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门的深处,隐于层叠松影之中的“静心堂”,恰似一块被时光打磨的碧玉,静谧地卧在山坳里。院落不大,却处处透着雅致清幽:院门前两株百年古松,枝干遒劲如盘龙腾空,皲裂的树皮上覆着一层浅浅的青苔,松针苍翠欲滴,风一吹便簌簌落下,在青石地面铺就一层细碎的绿毯。松下摆着一套整块青石凿刻的石桌石凳,石桌上细细刻着淡淡的八卦纹路,纹路里积着些许松针与尘土,透着岁月的沉淀。
院中角落,一尊三足铜炉静静伫立,炉身刻着缠枝莲纹,炉盖镂空成云纹样式。炉中燃着从后山千年松根下采摘的檀香,那檀香色泽偏黄,燃时无烟,只一缕极淡的香气缓缓升起,初闻清雅,细品却带着松木的醇厚,丝丝缕缕沁入心脾,能让人瞬间沉静下来。这里本是三一门核心弟子修行与议事的秘境,自上次暗杀事件后,更成了左若童与罗恩修订《逆生新编》的专属之地——毕竟罗恩是以“左若童名下弟子”的身份立足宗门,对外是三一门核心弟子,在此处议事修订功法,既合宗门规矩,又能避开外界纷扰,行事极为方便。
宗门内部,由左若童主持,罗恩从旁协助的《逆生新编》修订工作,已历经数月。这数月里,两人几乎每日都泡在静心堂,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对着一叠叠竹简反复推敲、打磨,小到一个行炁节点的调整,大到辅助法门的增减,都要经过无数次论证。终于,在这一日清晨,当薄雾还像轻纱般缠绕着古松,将整个院落笼在一片朦胧之中时,这份凝结着两人心血的功法,迎来了突破性进展。
左若童与罗恩早已坐在石桌旁,石桌上摊着一叠厚厚的竹简,每一卷都用天蓝色丝线装订成册,竹简边缘被摩挲得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用朱笔密密麻麻标注着修改之处,有些地方字迹纤细,是罗恩斟酌再三后的补充;有些地方笔画遒劲,是左若童敲定的定论;还有些地方贴着小幅的黄色笺纸,上面写着补充的注解,字迹或工整或潦草,皆是两人讨论时的即时心得。
左若童伸出枯瘦却有力的手指,轻轻拿起最上方的一卷竹简,指尖缓缓抚过竹简上深深浅浅的刻痕——那是历代先辈传下的逆生三重功法原文,每一道刻痕都浸着宗门的传承。他目光凝重,缓缓念道:“逆生三重,核心在‘逆’,在于逆转炁之流向,以先天之炁滋养后天本源,此乃功法根基,新编需保留此核心精髓,不可轻易改动。”念罢,他顿了顿,将竹简轻轻递向罗恩,眼中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赞许,“你虽挂在我名下,论辈分算起来是晚辈,可这优化行炁路线的想法,我反复琢磨了三日,越想越觉得精妙。原有的路线过于刚猛,就像洪水冲堤,炁流在经脉中运行时容易卡顿,长期修习甚至会磨损经脉壁,不少弟子就是因此根基受损。你这优化后的路线,却如流水绕石,圆润顺畅,既能提升三成修行速度,又能大大减少对经脉的损耗,实属妙想啊!”
