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舰桥。
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质,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肩头。维拉带来的关于“静谧低语者”与“守夜人”的骇人情报尚未完全消化,凯托烙印传来的、混合着囚禁影像与绝望呐喊的信息,又如同另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人心头。
凯托还活着!但他被囚禁在“沉默巨构”——那个被“静谧低语者”控制的、可能与“园丁协议”直接相关的上古遗迹之中!解救他的关键,竟与“钥匙”(林奇)的“共鸣”相连!
两条原本看似平行的危机线——林奇的意识困境与外部敌人的威胁——在此刻,被“沉默巨构”这个坐标强行拧在了一起,纠缠成一股更加复杂、更加紧迫的死结。
全息星图上,“沉默巨构”的坐标被高亮标记,悬浮在星海同盟边缘一片被称为“静默坟场”的未开发星域。那里据信是某个远古超巨型构造体的残骸区,引力异常,通讯断绝,是设立秘密基地的理想场所。
“情报交叉验证,可信度极高。”李维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带着科学家特有的冷静,却也掩不住一丝颤抖,“维拉议员提供的‘沉默巨构’信息,与凯托烙印传递出的囚禁坐标和环境特征高度吻合。那里……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危险。”
“不仅是‘静谧低语者’和可能存在的‘守夜人’,”张雨轩补充道,调出了星图数据,“‘静默坟场’本身的环境就极其恶劣,长期被高强度的规则乱流和一种未知的‘信息静默场’笼罩,常规舰队无法进入,探测器有去无回。我们对其内部的了解……几乎为零。”
雷栋双手撑在控制台上,眉头紧锁,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星图,最终落在塔莉亚身上。“塔莉亚,林奇现在的状态,能否支撑一次……针对性的‘共鸣’?”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塔莉亚身上。她是微光网络的核心,也是与林奇意识连接最紧密的人。
塔莉亚深吸一口气,意识沉入网络,再次感知那片被暂时“僵持”的区域。林奇的意识波动依旧微弱,但比之前纯粹冻结时多了一丝生机,如同冬眠的种子。而那个“观察者标记”,则如同陷入最深层次待机模式的超级计算机,所有的“线程”都被锁定在对“低语本质”某个无限复杂逻辑谜题的解析上,对外界暂时无害。
“他的意识本源需要休养,强行唤醒进行高负荷共鸣,风险极大。”塔莉亚缓缓道,语气凝重,“而且,凯托信息中提到的‘钥匙共鸣’,具体指向什么,我们并不清楚。是林奇本身的意识特征?是与‘初始之弦’的连接?还是……需要触动那个被暂时‘僵持’的标记?”
未知太多,风险太高。林奇刚刚从一场意识层面的生死战中幸存下来,任何额外的刺激都可能打破那脆弱的平衡,导致标记的再次反扑,甚至可能彻底摧毁林奇那本就残破的意识结构。
“但我们必须去。”马尔科姆的声音铿锵响起,带着军人不容置疑的决断,“凯托是我们的兄弟,他还在那里受苦。而且,‘沉默巨构’是‘静谧低语者’的核心据点,藏着关于‘园丁协议’和宇宙重启的秘密。摧毁它,或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对我们至关重要。不能因为风险就畏缩不前。”
他的话代表了希望号内部许多人的心声。情感上,他们无法放弃凯托;战略上,他们必须主动出击,不能坐等“静谧低语者”完成那疯狂的“升华之径”。
“我们需要一个计划。”雷栋总结道,目光锐利,“一个能最大限度发挥我们优势,规避风险的潜入和侦查计划。强攻不可取,我们必须依靠精干小队和技术优势。”
就在这时,通讯官报告:“指挥官,血刃发来通讯,询问我们下一步动向,并再次强调情报共享。”
血刃……这个变量始终存在。
雷栋略一沉吟,示意接通。
血刃那张带着疤痕的脸出现在屏幕上,他似乎正在自己的王座上擦拭着一把造型狰狞的能量战斧,头也不抬地说道:“商量好了没?老子等得花儿都谢了。那个星海同盟娘们的情报,该给老子了吧?还有,你们下一步准备去哪儿发财?别忘了,‘合作’期间,有好处得一起分!”
