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阻荒村
光绪二十三年七月,江南的梅雨季来得急。陈九皋挑着药箱刚转过鹰嘴崖,豆大的雨点便劈头盖脸砸下来。他望着前边那座被云雾吞掉半截的山坳——云栖村的青瓦顶在雨幕里若隐若现,咬咬牙拐上了歪歪扭扭的石子路。
“客官可是要投宿?”村口老槐树下,个戴斗笠的老汉正编竹筐,抬头见他浑身透湿,忙放下活计,“我家就在前头,您跟我来。”
老汉姓周,村里都喊他周伯。陈九皋跟着他踩过满地碎叶,见屋檐下挂着串晒干的艾草,门楣上“积善人家”的砖雕已有些风化。进屋后,周伯媳妇端来姜茶,火塘里的松枝噼啪作响,映得墙上贴的灶王爷像泛着黄。
“这雨怕是要下整夜。”周伯吧嗒着旱烟,“您明日再走?”
陈九皋摸了摸药箱里的银针,点头应下。半夜他被尿意憋醒,听见外头有动静。雨声里混着细弱的呜咽,像人哭,又像兽嗥。他扒着窗沿往外看,月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见村西头的坟地——几棵歪脖子树在风里摇晃,树下黑影幢幢,分不清是人是鬼。
第二日雨停,陈九皋打算启程,却发现村道上有群人围着。凑近一瞧,是个穿粗布衫的妇人跪在地上,怀里抱着个三四岁的娃。那娃脸上起了一片红斑,像被人用指甲抓过,有些地方已经破了皮,渗出浑浊的脓水。
“陈先生!”人群里挤出来个穿青布短打的汉子,正是昨日的周伯,“我家小栓子昨儿还好好的,今早起来就发烧说胡话,您给看看?”
陈九皋接过孩子,指尖刚碰到那片红斑,娃就疼得尖叫。他凑近些闻,有股腐肉混着铁锈的腥气。“这是丹毒,得扎针放血。”他取了银针在烛火上烤了烤,刚要下手,孩子突然抽搐起来,四肢绷直,眼珠翻白。
“没气了!”周伯媳妇扑上来抱走孩子,哭嚎声惊飞了院角的乌鸦。
围观的人纷纷后退,有个老太太颤巍巍开口:“上月阿福家的小孙女也是这样……说是撞了邪,可请了道士画符,还是没留住。”
陈九皋心头一沉。他在药箱底层翻出《温病条辨》,记得书里提过“时疫”二字,可这症状比寻常瘟疫更凶——红斑起得急,溃烂得快,连壮实汉子都扛不住。
午后,又有两个村民找上门。一个是砍柴的大叔,手背肿得像发面馒头;另一个是村小的先生,说学生里已有五六个身上起红点。陈九皋给他们开了化斑汤,可服下药的人要么吐得昏死过去,要么症状愈发严重。
“陈先生,您是不是也染上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人群“轰”地散开,周伯攥着他的手腕直抖:“您别怕,我们这就送您去镇上!”
陈九皋这才注意到,村道上已经没人走动。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只有几缕炊烟歪歪扭扭飘着,像垂死的魂灵。
第二章 村志血痕
陈九皋被“请”到了村祠堂。
祠堂梁上挂着褪色的绸缎,供桌上摆着半盘发霉的供果。十几个村民围坐着,手里攥着锄头、镰刀,眼神像淬了毒的刀。为首的是个穿玄色绸衫的中年男人,陈九皋认得,是村长周宗海。
“先生,”周宗海声音发哑,“您说这病……可会传人?”
陈九皋如实答:“我行医二十年,从未见过这般急症。患者脓水沾到健康人,不出三日必染。”
祠堂里响起抽气声。有个妇人突然尖叫:“我家那口子昨儿给我端药,手碰了我胳膊!我会不会……”她疯狂撕扯自己的衣袖,露出皮肤上几点淡红的小疙瘩。
人群炸了锅。几个年轻汉子抄起家伙就要动手,被周宗海喝住。“都闭嘴!”他转向陈九皋,“先生可知道这病的根由?”
陈九皋摇头。周宗海从供桌下拖出个破木箱,翻出一本霉烂的线装书:“这是《云栖村志》,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
泛黄的纸页上,有行血字批注:“嘉庆二十三年夏,疫起于山溪,染者百廿三人,皆溃烂而亡。村老夜观星象,知是山鬼发怒,遂封井、禁伐、焚尸于鹰嘴崖……”
“山溪?”陈九皋想起昨夜路过村东头的小溪,水面漂着层暗绿色的浮沫,“可是那处水源?”
