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村的清晨还裹着层淡雾,稻田里的露水沾在稻穗上,风一吹就滚成小珠子,落在青石板路上洇出浅痕。陆砚辞坐在院子的竹椅上,手里捧着《星尘归途》的修改稿,笔尖在“白泽与人类对话”的段落旁画着圈——林舟刚把热乎的豆浆放在石桌上,手机就响个不停,屏幕上跳着各种行业媒体的名字,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砚辞哥,外面彻底炸了。”林舟挂了电话,语气里还带着没平复的激动,手里的平板亮着,满屏都是关于陆砚辞的消息:“‘老友探班曝十年友情’‘戛纳评委邀约’‘拒改东方元素硬气谈合作’,这几个话题全冲上榜一,文娱圈现在都在聊你。”
陆砚辞抬眼瞥了眼平板,豆浆的热气模糊了屏幕上的文字,他笑着摇头,低头继续改稿:“都是意料之外的事,不用太在意。”可他不知道,这份“意料之外”,早已在千里之外的文娱圈,掀起了一场关于“内容回归”与“东方自信”的连锁反应。
影视圈:五十亿东方题材计划落地
上海某影视公司的会议室里,百叶窗没拉严,阳光斜斜地照在长桌上,铺满了《东方科幻项目可行性报告》。公司负责人手里攥着陆砚辞拒绝修改“太极核心”的新闻截图,声音洪亮地敲着桌子:“以前我们总想着‘跟风好莱坞’,觉得把东方元素改成西方审美才好出海,现在看看陆砚辞——守住东方根,照样能让国际资本妥协!”
投影仪上正播放着《星尘归途》的构想草图,黑白太极飞船的线条在幕布上格外清晰。“从今天起,暂停所有跟风的‘甜宠剧’‘古偶魔改项目’,把资源往东方题材倾斜。”负责人话音刚落,旁边的策划就递上一份新方案:“我们梳理了库存Ip,准备启动《山海经之灵境》《大宋汴京纪事》两个项目,一个做东方奇幻,一个做严肃历史,全按最高制作标准来。”
更让人瞩目的是行业巨头“光影传媒”的官宣——上午十点,官微发布长文,配着“东方题材发展计划”的海报,明确写着“未来三年,投入五十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东方科幻、严肃历史剧、传统民俗题材”,海报背景里,隐约能看见太极飞船与古建飞檐的剪影。评论区里,同行影视公司纷纷转发,有人留言:“以前总怕东方题材没市场,现在有陆砚辞打样,终于敢放手做了。”
文旅部:以他为范本的Ip扶持计划出台
北京文旅部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围着电脑讨论,屏幕上是陆砚辞捐建的“麦浪书屋”照片,旁边附着《麦浪》歌曲的传播数据——全网播放量破十亿,带动云栖村周边旅游增收30%。“陆砚辞的作品,是‘内容+文化+文旅’结合的最好范本。”一位负责人指着文件说,“他的《逆光》带火了传统民乐,《麦浪》激活了乡村文旅,现在《星尘归途》又要做东方科幻,每一步都踩在‘文化输出’的点上。”
当天下午,文旅部官网就挂出《东方文化Ip孵化与扶持计划》的通知,政策细则里写得明明白白:对具有东方特色的优质内容,给予“创作补贴+渠道扶持+文旅联动”三重支持——创作者可申请最高五十万创作基金,优秀作品优先推荐至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还能对接地方文旅资源,像“麦浪书屋”那样,把内容落地成实体文化空间。
通知末尾特意提到:“以陆砚辞先生的创作实践为参考,鼓励创作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既有东方韵味、又具时代活力的文化Ip。”消息一出,不少独立创作者立刻开始准备材料,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东方奇幻剧本大纲”,配文:“以前觉得小众题材没人管,现在有政策托底,终于能安心写了。”
网文圈:东方科幻投稿量激增300%
杭州启点中文网的后台数据中心里,程序员小张盯着屏幕上的曲线,忍不住喊出声:“这增长也太夸张了!”屏幕上,“东方科幻”分类下的作品投稿量曲线,从之前的平缓状态,突然在两天内飙升,数据显示“较上周激增300%”,后台新增的作品标题里,满是“太极”“山海经”“东方舰”这样的关键词。
小张点开一本名为《大荒星途》的新书,作者的“创作感言”里写着:“看了陆砚辞先生《星尘归途》的构想,突然觉得东方科幻不该只有‘龙与功夫’,还可以有《山海经》的异兽、太极的宇宙观。我花了三个月重改大纲,把主角的飞船动力改成‘五行能量’,希望能写出不一样的东方宇宙。”
不止是新人作者,几位老牌网文作家也纷纷转型——写玄幻的“南山君”宣布开新书《汴京科技录》,讲北宋工匠用传统技艺研发“古代科技”;写科幻的“星河”则推出《东方舰:青龙号》,主角团队驾驶以“青龙七宿”为导航系统的飞船,在宇宙中传播东方文化。网站编辑小李忙着审核新稿,笑着说:“以前推东方题材,作者总担心没人看,现在读者催更‘东方科幻’的评论都快挤爆后台了,这就是‘陆砚辞效应’吧——不止改变创作者,还改变了读者的审美。”
傍晚时分,文旅部官方微讯发布了一篇总结文章,标题是《以优质内容激活东方文化活力——从陆砚辞创作实践看文娱行业新方向》,文中写道:“陆砚辞先生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它可以是《麦浪》里的稻田乡愁,是《星尘归途》里的太极宇宙,更是创作者对文化的敬畏、对品质的坚守。期待更多创作者以他为榜样,共同推动我国文娱行业向着更高质量、更具内涵的方向发展。”
云栖村的暮色里,陆砚辞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林舟把文旅部的文章读给他听,他只是轻轻点头,目光又投向远处的稻田——夕阳把稻穗染成金红,村民家的炊烟慢悠悠地飘着,和文章里的“行业变革”比起来,这里的宁静更让他安心。
直播弹幕里,观众们的留言满是感慨与期待:
- “‘陆砚辞效应’不是昙花一现!影视公司投钱、文旅部出政策、网文作者转型,整个行业都在往好的方向变,太让人激动了!”
- “以前总觉得文娱圈浮躁,现在看到这么多人开始做东方题材、做优质内容,突然觉得有希望了——我们真的在见证一个更好的时代!”
- “陆先生从来没说要‘改变行业’,可他用作品和行动,悄悄带动了这么多变化,这才是真正的‘榜样力量’吧!”
风掠过稻田,发出“沙沙”的响,像在回应这份热闹。陆砚辞知道,行业的改变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无数创作者对“好内容”的坚守——他只是恰好走在了前面,把东方文化的暖、创作的真,一点点传递了出去。而这份“效应”的延续,不是终点,而是更多优质内容诞生的起点,是东方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