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花立刻板起脸:“问那么多做啥!既然是铁牛从学堂听来的,就是咱们吴家的营生。巧巧,法子你攥紧了,别到处往外说!”
韦氏讪讪地闭了嘴,心里却另有打算:等藏海放学,让他也去问问夫子,回头告诉我娘家人,岂不是也能多个进项?
晚饭后,黎巧巧在灶房收拾,柳氏凑过来帮忙,小声问:“巧巧,那豆芽真是在屋里生的?怎么个生法,你教教我呗。”
黎巧巧心知柳氏性子直爽,不是韦氏那般爱搬弄是非的,便笑道:“三嫂想学,我自然教。其实简单得很,就是把豆子泡水,然后放在避光的地方,每天淋几次水,不出四五天就能吃了。”
柳氏惊讶道:“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黎巧巧点头,“明日我生新的豆芽时,三嫂过来看着便是。”
夜幕降临,吴涯才从学堂回来。
一进门,就被张金花拉住好一顿夸,说他上学有用,带回来好营生。
吴涯一头雾水,等回到房里,黎巧巧才悄悄将事情原委说了。
吴涯听罢笑道:“你倒是机灵,把锅都扣到我头上了。”
“不然怎么说?我一个乡下丫头,怎么会知道生豆芽的法子?”黎巧巧眨眨眼,“往后有新鲜东西,都推说是你从学堂学来的便是。”
吴涯点头,觉得黎巧巧考虑得周到。
他今日在学堂装小孩装得辛苦,但想到这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也就释然了。
黎巧巧心里明白,豆芽在吴家受欢迎不代表在镇上也能卖得好。
得先试试水,看看外面的人认不认可这种稀罕物。
她留了个心眼,把最先发好的那批豆芽分装成几小捆,趁着下午洗衣挑水的工夫,给村里几个交好的媳妇送了去。
“王嫂子,这是我家新试的豆芽,清炒爽口,您尝尝鲜。”
“李妹妹,这豆芽嫩得很,滚水一烫拌着吃也香。”
收到豆芽的妇人们个个新奇,第二日见到黎巧巧都夸个不停。
“巧巧,那豆芽真是好吃!我家那口子直说比肉还香!”
“我婆婆牙口不好,吃了都说软和,问哪里买的呢!”
听着这些反馈,黎巧巧心里有了底。
这豆芽不仅吴家人喜欢,外面的人也能接受。她回家就与张金花商量,想把豆芽拿到镇上早市去卖。
张金花盘算一番,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说好,试试也无妨。明日你先发一批,后日一早去镇上卖卖看。”
得了婆婆首肯,黎巧巧立刻行动起来。
明面上,她在灶房角落摆了两个木盆,放了少许豆子,做做样子。实则等夜深人静,吴家人都睡下后,她轻手轻脚地点亮油灯,通过同心锁回到了现代公寓。
黎巧巧深利落地将一大袋野豆子分成几份,用现代容器泡发。不锈钢盆、塑料筐、甚至洗菜篮都被她利用起来,浴室成了临时的豆芽生产车间。
“这可真方便。”黎巧巧满意地看着整齐排列的容器,现代工具的效率远非古代的木盆瓦罐能比。
第二天下午,吴涯放学回来,黎巧巧便拉着他帮忙处理剩余的野豆子。
两人躲在屋里,通过同心锁进出空间,借助现代工具,不一会儿就把所有的豆子都筛选泡发完毕。
“有了这些工具,效率高多了。”吴涯擦擦汗,感慨道。
黎巧巧检查着第一批成熟的豆芽,嫩白挺直,十分喜人。
她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镇上试卖。
翌日天还没亮,黎巧巧就起床准备。她轻轻推醒还在熟睡的吴涯:“吴涯,起床了,帮我把豆芽推到镇上去。”
吴涯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嘟囔道:“今日还要上学呢,让我再睡会儿……”
黎巧巧早料到他会这样,俯身在他耳边,轻声道:“帮我推车,回头我给你做煎饼果子吃,用我藏着的白面。”
吴涯顿时睁开了眼睛。
自从穿到这个世界,他就没吃过像样的早餐,日日都是稀粥咸菜。黎巧巧的煎饼果子,直击他的软肋。
“说话算话?”他一骨碌坐起来。
“当然算话。”黎巧巧笑道。
吴涯立刻精神抖擞地穿衣下床,两人悄声穿过院子,推来独轮车。
黎巧巧示意吴涯握住同心锁,心念一动,三人带车便出现在了现代公寓的客厅里。
“快去洗漱,我做饭。”黎巧巧吩咐道,自己则走进厨房。
吴涯轻车熟路地走进卫生间,洗了把脸,看着镜中那副模样,仍有些不习惯。
厨房里,黎巧巧则忙着和面打蛋,找出之前囤的火腿肠和生菜,很快,两个香喷喷的煎饼果子就做好了。
她还煮了一锅小米粥,切了一碟酱菜。
“吃吧,吃完好干活。”黎巧巧将煎饼果子递给吴涯。
吴涯接过咬了一大口,几乎热泪盈眶:“好久没吃到这么像样的早餐了。”
黎巧巧也小口吃着,提醒道:“食材有限,省着点吃。这些现代食物吃一点少一点,得留着应急。”
吴涯点头,放慢了进食速度,细细品味这难得的现代美食。
他心里明白,黎巧巧的厨艺确实了得,更难得的是她总能在有限条件下做出美味。
吃饱喝足,两人开始将发好的豆芽装袋。黎巧巧特意用了干净的粗布包裹,既透气又卫生。
几十斤豆芽装了好几个大袋子,整齐地码放在独轮车上。
一切准备妥当,黎巧巧确认公寓里没有留下任何古代物品,这才与吴涯一起返回。
天色刚刚微亮,吴家院子里已有动静。
两人推着满载豆芽的独轮车刚出院门,就听后面有人喊道:“四弟,巧巧,等等我!”
回头一看,竟是三嫂柳氏小跑着追了上来。
她喘着气说:“娘不放心你们第一次去做买卖,让我跟着去照应照应。正好今日你三哥看家,我得了空闲。”
黎巧巧心中明白,这是婆婆不放心她初次经商,特意派了三嫂来帮忙。
她看得出柳氏是真心相助,并非韦氏那般别有用心,便欣然接受了:“那太好了,正愁一个人忙不过来呢。”
于是三人结伴上路。吴涯推车,黎巧巧和柳氏一左一右步行。
清晨的乡间小路上,已有不少赶早集的乡人。
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推着蔬菜的农夫,还有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妇人。
黎巧巧一边走,一边留意观察别人的货物和装扮,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买卖人。