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播出那天,村里的老戏台前挂起了大屏幕,村民们搬着小板凳早早地等着。
当看到苏明和孩子们出现在电视上,村里立马响起掌声和欢呼声。
“看!那是苏叔!还有小石头和小燕!”有村民指着屏幕喊。
苏明坐在第一排,看着电视里的自己,心里有点激动,更多的是踏实。
节目里,他讲的“手艺诚,人心正”被反复提起,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个朴实的乡村手艺人。
节目播出后,村里的名气更大了,每天都有好多游客慕名而来。
工作室的报名电话被打爆了,全国各地的家长都想送孩子来学手艺。
阿杰忙得脚不沾地:“苏叔,报名的人太多了,咱要不要限制人数?”
苏明说:“别限制,想学好歹给个机会,实在装不下,就分批次开班,我多辛苦点没事。”
老艺人们也主动加班,马大爷教木雕,张奶奶教面塑,大伙儿都想把手艺好好传下去。
没过几天,有个华侨从国外回来,专门找到苏明,想拜师学竹编。
“苏叔,我在国外看了你的节目,太感动了,想把咱中国的老手艺带到国外去。”华侨说。
苏明笑着答应:“欢迎!只要你真心想学,我肯定倾囊相授,老手艺就该走出去。”
华侨在村里住了下来,每天跟着苏明学竹编,从选竹、泡竹到编织,一点点琢磨。
苏明教得认真,华侨学得刻苦,没过多久就编出了像样的竹篮。
入春后,村里的柳树发了芽,苏明提议搞个“非遗研学周”,让外地孩子住下来,深度体验乡村手艺。
村支书举双手赞成:“苏叔,你这主意好,既能让孩子学好手艺,又能带动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
大伙儿说干就干,阿杰负责对接学校和家长,村民们收拾民宿,宝妈们准备饭菜,手艺人设计研学课程。
研学周开班那天,来了五十多个孩子,背着书包,眼里满是期待。
苏明领着孩子们体验全流程:早上去竹林砍竹,上午学竹编基础,下午学木雕或面塑,晚上听老艺人讲手艺故事。
有个城里来的孩子,刚开始嫌竹丝扎手,想放弃:“苏叔,这太麻烦了,我不想学了。”
苏明没批评他,而是给他看自己手上的老茧:“叔学的时候,手上扎的刺比你多,慢慢练就不扎了,手艺没有捷径。”
孩子看着苏明的手,又看了看其他孩子编的作品,重新拿起竹丝:“苏叔,我再试试。”
中午,孩子们吃的是农家饭,土鸡蛋、小米粥、炒时蔬,都是村里自产的。
有个孩子说:“苏叔,这饭太香了,比我家的外卖好吃多了,我还想喝小米粥。”
张奶奶笑着给他添粥:“喜欢就多喝点,不够还有,管饱!”
苏明坐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让孩子们多尝尝乡土味,比啥都强。”
研学周结束那天,孩子们都舍不得走,有的抱着苏明的胳膊哭了:“苏叔,我不想走,还想跟你学手艺。”
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苏叔,这几天孩子变化太大了,不仅学会了手艺,还变得懂事了,谢谢你。”
苏明给每个孩子送了一个亲手编的竹编挂件:“以后想学了就来,村里永远欢迎你们。”
送走孩子们,华侨走过来说:“苏叔,我想在国外开个竹编工作室,专门推广咱村的手艺,你看行吗?”
苏明点点头:“好啊!我支持你,需要啥技术支持,随时跟我说。”
没过几天,苏明接到了个电话,是之前帮他出书的老教授打来的。
“苏师傅,你的故事太火了,出版社想再版我的书,还想加一章你上央视的内容!”老教授兴奋地说。
苏明笑着说:“谢谢教授,加不加都行,只要能让更多人喜欢老手艺就好。”
老教授说:“必须加!这是最鲜活的传承案例,能激励更多人守着老手艺。”
入夏后,天气越来越热,苏明在工作室里装了新的吊扇,还买了好多雪糕,给孩子们解暑。
他每天还是早早到工作室,把竹丝泡好,工具摆整齐,等着孩子们来上课。
有个孩子家里遭遇了变故,没钱交材料费,苏明悄悄替他交了,还安慰他:“好好学手艺,啥困难都能过去。”
孩子知道后,抱着苏明哭了:“苏叔,你比我爸妈还关心我,我以后一定好好学,报答你。”
苏明拍拍他的背:“不用报答,你把手艺学好,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年底的时候,华侨从国外发来消息,说他的竹编工作室开起来了,生意特别好。
他还寄来了好多照片,照片里外国人围着竹编作品啧啧称赞,有的还在跟着学编竹丝。
苏明把照片贴在工作室的墙上,给孩子们看:“你们看,咱村的手艺传到国外了,以后你们也要把手艺传得更远。”
孩子们看得眼睛发亮,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村里评选“年度最美乡村人”,苏明又被推选上了,这次他没推辞,笑着接过了证书。
除夕夜,村里比往年更热闹了,央视的工作人员、华侨的家人、研学的孩子和家长,都赶来过年。
苏明家的院子里摆了几十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还有孩子们做的手工点心。
央视的导演举起酒杯:“苏叔,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最动人的非遗传承,祝你新年快乐!”
苏明举起酒杯:“也谢谢大伙儿,祝老手艺薪火相传,祝咱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酒杯碰撞的声音、孩子们的笑声、老人们的聊天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温馨。
刚过雨水,村里的泥土润滋滋的,路边的野草冒出了嫩芽。
苏明早上起来揣着华侨寄来的照片,想去工作室贴在显眼的地方。
刚走到半路,就看见阿杰领着个中年男人过来,手里拿着个公文包。
“苏叔,这是教育部的领导,想把咱工作室定为‘全国中小学非遗实践教育基地’!”阿杰嗓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