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的初冬,风里还裹着柑橘的甜香。从海边延伸过来的稻田已经收割完毕,留下齐整的稻茬,在阳光下泛着浅黄的光泽;田埂边的火山石墙是当地特有的景致,黑色的石块层层叠叠,缝隙里还嵌着几株倔强的狗尾草,风一吹,草穗轻轻晃动,影子落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摇摇晃晃的。
韩国SbS电视台的摄制组就在这片稻田旁搭起了简易的拍摄区——没有华丽的布景,只搬来几张原木桌椅,铺了块靛蓝色的韩式粗布桌布;镜头旁立着两个巨大的收音麦,麦头朝着稻田和远处的海岸线,连导演的监视器都藏在一棵老柑橘树后面,尽量不破坏眼前的自然景致。这是他们引进“山村音乐会”特辑版权后,全新改编的《归园田居·济州篇》的第一次正式录制,而整个项目的核心,正是陆砚辞一直强调的“真实记录与自然共鸣”。
开机前半小时,现场的氛围还带着点紧张。音乐总监李敏赫正蹲在地上,调试着一把奚琴——琴身是深棕色的老木,琴弦泛着银亮的光,他轻轻拉动琴弓,一段凄婉又温柔的旋律飘了出来,混着远处海浪拍岸的声音,竟意外地和谐。“之前总觉得传统乐器不适合综艺,”他抬头看向制片人金素妍,语气里带着点感慨,“看了陆先生参与的《快本》特辑,才明白不是乐器的问题,是我们太执着于‘舞台感’,忘了把乐器放回生活里。”
金素妍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几位嘉宾身上——没有邀请顶流偶像,而是请了三位在韩国演艺圈以“低调踏实”着称的艺人,其中最年长的演员朴正勋,正跟着当地的阿姆妮(阿姨)金福顺学习整理泡菜原料。金福顺的手上还沾着白菜的水分,一边教朴正勋怎么挑选新鲜的辣白菜,一边用济州方言絮絮叨叨地说:“我们济州的白菜,比首尔的甜,因为海边的土不一样,有盐味,腌出来的泡菜才够香。”朴正勋听得认真,偶尔点头提问,手指小心地捏着白菜叶,生怕弄坏了,那样子不像在录综艺,倒像在自家厨房里跟着长辈学手艺。
“这些细节都是我们特意保留的,”金素妍指着监视器里的画面,跟身边的助理解释,“没有设计台词,阿姆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嘉宾想怎么学就怎么学。陆先生说‘生活不需要剧本’,我们想试试,把这份‘不设计’做到底。”
上午十点,录制正式开始。奚琴的旋律先响了起来,李敏赫没有演奏复杂的曲目,只是跟着风的节奏,拉了段简单的调子;朴正勋和另外两位嘉宾,跟着金福顺阿姨走进柑橘园,手里提着竹编的小篮子,采摘枝头挂着的、黄澄澄的柑橘——有人不小心被树枝勾住了衣角,笑着低头整理;有人摘下一个柑橘,直接剥开皮分给大家,汁水溅在手上,也不在意;金福顺阿姨则时不时指着远处的火山口,给他们讲年轻时在火山脚下种庄稼的故事,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温柔。
镜头没有刻意聚焦在嘉宾身上,反而经常给一些“空镜”:落在柑橘叶上的阳光、沾着露水的泡菜白菜、火山石墙上随风晃动的狗尾草,还有远处海面上慢慢驶过的渔船。收音麦则忠实地记录着所有声音——柑橘皮剥开的“咔嚓”声、嘉宾们的笑声、金福顺阿姨的方言絮语、奚琴的旋律,还有海浪和风声,这些声音混在一起,没有经过任何后期的刻意剪辑,却像一首自然的协奏曲,让监视器前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放慢了呼吸。
录制间隙,金素妍按照之前的约定,拨通了与陆砚辞的视频连线。屏幕里很快出现陆砚辞的身影——他还是在云栖村的院子里,身后是刚移栽的翠竹,手里拿着一个刚编到一半的竹篮,看到金素妍,先笑着点头:“金制片,看你们的现场画面,比我想象中更贴近自然。”
“都是您的理念给了我们启发,”金素妍赶紧把镜头转向拍摄现场,“我们保留了‘自然收音’和‘无剧本互动’,但在细节上做了本土化调整,比如用了奚琴,还有济州岛的泡菜和柑橘,您看这些方向对吗?”