周宗海脸色骤变:“上个月山洪冲垮了上游的乱葬岗,村里就把溪水引过来用了……”
祠堂外传来敲锣声。老周头跌跌撞撞冲进来:“不好了!村西头的刘屠户疯了,拿杀猪刀砍自己老婆!”
众人涌出去。月光下,刘屠户赤着上身,身上红斑已经连成片,脓水顺着腿往下淌。他老婆蜷缩在柴堆里,脖子上全是刀伤,还在抽搐。刘屠户见人就吼:“滚!你们都是鬼!是你们引我来受这罪的!”
陈九皋想上前,被周宗海拽住。“先生,”村长的手冰凉,“您收拾收拾,天亮前必须离开。”
夜里,陈九皋在偏房翻找药草,听见东厢房有响动。扒着门缝一看,周伯蹲在地上,正往一个陶罐里倒东西。那液体泛着幽蓝的光,凑近闻,竟和村西头坟地的腥气一模一样。
“你在做什么?”陈九皋推开门。
周伯吓得陶罐落地,蓝液溅在他裤脚,瞬间腐蚀出几个洞。“我……我在给祖宗上供……”他语无伦次,“这水是从后山岩缝里接的,能镇邪……”
陈九皋蹲下身,用银针蘸了点地上的蓝液。针尖立刻变黑,冒起黑烟。“这不是水,是腐液。”他声音发颤,“你们一直往溪里排这个?”
周伯瘫坐在地,哭着说出实话:十年前,村里为了给东家种药材,在后山挖了片药田。后来药田莫名枯死,几个佃户下去查看,再没上来。村里请了个游方术士,说他俩被“尸瘴”缠了,得用活人血祭。从那以后,每年清明,村里都会把染病的人封在缸里,埋在后山……
“可今年……”周伯抹了把泪,“封了七口缸,疫病还是没停。刘屠户家的娃昨天也起红斑了,他急了才发疯……”
第三章 尸瘴蔓延
陈九皋连夜翻出《千金方》《肘后备急方》,终于在《诸病源候论》里找到类似记载:“恶脉者,身里忽有赤络,状如蜘蛛网,痒痛难忍,久则溃烂,名曰‘尸毒’。”
所谓尸毒,多因接触腐尸或疫地而生。他想起后山的乱葬岗,山洪冲垮后,腐尸的汁液渗入地下水,再顺着溪流进了村子。
天未亮,陈九皋敲开周宗海的门:“必须立刻封井,所有人戴竹筒口罩,用石灰消毒。”
周宗海摇头:“已经晚了。昨儿夜里,王二嫂家的娃跑去了村外,回来就……”他压低声音,“现在有二十多个染病的,都关在祠堂后间。”
陈九皋赶到后间,隔着门就闻到浓重的腐臭。透过窗纸上的破洞,他看见十几个村民蜷缩在草席上,身上的红斑已经变成紫黑色,脓水浸透了草垫。有个老太太正啃自己的手指,骨头“咔嚓”作响。
“他们开始吃自己了。”周宗海声音发颤,“昨儿个张猎户咬断了自家儿子的喉咙……”
陈九皋胃里翻涌。他想起古籍里说,尸毒入脑,会使人丧失理智。这些人,已经不是人了。
“我去后山。”陈九皋抄起药箱,“得找到腐尸的位置,撒上生石灰,阻断源头。”
周宗海拦他:“后山有瘴气,进去的人没活着回来的!”
“总得试试。”陈九皋塞给他一包雄黄粉,“让村民用这个涂在门缝,能驱虫避秽。”
后山的路被野藤缠得密不透风。陈九皋深一脚浅一脚往上爬,越接近山顶,腥气越重。终于,他在一片灌木丛后发现了乱葬岗——原本的土堆塌了大半,露出一截截发黑的骨头。
腐尸的汁液正顺着山坡往下淌,在山脚汇集成条暗绿色的溪流。陈九皋刚要撒石灰,脚边的泥土突然动了。他后退一步,看见个青紫色的手从土里伸出来,指甲缝里还嵌着碎肉。
“救……救我……”
声音从地底传来。陈九皋僵在原地——那是张年轻的脸,半张埋在土里,另半张腐烂得只剩白骨。他认出这是上个月染病被封在缸里的佃户。
“是你……引我来受这罪的……”更多的手从土里伸出来,腐尸一个个从坟里爬起。他们的皮肤像泡发的烂桃,眼球却异常清亮,直勾勾盯着陈九皋。
陈九皋转身就跑,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嘶吼。他摔进荆棘丛,连滚带爬往山下冲,怀里的石灰包撒了一路。
回到村里时,祠堂方向传来尖叫。陈九皋远远望去,只见染病的村民撞开了后间的门,他们摇摇晃晃走向村道,见人就扑。周宗海举着菜刀砍翻一个,自己也被另一个扑倒,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
“陈先生!”周伯从巷子里跑出来,脸上沾着血,“您快走!他们……他们要吃活人!”
