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孩子们要走了,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竹编作品,依依不舍地跟苏明告别。
“苏叔,谢谢你教我们,我们下周还来!”孩子们齐声说。
苏明摆摆手:“路上慢点,注意安全,下周我教你们编更复杂的。”
送走孩子们,老教授说:“苏师傅,我打算把这段视频放到非遗研究的网站上,让更多人看到。”
苏明点点头:“好啊,让更多孩子喜欢上老手艺,比啥都强。”
没过几天,村里来了个做短视频的博主,想拍一系列关于乡村非遗的视频,专门来采访苏明。
“苏叔,我在网上看到你们村的故事,特别感动,想把你们的手艺拍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博主说。
苏明笑着说:“行啊,想拍啥就拍啥,我没啥好隐瞒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日子。”
博主跟着苏明拍了整整一天,从早上的竹林选竹,到工坊里的竹编教学,再到博物馆的老物件讲解。
拍摄间隙,博主问苏明:“苏叔,你守着老手艺这么多年,有没有后悔过?”
苏明摇摇头:“不后悔,看着手艺活了,村里富了,孩子们有奔头了,比啥都值。”
入春后,村里的柳树抽了芽,嫩绿嫩绿的,小河里的水也变得清澈见底。
苏明提议搞个“柳编节”,让游客体验编柳帽、做柳编小筐,再办个柳编主题的手工市集。
村支书举双手赞成:“苏叔,你这脑子就是活,总能想出新点子,游客肯定喜欢。”
大伙儿说干就干,阿杰负责线上宣传,村民们采摘柳枝、搭建市集摊位,手艺人则创作柳编主题的作品。
柳编节那天,村里来了好多游客,有的在小河边编柳帽,有的在市集上买柳编作品,有的在体验中心学柳编。
有个游客说:“苏叔,你们村的活动太有意思了,既能玩又能学,还能买到这么有特色的纪念品。”
苏明笑着说:“喜欢就常来,咱村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活动,保证让你每次来都有新收获。”
正在这时,那个做短视频的博主也来了,正拿着手机拍游客学柳编的场景,嘴里还不停地讲解。
博主说:“苏叔,我拍的视频已经发上网了,好多人留言说想来村里学手艺,还有人问怎么报名研学。”
苏明点点头:“好啊,研学的事让阿杰负责,你多拍点,让更多人知道咱村。”
柳编节结束后,村里的订单越来越多,尤其是柳编作品,供不应求。
阿杰说:“苏叔,订单太多了,我们忙不过来,要不要再招几个人?”
苏明说:“招可以,但得招真心喜欢柳编的,还得让老艺人们亲自教,不能让手艺变味。”
村里的年轻人听说要招柳编学徒,都纷纷报名,苏明和老艺人们筛选了三个踏实肯干的,开始教他们手艺。
苏明经常去看看,发现老艺人们教得很认真,手把手地指导,跟当年教他一样。
“你们教徒弟要有耐心,别着急,手艺是慢功夫,得慢慢练。”苏明叮嘱道。
这天,苏明正在工坊里指导学徒编柳编,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电话那头是个老人的声音:“请问是苏明苏师傅吗?我是你爷爷的老邻居,想找你打听点事。”
苏明心里一动:“大爷,您说,我爷爷当年的事,我知道的都告诉您。”
老人说:“我跟你爷爷一起长大,他当年给我编过一个柳编筐,我一直用着,现在想找你修修,还想回村里看看。”
苏明说:“大爷,您来吧,我一定给您修好,村里现在变化可大了,您肯定认不出来了。”
没过几天,老人就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柳编筐,上面还留着当年的刻字。
苏明接过柳编筐,仔细一看,果然是爷爷的手艺,编法很熟悉。
“大爷,您放心,我一定给您修好,跟原来一样。”苏明说。
老人看着苏明,眼里满是感慨:“你跟你爷爷长得真像,一样的实在,一样的手巧。”
苏明领着老人参观村里的变化,从博物馆到体验中心,从稻田到荷花池。
老人看着村里的新面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变化太大了,太好了,你爷爷要是看到,肯定会很欣慰。”
老人在村里住了三天,苏明每天陪着他聊爷爷的故事,看村里的手艺传承。
临走时,老人说:“苏明,你守住了老手艺,也守住了村里的根,不容易啊。”
苏明送老人到村口:“大爷,以后常来看看,村里永远欢迎你。”
老人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个当年爷爷送他的柳编小挂件:“这个送给你,留个念想,希望你能一直把手艺传下去。”
苏明接过挂件,心里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挂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回忆和嘱托。
入夏后,天气越来越热,苏明想着给工坊和体验中心装几个空调,让大伙儿干活、学手艺能舒服点。
他自己掏腰包买了空调,还让老艺人们给学员们和学徒们编了竹编扇子,既环保又凉快。
学员们和学徒们感动地说:“苏叔,您对我们太好了,我们一定好好学手艺,不辜负您的期望。”
苏明说:“不用谢,大伙儿好好学,把日子过好,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张奶奶也经常给大伙儿送绿豆汤和西瓜,解暑降温,还教大家做简单的面塑解暑小物件。
年底的时候,村里评选“最美非遗传承人”,苏明又被推选上了。
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推辞:“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伙儿一起努力的结果。”
但这次,大伙儿没听他的,硬是把证书塞给了他。
村支书说:“苏明,你为村里做的,大伙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荣誉你该得。”
苏明看着证书,心里百感交集:“我以后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伙儿的信任,把老手艺传得更远。”
刚过惊蛰,村里的泥土透着湿乎气,地里的麦苗绿得能滴出水。
苏明早上起来扛着锄头,想去给体验中心门口的花池翻翻新土。
刚刨了两下,就看见阿杰骑着电动车狂奔过来,车筐里放着个大红信封。
“苏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下来了,你入选了!”阿杰举着信封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