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如棋局,落子便生风云。时势既能催生出横空出世的英雄,亦能捧起屹立不倒的名门。自罗恩“生命主宰”的名号如惊雷般响彻江湖,左若童以百岁高龄稳掌三一门舵盘,陆瑾凭一身精妙外交纵横捭阖,这座隐于青山间的宗门,在短短半年内,声望如燎原之火般席卷大江南北——茶馆里的说书人,必讲“生命主宰救万民”的传奇;走南闯北的镖局,愿以三倍镖银请三一门弟子护镖;连深居简出的百年世家,也会遣子弟下山,打探三一门的动向。其声势之盛,直逼少林、武当等老牌宗门,成了江湖中最炙手可热的存在,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亮了正道的前路。
“生命主宰”四字,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称号,成了百姓心中“绝境生机”的代名词。数月前,西南瘴疠之地爆发“黑死瘟”,当地门派束手无策,瘟疫如恶鬼般吞噬生命,百姓尸横遍野,连官府都已放弃封锁。是罗恩带着三一门弟子,背着药箱深入疫区,以《逆生新编》中的“固本术”为百姓固本培元,再结合后山特有的“清瘴草”熬制汤药,硬生生用半月时间遏制了瘟疫蔓延,救下数万生民。临走时,一位白发老妪将自家祖传的玉佩塞给罗恩,哽咽道:“恩人,这玉佩能辟邪,您带着它,岁岁平安。”如今,那枚玉佩被百姓供奉在疫区的祠堂里,成了“生命主宰”的象征。
而后不久,北方巨寇“独眼龙”啸聚三千喽啰,盘踞黑风山,掳走山下一城百姓,索要巨额赎金。各大门派联合围剿,却因黑风山地势险峻,喽啰悍不畏死,屡屡受挫。就在百姓绝望之际,罗恩单枪匹马闯入贼巢,他并未大开杀戒,而是在山寨广场上盘膝而坐,念起“清心咒”——那咒音如清泉般流淌,竟化解了部分被蛊惑喽啰的戾气,有喽啰放下刀枪,跪地痛哭。罗恩趁机飞身而起,以精妙功法制服贼首“独眼龙”,不费一兵一卒救出百姓。这般“能救人于生死,可镇恶于乱世”的手段,让“生命主宰”的声威深入骨髓,也让无数怀揣侠义梦的年轻才俊,将三一门视为了修行路上的终极归宿。
每日天还未亮,东方天际才泛起一抹鱼肚白,三一门山门外的千级青石长阶下,便已排起了蜿蜒如长龙的求师队伍。队伍从山脚的石桥一直延伸到半山腰,一眼望不到头,求师者们来自五湖四海,各有姿态:穿着粗布短打的乡间少年,背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行囊,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粗粮饼,眼神里满是对修行的渴望,不时踮起脚尖望向山门;出身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身着锦缎长衫,却褪去了往日的骄矜,小心翼翼地捧着祖传的典籍,时不时用衣袖擦拭典籍封面的灰尘,希望能以这份诚意求得真道;走南闯北的江湖游侠,腰间佩着磨得发亮的刀剑,脸上带着风霜,却难掩眼中的期待,他们大多曾在江湖中碰壁,渴望在三一门找到更强的修行法门;甚至还有些小门派的弟子,不惜脱离本门,背着简单的行囊千里迢迢赶来,只为能拜入三一门门下,哪怕从最基础的弟子做起。
队伍中,不时有人低声交谈,话语里满是对三一门的向往与紧张:“听说了吗?这次收徒,‘生命主宰’罗恩先生会亲自参与资质测试,要是能被他指点一句,哪怕只是调整个行炁姿势,都够我们吹嘘一辈子了!”“何止啊!左若童掌门虽年事已高,却会亲自把关心性考验,听说他老人家有‘火眼金睛’,能看穿人心里的杂念,半点虚情假意都瞒不过他!”“我要是能拜入三一门,第一件事就是好好修习《逆生新编》,听说这套功法不仅修行速度比旧功快三成,还不伤根基,以前修习旧功落下的暗伤都能慢慢调理好!”议论声此起彼伏,却无一人有半分不耐——对他们而言,能为拜入三一门多等片刻,已是莫大的荣幸,仿佛每多等一秒,就离心中的侠义梦更近一步。
这般盛况,三一门上下看在眼里,却未有半分浮躁。左若童深知,宗门扩张易,守住根基难。他召集宗门核心长老与罗恩、陆瑾,在静心堂召开议事会时,曾语重心长地说道:“如今我三一门声望正盛,求师者络绎不绝,这是宗门之幸,却也是潜在之危。若为求规模盲目收徒,只会让宗门鱼龙混杂,坏了百年根基。扩张可以,但必须‘有选择、有底线’,宁缺毋滥!哪怕一月只收一人,也要收品行端正、心性沉稳之辈!”
