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墨色的夜色如浓稠的墨汁般铺满天空,连星星都隐在云层后,只余下几缕微弱的光。可《归园田居》节目组的临时办公室,却亮得如同白昼——天花板上的白炽灯撕开黑暗,光线直射在会议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上,空气中弥漫着速溶咖啡的焦香、打印机工作的油墨味,还有纸张快速翻动的“沙沙”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未消的疲惫,却又透着一股如临大战的亢奋,俨然一副战前指挥部的紧张模样。
王磊刚从云栖村驱车赶回市区,额前的碎发还滴着水珠,顺着脸颊滑落,在衣领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没顾上换衣服,一边用皱巴巴的干毛巾胡乱擦着头发,一边快步走到会议桌主位,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速点动,屏幕上很快弹出电视台高层的视频窗口。画面里,几位西装革履的高层坐姿端正,神情看似严肃,眼底却藏不住按捺不住的兴奋——他们太清楚这场直播的分量,这不仅是《归园田居》的爆点,更是能搅动整个文娱圈的“大事件”。
“王导,资源我们已经协调好了,卫视午间新闻会插播三次预告,视频平台给了首页最大的弹窗位!”
“技术那边我盯了,直播带宽预留了平时的五倍,确保不会卡顿!”
“宣传组已经联系了五十个娱乐大V,凌晨四点统一转发预告!”
十分钟的快速沟通,各项指令如同军令般迅速下达。王磊放下毛巾,指尖在“发布”按钮上悬停了两秒,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无比坚定:“发布!”
凌晨三点半,随着这声指令,一场席卷全网的预热正式拉开序幕——《归园田居》官方微博、电视台官网、三大视频平台专区,甚至连电视台旗下的新闻客户端、生活服务号,同时推送了一条带着金色“重磅”标识的直播预告,配图是陆砚辞书房的一角:昏黄的灯光下,一把木质吉他斜靠在书架旁,琴头“知音”二字隐约可见,旁边堆着几叠泛黄的手稿。
预告文案短短百余字,却字字千钧:
“明日上午10:00,《归园田居》特别直播——‘走进陆砚辞的书房:十年文娱火种,终见天日’。一把‘知音’吉他藏着十年友情,满墙手稿写尽创作初心,‘山民001’‘樵夫’‘《青云问道》作者’,三个封神马甲背后的故事,十年隐退的坚守与热爱,尽在这场跨越时光的对话。我们不见不散!”
这条预告,如同一颗被投入平静网络海洋的核弹,瞬间引爆全网!
微讯热搜榜几乎在预告发布后的三分钟内,就发生了“地震级”的颠覆——原本占据前十的“某明星机场生图”“某剧定档”等娱乐八卦,还有“某地降温”的社会新闻词条,被瞬间挤下榜单,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带着“热”“沸”“爆”标识的“陆砚辞”相关话题。
#陆砚辞 山民001 樵夫#这个核心词条,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不到五分钟就强势登顶热搜第一,词条后方紧跟着一个刺眼的血红色“爆”字,如同宣告着这场狂欢的到来。数据以惊人的速度疯涨:半小时内,阅读量突破五亿,讨论量直接冲破千万,评论区如同被炸开的锅,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有震惊,有狂喜,有感动,还有难以置信的激动:
“我揉了三次眼睛!山民001居然是陆砚辞!《爱情公寓》《江湖志》都是他写的?我的青春突然就圆满了!”
“谁懂啊!我追了‘樵夫’八年!从高中听《青溪谣》听到现在工作,今天终于知道本尊是谁了!陆老师你藏得好深!”
“十年!我从初中时看《青云问道》,到现在工作了还在等续集,终于等到原作者露面!明天直播我要定十个闹钟,生怕错过一秒!”
“救命!影视、音乐、文学三个领域全封神,这是什么神仙大佬!文娱圈天花板都不足以形容他吧!”
“当年陆砚辞隐退我哭了三天,今天看到预告我又哭了!这次是开心的眼泪!”
