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直起腰,手里的锄头差点掉地上:“啥?国家级?我这庄稼人也能评上这荣誉?”
阿杰把信封递给他:“千真万确!文旅局刚打电话通知,证书都寄来了!”
苏明拆开信封,烫金的证书映得他眼睛发亮,手都有点发颤。
回到体验中心,大伙儿听说苏明评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都围了过来。
马大爷拍着大腿笑:“苏明,你可真给咱村长脸!这荣誉实至名归!”
残疾人学员们凑钱买了个大花篮,摆在体验中心门口:“苏叔,恭喜你!我们以你为荣!”
苏明看着大伙儿热热闹闹的样子,心里又暖又慌:“这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伙儿一起拼出来的。”
小燕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幅画:“苏叔,这是我画的你编竹编的样子,送给你当贺礼。”
苏明接过画,上面的自己蹲在工坊里,手里捏着竹丝,身边围着一群孩子,画得格外传神。
中午,张奶奶领着宝妈们做了一大桌庆功宴,炖土鸡、炖排骨、炸酥肉,全是硬菜。
村支书端起酒杯:“苏明,我敬你一杯!没有你,咱村的老手艺也走不到今天。”
苏明站起来,双手举杯:“我也敬大伙儿!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啥也干不成,这杯酒我干了!”
大伙儿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屋里满是欢声笑语。
有个年轻手艺人说:“苏叔,你现在是国家级传承人了,以后可得多带带我们,让我们也学点真本事。”
苏明点点头:“放心!只要我还能动,就把我会的都教给你们,让老手艺一直传下去。”
下午,县里的记者闻讯赶来,扛着摄像机要给苏明做专访。
记者问:“苏叔,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苏明坐在竹编椅子上,手里摩挲着爷爷留下的竹丝:“我想建个非遗传承工作室,专门教年轻人学手艺,再把老艺人们的手艺都记录下来,编成书传给后人。”
记者又问:“你守着老手艺这么多年,有没有啥遗憾的事?”
苏明摇摇头:“没啥遗憾的,就是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喜欢老手艺,把这根接力棒接好。”
采访结束后,记者说:“苏叔,你的故事太动人了,我们一定好好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你的坚守。”
没过几天,苏明就开始筹备非遗传承工作室,选址在体验中心旁边的空房。
村民们都来帮忙,年轻人搬砖垒墙,老人们帮忙设计布局,残疾人学员们也来搭把手。
苏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盯着施工进度:“工作室要分教学区、展示区、记录区,教学区得宽敞点,能容下更多孩子。”
施工队的师傅说:“苏叔,你放心,我们一定按你的要求来,保证做得结实又实用。”
老教授也来帮忙,说要帮着整理老艺人们的手艺资料,编写教学手册。
入春后,工作室终于完工了,红砖墙、木门窗,透着浓浓的乡土味。
揭牌那天,县里的领导也来了,亲自给工作室揭牌:“苏家村非遗传承工作室”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苏明作为代表发言:“这个工作室,是大伙儿的心血,以后不管是谁,只要真心喜欢老手艺,我都免费教,绝不藏私。”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学手艺,报名处排起了长队。
有个家长说:“苏叔,我早就想让孩子学门老手艺了,跟着你学,我们放心。”
工作室开课那天,来了三十多个孩子,分成竹编、木雕、面塑三个班。
苏明教竹编班,马大爷教木雕班,张奶奶教面塑班,老艺人们轮流授课。
苏明拿着软竹丝,手把手教孩子们编基础花纹:“左手捏紧,右手绕的时候要匀,别太用力,竹丝脆,容易断。”
有个孩子学得快,不一会儿就编出个小篮子,举起来给苏明看:“苏叔,你看我编得怎么样?”
苏明点点头:“不错不错,有天赋!以后继续好好学,肯定能超过我。”
这天,苏明正在工作室教孩子们编竹编,突然看见门口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爷爷老邻居的孙子。
“苏叔,我爷爷让我来跟你学手艺,他说老手艺不能断,得有人接着传。”年轻人说。
苏明赶紧让他进来:“欢迎欢迎!你爷爷当年跟我爷爷一起学手艺,现在你跟我学,这就是传承!”
年轻人点点头,拿起竹丝跟着孩子们一起学:“苏叔,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我爷爷和你的期望。”
苏明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觉得老手艺的接力棒,真的传下去了。
入夏后,天气越来越热,苏明在工作室里装了空调,还给孩子们准备了绿豆汤和西瓜。
他每天都早早来到工作室,把竹丝泡好,工具摆整齐,等着孩子们来上课。
有个孩子家里穷,买不起手工材料,苏明就自己掏腰包给他买:“孩子,想学手艺就别怕,材料的事叔给你解决。”
孩子感动地说:“苏叔,谢谢你,我以后一定好好学,等我有本事了,也像你一样帮助别人。”
苏明拍拍他的头:“好小子,有志气!叔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没过几天,村里来了个投资客,想花大价钱把苏明的非遗传承工作室商业化,开连锁分店。
“苏叔,只要你点头,我投资一千万,把你的手艺推广到全国,你也能赚大钱。”投资客说。
苏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行!老手艺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商业化太严重,手艺就变味了。”
投资客不死心:“苏叔,一千万啊,够你一辈子衣食无忧了,你再考虑考虑。”
苏明摇摇头:“多少钱我也不答应,我守着老手艺,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它好好传承下去。”
投资客见苏明态度坚决,只好悻悻地走了。
马大爷听说这事儿,对苏明说:“苏明,你做得对!咱的手艺不能沾太多铜臭味,得保持纯粹。”
苏明点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手艺要是变了味,再赚钱也没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