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的双闪灯在楼下闪烁了两下,司机把单据举得更高了些。老夫子站起身,走到窗前看了眼时间——快八点了。他揉了揉后颈,刚准备坐下,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
陈小姐端着保温盒走了进来,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什么。
“听说你晚饭没吃。”她把盒子放在桌角,掀开盖子,一股热粥的香气散出来。
老夫子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大番薯发了个语音,在群里说你还在盯南岭的货。”她笑了笑,“他说‘老大又开始了,茶凉了都不抬一下头’。”
老夫子嘴角抽了抽,“那家伙能不能少管点闲事。”
“可你确实没动过。”她指了指桌上冷掉的茶杯,“从七点四十三分到现在,杯子还是那个角度。”
他没接话,低头看了眼屏幕。物流轨迹刚更新,首单原料已进入市郊高速,预计明早九点前抵达厂区。数据流稳定,没有异常访问记录。
一切正常。
可他还是觉得脑子像被拧紧的螺丝,转不动,也停不下。
陈小姐没再说话,只是顺手把散在桌上的文件理成一摞,按大小对齐边缘。她的动作不快,但很稳。翻到最上面那份市场反馈报表时,她顿了顿。
“这部分区域销量涨得有点奇怪。”她指着图表右下角一个突起的柱状图,“三天内翻了两倍多,是临时促销吗?”
老夫子抬眼看了看,“那边不是重点推广区,我们没投广告。”
“但运输路线改了。”她用笔尖轻轻点着地图上的一条虚线,“原本绕城东,现在走新修的环线,节省四十分钟。会不会是因为配送更快,经销商主动加单?”
老夫子盯着那条虚线看了两秒,忽然调出仓储系统的调度日志。果然,过去四十八小时,该区域的补货请求增加了六十七次,全部来自中小型分销商。
他笑了下,“你还懂物流?”
“不懂。”她合上报表,“但我坐高铁时总爱看窗外的货运站,哪条线车多,哪条线堵,看得多了就记住了。”
老夫子没再说话,默默把这条线索标记进明日晨会的议题清单。
两人之间安静下来,只有键盘敲击声和粥勺碰碗的轻响。老夫子吃了几口,发现这粥熬得刚好,米粒开花,温度适中,连葱花都撒得不多不少。
“你常给别人送饭?”
“第一次。”她说,“紧张得在路上差点把盒子打翻。”
“那你现在还紧张吗?”
“现在?”她歪了歪头,“看你吃得挺香,就不怎么紧张了。”
老夫子差点呛住。
就在这时,手机震了一下。大番薯的头像跳出来一条语音:“老大!南岭那边说他们老板娘姓陈,明天亲自押车来验厂,你要不要见?”
老夫子正要回复,抬头看见陈小姐正盯着自己,眼神有点微妙。
“怎么了?”他问。
“你说……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她声音不高。
“全国姓陈的人那么多。”他打字回了一句“安排会议室”,然后抬头,“再说,人家是老板娘,你可是自由身。”
她哼了一声,转身去拿桌上的另一叠资料,“那我继续整理了,别嫌我碍事就行。”
老夫子看着她低头翻纸的样子,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抽出一本薄册子递过去。
“这个,拿去看。”
她接过来一看,封面上写着《新能源市场基础分析手册》。
“内部培训用的,别外传。”他说完,又补了一句,“看不懂可以问我。”
她没点头也没拒绝,只是把册子夹进了自己的包里。
第二天清晨,会议室。
秦先生正在汇报新产线调试进度,老夫子一边听一边翻材料。会议进行到一半,他感觉有人轻轻敲了下他的椅背。
回头一看,陈小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张手写纸条。
他接过一看,上面画了个简易地图,圈出一个二线城市,旁边密密麻麻写着:
- 近期出台新能源补贴新政
- 工业园区扩建,新增三万就业人口
- 本地电网老化,急需分布式能源接入
- 当前竞品覆盖率不足15%
下面是几行小字:“如果主推小型家用储能系统,配合社区团购模式,可能打开突破口。”
老夫子看完,抬头问:“这是你查的?”
她点头,“昨晚睡不着,就翻了些政策文件。”
会议室里其他人也都凑过来看。秦先生啧了一声,“这数据比我们市场部上周报的还细。”
老夫子沉吟片刻,当着所有人面把这张纸拍在白板上。
“把这个城市加入下一阶段试点名单。”他说,“秦先生,今天就联系当地合作方,先铺两个社区样板。”
散会后,大番薯偷偷凑到陈小姐边上,“哎,你是不是偷偷上了商学院?”
“没上。”她笑,“但我会上网搜‘普通人怎么看懂财报’。”
“厉害。”大番薯竖起大拇指,“下次我也试试,别老问老大同一个问题被嫌弃。”
中午,老夫子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杯热咖啡,旁边放着一份打印好的演讲稿。
陈小姐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正用红笔圈改一处措辞。
“‘颠覆性创新’这个词太满。”她说,“改成‘阶段性突破’更稳妥,免得又被对手抓漏洞。”
老夫子接过稿子看了看,她改的地方,全是容易引发争议的表述。有些是他习惯性的强势语气,有些是技术术语堆砌。
“你还看演讲稿?”
“我想多懂一点。”她抬头看他,“不然以后连你为什么皱眉都猜不到。”
老夫子怔了怔。
就在这时,电脑屏幕一闪,金手指界面无声弹出:
【关系评估升级:陈小姐与宿主情感连接强度达“稳固级”,协同决策效率提升37%,建议维持现有互动频率】
他盯着那行字,又看向眼前的人。
她正低头继续修改,发丝垂下来遮住半边脸,手指捏着笔杆,指甲干净,没有涂色。
“你刚才说,”他忽然开口,“我现在看你的眼神,像当年看新能源报告一样认真?”
她停下笔,抬眼看他,“嗯?”
“不一样。”他说得很慢,“那份报告,我只想证明一件事——我能做成。而你……是让我开始想,做成之后,还能一起去做更多事。”
她愣住,笔尖在纸上洇开一个小墨点。
窗外,城市的灯光一层层亮起来。远处高架桥上的车流排成长龙,尾灯连成一片流动的红。
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低微的运转声。
她轻轻放下笔,把改好的稿子重新装订好,放到他手边。
“那接下来,”她说,“要不要听听我对下周公开活动材料的想法?”
老夫子点点头,拉开抽屉拿出另一份文件。
她凑过来,肩膀几乎挨着他。
两人低头看着同一份计划书,呼吸交错,谁都没再说话。
墙上的钟指向十一点二十三分。
电脑屏幕右下角,金手指悄悄刷新了一条新提示:
【检测到协同思维同步率上升,建议增加共同任务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