除了核心词条,#陆砚辞回归# #归园田居特别直播# #山民001身份揭秘# #樵夫就是陆砚辞# #程砚秋等了陆砚辞十年#等话题紧随其后,前十热搜被“陆砚辞”相关内容彻底屠榜,连热搜榜的底色都仿佛被染上了“沸腾”的红色,全网陷入前所未有的狂欢,甚至有网友调侃:“今天的微讯,是‘陆砚辞专属频道’吧!”
这场狂欢不仅席卷了普通网友,整个文娱行业也随之震动,各大机构、平台、从业者纷纷行动起来,生怕错过了这场足以载入行业史册的“历史性事件”。
番茄中文网cEo凌晨四点就在个人微博紧急发声,文案里满是急切与“卑微”,甚至带着点“追星”的狂热:“紧急通知!明天上午10点,番茄全体员工放假半天,办公室大屏直播《归园田居》!另外,在线卑微祈求‘山民001’大神——您当年坑了的《凡人寻仙录》,能不能再捡起来更一章?哪怕只有一千字!稿费翻倍!资源全开!只要您点头,番茄给您开专属作者频道,首页banner位永久预留![跪了][跪了][跪了]”
这条微博发布后,番茄中文网官方账号第一时间在下方评论“附议!老板说的算!所有条件都能谈!”,引发无数书粉在评论区刷屏“求更新”“《凡人寻仙录》是我的意难平!”,甚至有书粉自发组织“催更团”,在评论区刷起了“山民001不更新,我们不睡觉”的口号。
闻声音乐平台的反应更为迅速,堪称“行业标杆”。预告发布后半小时内,平台技术团队连夜加班,在首页最显眼的banner位上线了“【樵夫】作品临时致敬合集”,不仅收录了陆砚辞当年匿名发布的《青溪谣》《归樵》《逆行者》等所有demo,还整理了网友上传的高音质片段、现场弹奏录音,甚至连张捷之前翻唱的版本都一并收录,标注着“致敬版”。
合集上线不到半小时,总播放量就突破千万大关,评论区里,乐迷们的热情几乎要溢出屏幕:“终于有官方合集了!我之前找《归樵》的demo找了三年!”“《逆行者》原来真的是陆老师唱的,难怪歌词里的力量感这么足,听一次哭一次!”“循环播放预定!明天直播求陆老师弹新歌!”
最让老粉泪目的,当属程砚秋工作室的动作。凌晨五点,程砚秋工作室的官方微博毫无预兆地更新了一条内容,没有多余的文案,只有一张照片——照片里,一把与陆砚辞书房里一模一样的木质吉他,静静靠在墙边,琴头处“知音”二字清晰可见,吉他旁放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绿茶,背景隐约能看到一张程砚秋复出演唱会的海报,海报上的他抱着吉他,笑容温暖。
配文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却藏着十年的等待:“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你。@陆砚辞”
这条微博如同投入回忆长河的一颗石子,瞬间引发老粉集体回忆杀,评论区瞬间被泪水与感动淹没:“当年程老师突然隐退,又在半年后复出,原来背后是陆老师在陪!这是什么神仙友情!”“‘知音’吉他居然有两把!程老师这十年,一直在等陆老师回来一起唱歌吧!”“十年之约!明天直播会不会有合唱?我已经开始期待《归期》的合唱版了!”“谁能想到,我追的两个大神,居然是彼此的知音!”
