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郑氏粮仓后,洛阳的救济仓前天天挤满领粮的百姓。
张老栓扛着新领的粟米,笑得眼角皱成褶:“有了这粮,俺家孙儿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鲁二蹲在仓门口,给百姓演示改良的曲辕犁,犁尖划过泥土时又快又深。
引得围观众人惊呼:“这犁比以前的用着省时省力多了!要是能用上这样的犁,我们可以多种些地。”
赵小乙则忙着维持秩序,见有老人腿脚不便,就主动帮着扛粮,嘴里还念叨:“慢点走,别摔着,俺帮你们,俺没事,俺年轻,力气大!”
上官婉站在救济仓的屋檐下,看着眼前的景象,对我笑道:“太白,你看这百姓的笑脸,就是《平准令》最好的成效。”
我点点头,心里却想着后续的事:“可世家不会甘心,说不定还会搞小动作,咱们得多留个心眼。”
当时我只当是随口提醒,没成想,这份热闹没持续两天,一丝不安的气息就悄悄弥漫开来。
那天清晨,我刚到救济仓,就见几个百姓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纸,躲在墙角小声议论。
其中一个老婆婆攥着粮袋,眼神犹豫:“听说这粮是格物院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咱们吃了,会不会以后要还更多?”
旁边的汉子也跟着点头:“俺昨天在集市上听人说,格物院造器械花了太多钱,就打百姓的主意,以后还要加赋税呢!”
我心里一沉,快步走过去:“这话是谁让你们说的?”
老婆婆见是我,赶紧把纸藏在身后,支支吾吾道:“就…… 就集市上听来的,好多人都在说。”
我拿过那张纸,上面写着 “格物院耗费大量钱财,现在想着在百姓身上搜刮钱财,现在领粮食的人终要遭难”。
这张纸上面只有这一段话,末尾没署名,纸上面也没有任何标记,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散布的谣言!
“太过分了!” 赵小乙正好过来,看到纸上的字,当场就炸毛了。
“肯定是那些世家搞的鬼!郑氏倒了,他们怕下一个是自己,就造谣言坏咱们的名声!俺这就去集市上抓那些乱说话的,看他们还敢不敢传!”
说着就要往外冲,我赶紧拉住他:“冲动没用,咱们要是动手抓百姓,反倒坐实了欺压百姓的名头,正中世家下怀。”
上官婉也走了过来,接过纸仔细看了看:“他们是想借谣言搅乱民心,让百姓不信任格物院,进而反对《平准令》。”
沈括蹲下身,用指尖捻了捻纸角:“我刚才在救济仓周围发现了十几张这样的纸,都是半夜贴在巷口、集市的显眼处,百姓一早看到,自然会恐慌。”
鲁二挠着头,满脸不解:“咱们明明在帮百姓,造器械是为了护边关,设救济仓是为了帮民众渡难关,他们咋能说俺们要坑他们?”
我攥紧手里的纸,指节泛白。
这些世家不敢明着对抗朝廷,就用这种阴招,挑拨百姓和格物院的关系,若是任由谣言扩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白费!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火:“谣言能骗一时,却骗不了人心。咱们得让百姓亲眼看到真相,亲耳听到实话。”
当天下午,我们分成两队:上官婉儿带着御史台的人,去集市、坊巷收集谣言传单,追查散布者;
我和沈括、鲁二、赵小乙,则去拜访之前受助的百姓,听听他们的想法,也收集格物院帮民的证据。
走到张老栓家时,他正在院子里。看到我们来,赶紧放手里的东西:“李大人,你们咋来了?是不是粮不够了?俺家还剩点,能先给你们凑凑。”
我连忙摆手:“老栓叔,我们不是来要粮的,是想问问你,最近集市上的谣言,你听说了吗?”
张老栓一听 “谣言”,就气呼呼地往地上啐了一口:“俺当然听说了!说格物院吸民脂?纯属放屁!”
“之前俺用你们改良的犁和新稻种,秋收多收了两石粮;”
“这次郑氏囤粮,又是你们帮俺们讨回粮食,这哪是吸民脂,这是救我们命!”
他这话,让我心里暖了不少,百姓能感受到谁好谁坏,他们分得清,只是有时候会被谣言吓到。
沈括上前说:“老栓叔,能不能跟我们去街头,把你说的这些话,跟更多百姓说说?再让大家看看这曲辕犁的好处,比咱们空口辟谣管用。”
张老栓立马点头:“咋不能!俺这就跟你们去,让那些传谣言的听听,俺们百姓的心里话!”