第四章 绝境求生
陈九皋跟着周伯往村外跑。路上全是逃命的村民,有人的胳膊被咬伤,脓水滴了一路;有人疯疯癫癫,嘴里念叨着“回家”“吃饭”。
村口的土地庙成了临时避难所。庙里挤着七八个人,有老有少,都裹着破棉袄发抖。陈九皋检查伤口,发现有三个被咬伤的,红斑已经起了。
“得把他们隔离。”他说,“不然全得染上。”
“隔离?”一个叫阿秀的姑娘哭着摇头,“我爹就是被他们拖走的……”她掀起裤脚,小腿上有块青紫色的咬痕,“我是不是也活不成了?”
陈九皋沉默。他取出随身带的犀角地黄丸,这是清热凉血的猛药,或许能延缓毒性发作。
深夜,庙外传来抓挠声。老住持缩在蒲团后念佛:“是……是那些东西来了……”
陈九皋抄起顶门棍,和几个壮劳力守在门口。抓挠声越来越近,混着腐臭的气息。突然,门被撞开一条缝,一只青紫色的手伸了进来,指甲刮过门板,发出刺耳的声响。
“往后退!”陈九皋举起火把。火光下,一张腐烂的脸贴在门缝上,眼球几乎爆出,嘴里喊着:“饿……好饿……”
众人尖叫着后退。那东西挤进门,扑向最近的阿秀。陈九皋挥棍打过去,棍子砸在它头上,发出闷响。那东西踉跄两步,又扑上来,牙齿咬穿了他的手腕。
剧痛中,陈九皋闻到熟悉的腥气——和自己之前在溪边闻到的一样。他咬着牙用另一只手掐住那东西的脖子,拼尽全力把它摔在地上。其他人一拥而上,用锄头、扁担砸成一团烂泥。
“我的手……”陈九皋看着腕间的齿痕,脓水正渗出来。他知道,自己也染上了。
第五章 血藤真相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陈九皋在土地庙后殿找到了答案。
后殿供着尊奇怪的神像,人身蛇尾,脚下踩着团蠕动的黑雾。神像底座刻着字:“大虞年间,有妖藤生于山阴,食腐噬生,村民以血祭之,遂封于石匣……”
石匣就藏在神像脚下。陈九皋撬开锈迹斑斑的锁,里面躺着截暗红色的藤蔓,表面布满倒刺,还在微微蠕动。
“这是血藤。”他想起《本草纲目拾遗》里的记载,“生于阴湿地,其汁如血,触之发疔疮,闻之乱心智。若误食,腐烂而亡;若近身,引尸起衅……”
原来所谓的“尸瘴”,根本不是什么鬼怪,而是这种变异的血藤。十年前药田枯死,是因为血藤腐蚀了根系;山洪冲垮乱葬岗,让它的汁液渗入水源;而村民封在缸里的尸体,反而成了它的养料,让它愈发强盛。
陈九皋摸出随身带的火折子。他必须烧了这血藤,否则整个村子永无宁日。
后殿外传来脚步声。周伯踉跄着进来,脸上红斑密布:“先生……我刚看见……看见那些东西在啃村长……他们的眼睛……和我一样……”
“周伯,”陈九皋把火折子塞进他手里,“帮我引开它们。”
周伯愣了愣,突然笑了:“我活了大半辈子,早该死了。”他冲出门,大喊:“来啊!老子在这里!”
陈九皋点燃火把,扔向石匣。血藤遇到火焰,发出尖啸,黑色的汁液四处飞溅。它疯狂扭动,触须缠住陈九皋的脚踝。他咬牙用刀割断,看着火焰吞噬整团藤蔓。
庙外传来周伯最后的惨叫,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嘶吼。陈九皋跌跌撞撞跑出土地庙,晨雾里,他看见整座云栖村笼罩在黑雾中,偶尔有火光闪过,伴随着咀嚼和哀嚎。
他最后看了眼这个被诅咒的村庄,转身往山下走。身后,传来山崩般的巨响——或许是血藤烧尽前的最后一次反扑,又或许是村民的怨气在最后一刻爆发。
总之,云栖村,再也不会出现在地图上了。
尾声
三个月后,苏州城。
陈九皋坐在药铺里,给个小童包药。他的手腕留着月牙形的疤,每逢阴雨天就会疼。
“陈先生,”学徒进来递信,“周家庄的人送来的,说托您帮忙打听云栖村的消息。”
陈九皋展开信纸,上面只有八个字:“云栖已毁,勿念。”
窗外飘起细雨。他望着远处的山影,轻轻说了句:“愿你们,往生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