而在千里之外的云栖村,蘑菇屋内也一片灯火通明,嘉宾们毫无睡意,每个人都在为明天的直播做着精心准备,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期待,连院子里的蛐蛐叫声都仿佛变得欢快起来。
张捷的房间里,吉他声此起彼伏,清越的旋律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坐在窗边的小板凳上,指尖反复拨动琴弦,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青溪谣》的每一个细节——从扫弦时手腕的发力角度,到切音的精准时机,从旋律的起伏转折,到歌词里蕴含的情感把控,甚至连手指按弦的力度都反复调整。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练习而微微泛红,指腹上甚至贴了一片小小的创可贴,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眼神里满是执着与期待:“明天一定要弹得完美,不能给‘本尊’丢脸!争取让陆老师再指点我几句,说不定……还能有机会和他一起合奏呢!”他甚至还找出了当年第一次听《青溪谣》时买的mp3,反复对比着原版与自己的弹奏,生怕有一丝偏差。
苏晴则在台灯下埋首书桌,面前摊着厚厚的一摞资料——有翻得卷边的《青云问道》实体书,有自己整理的续集剧本,还有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她拿着红笔,认真梳理着剧本中所有存疑的地方:碧瑶复活后,面对小凡与林惊羽的情感,会有怎样的心理转变;小凡在“正”与“魔”之间挣扎,最终会选择怎样的“道”;青云门与魔教的最终结局,是否会有一场关乎“信仰”的终极对决……
每一个疑问都用红笔圈出,旁边还标注着自己的推测与理解,甚至附上了当年看小说时的读后感。她轻轻抚摸着笔记本上的字迹,眼底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终于能当面问陆先生这些问题了,我等这一天,等了整整五年!”她甚至还特意找出了当年参加《青云问道》书迷会时获得的纪念徽章,别在衣服上,算是一种“书迷的致敬”。
沈越的房间里则充满了“寻宝”的热闹气息。他翻箱倒柜,从行李箱最底层找出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纸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当年拍摄《爱情公寓》时的旧物——有磨损的原始剧本,有写满台词的笔记本,还有一件泛黄的戏服外套。他捧着那本原始剧本,坐在床上,对着剧本里那些画满问号的“隐藏笑点”和未解伏笔嘿嘿傻笑:“当年拍这段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里的台词不对劲,问导演也说不清楚,原来只有原作者才知道答案!明天一定要让陆老师给我好好讲讲,这个笑点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他甚至还翻出了一张当年拍摄时的合照,照片里的他和陆砚辞并肩站在片场,两人都穿着戏服,笑容青涩。他拿着照片看了许久,轻声感慨:“没想到十年后,还能有机会和陆老师一起聊《爱情公寓》,这缘分真奇妙!”最后,他小心翼翼地把戏服外套叠好,放在床头,打算明天穿去直播现场,算是一种“情怀致敬”。
黄垒则在厨房里忙碌着,他打算明天早上给陆砚辞和大家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吃饱了才有力气聊直播”。他一边揉着面团,一边看着手机上不断刷新的热搜,嘴角忍不住上扬:“老陆啊老陆,你这一露面,整个文娱圈都沸腾了,明天的直播,怕是要创纪录咯!”
这一夜,无论是喧嚣的网络世界,还是安静的云栖村;无论是电视台的直播间,还是普通网友的卧室;无论是文娱行业的大佬,还是默默喜欢着陆砚辞作品的粉丝,无数人注定无眠。
有人守在电脑前,反复刷着相关话题,生怕错过任何一点新消息;有人打开播放器,重温着陆砚辞的作品,从《爱情公寓》的欢声笑语,到《青云问道》的悲欢离合,从《青溪谣》的空灵悠扬,到《逆行者》的铿锵有力;有人在手机上设了无数个闹钟,从早上八点到十点,每隔十分钟响一次,生怕明天错过直播的每一个瞬间;还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与陆砚辞作品的故事,回忆着那些被作品陪伴的日子。
医院的护士站里,夜班护士趁着换班的间隙,刷着微博讨论明天的直播;大学校园的宿舍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重温《爱情公寓》,等待着天亮;写字楼的加班族,一边对着电脑赶方案,一边把直播预告设为桌面壁纸;甚至连偏远山区的支教老师,都在微信群里和学生们约定,明天一起看直播。
一场属于整个文娱圈的“朝圣”,一次跨越十年的“封神”仪式,已在全网的期待中,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时针缓缓转动,距离上午10点,越来越近了。整个网络都在屏息等待,等待着那个隐退十年的文娱大佬,揭开书房的面纱,讲述那些藏在手稿与琴弦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