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老夫子靠在椅子上,手指在键盘边缘轻轻敲了两下。屏幕上是金手指系统自动生成的舆情推演图,三条曲线起伏交错,最终一条红线稳稳压过另外两条。
他点了点鼠标,把“掀桌子”阶段的证据包拖进发送队列。
手机震动了一下,林姐回了消息:“材料收到了,发布时间按你说的,六点整?”
老夫子打字:“对。别提前,也别延后。”
“可这个时间发,主流媒体看不到啊。”林姐又问。
“自媒体看得见。”老夫子回,“等他们炒热了,传统媒体自然会跟进。我们现在不是求快,是求准。”
他关掉对话框,调出水军行为图谱。大番薯整理的数据已经被金手指优化过,几百个账号像蜘蛛网一样连在一起,Ip集中在两个城市,发言时间误差不超过十五秒。一看就是机器操控。
他把图谱截图保存,标上“备用二号弹药”。
六点整,公司官微更新了一条动态。
标题很平实:《关于近期网络不实信息的说明》。
正文没骂人,也没甩锅,只说三件事:第一,有人伪造操作日志,试图嫁祸公司;第二,我们找到了原始记录,对比图如下;第三,请大家看清楚,谁在说真话。
配图是一张表格,左边是真实系统日志,右边是对方伪造的版本。差异点用红框圈出,比如时间戳格式不对、指令代码拼写错误、签名密钥缺失。
发布后第八分钟,评论区开始热闹。
“这差距也太明显了吧?”
“左边看着像正规文档,右边像小学生抄作业抄错了行。”
“所以之前说系统崩溃的是假的?”
第十二分钟,竞争对手的账号突然冒出来,转发这条微博,文字就一句:“此为恶意诽谤,我方将采取法律手段。”
老夫子看到这条,嘴角动了动。
“急了。”他说。
果然,不到半小时,几十个自媒体账号同步发文,标题清一色带着“封口”“打压”“真相被掩盖”这种词。还有几个视频博主剪辑了片段,配上悲情音乐,说这是“企业霸权对言论自由的碾压”。
林姐打电话过来:“他们动作很快,舆论有点偏。”
“正常。”老夫子听着电话,“让他们继续演。”
他打开金手指的语义监控模块,输入关键词“封口”“打压”“自由”。系统立刻抓取出两千多个相关评论,标记出三百七十六个高频账号。这些账号注册时间集中在三天内,头像全是风景照或卡通人物,个人资料空白,发言内容高度雷同。
“来得好。”老夫子把数据导出,做成一张动态图。图里,一个个小点从同一个Ip地址扩散出去,像细菌分裂。
他发给林姐:“现在放第二波。”
公关团队迅速响应,十分钟后再发一条微博,标题是《我们不说,你看就行》。
正文只有两句话:
“以下是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攻击我司的账号行为分析。”
“请判断,这是公众自发,还是有人组织。”
附图就是那张动态扩散图,清晰得没法反驳。
网友反应比预想还猛。
“好家伙,同一时间发同样的话,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普通用户?”
“Ip都叠在一起了,当大家瞎吗?”
“原来我们被当猴耍了。”
热搜榜上,“某竞品公司涉嫌操纵舆论”慢慢爬升,七点四十分冲进前十,八点十九分进了前五。
九点整,对手终于坐不住了。
他们在总部开了记者会,现场站了一排人,最前面是个穿深色西装的男人,脸对着镜头,声音挺稳:“我们从未参与任何网络水军行动。所谓‘伪造证据’纯属污蔑。我们将正式提起诉讼,追究法律责任。”
老夫子看着直播画面,慢悠悠喝了口凉茶。
“告我?”他低声说,“那你先把去年和黑稿平台签的合同交出来。”
他打开金手指,输入“反诉风险评估”,系统自动调取过往合作记录、资金流向、第三方爆料,五分钟生成一份二十页的报告。最后一页列出七项可能构成虚假宣传的行为,每一条都附有证据链接。
他没发出去,只是存进加密文件夹,名字叫“回礼专用”。
十点零三分,林姐发来新消息:“三家科技媒体联系咱们了,说想做深度报道。”
老夫子回:“安排秦先生对接,别给全文,给线索。”
“给他们多少?”
“够他们挖出真相就行,别一次性喂饱。”
挂断前,林姐犹豫了一下:“我们现在……是不是赢了?”
“刚开场。”老夫子说,“他们开记者会,说明慌了。但还没乱。等他们开始互相甩锅,才算真正崩盘。”
中午十二点,公司内部群炸了。
市场部的小王转了个链接,标题是《起底“公正评论”背后的操盘手》,文章扒出一个叫“舆情通”的外包公司,专门帮客户刷好评、压差评,而这家公司的客户名单里,赫然有竞争对手的名字。
更绝的是,作者贴出一段录音,里面有人说:“这次任务重点打击技术负责人,用‘管理混乱’‘能力不足’这两个点反复洗。”
声音不大,但能听清。
老夫子听完一遍,笑了。
这不是对手的人,是那个灰夹克——神秘人。
他早就在金手指里存了对方的声纹样本,刚才一对,匹配度百分之九十二。
“自己人露馅了。”他喃喃。
下午两点,负面词条全掉了下去。原先挂在热搜上的“客户集体退约”“系统瘫痪”全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谁在操控舆论”“水军产业链曝光”这类话题。
公司股价止跌回升,涨了三个点。
林姐第三次打电话,语气轻松了不少:“好多媒体追着要采访你。”
“不见。”老夫子说,“越低调越好。”
“可你不露面,大家总觉得你是幕后黑手。”
“那就让他们觉得我是。”他靠在椅背上,“反正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傍晚六点,他收到大番薯的消息:“我重新核对了所有时间节点,没问题了!还发现了一个新情况——那个发重启命令的终端,登录后访问过一个隐藏文件夹,叫‘backup_log’。”
老夫子立刻调出影子系统的记录。
真有这个文件夹。
而且里面有个日志文件,记录了三次远程连接尝试,目标都是公司核心数据库的备份接口。
最后一次尝试是在今天早上五点五十八分,差两分钟到六点。
正是他们发布声明前。
“想抢数据?”老夫子眯起眼,“可惜拿的是假系统里的假备份。”
他把这条记录单独拎出来,加进“证据链001-补充版”,但没告诉任何人。
晚上八点五十分,竞争对手再次发声。
这次不是记者会,是发了一篇长文,说他们“始终坚持商业道德”,并指责老夫子“利用技术优势进行人格抹黑”,还强调“已收集全部证据,准备提交司法机关”。
老夫子看完,直接转发到内部群,附言:“感谢广告位赞助。”
群里笑成一片。
林姐私聊他:“他们这是狗急跳墙了。”
“差不多。”老夫子回,“但还没到最后一步。”
他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九点整。
传播热力图显示,关于他们的讨论已经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负面情绪占比从原来的百分之六十八降到百分之二十九,还在下降。
他打开金手指,新建一条任务提醒:
明天凌晨两点,监控所有非常规登录请求。
特别关注admin_temp组权限下的操作。
设完闹钟,他起身去茶水间倒水。
回来时,手机亮了。
是系统警报。
b区三层打印机再次启动,正在输出一份文件。
他切进监控画面,纸张缓缓吐出,上面印着一行字:
`AccESS GRANtEd: bAcKUp_LoG_UNLocKEd`
老夫子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