他的直接和贪婪,一如既往。
雷栋与塔莉亚快速交换了一个眼神。血刃是一把双刃剑,但他的力量和其在同盟边境的势力,或许能成为此次行动的关键助力,尤其是面对“静默坟场”那种极端环境。
“血刃首领,”雷栋开口,“我们获得了一个关键坐标——‘沉默巨构’,‘静谧低语者’的一个重要秘密基地。我们怀疑那里不仅进行着危险的禁忌研究,还可能囚禁着我们的重要同伴。”
他选择了部分坦诚,既展示了价值,也表明了行动的迫切性。
“‘沉默巨构’?”血刃擦拭战斧的动作一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老子听说过那地方,在‘静默坟场’里面,邪门的很。你们想去那儿救人?有点意思。”
他放下战斧,身体前倾,盯着屏幕:“情报共享,这是前提。然后,说说你们的计划。要是够刺激,收获够大,老子不介意再陪你们玩一把。”
他将皮球踢了回来,要求微光议会拿出具体的合作方案和利益分配。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希望号的核心层与血刃的代表(他本人拒绝进行繁琐的技术细节讨论)进行了紧张而艰难的远程磋商。
最终,一个初步的联合行动方案被敲定:
1. 情报共享: 微光议会将维拉关于“静谧低语者”和“沉默巨构”的非核心情报与血刃共享。作为回报,血刃需要提供他所掌握的关于“静默坟场”内部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秘密航道的信息。
2. 联合潜入: 由希望号派出精干侦查小队,搭乘具备高度隐匿和规则适应性的特制舰船“暗影之梭”II型(在I型基础上结合了回声议会技术和微光网络的最新优化),负责核心潜入任务。“破碎王座”提供一支小型快速反应舰队,在“静默坟场”外围策应,负责制造混乱、牵制可能的外部巡逻力量,并在必要时提供火力支援和撤离掩护。
3. 行动目标: 首要目标是确认凯托的囚禁状态和具体位置,并尝试营救。次要目标是收集“沉默巨构”内部关于“静谧低语者”研究项目和“园丁协议”的情报。避免与敌主力正面交战。
4. 利益分配: 行动中获得的所有技术资料和物质资源,双方按贡献度分配。关于“园丁协议”的核心情报,微光议会有优先研究权,但需向血刃提供摘要和分析结论。
这个方案,将血刃的力量限制在了外围策应的角色,降低了其直接干预核心任务的风险,同时也利用了他的资源和战斗力。血刃虽然对不能亲自进入“沉默巨构”有些不满,但考虑到“静默坟场”的未知风险和微光议会承诺的情报分享,最终还是勉强同意。
合作框架达成,希望号内部立刻进入了更高强度的备战状态。
马尔科姆开始从陆战队和特种人员中挑选最顶尖的队员,组成代号“幽灵”的潜入小队,并进行针对性的极端环境、隐匿行动与遗迹探索训练。
李维和张雨轩则带领技术团队,对“暗影之梭”II型进行最后的调试,重点强化其对抗“信息静默场”和规则乱流的能力,并加装了由微光网络提供支持的、小范围的规则稳定和隐匿力场发生器。
而塔莉亚,则面临着最艰巨的准备工作。
她需要尽快恢复自身力量,以应对潜入任务中可能需要的远程网络支持。更重要的是,她需要为林奇可能需要的“共鸣”做准备。
她再次将自己封闭在连接室内,意识深度沉入微光网络。这一次,她不再仅仅是引导“初始之弦”的力量修复自身,而是开始尝试以一种更加精微、更加柔和的方式,去“触碰”和“理解”林奇那被僵持的意识状态。
她像最耐心的工匠,用织缕之力一丝丝地梳理着林奇意识外围那些因激烈对抗而变得紊乱的规则脉络,试图为其创造一个更稳定、更利于恢复的“环境”。她不敢深入核心,生怕惊动那个被逻辑谜题困住的标记,但她持续不断地将“初始之弦”那纯净、温和的共鸣韵律,如同背景音乐般,缓缓注入林奇所在的区域。
她希望,这种持续的、无害的滋养,能够在不触发标记警报的前提下,加速林奇意识本源的恢复,为可能到来的“共鸣”需求,积累哪怕多一丝的资本。
同时,她也在反复研究凯托烙印中关于“钥匙共鸣”的片段。那究竟意味着什么?是频率?是某种特定的规则操作?还是……需要林奇处于某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没有答案。只有凯托被囚禁在暗红色能量枷锁中那痛苦的面容,如同烙印般刻在她的脑海里,催促着她,鞭策着她。
在紧张的备战中,塔莉亚偶尔会通过网络,感知一下维拉的情况。维拉的身体在缓慢恢复,但灵能的枯竭非一日之功。她大多时间在静养和阅读希望号共享的部分非敏感资料,试图更深入地理解微光议会的理念和技术。有时,她会与塔莉亚进行简短的意识交流,分享一些关于星海同盟内部派系和“荆棘王庭”古老记载的细节。两位在不同领域肩负着沉重责任的女性,在这种无声的交流中,建立起一种基于相互理解和处境共鸣的奇特友谊。
数日的准备时间转瞬即逝。
“幽灵”小队已准备就绪,“暗影之梭”II型完成了最终检查,血刃的快速反应舰队也已抵达预定集结区域,如同环绕在鲨鱼身边的?鱼,既合作又保持着警惕。
希望号本身,则如同一枚蓄势待发的箭头,静静指向“静默坟场”的方向。
出发前夜,塔莉亚独自一人来到观景台,望着窗外那无垠的、点缀着陌生星辰的黑暗。凯托的身影、林奇沉睡的意识、维拉苍白的脸庞、血刃贪婪的目光、“静谧低语者”的疯狂、“园丁协议”的冰冷……这一切如同纷乱的星河,在她脑海中旋转。
她伸出手,轻轻按在冰冷的舷窗上。指尖传来宇宙真空的寒意。
这一次,他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强敌和未知的环境,更要背负着同伴生存的希望,以及一个可能随时在内部引爆的炸弹前行。
重要的不是紧紧抓住对完美方案的幻想。只要心智能够‘拿得起’前行必须承担的重量,也能‘放得下’对未知风险的过度恐惧,就不会被责任压垮,反而能更坚定地踏出每一步。
她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豫散去,只剩下如星空般深邃的坚定。
无论“沉默巨构”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危险,他们都必须去。为了凯托,为了林奇,为了维拉,也为了所有不愿被“升华”或“格式化”的未来。
翌日,标准时间拂晓。
“暗影之梭”II型如同融入阴影的利刃,悄无声息地脱离希望号,载着“幽灵”小队和微光议会的希望,义无反顾地驶向了那片被称为“静默坟场”的死亡星域,朝着那座隐藏着无尽谜团与危机的——“沉默巨构”.
......【第61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