陆砚辞认真地看着屏幕里的画面,目光落在金福顺阿姨手边的泡菜坛子上时,眼睛亮了亮:“方向很对,本土化就是要找到自己生活里最有温度的东西。不过有个小建议——你们可以把泡菜坛子直接搬到镜头前,不用只拍制作过程。”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比如收录蔬菜入坛时的‘噗嗤’声,调料搅拌时的‘沙沙’声,甚至后期可以拍一拍泡菜发酵时,坛口冒气泡的细微声音——那些都是济州岛生活里独有的声音,比任何背景音乐都更能打动人。”
他又看向田埂边的火山石墙:“那些黑色的火山石很有特色,不只是布景。可以让孩子们试试,用大小不同的火山石敲击,大的石头声音沉,小的声音脆,说不定能敲出简单的节奏,做成‘石头乐器’。这样一来,不仅有奚琴的传统旋律,还有当地特有的‘自然乐器’,综艺的独特性就出来了。”
视频那头的韩国团队都围了过来,认真听着陆砚辞的建议。李敏赫眼睛一亮,立刻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石头乐器!这个想法太妙了!济州岛的孩子从小就玩火山石,让他们参与进来,比我们刻意设计环节更真实!”金福顺阿姨虽然听不懂中文,但看着大家兴奋的表情,也跟着笑起来,指着火山石墙,用方言说了句什么,翻译连忙解释:“阿姨说,她孙子就爱用石头敲节奏,下次可以带他来。”
陆砚辞看着屏幕里热闹的场景,笑着点头:“最重要的不是‘做综艺’,是‘融入生活’。你们已经找到济州岛的生活底色了,只要跟着这份底色走,就不会错。”
挂断连线前,导演郑宇成对着镜头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很沉,语气里满是真诚:“陆砚辞先生,谢谢您。您教我们的,从来不是‘怎么做一档综艺节目’,而是‘如何去读懂并热爱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以前总想着‘把节目做得好看’,现在才明白,‘好看’的核心,是让观众在节目里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感受到那份真实的温度。”
下午的录制,团队采纳了陆砚辞的建议。他们真的把泡菜坛子搬到了镜头前,收录了蔬菜入坛的细微声响;还请来了村里的几个孩子,让他们用火山石敲击出节奏,李敏赫则用奚琴跟着节奏演奏,意外地形成了一段独特的“济州民谣”。朴正勋跟着金福顺阿姨学做泡菜时,不小心把辣椒粉撒多了,两人笑着用手一点点清理,那个瞬间没有被剪掉,反而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监视器里的画面,满是生活的烟火气。
夕阳西下时,第一天的录制结束了。工作人员收拾设备时,金素妍看着监视器里的素材,突然笑了——画面里,朴正勋举着刚腌好的泡菜,对着金福顺阿姨鞠躬说“谢谢”,远处的海面上,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奚琴的旋律和孩子们的笑声飘在风里,没有任何刻意的设计,却比任何精心策划的“名场面”都更动人。
她拿出手机,给陆砚辞发了条消息,附上一张夕阳下的稻田照片:“陆先生,今天的录制很顺利。我们终于明白,您说的‘真实’,不是简单的‘不演’,而是带着对生活的尊重,去记录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独一无二的温度。这才是本土化最核心的东西。”
很快,陆砚辞回复了消息,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看到你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比什么都好。”
金素妍看着这句话,抬头望向远处的火山口——风还在吹,带着柑橘的甜香和海水的咸湿,她知道,这档综艺或许不会像流量综艺那样爆火,但一定会有人在看到这些画面时,想起自己家乡的味道,想起家里长辈的絮叨,想起那些藏在日常里的、不显眼却温暖的瞬间。而这,正是陆砚辞的理念跨越国界,在济州岛落地生根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