罗恩双手接过竹简,指尖轻轻划过朱笔标注的行炁节点,那节点旁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箭头,指示着炁流调整后的走向。他微微欠身,语气谦逊却带着几分笃定:“师父所言极是。我也是想着,三一门的功法不能因循守旧,得结合弟子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才敢提这些想法。除此之外,弟子还认为,我们需强化对心性的要求与锤炼。昔日修习逆生三重的弟子,十有三四都因心性不坚,修行时被外界声响、心中杂念干扰,轻则炁流紊乱,重则生出妄念,走火入魔的风险极大。所以,我在新编功法中加入了‘静心诀’,要求弟子每日修行前,需在蒲团上静坐半个时辰,双目微闭,舌抵上腭,意守丹田,摒除一切杂念,待心性稳固后方能开始行炁。”
左若童眼中瞬间闪过一道精光,连连点头,枯瘦的手指在石桌上轻轻敲击着:“此乃关键!修行一道,心性为本,功法为末。若心性不坚,即便功法再精妙,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难成大器,甚至可能反噬自身。昔日宗门里,就有个天赋极佳的弟子,因急于求成,心性浮躁,修习到逆生二重时便走火入魔,落得个经脉尽断的下场,实在可惜。”他说着,拿起另一卷标注着“风险应对”的竹简,眉头微微蹙起,“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增加应对修行风险的辅助法门。昔日,不少弟子因无法应对‘妄念’‘炁乱’,轻则修为停滞数月,重则伤及本源,更有甚者直接走火入魔,这也是逆生三重传承艰难的症结所在。”
罗恩闻言,从石桌下取出一卷新装订的竹简——这卷竹简的竹皮泛着淡淡的光泽,边缘还带着些许新竹的浅黄,显然是刚制作不久。他双手将竹简递到左若童手中,语气诚恳:“师父,这是弟子整理的三种辅助法门,皆是结合一些在外行走的见闻琢磨而成,您看看是否合用。‘清心咒’短句易懂,节奏舒缓,每一句都对应着不同的杂念类型,弟子修行时若心生纷扰,只需默念此咒,便能迅速收心静心;‘顺炁法’则是针对‘炁乱’,若炁流在经脉中紊乱如乱麻,便按此法从丹田引一缕温和炁流,像引水入渠般,顺着紊乱的反方向轻轻引导,不出半柱香便能将炁流重新归位;还有‘固本术’,以温和炁流循行五脏六腑,滋养本源,尤其适合修行遇阻、根基不稳的弟子,能稳固修为,避免本源受损。”
左若童接过竹简,先是用指腹摩挲了一下崭新的竹皮,随即低下头,逐字逐句地仔细翻阅。他看得极慢,每看一段便停下来思索片刻,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起初眼中还带着几分审视,待看到“顺炁法”中引导炁流的细节时,眼中渐渐露出欣喜,到最后翻完“固本术”,更是忍不住抬起头,重重拍了拍石桌:“好!好!这些辅助法门简单实用,没有半分花哨招式,却恰好能弥补逆生三重的不足!你虽非三一门本土培养的弟子,只是挂名在我名下,却能如此为宗门功法着想,这份心,比许多核心弟子都要可贵啊!”他感慨地看着罗恩,“如此一来,新编功法便既有逆生三重的核心精髓,又有应对风险的防护之法,比原先完善太多了!宗门传承,有望了!”
修订工作完成后,左若童便开始着手挑选试行弟子。此事关乎功法的后续完善,他格外慎重,亲自把关,从三一门数百名年轻弟子中逐一筛选:先是查看弟子们的根骨资质,再考验他们的心性定力,最后还要观察他们对炁流的感知与掌控能力。耗时半月,最终从众多弟子中挑出了八名弟子——这八名弟子各有特质,却都符合“心性沉稳、根骨俱佳”的要求。
其中,年仅十五岁的林清,自小在宗门长大,性子沉静如水,能在松树下静坐三个时辰不动,对外界的喧嚣充耳不闻,对炁流的感知极为敏锐;出身寒门的石岩,曾因家境贫寒差点辍学,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坚持修行,意志格外坚定,即便受伤也从不中断功课;曾修习过三一门基础功法的赵岳,根基扎实得如同老松,对炁的掌控力远超同侪,行炁时稳如磐石;此外,还有擅长感知细微炁流变化的苏晴,耐力极强、能长时间保持行炁状态的马辰,心思缜密、擅长总结修行心得的周昱,反应敏捷、能快速调整炁流的吴峰,以及心态平和、从不急于求成的郑磊。
挑选完毕后,左若童在静心堂召开了一场小型却隆重的传授仪式。当日清晨,静心堂内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八名弟子身着统一的青色道袍,道袍领口绣着细小的“三一门”字样,针脚细密,透着宗门的严谨。他们整齐地跪在堂前的蒲团上——那蒲团是用陈年蒲草编织而成,表面已被坐得光滑——脊背挺得笔直,神情恭敬而肃穆,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这份庄重。
左若童坐在堂上的红木太师椅上,手中捧着那卷修订完成的《逆生新编》竹简,竹简用深蓝色锦缎包裹着,显得格外郑重。罗恩则站在他身侧,手中拿着一卷副本竹简,目光温和地看着下方的八名弟子。左若童清了清嗓子,声音庄重而带着几分沧桑:“今日传授你们的,是我三一门新修订的逆生功法——《逆生新编》。此功法虽保留了逆生三重的核心精髓,却在多处进行了优化与革新,更适合你们年轻弟子修行。”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名弟子,“这其中,也有罗恩的不少心血。他虽挂在我名下,却为这功法修订费了诸多心思,从行炁路线的优化到辅助法门的创制,都离不开他的付出。”
说到这里,左若童的语气陡然严肃起来:“但你们需谨记,修行此功,首重心性,次重根基,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心生妄念。若有人违背此训,一旦发现,立即停止传授,绝不姑息!”