第二天上午,我们选在洛阳最热闹的西市街头,搭了个简单的台子。
鲁二把改良的曲辕犁、水车模型搬到台上,赵小乙则在周围维持秩序,上官婉儿站在台侧,眼神锐利地观察着人群。
我们知道,散布谣言的人不会看着我们解释,他们肯定会来搅局。
可刚开始,百姓只是远远围着,没人敢靠近。
一个中年汉子小声嘀咕:“听说格物院要加赋税,咱们还是别凑前了。”
这话一出,好几个人都往后退了退。
赵小乙急得直跺脚:“你们咋就信那些瞎话!俺们啥时候害过百姓?”
我拉住他,走上台,声音洪亮:“乡亲们,今天请大家来,不是要辩解,是想让大家看看真相,听听实话。”
我先让鲁二演示曲辕犁,他扛着犁在台侧的空地上翻地,犁尖轻松划过泥土,比传统犁快了一倍还多。
鲁二擦了擦汗,得意地喊:“这犁是俺们格物院改良的,省力气、效率高,很多人都用了,用过的都说好!”
“要是想着坑害百姓,俺们咋会费这劲帮大家改良犁?”
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看着是比俺家的犁好……”
我趁机招手:“老栓叔,你上来跟大家说说,用这犁的感受。”
张老栓走上台,看着前面的人:“俺用过这犁,用起来省力又快!要是格物院想害俺们,能给俺们造这么好的犁?能帮俺们从郑氏手里讨回被强抢的粮食?”
他说着,眼圈就红了:“俺这辈子没读过书,可俺知道,谁真心对俺们好。”
“郑氏囤粮让俺饿肚子,是格物院的人帮俺把粮食要回来了;”
“俺种地累得直不起腰,是格物院的人改良犁帮俺省力。”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不是有的人说几句空话就能抹掉的!”
台下的百姓听了,不少人都点头,之前的犹豫少了几分。
可就在这时,人群里突然有人喊:“他是被格物院收买了!格物院花的钱,还不是从百姓身上搜刮的!”
喊话的人说完就要往后退。
赵小乙眼疾手快,就要冲过去抓他,我却抬手拦住:“不用抓,文气为镜,自能照出真相!”
我深吸一口气,文气在胸口翻涌,想起百姓的恐慌、世家的阴狠。
一首《辟谣诗》自然而然地涌出来:
“洛城秋日照寒门,格物何曾负众民?
犁破薄田多省力,仓开余粮救饥人。
谣言乱语终成假,实事真情始见真。
若问此心向何处,青天明月可为邻。”
诗句刚落,淡青色的文气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在空中凝成一面巨大的明镜虚影,镜面光滑如洗,映出整个西市的景象。
突然,镜面光芒一闪,直直照向那个散布谣言的人!
“是他!他就是散布谣言的人!” 人群里有人喊了出来,那人脸色惨白,想跑却被周围的百姓拦住。
明镜虚影还在转动,镜中渐渐浮现出更多画面:有人拿着一叠传单,从范阳卢氏的府邸出来;
卢氏子弟在密室里商议,说 “只要搅乱民心,格物院就会失去信任”……
真相摆在眼前,百姓们彻底炸了。
“原来真是世家搞的鬼!”
“他们自己囤粮害民,还造谣言坏格物院的名声!”
之前犹豫的中年汉子走上前,对着我躬身:“李大人,是俺糊涂,信了谣言,对不住您!”
越来越多的百姓围过来,有的道歉,有的说要帮着抓其他散布谣言的人。
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乡亲们,谣言能骗一时,却骗不了一辈子。格物院造器械,是为了护边关、保百姓;”
“设救济仓、改农具,是为了让大家能吃饱饭、种好地。”
“这些事,不是靠嘴说,是靠实打实的行动。”
“以后若是再有人传谣言,大家就看看手里的犁、仓里的粮,想想真相到底是什么!”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张老栓举着粮袋喊:“俺信格物院!信李大人!”
鲁二也跟着喊:“以后谁再传谣言,俺就用曲辕犁给他们‘醒醒脑’!”
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之前的恐慌彻底烟消云散。
上官婉走到我身边,笑着说:“太白,你这《辟谣诗》,比任何辩解都管用。文气为镜,不仅照出了谣言制造者,更照出了百姓的真心。”
我看着眼前欢呼的 百姓,看着台上的曲辕犁,心里暖暖的。
世家的阴招没能得逞,百姓能分辨是非,真心换真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夕阳慢慢落下,给西市镀上一层金光。
百姓们围着改良的农具,问东问西,鲁二和赵小乙忙着解答,脸上满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