这番话,如定海神针般稳住了宗门上下的心,也成了三一门扩张的核心准则。为了筛选出真正“心性纯良、资质上佳”的新血,左若童结合宗门传承与罗恩的建议,亲自制定了一套“三层考核体系”,层层递进,严丝合缝,堪称江湖中最严苛的收徒标准。
第一层:品行筛查——以德为先,宁缺毋滥
品行筛查由陆瑾牵头,联合宗门内务长老共同负责。这一层考核,不求速度,只求细致,对每一位求师者的出身、过往经历进行全方位调查,堪称“刨根问底”。考核官不仅会当面询问求师者的言行举止、处世态度,还会秘密派人前往其家乡,向邻里乡亲、旧友师长打探其为人:是否孝顺父母、是否诚信待人、是否有恃强凌弱之举、是否曾在危难时伸出援手。哪怕只有一丝品行不端的痕迹,都会被直接淘汰。
有一次,一位出身江南名门的少年,根骨极佳,在初步筛选中表现突出,却被调查的长老发现,他在家乡曾纵容家仆欺压佃农,甚至动手打伤过反抗的老农。少年的家族得知后,派人携带重金前来求情,希望三一门能“看在其资质的份上网开一面”。左若童得知后,亲自接见了说客,语气坚定地拒绝:“我三一门收的是修行者,更是侠义者。品行如树之根基,根基有亏,纵有天纵之资,也难成正道,反而可能沦为祸乱江湖的败类。这样的弟子,三一门绝不能收!”
不过,品行筛查也并非“一刀切”。有一位来自西北的求师者,名叫王二,曾因年少冲动,与人斗殴打伤对方,后来他不仅主动赔偿医药费,还照顾了对方半年,直到其康复。在考核中,他主动坦白了这段过往,没有丝毫隐瞒。陆瑾得知后,向左若童禀报,左若童沉吟片刻后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能主动坦白,说明心性本善,可予其机会。”最终,王二通过了品行筛查,成了三一门的弟子,后来更是以“知错能改、乐于助人”的品性,成了新弟子中的榜样。
第二层:资质测试——重悟轻骨,不拘一格
通过品行筛查的求师者,会被带到静心堂后的演武场,由罗恩与三位擅长感知炁流的长老负责考核。与其他门派“唯根骨论”不同,三一门的资质测试,更看重求师者的“悟性”与“感知力”——根骨有优劣,可悟性与感知力,却是修行路上更重要的财富。
考核时,罗恩会亲自出手,以一缕温和的炁流探入求师者体内,观察其经脉的容纳度、敏感度以及对炁流的亲和力;长老们则会传授一段简单的基础行炁法门,要求求师者在一炷香内尝试入门。有个名叫阿牛的乡间少年,来自偏远山村,根骨不算顶尖,却对炁流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力。罗恩演示行炁法门时,他瞪大双眼,屏住呼吸,仿佛能“看”到炁流在罗恩体内的走向。演示结束后,阿牛盘膝而坐,按照记忆尝试行炁,虽动作生疏,炁流微弱,却准确地沿着法门中的路线运行,摸到了修行的门槛。罗恩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当即决定将其留下:“资质有优劣,可感知力与悟性,是千金难买的天赋。这孩子心性淳朴,又有此等悟性,值得培养。”
还有一位名叫苏婉的少女,出身医户之家,根骨平平,却对“炁流与人体的关联”有着独特的理解。在测试中,她不仅快速掌握了基础行炁法门,还能说出“炁流在指尖运行时,会让指尖发热”的细微感受,让长老们惊叹不已。最终,苏婉也顺利通过资质测试,后来在“固本术”的修习上展现出极高的天赋,成了宗门里的“小医仙”。
第三层:心性考验——静如磐石,稳若泰山
这是最关键的一层考核,由左若童亲自坐镇,考验的是求师者的心性沉稳度。通过前两层考核的求师者,会被单独带入一间静室——静室内空无一物,只有一个蒲团,墙壁是隔音的青石,地面铺着冰凉的青砖。考核要求很简单:在蒲团上静坐三个时辰,期间不得起身、不得交谈、不得分心。
为了考验求师者的心性,左若童还会安排各种干扰:或有悦耳的《清心咒》变调琴音从窗外传来,那琴音忽快忽慢,引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或有刺鼻的“醒神香”从门缝渗入,那香气浓烈,让人烦躁不安;或有模拟的刀剑碰撞声、打斗呐喊声在外响起,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人闯入。左若童则坐在室外的茶桌旁,一边品茶,一边通过窗棂上的小孔观察求师者的反应——那些能始终闭目静坐、意守丹田,对干扰不为所动的,便是心性沉稳之辈;而那些或探头探脑、或烦躁抓耳、或面露惧色的,则会被无情淘汰。