“弟子谨记师父教诲!”八名弟子齐声应答,声音洪亮如钟,在静心堂内久久回荡,带着少年人的赤诚与坚定。
说罢,左若童便开始逐字逐句地传授功法。他从“静心诀”的静坐之法讲起,详细解释如何调整呼吸、如何意守丹田,甚至亲自示范坐姿,连手指的摆放角度都细细叮嘱;讲到优化后的行炁路线时,他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炁流的走向,将每一个节点的位置、行炁的速度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传授三种辅助法门时,更是结合昔日弟子修行时的案例,说明何时该用何种法门,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罗恩则在一旁辅助,不时走到弟子身边:看到林清静坐时肩膀微耸,便轻轻按住他的肩头,示意他放松;发现石岩行炁时节奏过快,便用指尖轻点他的丹田,提醒他放缓速度;赵岳对“固本术”的细节有疑问,他便俯下身,低声为其解释,确保每一名弟子都能理解功法的要点。他以左若童名下弟子的身份协助传授,既符合宗门规矩,又能近距离观察弟子们的接受程度,便于后续调整修行方案。
此后数月,这八名弟子便在静心堂附近的静室中潜心修行。每日清晨,天还未亮,东方天际才泛起一抹微光,静室的门便已打开。弟子们端坐在蒲团上,双目微闭,口中默念“清心咒”,声音低沉而整齐。阳光透过窗棂,从最初的一缕金线,渐渐铺成一片金色的光毯,洒在他们身上,将青色道袍染成温暖的金色。辰时过后,他们开始按照新编功法的行炁路线修行,指尖结印,炁流在经脉中缓缓运行,神情专注而平静——若修行中生出杂念,便立即停下,再次默念“清心咒”;若遇到炁流紊乱,便按“顺炁法”引导,从无一人焦躁。
左若童与罗恩每日都会前来查看他们的修行进度。左若童通常会坐在静室门口的石凳上,双目微闭,凝神感受弟子们的炁流变化,偶尔睁开眼,对某个弟子轻声指点一二:“林清,意守丹田,莫要分心于外界声响。”“石岩,行炁至膻中穴时,需稍作停留。”每一句指点都精准到位,直击问题核心。罗恩则会翻看弟子们的修行日记——那日记里详细记录着每日的修行心得、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他仔细阅读后,会在日记末尾写下建议,或针对某个问题与弟子们探讨,协助左若童调整修行方案。毕竟他挂在左若童名下,协助培养弟子,也是他对宗门应尽的责任。
起初,还有弟子担心新编功法会像旧功一样存在风险,修行时格外小心翼翼。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进展异常平稳——林清往日静坐时偶尔会走神,如今修习“静心诀”后,能轻易摒除杂念,行炁时炁流平稳如山间溪流,再无波动;石岩曾因急于求成,修习旧功时出现过轻微的“炁乱”,如今按“顺炁法”引导,即便偶尔炁流不稳,也能迅速调整,炁流顺畅无阻,修为一日千里;赵岳则凭着扎实的根基,将“固本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不仅自身根基愈发稳固,面色也比以往红润了许多,连眼神都亮了几分;苏晴对炁流的感知愈发敏锐,能提前察觉炁流紊乱的征兆;马辰的耐力优势尽显,能长时间保持行炁状态而不疲惫;周昱的修行心得写得愈发细致,成了其他弟子参考的范本;吴峰的反应速度更快,调整炁流的效率极高;郑磊的平和心态让他修行进度虽不最快,却最为稳定。
数月过去,这些弟子的进境愈发明显。他们不仅无人出现过去修习逆生三重时常见的“妄念”“炁乱”等风险,反而个个神完气足,眼神清澈明亮,行走时脚步沉稳,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从容。为检验修行成果,左若童决定在演武场举办一场宗门内部的小比,让这八名弟子与其他修习旧功的弟子交手。
