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像熔化的金子,泼洒在云栖村的每一个角落。山间的雾气早已散尽,天空蓝得像一块澄澈的蓝宝石,偶尔有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过,在地面投下短暂的阴影。村口的老槐树枝叶繁茂,像一把撑开的巨伞,浓密的绿荫下,几位村民正坐在石凳上纳凉,手里摇着蒲扇,偶尔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与远处稻田里的蝉鸣、溪边的蛙叫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热闹而质朴的乡村交响曲。
节目组的车队缓缓驶进村口,在老槐树下停下。车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泥土香、稻花香和柴火气息的风扑面而来,让一路颠簸的嘉宾和工作人员瞬间精神一振。
“欢迎欢迎!终于到啦!”村长李建国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深蓝色粗布褂,腰间系着一条旧围裙,脸上布满了岁月刻下的皱纹,却笑得像个孩子,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他身后跟着几位村民,有扛着锄头的中年汉子,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几个好奇探出头的半大孩子,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朴实而热情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对“城里来客”的好奇。
“李村长,麻烦您久等了!”王磊率先下车,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村长的手,语气里满是歉意,“这山路太难走,比预计晚到了半个多小时。”
“不碍事不碍事!山里的路就这样,习惯就好!”村长笑着摆了摆手,又热情地招呼其他嘉宾,“快进屋歇会儿!我让老婆子烧了凉茶,冰镇过的,解解暑!”
几位村民也连忙上前帮忙搬运行李,虽然动作略显笨拙,却格外卖力。中年汉子扛着沉重的摄像机设备,脚步稳健;妇人则接过女工作人员手里的背包,笑着说:“姑娘,看你累的,快歇歇!”孩子们围着张捷的吉他包,好奇地打量着,却懂事地没有伸手去碰。
寒暄过后,村长擦了擦额头的汗,抬起手指向村尾的方向,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王导,嘉宾们,你们瞧——那边那个被竹篱笆围起来的院子,就是陆先生的住处。”
众人顺着村长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村尾的绿树掩映间,一座小巧的院落静静伫立。院子外围着一圈半人高的竹篱笆,篱笆上爬着几株绿色的牵牛花藤,紫色的小喇叭花正迎着阳光绽放,偶尔有几只蜜蜂在花蕊间飞舞。篱笆门是用两根粗竹棍做成的,简单却结实,门楣上挂着一串晒干的艾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院子里种着几株高大的向日葵,金色的花盘硕大饱满,正朝着太阳的方向微微倾斜;靠近篱笆的地方,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梨树,浓密的枝叶遮住了小半个院子。院子中央的石桌上,似乎晾晒着一些白色的纸张,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因为距离较远,看不清上面是手稿还是普通的纸张,只能隐约看到上面似乎有黑色的字迹。
而院子的角落,一个戴着宽檐草帽的身影正背对着他们,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粗布褂,下身是一条深色的棉麻裤,裤脚随意地卷起,露出脚踝。他手里端着一个竹制的簸箕,正慢悠悠地给院里的鸡群喂食——十几只羽毛鲜亮的土鸡围在他脚边,叽叽喳喳地抢食,偶尔有几只胆大的母鸡,会轻轻啄一下他的裤脚,他则笑着弯腰,将簸箕里的谷子撒得更均匀些,动作轻柔而娴熟,像在呵护一群调皮的孩子。
“陆先生这人啊,最是爱干净,院子里永远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村长笑着介绍道,“他平时也不爱出门,就喜欢在院子里晒晒东西、看看书,偶尔摆弄摆弄他那些木头玩意儿(木雕),日子过得清闲得很。”
张捷悄悄拉了拉身边苏晴的衣角,压低声音说:“你看那个背影,还有这院子的感觉,真像那种退休后隐居山林的老干部,气质特别沉稳,一点都不像普通村民。”
苏晴轻轻点头,眼神里满是好奇:“是啊,这院子收拾得太有味道了,向日葵、老梨树,还有晾晒的纸张,感觉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不知道陆先生是不是也喜欢看书,要是能跟他聊聊《青云问道》就好了。”
黄垒看着那个背对着他们的身影,眉头微微蹙起,眼神里带着一丝若有所思——那个身影的姿态、喂鸡时的动作,莫名让他想起了十年前的陆砚辞,只是隔得太远,看不清样貌,也不敢确定。
沈越则笑着说:“不管是不是老干部,看着就是个和蔼的人!希望他也是‘山民001’的书迷,那咱们就能好好交流交流了!”
村长似乎没注意到嘉宾们的小声议论,笑着招呼道:“走!我带你们去住的地方!就在陆先生院子的隔壁,是村里闲置的老房子,我让村民们提前收拾过了,虽然简陋,但干净得很!”
众人跟着村长,沿着村间的青石板路往村头走。路面是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铺成的,缝隙里长着几株细小的野草,被村民们踩得平平整整。路两旁是村民的房屋,有的屋檐下挂着晒干的玉米和红辣椒,有的院子里种着丝瓜和豆角,藤蔓顺着竹架爬得老高,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几分钟后,众人来到一座老式砖木结构的房屋前。房子的外墙是用土坯和青砖砌成的,有些地方的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土坯,却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屋顶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片,瓦片上长着几株瓦松,像给屋顶戴了一顶绿色的小帽子。
推开门,是一个宽敞的泥地院子,地面被夯实得平平整整,虽然是泥土,却一点都不泥泞。院子的角落里,垒着一个传统的柴火灶台——灶台是用砖石砌成的,表面抹着一层水泥,因为长时间没用,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灶台旁边堆着几捆晒干的柴火,柴火堆得整整齐齐。灶台上方的房梁上,挂着一个掉漆的铁壶,还有几串风干的腊肉,显然是村民们特意准备的。
“这房子有些年头了,之前一直没人住,前几天我让村里的老木匠帮忙检修过,屋顶不漏雨,门窗也都结实。”村长指着那个柴火灶台,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就是这灶台,好久没用了,烟囱可能有点堵,灶膛里的灰也没清理干净,得拾掇拾掇才能生火做饭。”
王磊立刻转头对负责后勤的工作人员说:“马上联系青溪县的维修师傅,让他尽快过来,把灶台修好,最好明天就能用上!另外,再检查一下房屋的水电,确保没问题。”
“好的王导!我现在就联系!”工作人员连忙拿出手机,开始联系维修师傅。
村长笑着说:“你们放心!要是维修师傅来得晚,中午就到我家吃!老婆子已经炖上了土鸡,还蒸了南瓜,都是自家种的、养的,保证你们吃得香!”
嘉宾们纷纷道谢,走进屋里查看。房间里是简单的木质结构,地面铺着木板,虽然有些陈旧,却被擦得干干净净。几个房间里摆放着老式的木床和衣柜,都是村民们闲置的旧家具,却透着一股温暖的生活气息。
站在屋门口,张捷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隔壁陆砚辞的院子——那个戴着宽檐草帽的身影依旧在喂鸡,院子里的向日葵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他心里泛起一丝期待:希望能早点见到这位“陆先生”,说不定,他真的能从这位神秘的村民身上,找到“樵夫”老师的线索。
而此刻的陆砚辞,似乎察觉到了隔壁的动静,喂完鸡后,他直起身,摘下宽檐草帽,露出一张温和的脸庞。他抬头望了一眼隔壁院子里忙碌的人群,眼神里闪过一丝淡淡的好奇,却没有过多在意,只是转身走进屋里,准备开始下午的创作——他并不知道,隔壁这些“城里来客”,将会彻底打破他平静的生活,也不知道,一场跨越十年的“重逢”,即将在这座小小的山村中,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