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与陆璟深知,仅凭一些江湖亡命之徒和少数死忠旧部,想要在守卫森严的祭天大典上成事,无异于痴人说梦。他们必须掌控更强大的、决定性的力量——军队。于是,两人如同嗅到腐肉的鬣狗,将目光投向了禁军与拱卫京畿的驻军,开始了一场隐秘而危险的策反。
禁军副统领,赵贲。
此人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且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其妹曾是皇后身边颇为得脸的女官,在皇后失势、承恩公府倒台后受到牵连,被贬至浣衣局,不久便“郁郁而终”。赵贲将此仇记在了萧清璃头上,认为若非她扳倒皇后一族,其妹绝不会落得如此下场。陆璟精准地抓住了他这份怨恨,几番暗中接触,许以事成之后高官厚禄,并承诺为其妹“平反昭雪”,轻易便说动了这颗危险的棋子。
“赵将军,祭天当日,天子仪仗必经神武门,此处换防间隙,便是将军建功立业之时!”密室中,陆璟声音低沉,带着蛊惑,“只需将军麾下心腹,在关键时刻打开一道缺口,放我们的人进去……待新朝鼎立,将军便是从龙首功,位极人臣,指日可待!”
赵贲面色挣扎片刻,想到妹妹的惨状与自己在禁军中多年不得升迁的郁结,最终狠狠一咬牙:“好!某家干了!但求陆先生信守承诺!”
西山锐健营,参将孙德胜。
此营驻守京西,虽非最核心的京营,但位置关键,若骤然发难,可直扑天坛外围。孙德胜乃已故承恩公赵崇早年提拔起来的将领,与太子一系牵连颇深。太子被废之势已明,他深知自己迟早会被清算,早已心怀忐忑。太子通过隐秘渠道送去密信,承诺一旦登基,便封他为京营提督,执掌京城兵权。在巨大的恐惧与更大的利益诱惑下,孙德胜选择了铤而走险。
“殿下有令,祭天当日,见京城火起为号,便率兵以‘清君侧、护圣驾’之名直入天坛!首要目标,诛杀永宸长公主及其党羽!”信使传达了太子的指令。
孙德胜摩挲着手中的兵符,眼神阴鸷:“回复殿下,末将……遵命!”
此外,还有南苑守备、东直门守将等数名中低级军官,或因私人恩怨,或因利益诱惑,或被抓住了把柄,相继被拉拢下水。 陆璟利用其纵横交错的关系网和安阳伯府残留的影响力,如同编织一张毒网,将这些不稳定的因素悄然串联起来。
为确保万无一失,陆璟更是通过江湖渠道,将重金招募的数百亡命之徒,伪装成商队、流民,分批潜入京城,分散在各处隐秘据点,只待号令一起,便化作扑向猎物的恶狼。
一张针对祭天大典的军事叛乱网络,在暗处悄然成型。太子与陆璟自以为得计,却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落入了一张更为庞大、更为精细的监视网中。
镇北侯府内,萧清璃看着青黛呈上的最新密报,上面清晰地罗列着被策反的将领名单、其麾下兵力、以及那些亡命之徒藏匿的大致方位。
“赵贲、孙德胜……果然是他们。”萧清璃声音冰冷,并无太多意外。她早已对禁军和京畿驻军中与太子关联过密的将领进行了重点标记。
“殿下,是否立刻动手,拿下这些逆贼?”夏竹按着刀柄,杀气腾腾。
“不。”萧清璃抬手制止,“现在动手,只能抓到些小鱼小虾,无法将其背后主谋一网打尽,反而会打草惊蛇。”
她走到京畿布防图前,指尖划过天坛及周边区域,眸光锐利如刀:“他们要借祭天大典发难,我们便给他们这个机会。正好借此良机,将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毒瘤,连同他们的主子,一并铲除!”
她看向一旁看似闭目养神,实则将一切听在耳中的谢云止:“世子,届时恐怕还需你出手,稳住大局。”
谢云止掀开眼皮,慵懒一笑:“夫人放心,几只臭虫,翻不了天。为夫保证,祭天大典,一定会非常……热闹。”
萧清璃颔首,开始下达一连串指令:
“青黛,让我们的人盯死名单上的所有将领和那些亡命之徒的据点,但绝不可惊动他们。”
“夏竹,祭天大典的明面护卫由禁军负责,但你要带领我们最精锐的暗卫,混入仪仗或提前埋伏在天坛关键位置。”
“传令给宸王,让他麾下的精锐便装潜入京城外围,随时待命,一旦乱起,立刻封锁所有通道,不许放走一人!”
“另外,”萧清璃眼中寒光一闪,“将这份名单,抄送一份给父皇……但要‘晚’一天送到。”
她要让皇帝亲眼看到太子的疯狂,也要让这场叛乱,在最适合的时机,以最彻底的方式被粉碎!
太子与陆璟自以为勾结了部分军队,胜券在握,却不知他们的一切阴谋,都在萧清璃的掌控之中。祭天大典,不再是他们逆转命运的舞台,而是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坟墓。
(第一百六十二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