小比当日,演武场周围挤满了观战的弟子与长老。八名试行弟子身着青色道袍,站在演武场中央,神情平静却难掩自信。比试开始后,他们的表现格外亮眼:林清虽年纪最小,却凭借沉稳的心态与敏锐的炁流感知,轻松避开对手的猛攻,找准时机一击制敌;石岩靠着坚定的意志与顺畅的炁流,即便在体力不支时,仍能保持功法运转,最终逆转战局;赵岳以扎实的根基与娴熟的“固本术”,硬接对手数招后,从容反击,轻松击败了比他早入门两年的弟子;苏晴凭借对炁流的敏锐感知,提前预判对手招式,防守得滴水不漏;马辰则靠着超强的耐力,与对手周旋至最后,耗到对方力竭认输;周昱结合修行心得,制定了精准的战术,每一招都恰到好处;吴峰反应敏捷,面对突发状况能迅速调整炁流,招式变幻莫测;郑磊心态平和,不急不躁,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赢得胜利。
观战的弟子们看得惊叹不已,不时发出阵阵喝彩;长老们则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许。这一内部成果,虽未对外宣扬,却让左若童心中彻底安定下来。
一日午后,阳光明媚,金色的阳光洒满演武场,微风轻拂,带着花草的清香。左若童站在演武场边,看着八名弟子在场上认真修行——他们正集体演练《逆生新编》的招式,动作整齐划一,炁流在周身萦绕,形成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宛如八尊年轻的战神。罗恩缓步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师父,看来新编功法确实可行,弟子们的进境远超预期。还好当初挂在您名下,能安心参与这功法修订,不然也难有此成果。”
左若童缓缓点头,眼中满是希冀,声音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激动:“是啊!昔日三一门因逆生三重的风险,传承几近中断,我为此忧心了数十年,夜夜难眠。如今新编功法既能保留逆生三重的核心精髓,又能规避修行风险,还能锤炼弟子心性,真是我三一门的幸事!你虽只是挂名而来,却为三一门做了这么大的事,我该谢谢你才是。”他顿了顿,目光望向演武场尽头的山门,那山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仿佛承载着宗门数百年的希望,“有了这新编功法,再加上这些优秀的年轻弟子,三一门定能打破传承的桎梏,传承革新,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下一步,我们便可将功法逐步推广到其他核心弟子,再慢慢普及到全宗门!”
罗恩看着左若童眼中闪烁的光芒,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望着场上认真修行的弟子,心中感慨万千:他本是异世来客,因穿越之故挂在左若童名下,原只是想借此身份在江湖中安稳行走,却未料能深度参与到三一门的功法革新之中。如今看着《逆生新编》让弟子们受益,看着宗门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心中的归属感愈发强烈。他知道,《逆生新编》的成功,不仅是三一门功法传承的一次重大革新,更是三一门走向兴盛的开始。而他挂在左若童名下的这个身份,不仅让他在江湖中找到了立足之地,更让他有机会为这份传承添砖加瓦,这份缘分,实属难得。
阳光之下,演武场上的炁流光晕愈发明显,弟子们的招式愈发娴熟,三一门的未来,正像这午后的阳光一般,明亮而温暖。这一切,都将为三一门在江湖中站稳脚跟,甚至成为引领正道的宗门,奠定下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