过我们了。现在也不会采用‘围师必阙’之计,而是直接围困太寿,封锁四门了!.
曹军狡诈阴险,主公出身名门望族,四世三公,威名远播,曹操既不敢加害主公,也不敢切断我军退路。此时南撤尚有一线生机,若死守则必陷绝境。
杨弘言毕,又是一声长叹。
虽能看清局势,却无力回天!
袁术此番败局已定,比陶谦更为惨烈。陶谦虽败,至少保全了徐州全境,仅损失五万石粮草。而袁术不仅丢掉了整个豫州,连最富庶的南阳郡也要拱手让与刘表。
......
豫州军营内,粮草告罄,三万余将士饥肠辘辘。
面对营外两万青州军,他们不敢出战,只能困守营地。
刘详面容憔悴,发丝渐白。
将军,主公关津兵败,十五万大军折损过半,现已退守封丘。我军粮尽,士兵们开始挖草根充饥,宰杀战马果腹......
刘详欲言又止,此刻任何言语都无济于事。
忽有亲兵急报:将军,曹军使者求见,声称带来重要消息。
刘详微微颔首:传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文士入帐行礼:兖州毛阶,见过刘将军。
说吧,何事?刘详强打精神问道。
毛阶直言:特来告知将军两事:其一通报最新战况,其二劝将军归降。贵军粮草将尽,何必让三万将士白白送死?
刘详默然,良久道:先说消息吧。
袁术率残部退守封丘,听闻豫州失守后连夜南逃,途中连遭伏击,损兵折将。如今仅余三万人马,正沿颍水南逃,意图退往九江。
此言一出,满帐哗然。匡亭守军最后的希望,就此破灭。
**
袁术领着残部仓皇南逃,一路损兵弃甲,士卒不断溃散。这般情形,怕是逃到九江郡时,麾下已不足数千人马。
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刘详悲愤捶案,涕泪横流。众将皆垂首叹息,愁云惨淡。
毛阶静立一旁,待众人情绪稍缓,刘详才勉强收住泪水,沙哑道:“降吧……我们归降。”
不降,只有死路一条。
援军已绝,袁术再无力回天。曾经倚仗的靠山,如今彻底倾塌。
三万五千豫州军向曹操俯首,匡亭之战就此终结。
豫州局势急转直下,驻守宛城的张勋得知消息后,当即率残部突围,弃南阳于荆州,转而奔向寿春投奔袁术。
一路奔亡,袁术身边仅余五千残兵,狼狈逃至淮河北岸。
“主公,曹军未再追击!”
“此番……总算脱险了!”
部将们缓声宽慰,袁术却面如死灰。望着所剩无几的部众,他喉头哽咽,半晌才挤出一句:“渡河……入九江,以寿春为根基!”
豫州已失,唯有暂据扬州,再图霸业。
未过几日,沛国传来噩耗——陶谦趁袁术兵败退守寿春,发兵西进,吞并沛国全境。
沛国乃富庶大郡,位处汝南之东、淮水下游,昔年袁术与陶谦各据其半,互不相犯。如今陶谦强势西侵,兵锋直指寿春。袁术闻讯暴怒,厉声喝令:“传令纪灵!五万大军不必回援,立即东进沛国,诛灭陶谦!”
命令方下,又有急报骤至——
“主公!纪灵将军闻我军溃败,曹操追击主公,遂率五万大军南下驰援。不料曹军中途转向,于东面设伏!纪灵将军中计,折兵三万,溃散一万,仅率万余残部退至龙亢!”
五万大军,顷刻覆灭。
袁术闻讯,肝胆俱裂,当场昏厥。帐内众将惶然无措,一片死寂。
……
袁术惨败,天下震动!
坐拥二十五万大军的袁术竟一夕崩颓,富庶豫州尽失,只得蜗居寿春苟延残喘。此等结局,诸侯皆瞠目结舌。
荆州·襄阳。
荆州与兖州共击袁术,虽仅得南阳一郡,然此乃膏腴之地,堪称最大收获。刘表抚须言道:
袁术虽败走寿春,然其心不死,日后必成我荆州东面之患,诸君有何良策?
蒯越进言:主公可续结曹公之盟,共制袁术。
另当遣使赴徐州。陶谦夺取沛国,与袁术结怨,且其早有经略扬州之意。今袁术欲据扬州以为根本,二者必起争端。
众臣皆附和其议。
局势已然明朗。
刘表眼中精光一闪,沉吟道:
既如此,邓羲出使鄄城,谒曹孟德;王威赴徐州郯城,访陶恭祖。
二人领命,各赴兖徐二州商议结盟之事。
邺城。
公路竟败得如此彻底?
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袁绍览罢战报,惊愕不已。
区区数万曹军,非但守住兖州,竟大破袁术二十万之众。
纵是二十万头猪,曹操半月也难尽俘,何况精兵?如今豫州大半已入曹操之手。
袁绍怒击案几,厉声叱道:
庸才!辱没我袁氏门楣!
本欲共分兖州,反将豫州拱手让人。曹操得此根基,羽翼渐丰,后必为心腹大患!
众谋士陆续而至,见厅中狼藉,皆知主公盛怒。
袁绍稍敛怒容,沉声道:
南边战况,诸位已知?
众人对视片刻,方答:
确悉曹公大胜,袁术败走寿春。豫州颍川、陈国等地尽归曹操,南阳属刘表,沛国大半为陶谦所得。
袁绍挥手令众人入座:共议此事。
“眼下形势,应当如何应对?”
谋取兖州的计划失败,必须尽快找到新对策。
许攸为了弥补过错,率先发言:“明公,曹操暗中隐藏十万青州精锐,上万虎豹骑兵,其心险恶,狡诈异常,必须严加防范!”
“如今他占据豫州大部,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已成冀州心腹大患,必须立即采取制衡之策!”
“属下建议:其一,联合荆州刘表,令其北上牵制曹操西南新占区域;其二,与徐州陶谦修好,防止曹操夺取徐州继续扩张。”
“其三...秘密联络袁术,助其东山再起,牵制曹操南部;其四...可怂恿关中郭汜李傕东进,袭扰颍川、河南尹地区,威胁陈留,使曹操四面受敌,再难发展!”
这个策略看似可行。
正当袁绍思索之际。
郭图拍案怒喝:“许子远!你活腻了吗!”
辛评、辛毗、荀谌等颍川士人皆怒目而视。
许攸第四条计策要引西凉叛军劫掠他们家乡,自然激起众怒。
那些西凉叛军凶残成性,若真杀到颍川,乡亲们岂能幸免?
虽然家眷已接到邺城,但宗族仍在颍川。
每家都有数百族人,若因此遭受灭顶之灾,这血海深仇...
许攸低头不语,不敢争辩。方才情急失言,得罪了整个颍川集团。
田丰进谏道:“主公,郭李之辈乃董卓余孽,与其勾结必损声威,此策万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