有一位资质极佳的少年,在前两层考核中表现突出,被誉为“百年难遇的好苗子”。可在静坐时,他却被窗外的琴音吸引,忍不住跟着哼唱,手指还轻轻敲击蒲团打节拍。左若童看到后,摇了摇头,在他的考核册上写下“心性不坚,易受外物干扰,暂不收录”。那少年得知结果后,痛哭流涕,恳求再给一次机会。左若童却只是温和地说道:“孩子,修行之路漫长,若心性不坚,哪怕资质再好,也走不远。你回去好好磨练心性,三年后,三一门的大门仍为你敞开。”
这套严格的考核体系,让三一门的扩张始终保持着“稳”字当头。每月通过考核的新弟子,不过二三十人,相较于山门外动辄上千的求师者,比例不足三成,却个个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苗子,既有品行,有资质,更有心性。
随着新弟子的不断加入,三一门的规模也在稳步扩张。左若童与长老们商议后,在原有宗门建筑的东侧,新开辟了一片“青竹苑”作为弟子居所——青竹苑依山而建,清一色的竹楼,竹楼外种着一圈“静心竹”,风吹竹叶,沙沙作响,能让人静心。每间竹楼住两名弟子,室内陈设简洁雅致:一张木床、一张书桌、一个书架,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便于弟子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竹楼旁,新建了两座宽敞的演武场,演武场地面铺着防滑的青石,四周立着数排兵器架,摆放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各式兵器,供弟子们日常演练;演武场中央还搭建了一座高约三丈的“试武台”,供弟子们切磋比试。此外,还新建了一座“知微阁”作为藏书阁——知微阁共三层,一层存放基础武学典籍,二层存放三一门核心功法与罗恩带来的异世修行理论(经左若童审核后收录),三层则存放陆瑾从其他门派交换来的珍稀武学典籍。阁内窗户是雕花的木窗,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弟子们在这里博览群书,拓宽眼界,氛围静谧而浓厚。
宗门的势力范围,也随之悄然延伸。陆瑾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与三一门周边的中小门派建立了“同盟关系”:三一门为他们提供《逆生新编》的基础法门指导与危机援助,他们则负责维护三一门周边的治安,传递江湖情报。
此前,三一门山下的“清风镇”常有地痞流氓骚扰商户,百姓苦不堪言。自与邻近的“清风寨”结盟后,清风寨寨主亲自带领寨中弟子巡逻镇中,一旦发现地痞闹事,立刻上前制止,如今的清风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们提起三一门与清风寨,无不竖起大拇指。南方的“流云派”擅长追踪之术,便主动承担了三一门在外弟子的安全联络工作,他们在各地设立联络点,一旦有三一门弟子在外遇袭,流云派弟子能第一时间传递消息,为救援争取时间。
陆瑾还与官府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形成了“江湖与官府良性互动”的局面。上个月,三一门弟子在山下发现一伙盗墓贼,正在盗取一座古代王侯墓,他们立刻联系当地官府,双方联手行动,不仅抓获了盗墓贼,还追回了大量文物。官府为表感谢,特意送来“侠义之宗”的匾额,悬挂在三一门山门上,成了宗门的一大荣誉。
但左若童始终紧绷着一根弦,生怕扩张过快导致宗门风气下滑。他不仅要求新弟子入山门后,首先学习的便是三一门的《门规三十六条》,由长老亲自授课,逐条讲解,还规定每月初一、十五,所有弟子都要在山门广场集合,重温门规,由左若童或罗恩亲自训话,强调“侠义为先、心性为本”的宗门理念。
