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愣了愣,手里的照片差点掉地上:“全国级的基地?咱这小工作室能行?”
领导笑着说:“苏叔,您的传承故事和教学模式太好,完全够格,这是好事啊!”
马大爷这时也凑过来,一听是教育部的,立马拍着苏明的肩膀:“这可是天大的荣誉!以后咱村的孩子学手艺更有奔头了!”
苏明还是有点忐忑:“我没啥文化,就会教点手艺,怕辜负了这个称号。”
领导说:“苏叔,您教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匠心和做人的道理,这比啥都重要。”
村支书也赶来了,笑着说:“苏明,这是咱村的福气,你就放心接,村里全力支持你。”
苏明琢磨了半天,终于点头:“行!我接!一定把基地办好,让更多孩子受益。”
挂牌那天,县里的领导、学校的校长、家长代表都来了,工作室门口挤满了人。
苏明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拿着爷爷留下的竹编工具,站在牌子下发言。
“我没啥大道理,就想让孩子们知道,老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得好好守着。”苏明的声音朴实无华。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个校长说:“苏叔,以后我们学校每月都组织学生来实践,麻烦您多费心。”
苏明摆摆手:“不麻烦!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随叫随到。”
挂牌后,来工作室实践的学生越来越多,苏明特意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
小学生学简单的竹编挂件、面塑小动物,中学生学复杂的竹编花纹、木雕基础。
“小学生手嫩,用软竹丝;中学生可以试试硬点的,练手劲。”苏明给老师们分材料。
有个中学老师说:“苏叔,您考虑得太周到了,孩子们学得又开心又有收获。”
苏明笑着说:“孩子是宝贝,得细心呵护,学手艺也一样,不能急功近利。”
这天,苏明正在教小学生编竹编小蚂蚱,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之前那个嫌竹丝扎手的城里孩子。
“苏叔,我又来学手艺了!这次我肯定能编好!”孩子举着上次没完成的作品说。
苏明点点头,手把手教他:“这次慢着点,左手捏稳竹丝,右手绕的时候轻一点,别着急。”
孩子学得格外认真,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也不擦,终于编出了一个像样的小蚂蚱。
“苏叔,我成功了!”孩子举着作品欢呼,眼里满是兴奋。
中午,张奶奶领着宝妈们做了荠菜饺子,刚出锅的饺子冒着热气,香味扑鼻。
孩子们捧着碗,吃得津津有味:“苏叔,这饺子太香了,比城里的好吃多了!”
苏明给孩子们分饺子:“喜欢就多吃点,荠菜是地里刚挖的,新鲜得很。”
有个孩子说:“苏叔,我以后想当像你一样的手艺人,把手艺传下去。”
苏明摸摸他的头:“好小子,有志气!只要你坚持,一定能行。”
下午,苏明领着孩子们去田间地头,教他们认识农作物,感受乡土气息。
“这是小麦,以后能磨成面粉做馒头;这是荠菜,春天吃最鲜,还能包包子。”苏明一边指一边说。
孩子们听得认真,有的蹲在地里观察,有的拿出本子记下来。
有个孩子说:“苏叔,原来我们吃的粮食是这么长出来的,太不容易了。”
苏明说:“是啊,不管是种地还是学手艺,都得付出努力,才能有收获。”
没过几天,村里来了个做纪录片的团队,想拍一部关于苏明和老手艺的纪录片。
“苏叔,我们在网上看到您的故事,特别感动,想把您的坚守拍下来,激励更多人。”导演说。
苏明笑着说:“行啊,想拍啥就拍啥,我就是个普通庄稼人,没啥好隐瞒的。”
纪录片团队跟着苏明拍了整整一个月,从早上的竹林选竹,到工作室的教学,再到晚上的村民闲聊。
拍摄间隙,导演问苏明:“苏叔,您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苏明看着工作室里的孩子们:“没啥大心愿,就想让老手艺一直传下去,让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入春后,村里的桃花开了,粉扑扑的一片,像云霞一样好看。
苏明提议搞个“非遗桃花节”,让学生和游客一起体验桃花主题的手工,再办个手工义卖。
村支书举双手赞成:“苏叔,你这主意好,既能让大家感受春天,又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大伙儿说干就干,阿杰负责宣传,村民们搭建义卖摊位,手艺人设计桃花主题作品。
桃花节那天,村里人山人海,学生们和游客们一起编桃花竹编、捏桃花面塑,热闹非凡。
义卖所得的钱,苏明全部捐给了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
有个受资助的学生说:“苏叔,谢谢你,我以后一定好好学,长大了也像你一样帮助别人。”
苏明点点头:“不用谢,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好好学,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导演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流泪:“苏叔,您不仅手艺好,心更好,这才是真正的匠心。”
桃花节结束后,苏明接到了个电话,是央视打来的,想邀请他参加“五一”特别节目。
“苏叔,您的故事太受欢迎了,观众都想再看看您和孩子们的手艺传承。”工作人员说。
苏明有点犹豫:“又上电视?我怕说不好,还是让孩子们多露露脸吧。”
工作人员说:“苏叔,您就带着孩子们一起,不用刻意准备,真实的样子最打动人。”
苏明琢磨了半天,终于答应:“行,我带着孩子们去,让全国观众看看咱村孩子的本事。”
录制前几天,苏明领着孩子们在工作室里反复练习桃花主题的手工。
“上了电视,别紧张,就跟平时一样做就行,咱的手艺不怕看。”苏明给孩子们打气。
小燕有点紧张:“苏叔,我怕出错,给咱村丢脸。”
苏明拍拍她的肩膀:“出错怕啥?学手艺哪有不出错的,大胆做就行。”
孩子们点点头,练习得更认真了,一个个桃花主题的作品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