为了让新弟子快速融入宗门,左若童还推行了“老带新”制度——每一位新弟子,都会由一名修行三年以上、品行端正的老弟子负责引导,从日常起居到功法修行,全方位帮扶。修习《逆生新编》的八名核心弟子,更是成了新弟子们的榜样:林清以沉稳耐心着称,每天清晨都会带着新弟子静坐修心,手把手教他们调整呼吸;石岩曾因家境贫寒差点辍学,如今他常常分享自己当年克服困难的经历,鼓励新弟子不要怕苦怕累;赵岳根基扎实,擅长稳固炁流,新弟子遇到炁流紊乱的问题,他都会耐心指导,直到对方掌握技巧。
在这样的氛围下,新弟子们不仅进步迅速,还继承了三一门“谦逊、务实、侠义”的风气,宗门内始终一片和谐,未有丝毫因扩张而产生的浮躁与混乱。有一次,一位名叫李默的新弟子,因急于求成,想早日突破到“逆生一重”,偷偷修改了《逆生新编》的行炁路线,结果导致炁流紊乱,胸口剧痛,险些受伤。左若童得知后,并未严厉斥责,而是亲自为他调理炁流,待他好转后,召集所有新弟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修行如登山,一步一个脚印,方能登顶。《逆生新编》虽已完善,却也需循序渐进,就像耕种,春种秋收,不可拔苗助长。我三一门要的,不是一时的修行速度,而是能走得远、走得稳的弟子。若为求快而坏了根基,便是本末倒置了。”
这番话,如警钟般敲响在新弟子心中,李默更是羞愧不已,此后潜心修行,再也不敢投机取巧。半年后,他凭借扎实的基础,顺利突破到“逆生一重”,成了新弟子中的佼佼者。
就这样,三一门在“稳扩张、重根基”的理念下,一步步壮大。宗门弟子从原先的两百余人,增至五百余人,却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整体素质;势力范围从原先的一座山门,延伸到周边五座城镇,与各方势力和谐共处,互帮互助;声望更是从江湖中的“新兴门派”,跃升至“正道标杆”,连少林、武当等百年老牌宗门,都对三一门刮目相看,纷纷派人前来交流学习,希望能借鉴《逆生新编》的修行理念与宗门管理经验。
一日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三一门的山门上,将“三一门”三个大字镀上了一层金边。左若童站在观星台上,罗恩与陆瑾分立两侧,三人望着山下错落有致的青竹苑,听着演武场上弟子们整齐的呼喝声,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师父,如今三一门的规模,已是从前的两倍有余,可宗门的风气与底蕴,却丝毫未减,反而愈发浓厚了。”陆瑾轻声说道,语气里满是敬佩。他看着山下的景象,想起半年前求师者寥寥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
左若童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目光望向远方的群山,眼神里满是希冀:“扩张不是目的,让三一门的道统传承下去,让更多弟子成为真正的侠义之士,守护一方百姓,才是我们的初心。如今有‘生命主宰’的声威加持,有你和罗恩这些年轻人的辅佐,三一门的未来,可期啊!”
罗恩望着演武场上认真修行的弟子,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动作整齐划一,炁流在周身萦绕,形成淡淡的光晕。他心中也充满了期待,轻声说道:“师父放心,我们定会守住宗门的根基,让三一门的侠义之道,传遍江湖的每一个角落。”
风从山间吹来,带着松针的清香,吹动了三人的衣袂。演武场上的呼喝声此起彼伏,与山间的鸟鸣、竹楼的风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三一门兴盛的乐章。罗恩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开始——在“生命主宰”的守护、左若童的引领、陆瑾的辅佐下,三一门必将在江湖中书写出更辉煌的篇章,成为正道的中流砥柱,照亮无数人的侠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